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斡尔族哈库麦勒歌舞保护与传承的多元联动路径探索

2023-05-30 10:48莫林静赵云云巴合江·阿达合别克李玉珊庄龙玉
东方娱乐周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新媒体

莫林静 赵云云 巴合江·阿达合别克 李玉珊 庄龙玉

[ 关键词] 哈库麦勒歌舞;传承主体;新媒体

一、达斡尔族哈库麦勒歌舞概述

达斡尔族16 世纪因多种原因迁徙至我国北方,如今多分布在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是一个以狩猎和农业为主的勤劳民族,歌舞是达斡尔人喜爱的活动之一。黑龙江省达斡尔族的哈库麦勒舞又称“鲁日格勒”“阿罕伯”“郎突达贝”“哈根麦勒格”等,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2006 年5 月20 日,达斡尔族传统民间歌舞的哈库麦勒歌舞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北方民族原始狩猎歌舞中,哈库麦勒歌舞具有重要地位,是达斡尔族人民生活的艺术凝炼,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展现。哈库麦勒歌舞展现了达斡尔族的日常生产劳动与生活,来源于生活,也继承和发展于生活。

在过去达斡尔族人居住的地方,由于人稀路远,加上交通工具缺乏,离开聚居地后,有的人一辈子不能回去一次。沈学英在《舞蹈:一种生命形式》中提到的:“舞蹈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具有与生命的基本形式相类似的逻辑形式。”[1] 每当看到雄鹰在蓝天上飞翔,离乡的达斡尔族人便想有一双翅膀,马上飞回去看望父母和亲人,这样就跟随飞翔的鹰做出飞的动作。哈库麦勒族人就常以飞翔为基本动作来表达思乡之情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舞蹈随歌,伴随悠扬悦耳的歌声,达斡尔族人们翩翩起舞,脚步轻盈,手臂动作不断变换,舞姿优美,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舞蹈模拟布谷鸟的叫声、鹰飞的动作、田间耕作、双肩挑担和梳洗打扮等动作,情绪活泼,气氛热烈。有节奏的呼号对应,在嬉戏玩耍的高潮之中结束整个表演。

哈库麦勒歌舞有独特的“三段式”表演程式:第一段“比歌”,以歌为主,以舞为辅;第二段“赛舞”,以舞为主,以歌为辅;第三段“打斗”,以打斗为主,随着声声激昂的呼号,相互盘旋打斗在一起,通过决出胜负来结束歌舞表演。哈库麦勒歌舞以群舞为主,表演时舞者上身的动作较为丰富多样,脚下以侧滑步为基本步伐。舞者伴随着歌声轻柔地舞动起来,旁观者也可以任意加入舞蹈队伍,舞蹈气氛愈发热烈,节奏不断加快,舞者穿插交换着位置,舞蹈达到高潮时,齐发出简短的呼号,同时脚下踏出有力的节拍。哈库麦勒歌舞不受人数的限制,也不受地点的限制,几乎可以用“随时随地”这个词来形容它,达斡尔族人热情好客、性格开朗,据他们描述,在愉悦时、过节时、劳动丰收时,以及有客人来拜访时,可能桌子上的食物还未摆好,便已经绕着桌子欢快地跳起舞蹈来了。

二、哈库麦勒歌舞保护与传承的时代困局

由于历史文化、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原因,达斡尔族歌舞艺术和语言都面临失传和消亡。如今,在达斡尔族老一辈艺术家努力下,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哈拉村组建立起民族舞蹈团队,以“扎恩达勒”和“哈库麦勒”等舞蹈艺术形式为基础改编和创作了新的达斡尔族舞蹈,目的就是让非物质文化作为民族精神的遗产薪火不断[2]。不过,哈库麦勒歌舞文化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阻碍因素。

(一)达斡尔族民众生活空间改变

由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达斡尔族人民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他们的传统生活聚居地逐渐减少,城市生活的趋同削弱了达斡尔族的民族意识,进而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下降,这也使得当前相关人员专业化水平较低,组织较弱,几乎无正式组织,且梅里斯达斡尔族区位置较偏僻,进一步影响到了哈库麦勒歌舞的宣传和传播。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也使得达斡尔族聚居地多民族融合倾向明显,这种多民族群居的融合,使得信息互联互通,但也弱化了达斡尔民族文化传承环境,导致民族文化传承意识淡薄、民族文化艺术人才不足等问题。达斡尔族民族文化艺术作品,特别是高品质作品的供应不足,民族文化机构仍然缺乏活力和竞争力。

(二)现代文化冲击哈库麦勒歌舞

经过文化批判,传统文化的主导地位发生了动摇,新文化产生的阻碍力量大大减少,从而为新文化的产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3]。

哈库麦勒歌舞受到现代文化的冲击,正面临着消亡的严峻形势。如随着互联网发展,各种网络文化不计其数,这标志着文化发展的先进性,哈库麦勒歌舞这类传统文化受到了极大的挑战。随着时代的发展,互联网已完全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当然哈库麦勒歌舞文化同其他文化一样,都能进行网络宣传和传播,但线下传播这条通道显然道阻且难,同时各类文化数不胜数,充斥着整个网络媒体,这无疑对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挑战。

在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新兴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新兴产业的发展让人们意识到哈库麦勒歌舞文化和艺术无法创造更多价值。同时一些外来的文化形式对传统的哈库麦勒歌舞文化形成了有力的冲击,如现代的年轻人更沉迷于过外国的节日,这使得传统文化形式渐渐地走向落寞。传统文化虽也逐步向信息化、数字化方向发展,但是显然是任重而道远,如何将哈库麦勒歌舞文化融入新兴互联网技术,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三)哈库麦勒歌舞传承主体缺失

虽然早在2006 年哈库麦勒歌舞入选了我国非遗保护名录,政府也加强对传承力量的培养与发展,但由于目前的传承者大多年龄偏大,传承力量老龄化现象严重,导致哈库麦勒歌舞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日益突出。

一方面,在达斡尔族中,哈库麦勒歌舞的传承缺乏年轻人的参与,新一代达斡尔族人群中接触哈库麦勒歌舞的少之又少,部分年轻人往往更喜欢较为流行的现代文化,即便对哈库麦勒歌舞感兴趣的年轻人,了解与学习哈库麦勒歌舞的渠道也极为有限。同时,达斡尔族语言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哈库麦勒歌舞传承后備军的培养。据1999 年统计,121 357 名达斡尔人中,只有96 085 人会讲民族语言。这些会讲民族语言的人都是年纪较长者,而大多数年轻人已不会讲[4]。 这对哈库麦勒歌舞的“唱”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另一方面,在非达斡尔族中,绝大部分人都不了解哈库麦勒歌舞,甚至不知道达斡尔族。民间舞蹈文化传承新鲜血液供应不足,传承后备军力量不足的困境突出,哈库麦勒歌舞传承与保护迫在眉睫。调查表明,如果有机会,大约九成的人愿意学习哈库麦勒歌舞,潜在的年轻传承后备力量有待挖掘。应创新原有的传统传承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哈库麦勒歌舞,激发人民群众自发学习哈库麦勒歌舞。

三、哈库麦勒歌舞保护与传承的联动路径

哈库麦勒歌舞的传承与保护需要多措并举,确立一种多元主体联动的机制,要借助新媒体进行传播,同时基于高校而开设相关课程,最后还要不断完善传承人培养机制。

(一)借助新媒体传播哈库麦勒歌舞文化

新媒体的发展对歌舞作品的保护和传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哈库麦勒歌舞的传承与创新同样可以借助抖音、快手、B 站、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因为这些新媒体平台流量大、关注度高并且互动性强,能够广泛吸引现代社会主流群体的关注,也给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和空间。信息传播后,传播效果如何是由受众决定的,受众的参与度和关注度直接决定了此传播效果[5]。当给受众群体留下深刻印象后,受众会进一步借助新媒体平台搜索与哈库麦勒歌舞相关的资源,去深入了解达斡尔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哈库麦勒歌舞的现状,了解其独特的民俗民风和歌舞文化等信息,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资源整合而形成关联传播。哈库麦勒歌舞在新媒体平台的应用,能够加强受众群体对哈库麦勒歌舞的全新传播体验,同时吸引更多热爱歌舞的人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学习和传播此舞蹈,激发其学习哈库麦勒歌舞的兴趣。

(二)重视在高校开设哈库麦勒歌舞课程

目前开设有关哈库麦勒歌舞课程的高校很少,且这些学校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如齐齐哈尔大学在课程设置上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在音乐与舞蹈学院开展舞蹈课教程,但是舞蹈课程主要以现代舞种为主,哈库麦勒歌舞所占的比重较轻;其二是哈库麦勒歌舞以公共课的形式开设,教学模式比较传统,以讲授为主,这使得哈库麦勒歌舞在大学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所以高校要重视开设哈库麦勒歌舞课程。一方面,可以在高校增设哈库麦勒歌舞专业课,在有舞蹈专业的相关学院开设专门的民族舞蹈教学班,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课程宣传的过程中,重点培养学生对哈库麦勒歌舞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在高校公共课方面增设艺术选修课,以引导学生兴趣为切入点,调动高校大学生的积极性,扩展高校学生对哈库麦勒歌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知。另一方面,高校教师应该树立起正确的文化传承观念,在对学生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教学内容相结合,进而使学生这一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地学习并了解哈库麦勒歌舞。

(三)健全哈库麦勒歌舞传承人培养机制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达斡尔民间舞蹈主要包括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民俗活动传承等。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达斡尔族民间舞蹈正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着不断的创新[6]。因而需要加强对哈库麦勒歌舞传承人的培养。

第一,可以提高传承人的工资水平和社会地位,以此增强哈库麦勒歌舞传承人对歌舞传承的文化归属感与文化自觉性,进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身份建构。第二,可以有针对性地开设哈库麦勒课程学习,构建哈库麦勒歌舞传承人培训的技术实训体系。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哈库麦勒歌舞的主要传承人应当运用新媒体平台,录制系统化、专业化的教学课程,使后备传承人更方便学习哈库麦勒歌舞。第三,可以积极开展传习活动,带徒传艺,以口口相传和实地考察学习哈库麦勒舞蹈的方式,培养新的哈库麦勒歌舞传承人。每一位代表性传承人可以帶一名或者多名培养人,培养人必须定期从事或定期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传承人要不断考察达斡尔族文化基地。第四,要实现传承人来源体系的多元化,如借助哈库麦勒广场舞这一本地的舞蹈团队,本地舞蹈团队是由热爱者组成的群体,他们对哈库麦勒歌舞有极大的热情,以团队的形式输出,能吸引更多的兴趣爱好者参与其中,并在这些爱好者中发展培养传承人。

猜你喜欢
新媒体
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传播的舆论影响力
新形势下精品图书的内容策划与艺术设计创新
报纸副刊的传播意义与运营策略研究
真我与偶像:新媒体语境下的明星与粉丝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政府危机公关中的新媒体传播机制透析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