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学习:思想的利器

2023-05-30 13:58林高明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石猴美猴王罗素

林高明

教育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使人更聪慧,就是要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的核心是培植思维的批判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思维”一词共出现15次,“思辨”一词共出现2次,“批判”一词出现1次。特别是“课程目标”中提出,“思维具有一定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罗素的《怀疑论集》中有这样一个片段:打败拿破仑是谁的功劳呢?英国的教科书认为功劳都是英国的,而德国的教科书认为功劳都是德国的。那么,怎么办?罗素先生主张把这两种教科书都给学生看。有人担心学生将不知所措。罗素说,能够教得学生不信,就成功了。罗素的意思是,能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批判,这就是教学的成功。批判性学习,是思想的利器。

对于批判及批判性思维,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是有所传承的。如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颜回谈论一整天,他从不提反对意见和疑问,就像一个愚笨的人。可是,我注意观察他后来的情况,却发现他很能发挥我所讲的内容,颜回并不愚笨啊”。这就是孔子倡导的批判性学习,其后的孟子、朱熹、王阳明、李贽、颜元等学者也都坚持批判性学习。但是,整体而言,传统文化中批判性思维更多是被当作一种“离经叛道”甚至是“大逆不道”,基本上是处于“异端”状态。久而久之,批判性思维及批判性学习被遮蔽与漠视。这其中有不少人对批判及批判性思维存在着误解与误读。李普曼认为,所谓批判性思维,是不偏颇,准确、深邃、真实,指向抽象性、一贯性、实践性的思维。钟启泉指出,“批判性思维”可以界定为:第一,是基于论据的逻辑性的、不偏颇的思考;第二,是有意识地琢磨、反思性地审视自身的思维过程;第三,是旨在更好地适应目标与情境的目标指向性思考。我们认为,对于批判性思维,批判不是简单的“针锋相对”,也不是简单的“翻案文章”,而是用理性的态度,以实事求是的精神,以深思熟慮的方式来审视文本的思想观点、价值立场、相关证据及论证方法,从而获得更为周全的理解。

为什么我们需要批判性学习?1.只有批判性学习才能培养批判性思维,才能培养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2.只有批判性学习才能激发学习者的主体精神,才能使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3.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以“灌输式”“传递式”教学为主要方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应对21世纪社会的变革。批判性思维是构成“21世纪型能力”的核心要素,批判性思维教学为新世纪学校教育的转型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黄玉峰老师在教学《兰亭序》时,看到教参里说这篇文章是写宴饮之乐,表达作者积极进取、洒脱豁达的人生观。 他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和学生一起研读了王羲之当时第一手的书函信件,一条一条地读,可以看到王羲之后期几乎每一封信上都有“奈何奈何”的句子,信中不时出现亲人朋友横死的消息,再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于是学生们得出大体的结论:《兰亭序》的情感基调本质上是“悲”而不是“乐”。“信可乐也”只是在悲中作乐。得出这个结论,对理解后文于生命长短的拷问十分重要。最终黄老师和学生们得出的结论是,这不是一种洒脱豁达,而是一个在生命的长短、有价值和无意义之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如果不是先把第一手资料看明白,后人的争论、专家学者互相矛盾的“高见”只会把人越绕越糊涂。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了黄玉峰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学习的过程。首先是面对已有的结论、普遍的共识或权威的说法等不盲目迷信,而是保持着开放性的怀疑;其次,重新构思研究过程,进行实证研究,即通过王羲之第一手的信函与手书进行研读探究;接着,得出自己的初步判断;最后,与原先的结论进行对照比较,得出探究的结论。这里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有法、有理有据的探究,让他们经历完整的批判性学习的过程,对学生的学习及思维品质的提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再比如说,有位老师在教学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美猴王》一课时,引导学生说说石猴为什么会当上美猴王。有个学生说:“美猴王能言善说,从以下这段话就可以看出。”

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众猴听说,即拱服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老师说:“对,想成为王者,要有领导力,而善于表达交流是非常重要的。”突然,另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石猴这句话不对,‘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是说人,而不是说猴。”老师一听,愣了一下,随即问:“大家觉得如何?”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讨论,有人说“有道理”。老师又问:“那大家觉得应该怎么改呢?”学生们讨论开了,有的说,用“猴而无信,不知其可”;有的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后面再接一句“猴也如此”……大家讨论得不亦乐乎。还有的学生问:“这只石猴天生厉害,没有读书识字,就会认字,知道对联上写着‘花果山福地,水帘洞洞天,这样子写是不是有点不合事实?”确实,从表达角度上来推敲,学生说得不无道理。首先,文学名著也并非一字不移、十全十美;其次,阅读是一个理解、消化、吸收、创生的过程;最后,学生的阅读也不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尝试性的“生产”过程。

批判性学习,不是“主观臆断”的固执己见,也不是“毫无原则”的针锋相对,而是要怀着对“伟大事物”的虔敬之心,秉持一种“开放的心态”,面对真理、面对自我、面对知识、面对世界,谦逊而完全地敞开心扉,就是要秉持着“理性、谦逊、公正、诚实、开放”的态度与精神,从而获得新知与新我。

(作者单位:福建省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

猜你喜欢
石猴美猴王罗素
《猴王出世》缩写
三位一体话猴王
美猴王西游记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惟妙惟肖的方城石猴
罗素的亲知理论解析
真假美猴王(片段)
我就是他们要保卫的那种文明
民间艺术的奇葩:漫谈方城石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