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提升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2023-05-30 10:48李邦财
新教育·综合 2023年3期
关键词:语言文字运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

李邦财

【摘要】要培养小学低段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需从以下四个方面予以突破和提升:捕捉文本内涵,注重价值引领;关注文章“留白”,丰富语言积累;注重链接生活,提高应用能力;借助表达范式,习得语用方法。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语言文字运用

语言文字运用特指学生能够根据汉语和汉字的特性,以它们为工具来进行表达、沟通和交流的动态过程。其中,我们将以汉语为工具的表达、沟通与交流定义为口头运用,将以汉字为工具的表达、沟通与交流定义为书面运用。

一、提升小学低段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背景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语言文字强化运用,在听说读写中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感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所以,教师要把教学的落脚点放在语言训练上,正确引导学生抓住相关词、句、插图、留白、范式等,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灵活地运用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有一双独特的慧眼,还要具备敏锐的判断能力和分析能力,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要结合教材实际,不断挖掘教材中的文字内涵,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以科学有效的语言训练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学科素养。

二、小学低段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存在的问题

当前,部分语文课并未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学习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上,而是花费在与语言文字运用关系不大的课文内容讨论、理解感悟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上,导致大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讲解轻训练、重分析轻感悟、重理解轻运用,忽视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忽略了语言的交际功能,弱化了语言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相互沟通的工具性。教师普遍反映多数学生不愿说、不敢说、不会说,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不容乐观。与此同时,部分教师为了赶进度完成学期教学目标,在阅读课上对很多问题都是点到为止,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训练得不到加强。

三、提升小学低段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策略

1.捕捉文本内涵,注重价值引领

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许多优秀文章,这些作品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和育人功能。因此,教师在进行语用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积累,还要注意对学生的价值取向进行正面的引导,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在阅读之后简单阐述故事的内容,用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来描述挖井前后沙洲坝人民分别喝的是什么样的水。将前后的差距进行对比,并结合“毛主席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哪!”这句话来引导学生讨论作者写这句话是为了表达沙洲坝人民怎样的心情?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学生能从中体会到沙洲坝人民对毛主席的尊敬和感激之情。随后,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的句子,感受毛主席对人民的爱与关怀。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围绕“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句话,结合现实生活中了解到的感人事迹,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在交流后认为:我们要感恩别人给予的帮助,做人要知恩图报。

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教材,挖掘文章中的“德育”元素,鼓励学生进行品读,让学生在阅读和赏析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思维和想象力,对文章的内涵进行讨论研究,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另一方面有效地渗透德育,对学生进行正面价值引导。

2.关注文章“留白”,丰富语言积累

一篇文章的留白,会让读者产生许多遐想,也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思考。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文中的留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大胆让学生说、写,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活他们的思维。教师在授课中如果能夠通过对教材中的“留白”部分进行有效的拓展和延伸,对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着极大的帮助。

例如,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教学,教师首先带领学生认真朗读这首诗歌。通过读来体会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的伟大,记住雷锋叔叔是一个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人。随后围绕文章内容的留白进行适当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留白体现在哪里?主要体现在“四处寻觅”,诗歌中只写了两个地方,教师要抓住“四处”来引导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比如说“抱着()的孩子,冒着()的细雨,瞧,那()路上的脚窝,就是他留下的足迹。顺着()的小路,寻找雷锋的足迹……”以填空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作力,极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为后面写雷锋叔叔的感人事迹作铺垫。在填空训练结束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四处”,然后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语言范式,给“四处”进行补白,对雷锋叔叔的感人故事进行补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进行补白模仿,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会有效提升。

抓住文本的“留白”进行语用训练,不但能填补文章中的空白点,丰厚文本内容,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习得了文本中的写作方法,从而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可谓一举多得。

3.注重链接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一节语文课要有十足的语文味,那教师就得利用好课文来教会学生学习语文。像低年级学生,教师就要抓识字、写字、组词和说话等环节,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所提升,把孩子的生活与语言训练点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孩子处处学语文、时时学语文、循序渐进地学习语文。只有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会更加浓厚。

如统编版一年级下册中《树和喜鹊》的第一句:“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只”,大家都知道是个多音字,在这里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读准句子中的发音,还要引导学生组词(一只小鸭、一只小燕子、一只小猫……)。而这句话中的量词学生很容易弄错,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弄清量词的使用。接着出示“一棵树”,引导学生从句子中找出两个带有量词的词组来读一读。随机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及填空:三( )白云、几( )树叶、一( )草地, 要求学生找出其中的量词。最后教师没有出示任何提示,引导学生看着教室说出一(群)小朋友、两(扇)门等量词。

教师引导学生由学习课文引申到学习语文,由课文内容拓展到课外生活,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使学生懂得学以致用,从而达到训练提升的目的。

4.借助表达范式,习得语用方法。好的文章会引起读者产生共鸣,不由产生下笔述怀的欲望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关注教材中的内容,更要关注语言文字的运用,关注作者是如何表达的,用心总结提炼作者的表达范式。学生在品读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后,往往会触景生情。这时教师应做适当点拨,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模仿作者的表达范式进行二次创作。在低年级的语用训练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品读来感悟语言的奇妙之处,并有目的地进行仿写,从而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低学段的学生运用语言文字,教师必须要懂得给学生“递送拐杖、搭建支架”,让学生牵扶着走,而仿写就是给学生搭支架的一种方式。仿写并非让学生单纯地“依葫芦画瓢”,而是引导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掌握多种表达方法和范式,并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有一定的创新,做到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仿写到创写。只要平时注意借助文章的表达范式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长年累月,学生就一定能习得语言文字运用的方法。

“万丈高楼平地起,语言文字是根基”。在低学段的阅读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落实好识字写字教学,更要关注本源,精心选取语用材料,努力发掘语言训练点对学生进行训练,促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周健.铺就小学语文语用训练的有效路径[J].名师在线,2019(02).

[2]张艳.小学语文有效的语用教学设计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6(12).

[3]杨君桥.文本留白:不可忽视的小学语文教学资源[J].教学与管理,2013(32).

[4]王娜娜.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教学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语言文字运用小学低段语文阅读教学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检测试题
“基础+自助”的“自助餐”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
让说明文教学洋溢浓浓的语文味
低年段的“语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