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教材阅读板块设置看多元读写能力的培养

2023-05-30 03:55莫淑娟
广东教育·综合 2023年2期
关键词:读写能力新教材云图

莫淑娟

随着新媒体日益发展,《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四大语言能力基础上增加了“看(viewing)”这一技能要求,突出了多模态语篇中的图形、表格、动画、符号以及视频等理解性元素,要求学生具备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理解非连续性文本。新教材也着力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落实深度学习,加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然而,使用高中英语新教材开展多模态教学对许多教师而言仍具有挑战性。

20世纪90年代,新伦敦小组首次提出多元读写能力和多模态教学的概念,他们将多模态理论应用到语言教学中,鼓励教师充分运用语言文字、视觉图像、符号音效及其他教学模态激发学生的多种感官。国内教师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进行了相应的研究及课堂实践,多模态在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部分教师教学方式因循守旧,多以呈现文本资料的形式,对于“看”的能力培养较少,对新教材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的教学活动简单带过或直接忽略。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解释生词、词语搭配或句子语法等,忽略对阅读内容整体框架和行文结构的分析,导致学生思维分散,难以把握文章中心及段落关系。因此,教师应从实际情况出发,合理运用思维导图、文字云图、视频、音乐等多模态信息化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多元读写能力,提高其阅读水平,落实深度学习。

一、阅读板块的设置分析

人教版新教材编写者综合选择了博文、网页、小册子、海报等不同形式的文本作为素材,同时增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表情、插图、照片、表格、地图、图表等多模态资源,从读前、读中、读后等多维度培养学生读写能力。

让学生“看”排版格式,体会文本特征。新教材的阅读板块非常注重文体特征,在排版方面遵循常见的行文规范,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之前先观察页面的排版形式,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做铺垫。如必修一Unit 2旅游小册子、必修三Unit 5剧本(script)、选择性必修三Unit 4广告(advertisement)、选择性必修四Unit 4博文(blog)等,都能让学生学习真实的文本排版形式。

让学生“看”地图、图表、图标、流程图等多种非文本形式,帮助学生构建从文本到非文本的过渡,从而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文本内容。如选择性必修二Unit 1,以地图的形式呈现不同街区霍乱染病情况,把枯燥的文本转换成简单易懂的地图,简化学生对文本逻辑的理解。在选择性必修三Unit 4中,教材编写者引入地球表面温度变化的曲线图,让学生通过分析横纵坐标的意义及曲线的变化趋势,理解文末所倡导的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让学生“创”多模态文本,将“看”的能力培养转换为“写”的输出。新教材设置了将读到的文本内容转换为非文本形式的多模态创编活动,体现输出能力的培养。如选择性必修四Unit 5,学生在观摩他人的简历后,需要结合自身情况撰写申请信并完成个人简历。

二、借助多模态资源培养多元读写能力

阅读教学是培养多元读写能力、践行深度学习、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深入思考,充分利用语篇素材,结合多模态资源,针对性、多维度、深层次地对学生进行多元读写能力的综合训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语言技能及思维水平,实现学科的育人功能。笔者尝试以选择性必修四Unit 5 Reading and thinking “Working out what you want to do”为例,探讨借助多模态资源,落实多元读写能力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1.深入挖掘语篇,把握教学核心内容

主题语境:人与自我——职业规划中的自我探索。

语篇内容:提出職业规划的重要性,介绍职业规划的解决方案。

文本特征:本文是一篇介绍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的说明文,结合图表,呈现职业倾向测验的重要性。

2.紧贴理论指导,合理设定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能够观察文本标题、图表等多模态语篇,获取职业规划的方法及建议;提炼文本结构和语言特征,并迁移至笔头和口头输出;应用职业倾向测试进行自评,内化语篇信息;联系实际,迁移创新,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实现学科育人功能。

3.设计渐进式任务,实现深度学习,培养多元读写能力

本课例基于多模态工具的应用开展阅读教学,设计渐进式教学活动,并融入视频、思维导图、文字云图、流程图等,多维度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及多元读写能力,实现深度教学。

(1)读前,多模态呈现

教师播放关于职业规划步骤的视频,并以问题链的形式激活学生背景知识,为探究主题意义做认知准备。

随后,教师呈现词汇云图,结合文本标题,引导学生通过关键词感知文本、预测文本内容和体裁。该环节利用多模态资源进一步激活原有认知图式,形成阅读期待。

(2)读中,多模态辅助

带着读前活动中的预测信息,快速浏览文本,判断文本体裁并获取主旨大意,随后通过思维导图归纳文本结构为Problem-solution-conclusion。精读第2至第4段,结合问题链找出关于职业倾向测验的细节性信息。完成前述活动后,学生再次阅读全文并制作职业测试流程图,阐述职业倾向测试分析原理,并在小组内口头分享。

在以上课堂活动中,学生深度阅读文本,通过思维可视化工具获取语篇信息,把碎片化知识转化为结构化知识。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研读图表,归纳图表信息与语篇内容的关联。学生通过“看”图表,生成对文本内容更为直观的认识,落实课标对学生“看”的能力要求。

(3)读后,多模态创编

学生基于上一环节的知识和技能准备,完成教材设置的职业能力测试,并绘制结果图,分析自己的职业能力倾向,和同桌进行口头分享并互评。为了进一步深化学生对职业能力这一主题意义的理解,教师联系生活创设与主题意义相关的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迁移。课堂最后,教师回顾本单元名人引言“The future depends on what you do today”,深化主题意义,加强德育渗透。

在课后作业方面,教师要求学生开展多模态创编活动——完成线上职业能力测试,根据量表结果,绘制分析报告图,并进行线上分享与评价。该活动可以引导学生辩证看待职业能力倾向测试的结果,思考职业规划。这一环节实现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深度融合,落实能力培养多元综合。

三、教学启示

1.读前,发散思维

读前环节重点在于引入教学话题、激活原有知识、发散大脑思维、营造教学氛围。读前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本版面,利用信息化工具制作文字云图,把文本信息转换为凸显文本中心的非文本形式,引导学生观察文字云图进行词类划分、看图预测、头脑风暴、知识激活等,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构建文字云图中的词间关系,了解文章主题,形成对阅读文本整体架构的初步理解,调动学生的内容图式和语言图式,为读中环节进行铺垫。

2.读中,梳理篇章

读中环节关键在于帮助学生更好了解段落主旨要义、文章细节信息、词汇语境含义等。教师通过展示各段落文字云图,引导学生熟悉文本,梳理文脉;通过观察线索词推测生词意义,分析和归纳段落主旨,综合大意得出文章脉络等;提取语篇中关键信息,形成语篇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线性的语码转换为可视化图像。

3.读后,回顾创编

在读后环节展示文字云图和思维导图,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关注线索词,通过重温课文大意与文章脉络进行课文复述、摘要填空、读后续写和反思评价等教学活动,力求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借助信息化工具多模态创编任务,让学生从“看”多模态资源过渡到“创”多模态成果,把课上学习到的内容延伸到课后的创作中,进一步深化其多元读写能力及创造力。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李 鑫

猜你喜欢
读写能力新教材云图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Your trash for our books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成都云图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英语学科读写能力培养与思辨能力测评衔接研究
黄强先生作品《雨后松云图》
提高小学生读写能力的方法研讨
基于TV-L1分解的红外云图超分辨率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