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释放长株潭都市圈生态绿心生态红利

2023-05-30 11:52肖佳怡
经济师 2023年3期
关键词:天心区

摘 要:天心生态绿心片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长沙地区的重要板块,天心区放大格局、主动作为,统筹协调绿心保护和区域发展,释放绿心片区生态红利,以“绿心”颜值换取产业价值与人民福祉,正在逐步由“以环境换增长”向“以环境优增长”转变。但因内生动力不足、路径依赖严重、体制机制不畅、基础欠账较多等原因严重阻碍了生态绿心片区生态红利的释放,文章提出了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切实保障生态红利;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不断增值生态红利;逐步转变消费模式,稳定拓展生态红利;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速释放生态红利等路径加速天心生态绿心片区生态红利释放。

关键词:长株潭都市圈 生态绿心 天心区

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3)03-129-03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位于长沙、株洲和湘潭三市交汇处,总面积528.32平方公里,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长沙市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省政府《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省发改委《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总体规划(2010—2030)》等规定,将生态绿心打造成为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城市群绿心、具有湖湘特色的长株潭中央客厅、人民向往的高品质生态共享空间。从2003年首次提出生态绿心,长株潭三市和相关县(市、区)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建设,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为科学引导生态绿心地区的生态保护和永续利用,我们选取位于长株潭都市圈几何中心的天心生态绿心片区作为研究对象,希望探索一条最大限度释放长株潭都市圈生态绿心生态红利的新路径。

一、天心生态绿心片区保护与开发的有益探索

天心生态绿心片区是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长沙地区的重要板块,面积57.97平方公里,占整个绿心的10%,主要位于长沙市十大高端功能片区的南部片区,主要涉及天心经开区、暮云街道和南托街道,其中禁止开发区17.07平方公里、限制开发区15.26平方公里、控制建设区25.64平方公里。近年来,天心区放大格局、主动作为,统筹协调绿心保护和区域发展,释放绿心片区生态红利,以“绿心”颜值换取产业价值与人民福祉,正在逐步由“以环境换增长”向“以环境优增长”转变。

(一)坚持制度先行与常态监管并重

省、市相继出台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长沙南部融城片区生态绿心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天心生态绿心片区认真贯彻省、市条例、规划等要求,实施了一系列加强绿心生态保护、推动绿色产业发展措施,361家工业企业退出,700余个不符合绿心规划要求的工业项目、300多个违法违规建设项目整改或退出;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加强绿心地区土地监测和巡查整改;实行禁、限开区项目和控建区重大项目省市县三级准入制,严把绿心地区项目准入关;各县级以上政府分别建立绿心监管机制,确保监管常态化;省委巡视、生态环保督察、绿心违法行为执法等一系列刚性措施,推动监管长效化。

(二)坚持规划引领与产业转型互动

结合天心区“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了建设“智慧天心、融城核心”的发展目标,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在位于长株潭几何中心的长沙市南部融城片区,在绿心工业企业退出后的土地上,做好“腾笼换鸟”文章。一方面,以绿心为依托,抢抓长沙奥体中心、国家医学中心等重大项目落子绿心的重大机遇,争取省、市出台长沙南部片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快编制奥林匹克体育小镇、国家健康医学小镇产业发展规划,为“绿心”发展积极赋能。另一方面,以经开区为主要载体,聚焦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大力引进“双碳”产业、积极发展“双碳”经济,努力把绿心打造成为“双碳”。

(三)坚持产业振兴与人才振兴并举

把绿心片区产业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一方面,在绿心工业企业退出后的土地上实行“二次创业”,大力发展大数据(地理信息)、人工智能、软件、数字人力等高技术服务业,全力打造“天心数谷”,建成国家地理空间信息以及省地理信息大数据、气象、地质、能源、通信等大数据中心,湖南省唯一的大数据交易中心竣工投产,天翼云、青苹果数据城、软件产业园二期、“天心数谷”、人才公寓等项目全速推进;另一方面,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扎实开展“天心红”人才工程,认定首批重点特色产业人才10人,申报市级高层次人才105人,4家企业成功申报长沙市高精尖及紧缺急需人才工程,3家企业成功申报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企业成功申报博士后科研流动协作研发中心,为天心绿心片区发展积蓄了智力人才。

(四)坚持设施配建与环境改善结合

把长沙南部融城片区作为全市十大高端功能片区来定位打造,坚持设施配建与环境改善双向发力,一方面,完成中意路城市化改造工程一標段、伊莱克斯大道西延线、新韶山南路、西湖路、月塘路二期等道路建设,完成110KV环保变电站、220KV城南变电站、长沙七水厂、暮云污水处理厂等生活配套设施,加快暮云消防站、城南一中等民生项目建设;另一方面,率先全省制定《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推动农村自来水全面普及工程;建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监督监管平台,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8%以上;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全覆盖,入户收集垃圾和公共区域清扫保洁工作有序推进;开展移风易俗讲座70多场,有效整改问题110余个;创建美丽宜居村庄示范点17个。

二、天心生态绿心片区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内生动力不足

多年来粗放式发展方式形成的思维惯性依然存在,绿色发展理念还未成为主流意识,部分区街干部、职能部门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认识和真实实践仍然不够深刻,片区村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只管生活、不管生态”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当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发生冲突时,为了经济利益不惜牺牲生态利益的现象仍有发生。由于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于绿心保护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造成在实践活动中把生态视为发展制约的传统观念难以根除,导致追求生态红利的动力不足。

(二)路径依赖严重

调查发现,片区上下对绿心资源价值的再认识和再发掘深入不够、力度不强,对绿心环境的保护性利用手段和方式不够科学与健全,未将绿心生态信息从资源层面追溯传递到产品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阻碍了生态红利效益的充分、全面发挥。一是传统生产力和增长方式惯性阻力大,二是缺乏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有效平台,三是城区居民生态消费需求在片区未有效释放,四是片区内生态资源同质化严重,低水平使用、无序竞争拉低了生态使用价值,这些因素影响了片区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的发展和成长。

(三)体制机制不畅

目前,省市区三级严格的绿心生态保护机制日益完善,而科学、合理、有序的保护利用机制不够健全;多部门在绿心生态监控的协同机制逐渐成熟,而在绿心生态价值转化的政策引领、研发投入、生产力促进协同效能还有待提高;面向绿心的生态补偿机制基本健全,而精细化的生态红利分配机制和生态效能激励机制还需优化;政府主导的生态发展主张和进程加速,而调动市场和社会组织助推生态发展的机制缺乏。

(四)基础欠账较多

从目前情况来看,片区基础设施仍较为薄弱。一是区划调整前,暮云片区按乡镇标准进行规划建设,加之后续受绿心保护条例和绿心控制规划的严格管控,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一直较为薄弱,学校、医院、体育、养老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严重不足;二是解放垸片区由于控规缺失,道路交通、配套管网等基础设施缺失,存在交通标识不完善、电网不稳定等现状;三是城市主干道如新韶山南路南延线、湘江大道南延线、暮坪湘江特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推进较为缓慢。片区暂时处于一个基础设施不完善与发展前景巨大的不匹配的状态。

三、加速天心生态绿心片区生态红利释放的主要路径

生态“绿心”就是资源宝库。只有正确处理好了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将青山绿水转化成了片区发展、百姓致富的最大靠山,才能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一)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切实保障生态红利

绿色发展理念是绿心片区发展的牵引,生态红利是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地处长株潭生态“绿心”的现实,要求片区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更加牢固地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更加严格地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统筹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发挥生态优势,破解发展瓶颈,更高质量地实现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建设高品质的长株潭生态服务集群样板区。通过监管倒逼的方式,加速绿色发展理念的形成和强化,即以法治、标准、红线、监管、评估等方式,倒逼经济系统向高质量、绿色化方向转型。目前省、市已出台《保护条例》《专项规划》,法律依据、执行标准、生态红线都已亮明,关键在于监管机制的完善和评估体系的建立。

(二)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不断增值生态红利

抢抓国、省、市关于“一圈一强”(“一圈”即打造长株潭都市圈重要增长极,“一强”即实施强省会战略)战略机会,结合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以绿心区域内的天心经开区为主阵地,大力发展以生态产业为主要产业的“碳汇”产业,率先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探索超低能耗、近零能耗示范工程;实施重点行业减污降碳行动,推进工业领域绿色制造,用好天心国资旗下的平台公司,提升建筑领域节能标准,加快形成绿色低碳运输方式。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壮大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产业,支持氢能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将绿心地区的奥体小镇、国际医学健康小镇作为国际低碳城建设试点,营造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新时尚。

(三)逐步转变消费模式,稳定拓展生态红利

目前,公众消费发展阶段正由温饱型转向品质型,市民村民更加注重消费的质量和健康内涵。比起之前的高碳污染和奢华,人们现在更趋向于绿色、清洁、低碳、品质、健康的消费方式。天心生态绿心片区可借助青山绿水,发展休闲、康养、旅游、文体产业,促进更多的人们关注身心修养,吸引越来越多生活在喧嚣城市里的人们,去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净化身心和灵魂,通过消费偏好转型使得生态红利惠及更广,并不断拓展延伸。借助省奥体中心落户暮云片区的契机,打造集体育竞技、训练教育、休闲健身等为一体的现代体育产业集镇,给百姓带来更高品质的生活环境和消费选择;抓住国家医学中心项目落地机遇,加强天心医药产业园建设,开发中医药旅游示范点,形成集中医医疗、保健养生、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医学小镇,引导民众生活消费向节能环保、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四)发挥“金融活水”功能,有效激活生态红利

引导金融机构树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金融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金融支持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一是发挥天心区“金融外滩”引领作用,积极引进传统金融机构总部在绿心片区增设分支机构,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片区内现代农业、休闲农业、生态农业和园区高科技企业、数字企业、绿色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转型升级企业的信贷扶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绿色信贷产品和服务,简化审批流程,加大信贷投放。二是引导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支持以绿色项目为核心的科技型企业发展。定期开展绿色企业和绿色项目的遴选、认定和推荐工作,综合运用多种融资模式进行支持。三是探索运用“基金+产业”模式,整合资源,引入主导产业发展基金,发挥杠杆作用,吸引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支持绿心片区重点企业和优质项目建设。

(五)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速释放生态红利

围绕建设高品质的生态绿心样板区的目标,坚定人才引领发展的基本认识,坚持把人才梯队建设作为片区发展的关键支撑。首先,需分门别类制定适应片区发展包括乡村振兴、高技能人才本土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存量”人才潜能。其次,需聚焦产业发展,突出目标导向,以重大科技项目揭晓选题等方式制定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发挥“增量”人才作用。还可制定片区各类人才评价机制、各梯队人才引入鼓励政策,切实保障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让更多人才释放“潜量”活力。

[本文系2022年度湖南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童培浩.对城市绿心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4):229.

[2] 刘思华,罗杨,肖英.长株潭“绿心”的生态价值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1(5):125-127.

[3] 赵文力,谢宜章,向平安.城市群生态绿心建设的实践研究[J].湖南社會科学2019(6):157-162.

[4] 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地区保护条例.http://www.hunan.govcn/hnszf/xx

gk/wjk/zcfgk/202007/t20200730_c0670290-

95c7-4e61-a0b1-c4150bb43e9c.html,2020-

07-30.

[5] 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的通知.http://www.hunan.govcn/hszf/xxgk/wjk/szfwj//202203/t20220329

_22725038.html,2022-03-22.

[6] 湖南印发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五年行动计划.http://www.hunan.gov.cn/zqt/zcsd/20

2107/t20210706_19855367.html,2021-06-02.

[7] 长沙南部融城片区生态绿心保护与发展专项规划[N].长沙晚报,2020-9-24(4)

[8] 长沙南部融城片区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https://www.163.com/dy/

article/H392RHOD05356UTV.html2022-3-2

5.

(作者单位:中共长沙市天心区委党校 湖南长沙 411104)

[作者简介:肖佳怡,硕士研究生学历,中共长沙市天心区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

(责编:贾伟)

猜你喜欢
天心区
五月的
五月的音符
春景
四德为首,万民常怀
机器人竞赛满满的“科技范”
天心区:教育扶贫送教山区
爱心点亮第一课
天心区农业林业水利局关于注销拖拉机号牌、行驶证、登记证书的公告
“未来教育家” 一路在前行
——长沙市天心区“未来教育家”成长研究基地实践分享
月亮弯弯(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