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文化对中小学劳动教育中开展“微种植”的启发

2023-05-30 10:48杨环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育

杨环

[ 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劳动教学;微种植

依照先贤孔子的相关思想理念,耕读似乎是相互矛盾的两个概念。种植耕作与读书识字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生方向。但是在中国农业社会中,耕读却已经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耕读传家远,诗书继时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理想家庭模式。在当代教育体系当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已经被读书占据,不少城市学生对中国古代的耕种文化了解甚少,空有知识与文凭,缺乏真正的动手实践能力。将耕读文化融入中小学劳动教育中,能够有效帮助现阶段中小学生完善对于劳动的概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基层劳动工作者的辛劳,从而能够真正使学生尊重劳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学生以后的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一、中小学开展劳动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集体协作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但就目前而言,中小学生在学校日常学习生活之中,除去教师的课堂教学,学生更习惯于独自学习,在协作教育上有所欠缺。国家目前重点提倡的劳动教学,能够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由于劳动的现实操作性质,使得学生不得不参与到集体活动中,在教师的科学指导和引领之下,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合理分工,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积极帮助其他同学。在互帮互助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会到集体协作的价值和意义,在集体活动中寻找自身价值,从而提高个人的存在感。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帮助能够加深彼此的友谊和默契度,对于创建积极向上与和谐友好的校园氛围具有重要作用。

(二)提升学生动手能力

中小学阶段正是学生思维活跃、善于动手和动脑的时期。在此阶段,学生更易接受新鲜知识。对于现实实践活动,也有较高的参与热情。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不断提升,人民生活也不断改善。家长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知识教育,但却忽视了实际动手能力的培育。更多的学生失去了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劳动实践的机会,对于劳动的概念也没有亲身体会。这既不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也不利于其在未来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和学习工作。劳动实践活动,尤其是种植类劳动课程,是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在现实劳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更多在课堂中无法学习到的科学知识,还能够在劳动训练中将所学知识进行合理应用,在教师的指导和点拨之下,正确地掌握劳动技能。相比较知识类学习,现实实践的劳动成果能够对学生产生更大的激励作用,使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提升学习的兴趣和效率。

(三)丰富学生校园生活

现阶段的中小学生面临较大的课业压力,日常的学校生活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更多的学校为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始寻求更多元的教学模式,开展更具特色的教学课堂。种植类劳动教育课程的开展和应用便是学校的创新之一。一方面,劳动教育课程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使学生的身心在自然景色中得到充分的放松,还能够通过实践向学生传授知识,带学生认识草木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规律,感受大自然季节变化的奥妙,为日常的课堂教学做实践性的补充。另一方面,在劳动实践中能够有效地加深教师和学生的相互了解,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教师看到学生的不同面,使学生的形象能够更加全面立体,从而能够帮助教师有效地改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进行因材施教。通过共同的劳动,学生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教师,拉近与教师之间的距离,从而建立更加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当下劳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于劳动教学重视程度不足

我国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由来已久,但劳动教学的成效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还在于,众多学校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在现阶段的教学当中,关于劳动教学课程的设置缺乏科学合理性。劳动课程时间占比较少,部分学校甚至将劳动教学单纯地看作校园清洁活动,劳动课程逐渐流于形式。在“双减”背景之下,仍有部分教师质疑劳动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在劳动课程中布置学科作业,抢占劳动教育的时间,从而导致学生群体对于劳动课程的态度也越发敷衍,形成恶性循环。

(二)劳动课程教学模式创新性缺乏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双减和劳动教育的关键都在于解决教育评价的问题,只有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得到重视。”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关键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教学思想和理念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一节高质量的劳动教学课程,需要充分的课前准备和课堂设计,这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和创新性教学思想提出更高的要求。当下,劳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仍然比较落后,部分劳动教育仍然停留在室内教学模式。教师单纯地通过板书和口语化的内容,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往往不能真正地落实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对于劳动的内涵也仅停留在书面文字的理解而缺乏真实的体验。

再者,创新教学模式需要完善的配套措施做保障,如果没有系统科学的劳动教学设计方案,以及充分的劳动基地和设备支撑,劳动教学就会陷入只重视劳动知识的传授而忽视技能、习惯、精神培养的泥淖,失去劳动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开展劳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在劳动中收获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能够缓解压力,放松身心,获得快乐。由于中小学生的学校学习生活以课堂教学为主,单纯的知识传授,会使学生陷入信息过载而理解不足的困境。而有效的实践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劳动教学要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实践性。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适时为学生创造能够动手实践的机会。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活动,都应让学生真正地接受实际操作训练。尤其是种植类教学,学生应该亲手刨土、埋根、浇水、施肥,感受每一个环节的乐趣,并在实践中增长经验,掌握技能。

另外,劳动课程的现实操作性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个人安全,尤其是低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应该在充分保证其人身安全的前提之下,通过提前演示和操作,确保每个学生都正确地掌握了实践操作流程。在动手的过程中,教师和其他教导员需要保障每个学生都在其关注之下,避免出现因失误而造成的安全性問题。

(二)参与性与知识性原则

现阶段,由于家庭培养习惯以及个人性格的原因,部分学生对于劳动实践存在抵触心理。教师应在劳动实践之前充分进行思想动员工作,通过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自愿参与到劳动活动之中。对于部分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引导,了解其不愿进行集体劳动的原因,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应对。再者,在开展真正的劳动实践之前,教师应对学生进行知识教授和技能传授。例如,在微种植课程中,教师应提前帮助学生了解劳动课程种植植物的特性,种植的具体步骤,以及应该注意的相关事项,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工,从而提升具体劳动的效率,保证劳动课程的质量。

(三)协调性与创新性原则

劳动教学作为中小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应该与其他教学科目进行充分的联系。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有限的实践类课程,教师应该充分联系其他课程所学内容,通过实践进行充分的运用和实施。因此,劳动课程应该充分遵循协调性原则,将其教学目标融入整体的教育教学任务当中。例如,在学校的除草劳动课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精神;在树木种植类课程中,培养学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精神品质。利用亲身实践加强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和领会能力。培育创新意识也是教师提升劳动教学能力,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应该摒弃传统的口语式教学模式,充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创造更适合当代学生生活学习的习惯,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劳动教学模式。

四、开展“微种植”劳动课程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家长对于教育教学的态度,以及教师的教育思想理念会对学生产生潜在的影响。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不重视学生的劳动实践培育,便极易使学生养成懒惰、自负等不良行为习惯。而教师如果对于劳动教学存在偏见,常常占用劳动课程时间,将成绩和分数看成评价学生的标准,便会使学生形成片面追求成绩、分数至上的学习态度。这既与国家提倡的快乐学习的教学理念背道相驰,还会抑制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加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心理负担,极易导致厌学心理的产生。教师改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能够转变学生对于传统教学的理解,让学生在劳动中获得知识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在实践中开拓视野,通过积极的探索和自我创造,收获成功的体验。

(二)合理设计种植类劳动教学的课程内容

种植类劳动课程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传统耕作知识。教师在进行种植实践之前,应该专门为学生进行植物种植知识普及。不仅要向学生介绍相关植株的种类、科属、生活习性、生长规律等,还要向学生科普种植过程中的技巧。让学生在绿色生态种植的理念指引之下,按照科学的种植步骤和标准进行实际操作。在劳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实时地向学生进行提问和互动,检验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以保证学生的劳动能够达到实施标准。在劳动课程中,教师可以实施积分制,为表现良好的学生和小组进行加分,激发学生的参与性和表现的积极性,从而不断提升劳动教学的效率。

(三)带领学生深入劳动实践过程

科学的课程设置是使学生深入劳动实践过程的前提。在中小学劳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微种植授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物观察。例如,在果树种植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观察和描绘果蔬种子的形状、颜色、触摸感觉等外表特征,为学生讲述种子各个部分的作用。在挖土和填埋的过程中,让学生亲手感受泥土的湿度、土壤的颗粒度等,并与种子的生长条件进行对照和比较,分析是否需要加水和松土。在教师的指引和学生的分组合作中,高效完成微种植过程。

(四)师生共同分享种植劳动成果

劳动教育是学生能够得到具体劳动成果的课程,教师进行课程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实时修改和完善。在完成微种植课程后,教师应根据所种植作物的生长规律和习性,为学生合理设置后续劳动课程,将松土、施肥、浇水等后续种植维护环节融入劳动课程之中,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作物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中。并要求学生进行详细的生长记录,将其观察到的现象通过自己的文字进行描绘。当作物最终成熟时,与学生一起分享劳动成果,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收获的乐趣。例如,在蔬菜种植劳动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采摘本组所种植的蔬菜。黄瓜、番茄等可食用的,可以让学生直接品尝。不可直接食用的可以让学生带回家中,在家长的帮助下尝试制作菜肴,与家人一起分享劳动果实。

(五)设置课后反思和经验分享环节

现阶段,中小学生参与劳动的机会越来越少。学校设置劳动课程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集体劳动氛围,让学生在相互配合和交流之中,获得劳动知识、技能和经验。教师可以在劳动课程后,开展劳动课后经验分享会。允许学生积极发表自己在劳动课程中学到的内容,相互之间取长补短。再者,学生还应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反省自己的不足和过失。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友好协作的精神,深入了解劳动创造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加尊重劳动人民,养成节约粮食、保护资源的优良品质,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结语

综上所述,微种植作为劳动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和方式,在中小学生劳动教学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着力解决当下劳动教育的不足,提升劳动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当下阶段,学校应加强对劳动教学的重视,合理设置教学时间,创新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高效的劳动實践课堂。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育
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发展心理学在学前教育和中小学教育中的应用
“禁止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值得商榷
我国体育游戏在中小学的开展现状
基于素质教育的中小学教育管理机制研究
中小学衔接教育之我见
中学舞蹈教育的文化定位
利用翻转课堂技术与技巧提高教学质量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思考与研究
美国社会情感学习项目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