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美景在春耕

2023-05-30 10:48文雨
旅游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春耕皇帝

文雨

一场春犁,翻起丰年的希望

中国古代以农为本,“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一年生产的起点,是播种希望的季节,因此,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春耕一直有着特殊的情怀。

古代农民非常重视农时节气与农事活动,并且制定出一套非常完整的农耕仪式程序和礼仪规范。每年正月初一为春社,初二为社日,初三至初七为农日,十四为秋社,十五是冬社(冬至)。春季的第二个月,称“仲春”,在24个节气中属于惊蛰、春分两个节气。农耕讲究时令气节,“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四者不失,五谷不绝。”

我国南北跨度大,各地的气候和环境都不同,对春耕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我国春耕时节由江南地区一路向北依次往后顺延,直至5月份,而且越往北春耕的时间越晚。南方地区春耕时间大多数都是在2月下旬,3月上旬左右;华北地区的春耕时间,基本上都是在3月上旬到4月之间;而东北地区的春耕时间则普遍是在4月下旬到5月上旬左右。

春耕最早开始于热带的海南岛和四川盆地。海南岛部分地区位于热带,365天基本上都是温暖天气,热量充足,就像是一个天然的温室大棚一样,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春节刚刚过没多久,2月份的中下旬,海南岛的春耕角号就已经吹响了。

与此同时,四川盆地春耕的角号也已经吹响。虽然四川盆地要比海南岛气温低,但是因为四川盆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该地区的降水和气温要比周围的其他地区高,也满足了春耕的条件。

春耕的步伐一路向北,最终结束于5月上旬左右,这个时候已经来到了东北高纬度、高海拔地区了,在这里,大兴安岭,长白山的农耕活动,为一年的春耕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一亩春天美如画。放水、平整秧田、撒谷种、施肥……村民们三两合作,甩开膀子,一派繁忙的春耕“大戏”正在上演。

春耕图

劝课农桑,古代皇帝“扶犁亲耕”

在古代,为表示重农,历朝天子都有“吉礼”以敬天神的仪式,“籍田”就是其中的一种。

汉朝是最早的具有皇帝亲耕确切纪年的年代。贾谊的《积贮疏》中,提出春耕乃是“天下之大命”,汉文帝听取了贾谊的建议,不仅亲自耕种,还正式向全国下了诏书,曰:“夫农,天下之本也。其开籍田,朕亲率耕……”自此之后,春耕的传统便以政策的方式正式流传下来,成为了皇帝重视农耕,体恤百姓,亲近自然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

《礼记》记载了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皇帝亲率百官亲耕的故事,规定“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

每年春天,皇帝都要按照祖制进行耕种,掌着犁向前推行,一次一个来回,而三公需要跟在后面“五推”,以此来作为全国重视农耕的表率。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政治更迭,黄河南北的千里之地大部分都沦为牧场。这时候皇帝更重视亲耕礼,不仅自己耕种,还监督百官跟着一起春耕,来鼓励农业生产。当时建造的观耕台,就是为了方便皇帝观看三公九卿和文武百官的耕种活动。

随着农业的发展,春耕背后的重要价值也被无限放大。梁武帝在514年亲耕之后,下令大赦天下,彰显皇帝的仁德和孝悌。唐玄宗也曾利用“春耕”这一大的礼仪,号召公卿及以下官员,在东城洛阳春耕后大摆宴席,大赦天下。

明朝皇帝躬耕的地方在北京地坛。到亲耕那天,教坊司的“演员”们装扮成风、雷、雨、土地等诸位神仙,还有的装扮成农人模样,拿着农具两侧侍立,静候圣驾光临。皇帝左手执黄龙绒鞭,右手执金龙犁,前面有两个官员牵牛,两个老农协助扶犁,往返三个来回,皇上的亲耕礼就算完成了。

开耕祭典,天南地北“开耕节”

溪水堪垂钓,江田耐插秧

刀耕火种的年代,人们视土地为生命,认为自然界的气候规律均是上天操纵赐予的,因此会以祭天的仪式祈求上天赐予好的收成以及人世永远的福祉。后来发展到了宋朝时期,民间流传着“耕上田头大吉”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在春天里拿一块干净的土块放在田里,那么来年就会有一个好收成。到了元朝时期,人们还策划了一个十分隆重的仪式——上田场。大家带着粮食和工具来到田头,进行一系列的祭祀仪式,其中包括犁地、播种等。

在西藏高原,“开耕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庆活动,一般在藏历的二月初三。在这一天,藏族农人们早早地起床,穿上节日的盛装,戴上各种各样的首饰。他们的犁早已从墙壁上取下来,抹上一块拇指大的酥油,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放在佛像前供祭。他们的耕牛,披红挂彩地打扮着,额头贴着日月形的酥油花,清油擦过的牛角乌黑发亮,牛角上绑着长长的彩箭,彩箭上五色经幡纷纷扬扬。农人来到自己家的祖业地,这是最肥沃、产量最高的田地。他们要把一块神圣的白石头安放在这块土地的某个角落里,希望这块石头能保护庄稼不受冰雹和虫鸟的伤害,保佑风调雨顺。围绕这白石神座,他们只翻耕五圈,只播种五畦作物,分别是青稞、小麦、豌豆、蚕豆和油菜。耕过了田,播下了种,他们聚在一起,打开青稞酒坛,共同祈愿农作物丰产丰收。

“二月二,龙抬头,千家万户使耕牛。”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便会迎来一年一度、比春节还要热闹的“开耕节”。田间地头里,龙腾狮舞闹春耕,人们一片欢腾。随着鞭炮燃放、锣鼓齐鸣,一头戴着大红花的耕牛下田犁地,农妇插下早稻秧苗。同时,“铁牛”插秧机也在田中奔驰,无人机在空中播种,传统文化与现代作业交相辉映。同时,各村举行放炮、武术、醒狮、舞龙、篮球、曲艺等文娱表演活动,以各种传统形式喜闹春耕、庆贺丰年,祈求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如意吉祥。

在广东连南、连山排瑶聚集地,“开耕节”在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开耕节”这天,天刚蒙蒙亮,瑶老便在排寨山顶吹响牛角号,唤醒各家各户起床做饭,而寨里的先生公集体会聚到土地庙前,杀鸡敬酒肉、烧纸钱、诵瑶经、祭祀土地公和祖先神灵,祈求当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接着是祭祀祖先仪式,数个先生公摇响铜铃,敲起铜锣,边念瑶经边舞蹈,还不时鸣放铁铳炮,向四面八方播撒玉米、稻谷、黄粟等种子。有的瑶寨还推举三個身强力壮的年轻人,分别扮演黑面公、黄脸公和白脸公,代表邪恶势力,他们在田野、山寨上不停地奔跑,人们手持木棍、木刀、木枪不断地追打,意即驱赶邪恶势力,消灾除害,保护山寨平安、五谷丰登。

猜你喜欢
春耕皇帝
做好春耕备耕 保障粮食安全——各地春耕备耕动态
笔下的“春耕图”
“春耕始万物生”春耕备耕正当时
皇帝需要帮忙吗
女皇帝
皇帝怎么吃
皇帝需要帮忙吗(下)
春耕备耕正当时
春耕备肥用肥 你准备好了吗?
春耕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