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体育“育德”新思考

2023-05-30 12:31陈学兴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23年4期
关键词:育德初中体育立德树人

陈学兴

[摘    要]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入体育学科教学之中、树立体育健身育人的理念,是体现体育本质的应有之意,体育活动也会因此而更有意义。为此,就“育德”特性而言,初中德育教育要遵循“育德”多样性特征,有序分布“育德”内容;坚持“育德”长期性原则,循序渐进“锤炼”“打磨”;重视“育德”渗透性本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就“育德”方法而言,要巧于选择项目、活动;适时进行点拨、指导;提倡合作分享、共赢;善于促成探究、钻研;创新设计游戏活动;抓住时机融入故事。

[关键词]立德树人;初中体育;育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的深入推进,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育德工作。就体育学科而言,体育教学除了传授体育基本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外,也要树立育德目标、抓住育德特性、采取育德策略,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新时代教育根本任务凝心聚力、做出贡献。

一、树立“育德”目标

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融入体育学科教学之中,树立体育健身育人的理念才能体现体育的本质,体育活动也会因此而更有意义。在进行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传授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对于发挥体育学科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育人优势和独特功效意义重大。体育学科教学的育德目标包括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习惯、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等不同方面。其中,思想品质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内在实质。良好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在教育的作用下形成的与社会核心价值、社会文明和公共道德要求等相一致的思想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品质、优良性格品质。洛克的“白板理论”认为,人心就像一块白板,所有的理智和知识都是在经验中获得的。初中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这一阶段的学生在意识形态、思想品德、心理素质、行为习惯等方面正处于“可塑期”,需要学校和教师结合现代心理学知识从认知结构、思维结构、知识结构、个性心理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培养。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围绕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目标,一是针对学生意识形态的空白状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二是结合学校以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三是依据学生性情品格的丰富动态、可变特点,在教育教学中进行性情的陶冶、品格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学生良好品质的教育并非一蹴而就,也非一劳永逸。学生各种品质的动态可变性,决定了学校培养学生良好品质的持续性、反复性和长期性。同时,良好品质自身的多元性也决定了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渠道的多样化和培养方式的多样化。

二、抓住“育德”特性

(一)遵循育德多样性特征,有序分布育德内容

学生育德内容包括良好思想品质的培养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多样性特征。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结合体育教材中的不同教学内容,挖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质等方面的不同教学重点,突出良好思想品质的多样性特征。良好心理素质,其构成要素多,具有鲜明的多种性特性。有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是由多种多样的心理因素构成的,在一定条件和实践活动中,人的各种心理因素会形成一系列的特点,而其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就是人们所说的心理素质,包括由智力因素形成的心理能力素质、由人格因素形成的心理动力素质、由遗传因素形成的身心潜质等,还有非智力因素中的认知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師要依据课标、教材、学情等相关因素在每节课制定育德目标,确定育德内容,以学生自我意识发展为核心,在积极的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引导下,围绕育德目标通过育德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对初中一年级队列队形和体操或广播操训练中,以意志力的培养为目标加强学生组织纪律性的教育;在初中一、二年级的篮球教学中,以培养兴趣和挖掘潜能为目标加强学生的协作性与集体意识的教育;在进行“跳高”内容教学时,以动机的激发为目标加强学生的个人自信和进取信念教育;在进行“跳马”内容教学时,以情感的理智化和性格的果断化为目标加强学生果断品质的教育;在进行“障碍跑——跨栏游戏”教学时,以性格锤炼或塑造为目标加强学生不畏艰难和勇敢挑战的优良品质;在接力跑教学中,以认知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加强学生的合作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等。所以,结合体育教材中的不同教学内容有重点、有分布地确定育德内容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能有效突出其多样性特性。

(二)坚持育德长期性原则,循序渐进“锤炼”“打磨”

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反复“锤炼”“打磨”、不断提高升华的过程,并不是通过一节课、两节课,一次、两次育德目标的落实就能达成。所以,育德目标的实现需要坚持针对性、持续性、反复性、经常性原则,进行循序渐进式的教育。就初中生而言,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正处于形成时期,需要培养的方面多、过程长。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道德行为,因为即使一个人有渊博的知识、强壮的体魄,但是如果德行败坏,则带给国家或社会的危害更大。这也是党和国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根本任务的原因之一。行为习惯不仅能够促成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而且能够促成人的健全人格。还有自身素养,都需要通过反反复复、持续不断、循序渐进式的教育进行长期培养。具体到课堂教学中,在进行“队列队形”教学,教师通过“步调一致”的练习要求,规范学生的基本动作,树立学生的良好作风,陶冶学生的性格性情,再借助课间操对学生进行持续性地教育,教育效果就会慢慢体现出来。所以,根据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形成的长期性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也一定要做到育德工作的常抓不懈、细水长流。

(三)重视育德渗透性本质,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对于学生自身心理的积极主导和自身行为的自我控制都具有显著作用。学生优良思想道德品质的养成,尽管与学校的管理和教师的影响息息相关,但还是需要重视其在教育过程中的渗透性本质。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就需结合教学内容,一点一点进行渗透。在体育课堂中引导学生练习的时候,就可以借助奥运会冠军的一些爱国事迹或行为细节分享给学生,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学习一些项目的动作要领时,就可以把领悟能力比较强、动作把握比较快的学生作为榜样,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的渗透性教育,等等。像这样把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渗透性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不仅能对学生的思想进行渗透,而且能形成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协作的优秀品质。

三、采取“育德”措施

(一)巧于选择项目、活动

在体育学科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需要巧于选择项目和活动。无论是竞赛项目还是集体运动,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这既是体育学科本身的培育目标,也是学校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内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体育项目与活动的选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在活动、运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往往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通过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等项目,就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个人运动如跑步、跳绳、游泳、射箭等项目,如果组织小组集体行动或者班级代表队参加比赛,则同样能够增进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拼搏精神,尤其是跑步的接力赛,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精神效果极好。相反,如果教师按照传统的教法围绕学习内容先示范再讲解,让学生进行模仿,那么,学习过程中学生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环节必将缺失。为此,选择合适的项目或活动,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彼此合作、积极协作,则就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二)适时进行点拨、指导

通过体育学科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需要“画龙点睛”。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知“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风格,是体育意识品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更高、更快、更强”体现的是不懈奋斗的精神。无论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还是体坛名将邓亚萍,他们所体现出的体育精神一直以来被人们津津乐道。邓亚萍拼搏在赛场上,诠释的不仅是敢于挑战的体育精神,更是强大自我意识的不懈力量。马燕红能够战胜伤病的困扰而获得奥运会冠军,同样也是意识品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结合教学内容,教师通过“画龙点睛”式的适时点拨,让学生认知奥运会“更快、更高、更强”、永不放弃、永不气馁、永不低头的精神,就是对学生意识品质的培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这些体育精神融入其中,通过教师“画龙点睛”式的点拨、“绘声绘色”式的点染,学生获得的不只是体育知识和技能,还有精神品质的培养。所以,根据学习内容,教师践行先进理念,创新设计学习体验过程,并恰如其分地进行点拨、点染,学生就能在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精神品质。在排球垫球教学中,教师先不教学生怎么“垫”,而是让学生先自己试。学生在试的过程中,就会体验到垫球的不易。正是在学生感觉垫球不易的体验中,教师再根据学生在垫球时存在的共性或个性问题进行有针对性地点拨,并适时对需要的精神品质进行有意识的点染,学生就会在掌握垫球方法的同时体会到增强意志力等关键性精神、品质的重要。针对学生垫球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进行点拨,通过单手、双手垫球,原地、行进间垫球,间断、连续性的垫球,让学生练习单人自垫、原地徒手垫固定球、双人一抛一垫、多人移动垫球等。通过反复实践体验,学生不仅掌握了各种垫球方法的技能,还体验到了学习过程中具有良好精神、品质的可贵。

(三)提倡合作分享、共赢

歌曲《众人划桨开大船》唱得好:“一支竹篙耶,难渡汪洋海;众人划桨哟,开动大帆船……”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如此,合作分享、共赢需要被提倡,学生的智慧和力量需要被激发出来。同样是学习垫球,合作分享对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包容品质均很有用。在学生基本掌握了垫球动作之后,教师把学生分成几个练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练习中相互学习、彼此合作、弥补不足、实现共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小组同学指出的不足进行弥补,把自己掌握的要领分享给小组成员。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提高每个同学的垫球技能,而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精神以此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四)善于促成探究、钻研

探究式学习能够让学生在体育项目或活动的参与中发现、解决存在的问题,借此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意识、钻研精神和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良好品质。在学习篮球的运球、带球过程中,通过探究式学习,在细致的观察、反复的运球比较下,发现带球好的学生的动作要领,并进行学习,不仅能提高运球、带球技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虚心学习的品质和良好的探究意识、钻研精神。在投掷教学中,通过探究投掷技术中的“鞭打”动作与排球扣球、羽毛球杀球等技术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培养学生良好品质。

(五)创新设计游戏活动

爱玩也是初中学生的显著特征,利用这一特性,把育德内容融入教学游戏中,通过玩游戏来达到养成学生良好精神品质的目的,往往事半功倍。学习投掷,通过创新设计“打靶子”的游戏,用网络上下载的一些图片作为练习“射击”的靶子,把沙包当作练习“射击”的子弹,以五个学生为一组,作为“游击小队”进行“打靶”练习,学生不仅在玩耍中快快乐乐、轻轻松松达到课时学习目标要求,而且在爱国主义精神的熏陶中养成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在短跑训练中,通过创新设计男女混合“田字格”游戏,以一男一女为一组,让两个男生和两个女生分别面对面顺着“田字格”内的对角线跑,先跑到点的为赢,后跑到点的为输,两组之中各有一人先跑到点为平手。这样,既进行了对等比赛,又比出了速度的快慢;既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又让学生亲身体验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设計学生喜欢的“攀登绳架”活动,在引导学生了解攀登与爬越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下练习运用不同的攀爬技能,以此培养他们敢于挑战自我的勇气,增强直面困难的信心。所以,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为载体,负载体育课教学内容,设置体育课教学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增强体能、提升素质,以此养成学生良好品质。

(六)抓住时机融入故事

爱听故事,也是初中生的特点。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把包括人物事迹在内的育德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以精彩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拓宽体育学习的知识面,而且养成学生良好的精神品质。在学习田径项目时,把田径运动员刘翔的相关事迹融入径赛知识、技能的学习中,通过讲述刘翔如何突破自我打破世界纪录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田径项目的认识,就能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为国争光的精神和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在体能训练中,初中生往往由于年龄小而容易出现怕苦怕累的心理,但是,如果把残疾人运动会的相关知识融入体能训练教学中,进行创新设计,以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残疾运动员的优秀、先进事迹,学生就会认识问题、改善自身问题,激发自身潜能,养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品质和攻坚克难的勇敢精神。

参考文献:

[1]张宇山.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中学,2016(4).

[2]王天凤,刘加茂.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教育,2016(12).

[3]崔福亮.浅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J].教育科学:引文版,2016(10).

[4]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上旬,2016(9).

(责任编辑:姜波)

猜你喜欢
育德初中体育立德树人
新时代高校教师育德能力的提升途径
育德养正:幼儿园教育的理性回归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