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富农”涵义的演变与确定(1922—1933)

2023-05-30 05:22杨利文侯竹青
党史博览 2023年3期
关键词:利文富农大革命

杨利文 侯竹青

大革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富农”概念有着不同的表述,其指涉对象、“富”的标准也因人而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从“富”来描述“富农”。随着中国共产党革命实践的发展和理论探索的深化,“富农”作为一个阶层被提了出来,“富农”特性“富”的衡量也从“财产较多包括土地”“生活条件较好”等描述性的表述向具体的土地占有数字过渡,并最终有了统一的标准,即有田20亩以上和生活上的超越“自给”。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将“富农”从农民中脱离出来,作为一种可联合的中间力量。中共六大时,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对“富农”作了初步的分类,意识到其与其他阶层相区别的重要性,雖然没有明确“富农”的标准,但也显示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注意到“富农”问题的复杂性。

1929—1933年间,随着实践的丰富,借助于“地主”“中农”等概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富农的标准——剩余和剥削,并进一步将其数字化,提出了剥削程度的标准,使“富农”的涵义彻底清晰,完成了对其阶级性的建构。

(筱蕾摘自《苏区研究》2022年第1期)

猜你喜欢
利文富农大革命
农民合作社带农富农作用增强
尉氏:葡萄产业富农家
2021年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措施来了
春风里,奏响助农富农曲
中年男人不油腻准则少说,多笑,勤买单
你越认真,别人对你就越苛刻
90 后不干这些事,可能会死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法国大革命
三大革命在今天叠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