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文化在博物馆展陈设计中的运用思考

2023-05-30 17:59蔡文斌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6期
关键词:汕头潮汕博物馆

蔡文斌

摘 要:汕头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布设的“潮籍电影名人史迹展”,在内容、形式和展项等多方面都十分注重运用地方文化元素,并利用场景复原、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多媒体数字技术等丰富多样的展陈方式使地方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主题展陈的方方面面,很好地贴合了展览主题,达到了理想的展览效果,对类似的展览策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方文化;展陈设计;博物馆个性;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3.06.020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10年来,类型丰富、主体多元、普惠均等的现代博物馆体系基本形成,全国备案博物馆6183家,免费开放率91%。2021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3.6万个,让文物述说历史智慧,让文明之光照亮民族复兴征程,贯穿在展览的匠心与细节中。”①随着博物馆事业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用新的眼光去审视博物馆,数量不再是衡量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唯一标准,而是在保证博物馆数量、馆舍面积、展览个数稳步增长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追求质量的提升。然而,在众多博物馆举办的展览中,缺少差异化、个性化已成为观众的普遍共识,“千馆一面”“千展一面”的现象俨然成了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瓶颈。

“地方文化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②在博物館展陈中,合理运用地域文化元素,能够丰富展陈内容,彰显展陈个性,从而提升博物馆的品质并扩大影响力。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布设的“潮籍电影名人史迹展”,展陈各方面都紧扣潮汕文化,使展览个性鲜明,特色突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围绕展览在主题确立、内容选定、形式设计、展项设置等环节对地方文化的处理方式进行详细剖析,并就地方文化对展览效果所产生的积极影响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抛砖引玉,为类似的博物馆展览策划提供借鉴。

1 馆名、陈列的名称确立

1.1 开门见山—以两位汕头籍电影大师为博物馆定名

郑正秋,广东潮阳人,导演、编剧、戏剧评论家,中国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被称为“中国电影之父”。

蔡楚生,广东潮阳人,是“世界上最知名的200位电影艺术家中唯一的中国人”,少年时曾在集成发绸庄的杂货店当过学徒,期间参与创办了“进业白话剧社”,创作了电影处女作滑稽短剧《呆运》。

以上两位中国电影大师都来自汕头,均被列入《中国最优秀的文化人名录》,是汕头乃至潮汕的骄傲。以郑正秋、蔡楚生定名该博物馆,就是旗帜鲜明地亮出两位汕头籍电影宗师这张城市名片,彰显展馆的唯一性和独特性,让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与北京、上海、青岛等地已建成且广为人知的电影博物馆有所区别。

1.2 主题鲜明—明确定位讲述潮籍电影人的奋斗历程

“主题是构成任何陈列展览的灵魂。展陈要突出地方个性,首先要求主题具有高度的浓缩性和典型性。”③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的展陈主题是“潮籍电影名人史迹”,展览的重点在于向观众深情演绎郑正秋、蔡楚生等潮籍电影名人的从影故事和奋斗经历,回顾潮籍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的突出贡献,重现潮籍电影的光辉荣耀,进一步增强汕头市民对城市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2 基本陈列的内容选定

2.1 放大地方名人效应

早期潮汕籍电影人对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郑正秋、蔡楚生、陈波儿这三位中国电影宗师级人物均来自潮汕。因此,主题展览的第一部分“潮籍大师启蒙中国电影”分别以“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新中国电影教育奠基人陈波儿”作为独立的三个单元对这三位潮籍电影大师的生平、事迹和贡献等进行全方面、多维度的展示。对以上三位人物在篇幅的安排上也并非平均着墨,而是以汕头籍的郑正秋、蔡楚生为重点,这里既遵照郑正秋、蔡楚生和陈波儿各自在中国影坛的地位、影响和贡献进行编排,又充分考虑到汕头是展览举办地的情况。同时,在“中国电影之父郑正秋”和“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的展览内容里也注重安排了两位大师青年时期在家乡汕头的成长故事。例如郑正秋从影前的潮阳时光,蔡楚生在汕头集成发绸庄百货行当学徒并成为“汕头街巷文艺先锋”的励志故事,以及目前已被各级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公布为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郑正秋故居、蔡楚生故居和集成发商行旧址等内容,强调了汕头是郑正秋和蔡楚生电影梦开始的地方。展览人物内容详略安排合理,引用内容就地取材,尽可能地挖掘了相关地方历史资源,突出了展览的地方性。

2.2 讲好地方故事篇章

在汕头这片充满魅力的侨乡之壤上,不断上演着地方特色的光影传奇,从电影镜头里的汕头到潮州戏电影,再到汕头百年影院变迁,中国电影史册中留下了属于潮籍地方文化的光辉印迹,潮籍电影人及其作品丰富了中国影史的内容。同时,独领风骚的电影文化,也带动和促进了汕头电影事业的繁荣。向观众展示中国电影的潮汕篇章,是本次展陈的重中之重,也是内容编排上必须下功夫的地方。

作为潮汕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汕头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传统文化、华侨文化、特区文化、商业文化、美食文化、建筑文化、海洋文化等在这里碰撞融合、相得益彰,勤劳聪慧的汕头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化,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存。部分具有东南亚风情的骑楼街区与外国领事馆、洋行商号经过百年风雨的洗礼大多仍屹立在此,相映成趣。独特的中西相融气质,让这座海滨城市仿佛是一座天然影城。布展单位通过搜集整理,在主题展览第三部分“潮籍影坛丰富中国影史”的“汕头光影”单元向观众展示了一批外地电影公司以汕头城市作为外景地拍摄的电影作品以及潮籍作家小说改编拍摄的电影作品,再现中国电影的潮汕故事和汕头风光。

潮剧是连接海内外潮人的精神纽带,也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音乡情是潮籍电影人艺术创作的源泉之一,古音古韵也是潮籍电影作品里情有独钟、不可或缺的构成元素。潮籍影人虽背井离乡,远赴千里之外创业奋斗,实现梦想,但乡音难改,乡愁更浓。布展单位在主题展览的第三部分“潮籍影坛丰富中国影史”的“潮剧掠影”单元,向观众整理展示了20世纪60至90年代大陆和海外拍摄的一批潮剧电影,一曲潮乐响起,绕梁三日、魂牵梦绕,潮韵律动,声声拨动了观众的心弦。潮味浓郁的潮剧版块更加突出了整个展览的地方色彩。

1860年汕头开埠,开启了潮汕地区近代化的序幕。开埠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纷至沓来,西方舶来文化与本土传统思想激烈碰撞交融。因得风气之先,电影、戏院、照相馆等西方文化娱乐纷纷登陆汕头。1905年,中国电影出现,电影也传入了汕头埠;1909年,英国人首开在汕头埠放映无声电影之先河,许多潮商看好电影这种新兴的文化产业,纷纷投资电影院或电影制片企业;1922年,汕头出现对外营业的电影院—陶陶戏院、大观戏院;1926年汕头新星模范制片有限公司、汕头进业电影制片公司成立。至20世纪30年代,汕头陆续创建了新观、中央、大光明、新华、群众等戏院。布展单位在主题展览的第三部分“潮籍影坛丰富中国影史”专门开辟了“影院沧桑”单元,借助纵横交错、脉络分明的民国时期汕头老地图对汕头老影剧院进行精确定位,影院之间相互的空间关系、距离远近一目了然。在灯光效果的辅助下,观众不难发现彼时弹丸之地的小公园周围戏院扎堆,北面国平路有大观园戏院,不远处又有群众电影院,东北面民族路有新观电影院,西南面至平路头有大光明影剧院。这4家影剧院与小公园仅仅步行几分钟的距离,再向东面延伸不远处又有5家影剧院,汕头电影业的发展曾经辉煌一时。影院版块不仅为观众展示了潮籍影人在家乡这片热土上拼搏奋斗的印记,更保存下了汕头人脑海中一段不可磨灭的珍贵记忆。

3 基本陈列的形式设计

3.1 引起地缘共鸣

从19世纪90年代出生的郑正秋到20世纪90年代的“90后”演员,百年来近70位潮籍電影人用一个个经典的银幕形象和一部部优秀的影视作品,不断为中国电影的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中国电影史册里占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在主题展览的序厅环节,布展单位设置了一面巨幅的LED弧形屏幕,以纪录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示潮籍电影的百年发展历程和近70位潮籍影星的详细介绍,给人十分震撼的视觉冲击。到馆观众无一不在此驻足观看,观众们纷纷感叹原来有如此多的家喻户晓的荧幕大咖竟然是来自潮汕的“胶己人”,可谓“星光璀璨”。其中许多港台影星的荧幕形象曾经伴随着一代人的成长,承载着潮汕青年人儿时的记忆和情结。

3.2 融入地方元素

主题展览一开始就有意在地方元素的运用方面大做文章。凝结着浓浓潮汕乡土情的厝角头,是历经几千年的建筑智慧,蕴含着深厚的潮汕传统文化底蕴,是属于潮汕独有的建筑符号。序厅环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以潮汕传统民居五行墙头中“土式墙头”形象为设计基础的“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潮籍电影名人史迹馆”展标,预示着接下来为观众奉上的将是一个与潮汕有关的文化盛宴,地方特色鲜明。

格扇门,又称隔扇门、格子门,被广泛应用于传统民居建筑装饰,虽不独属于潮汕,却是潮汕老宅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主题展览的“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展区就创造性地使用了实木格扇门这一熟悉的潮汕老物件,既起到了隔断的作用,又彰显出浓浓的潮汕乡土情怀。

汕头小公园是汕头老城的核心地域和文化标志,拥有全国唯一一个呈扇形放射状格局分布的骑楼街区,是目前我国大陆保存最完好的开埠区之一和海内外潮人的精神家园。小公园街区的骑楼类型丰富,东南亚、古罗马和巴洛克等风格的骑楼建筑随处可见,希腊爱奥尼柱头、罗马的拱券等西方建筑纹饰美轮美奂,这些具有各国特色的建筑与中国古典花卉、潮汕民居融为一体,十分别致。汕头骑楼还分上楼下廊,上楼为居住区,下廊为店面,外廊还可遮阳防雨,潮汕人称之为“五脚砌”。

在主题展览的“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展区,布展单位采用了半场景虚实结合的展陈手法,以汕头小公园骑楼街区最突出的清水红砖、洋柱花玻璃、连廊拱券、拱形窗楣、弧形门头、潮汕“五脚砌”等最能代表汕头骑楼中西合璧风格的建筑符号为原型进行街巷空间的场景打造,利用投影与LED屏结合展示了蔡楚生导演的电影作品《新女性》影片的相关内容。场景虚实结合得当,时代感强烈,地域性明显,观众仿佛漫步于汕头小公园“四永一升平”骑楼街的“十里洋场”。

在主题展览第二部分“潮籍星光闪耀中国银幕”的“名人名言”和“奖杯高光”展区以及第四部分“汕头电影梦工厂”的“电影后期制作区”,布展单位运用高仿装饰材料打造出几处连续的连廊拱券艺术造型,巧妙地利用了连廊的造型优势,形成一步一景、一廊一主题,环环相扣、精彩不断的效果。或展示青年蔡楚生在汕头当学徒的百货商行(展馆现址“集成发绸庄”)门前街景油画;或借助“悬吊立体字+投影影像”的手段展示“潮籍影坛名人访谈录”的内容;或以文字版的方式向广大观众介绍部分潮籍电影人所获主要奖项名录;或设置“潮籍电影百年留声”唱吧互动体验,观众可通过视听系统点播与潮籍电影作品有关的经典电影歌曲来欣赏演唱,如《渔光曲》《大海啊,故乡》等。观众在这些展区不仅可以领略到潮籍影人留传下来的名言警句以及潮籍电影人在国内外获奖无数荣誉背后的故事,还能从经典电影的音乐作品中回味中国电影的流金岁月,感受中国电影的潮汕力量。

3.3 植入文化地标

作为汕头小公园开埠区的核心建筑,中山纪念亭是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承载着许多汕头市民和潮籍侨胞的集体记忆。在主题展览的设计里,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这一文化地标被反复运用。

为表现青年时期蔡楚生“汕头街巷文艺先锋”的形象,布展单位在主题展览第二单元“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对青年蔡楚生在“五卅”运动影响下,参加店员工会活动,并与同样喜爱戏剧几位同行、好友,组织了“进业白话剧社”这一励志的奋斗经历做了专题介绍,由于“进业白话剧社”的原址早已不复存在,因此选用了中山纪念亭这个文化地标进行替代,代表的是“进业白话剧社”演出过的场所汕头市小公园。强调展馆所在的位置、观众脚下的土地,正是中国电影先驱蔡楚生梦开始的地方。

布展单位还在主题展览第四部分“汕头电影梦工厂”的“电影摄影棚”单元设计了一处场景还原,模拟电影制作团队取景汕头小公园进行拍摄的场景。一墙巨幅水彩画作为电影拍摄场景的背景,画中汕头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这一文化地标再次出现,处于背景的中心位置,背后是连片的骑楼群,南生公司百货大楼高高地矗立在后方,格外醒目。而这一切则是观众入馆参观前一路走来欣赏到的美景,记忆犹新。汕头小公园骑楼雕梁画栋,整体景观风貌至今基本保存完整,素有“东方巴黎”和“民国小上海”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拍摄基础条件。这一场景设置,让观众身临其境,仿佛来到一部正在小公园开埠区开拍的电影作品摄制现场,互动体验感十足。

4 藏品展项的甄选设置

“富有特色的藏品,是强化陈列展览个性色彩的重要因素。”④“在地方历史文化类陈列展览中,展品的选择应以是否最契合展览主题、最突显地方特色、最具有说服力与表现力为准。”⑤主题展览不仅在内容、形式上突出潮汕的地域特点,在馆藏和互动体验等展项上同样注重彰显潮汕文化的地方属性和历史印记。

为更好地全面梳理和展示潮汕百年电影发展历程,布展单位在主题展览第三部分“潮籍影坛丰富中国影史”结尾处设计了一座影院造型的翻书台,将《潮汕百年影史大事记》的内容通过投影呈现在翻书台荧幕上,观众只要挥挥手,就能尽情翻阅这本潮籍影坛编年体史书。观众在轻松享受互动体验的不经意间,便了解到潮籍电影百年来的发展脉络以及潮汕电影史上的代表性人物、标志性事件、里程碑作品,还有潮籍电影人筚路蓝缕的创业故事和奋斗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汕头影院的电影放映设备大都是20世纪30年代残旧的座机或旧提包机改装的,声光质量差,经常发生故障,经各级电影主管部门的努力,各影剧院的座机基本换新。此后,放映設备随时代前进而不断更新换代。这些电影放映设备与老电影院一起见证了汕头电影事业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发展印迹和沧桑变化,是最有说服力的见证实物。布展单位经过努力,从原汕头电影公司、民间收藏爱好者等多种渠道征集到一批原先在汕头各影戏院以及基层电影放映服务队使用过的老放映设备和一系列由潮籍电影名人参演制作的老电影胶带原件,在主题展览第四部分“汕头电影梦工厂”的第六单元“电影里的流金岁月”展区向观众展示,侧面反映出汕头电影的辉煌历程。

5 结语

地方文化在展览中的运用没有标准和固定模式。郑正秋蔡楚生电影博物馆主题展览“潮籍电影名人史迹展”在内容、形式和展品等多方面都重视运用地方文化元素,并利用场景复原、实物展示、体验式展示、数字技术等手段使地方文化元素巧妙地融合在展览的各个环节,使地方文化元素鲜明、突出,又让观众不觉得生硬、突兀,很好地为整个展览主题服务,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成为一个极具特色的地方电影文化专题博物馆,这些是值得展览策划者参考借鉴的。

注释

①孟德龙.让更多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N].人民日报,2022-10-02(008).

②徐义伟.地域文化特色彰显博物馆展陈个性:以肇庆市包公文化博物馆“包公文化陈列”为例[J].肇庆学院学报,2019(3):22-26.

③⑤蒋晟.地方历史文化类展览如何突出地方特点[J].博物馆研究,2009(2):71-72.

④陆建松.讲述当地的故事:《吴兴赋:湖州历史与人文陈列》筹划的理念与特色[J].中国文化遗产,2006(6):30-33.

猜你喜欢
汕头潮汕博物馆
潮汕牛肉火锅
博物馆
汕头17岁少年“娶”13岁女孩
从汕头到上海:国民政府的“废两改元”之路(1925—1933)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诗画汕头
汕头海关查获侵权玩具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露天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