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家长论

2023-05-30 04:39王天天陈洪
关键词:曹雪芹红楼梦

王天天 陈洪

[摘 要] 《红楼梦》小说人物繁多,贾母更是小说中的一个重要人物。相对于贾宝玉、林黛玉以及薛宝钗的研究,贾母这一形象具有更大的研究空间。作为封建家长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她的“福寿”“才德”;作为叙事元素的贾母,主要体现在凸显作品主题、营造叙事结构以及提供审美典范;作为管理者的贾母,主要体现在贾母的任人唯贤、无为而治。贾母形象所蕴含的女性观可以从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来分析,曹雪芹的生命体悟与末世悲情的渗透对贾母形象的生成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 曹雪芹;《红楼梦》;贾母形象

[中图分类号] I207.4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23)02-0122-05

在《红楼梦》小说人物群像中,贾母是一位典型的封建老夫人形象,但其意义绝不只是给读者提供了一位“封建卫道士”的典范,贾母也是具有进步意义的,贾母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反对迷信思想、肯定人欲、一心向善等进步思想。

一、贾母形象分析

在《红楼梦》这部中华杰作中,贾母作为封建家族的大家长,被塑造得栩栩如生,当属古今中外“第一老太”。

(一)作为封建家长的贾母

1.贾母之“福寿”

在《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作者假借凤姐之口说道:“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  [1](P404) 凤姐用史老太君鬓角上被摔出的窝儿来“取笑”贾母,贾母并不认为凤姐是不知高下的孩子,只要“横竖体礼不错就罢”,在这段描写中,不仅体现出贾母是有“福”之人,也能看出贾母的慈祥、体贴、富有人情味儿。

此外,贾母对吃食无不讲究。在第四十一回刘姥姥游大观园中,贾母吃了两杯酒后,丫鬟们上了一道一寸来大的螃蟹馅小饺儿,贾母皱眉说:“这会子,油腻腻的,谁吃这个!”  [1](P440) 后曹雪芹又借王熙凤之口详细地描写了一道贾府名菜——茄鲞,这是一道需要用十来只鸡作辅料的菜肴,各色的果子、笋子、菌子、干子等都是这道菜的配角儿。这道菜与刘姥姥口中的“茄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仅揭示了贾母的精致生活,更揭示了不同阶级之间的隔阂。贾母对饮食相当奢华和挑剔,无不体现出贾母是有“福”之人。

贾母一生经历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盛转衰的种种天翻地覆的变化。出嫁之前史家是钟鸣鼎食之家,出嫁之后有孝顺的儿孙、贴心的丫头,虽然没能培养出一个能够支撑家族鼎盛的子孙,但她却凭一己之力,支撑起了贾府上下三代的榮华富贵。贾母享年八十三岁,寿终归地府之时贾府虽早已今非昔比,但也体面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一程。贾母来时富贵,走时体面,短暂而漫长的八十三年中,走完了自己“福寿”“才德”兼备的一生。

2.贾母之“才德”

贾母出生在一个具有丰厚底蕴的世家望族,这就使得贾母不仅能“相夫教子”“治家有方”,还能诗、酒、花、茶样样精通,不管是牙牌行令,还是元宵灯谜,贾母处处显示出自己是有“才”之人。

第四十回中,贾母在潇湘馆看到绿竹配绿纱,认为反倒不配,需要用银红的“霞影纱”来配,又借“软烟罗”给大伙上了一课。面对宝钗素净之至的陈设,贾母主动提出替宝钗收拾屋子,单只增添了“石头盆景儿”“纱桌屏”“墨烟冻石鼎”以及“水墨字画白绫帐子”,就能包管“又大方,又素净”  [1](P433) 。贾母的这番装点,显示出对绘画之色彩、诗歌之意境的深入理解。

贾母的“德”不仅体现在对孙儿们的至真之情中,更体现在贾母对地位低下的丫鬟、婆子们的态度上。在第三十九回中,借平儿之口说出:“我们老太太最是惜老怜贫的,比不得那个狂三诈四的那些人。”  [1](P416) 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的贾母,并没有嫌弃刘姥姥带来的“野意儿”,只是认为刘姥姥自己种的瓜儿、果儿的比外面卖的好吃,一道茄鲞需要用十来只鸡配的贾母,不一定是真的想念地里现撷的瓜儿菜儿的,只是为照顾满身土里土气的老婆婆。

在第四十七回中,贾母深知清官难断家务事,相互体谅便安然,待屋里人尽散之后,贾母留下邢夫人独自问话,铿锵有力,有理有节,实在令人叹服,又刚柔相济,告诉大老爷:“他要什么人,我这里有钱,叫他只管一万八千的买去,就这个丫头不能。”  [1](P507) 贾母明是非,知好歹,存正义,诚谓“吕端大事不糊涂”。

(二)作为叙事元素的贾母

1.凸显作品主题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丰厚内蕴的作品,关于《红楼梦》的主题历来说法众多,笔者认为《红楼梦》具有双重主题。第一重是大观园的毁灭和人生悲剧;第二重是封建大家没落的悲剧。贾母的形象功能正好凸显了这部作品的双重功能。

贾母是整个贾府中历经五代变化的唯一一人,她也亲身经历了先辈创业的艰难、钟鸣鼎食的富贵,也深切感受到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衰微。在第七十五回中,贾母在赏中秋、开夜宴之际,听闻甄家被抄家治罪,叹道:“咱们别管人家的事,且商量咱们八月十五日赏月是正经。”  [1](P850) 吕启祥先生也评价道:“她何尝没有预感、不知焦虑?只是不愿说出不敢捅破,此刻只有强打住精神抓住眼前的繁华热闹尽情一乐,以弥补空虚的心灵和冲淡不详的预感。”  [2](P264)

再看贾母人生的悲剧,主要体现在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上。在《红楼梦》中,曹雪芹不厌其烦地叙述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但她对唯一的外孙女黛玉也是深深地疼爱和怜惜。贾母虽慈悲,有意呵护宝黛,但她不允许对封建大家族的反叛,因此也不会纵容“木石前盟”自由、无度地发展。作者在这一情节上将贾母形象恶化,使故事情节更有张力,也使作品主题更加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营造叙事结构

在前八十回中,贾母的出场回数约在半数以上,基本上可以看做是贯穿起始的主要人物。《红楼梦》虽然还残留着传统说书人的痕迹,但它灵活巧妙地运用多种叙述角度。《红楼梦》是以元春探亲、宝玉挨打、抄检大观园等重大事件为分水岭,把大大小小的人物和事件贯穿起来,条清理顺,各个事件互为因果,连环勾牵,毫不间断,几乎没有任何一个线索可以从这幅天然的织锦中抽得出来。

贾母作为小说中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角儿,主要还在于贾母影响了小说中贾宝玉、林黛玉、王熙凤等主要人物的性格发展。没有贾母的怜惜,就不会有宝黛爱情的自由发展;没有贾母的袒护,就不会有“脂粉队里的英雄”  [1](P130) ,由此可以看出,贾母不仅是《红楼梦》的主角儿之一,更是大观园“女儿国”的总导演。

贾母的叙事意义还在于她和刘姥姥两个人交相呼应,贾母在天上发问,刘姥姥在人间回答,两人一唱一和,将大观园富贵、奢靡的生活淋漓尽致地为读者展示出来。

3.提供审美典范

贾母喜爱世俗的享乐繁华,她喜爱热闹,害怕寂寞,如第五十回写道贾母:“想起你们来了,我也来凑个趣儿。”  [1](P545) 她喜爱儿孙,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她也有着惜老怜贫的菩萨心肠,如在第二十九回中,贾母心疼被王熙凤打巴掌的小道士,让珍哥儿“给他些钱买果子吃,别叫人难为了他。”  [1](P307) 一打一护,一丑一恶,在作者不经意间地对比中跃然纸上。

王昆仑先生曾以“太愚”为笔名对贾母做出评价,认为贾母是“塑造成中国大家庭老太太最完整最形象化的典型。”  [3](P121) 贾母相比于传统史传、戏曲、小说中的封建女家长的形象,除了维护封建制度、封建教化之外,更多了人性的复杂,因此成为后世文学形象的典范。

(三)作为管理者的贾母

王夫人出身于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一的王家,身份高贵。邢夫人虽为长房,但却是无所出的继室,又愚昧、贪婪。由此看来,王夫人掌管荣国府虽不符合传统的道德标准,但也是合情合理的。加之贾赦无知昏聩、贪婪纵欲,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因此,两害相权取其轻,任用王夫人理家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要说任用王夫人理家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王熙凤理家则完全不符合传统的道德标准,全权是贾母一人的决定。如果作为“老实人”的王夫人是贾母退而求其次的选择,那么重用王熙凤协助理家则是看重王熙凤的个人才能,也算是任用贤能。在小说第十三回中,秦可卿临死托梦给王熙凤,称赞她“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  [1](P130) 。

王熙凤被重用也绝不单是因为能力出众,她深得贾母喜爱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相比“王夫人”那样的老实人,贾母更喜欢像王熙凤这样的聪明人。贾母作为荣国府的第一掌权人,对任用及管理人才有着较高标准,相对于宁国府,连自家的老奴仆都看不下去了。两相对比,荣国府还算是有秩序。

在封建社会的世家望族,丫鬟婆子也是分等级的。贾母近身服侍着的都是一、二等的大丫鬟。在这些大丫鬟中以鸳鸯为首,袭人、紫鹃和晴雯为代表。在这四个大丫鬟中,贾母只留下了鸳鸯一个。鸳鸯聪明能干、妥帖心细,能够帮助贾母管理财物,替虚伪的大家族的儿辈尽孝。

贾母对于贾府的管理,主要是出于对家族管理者的选择以及近身丫鬟们的选择这两个方面,贾母的任人唯贤、无为而治,在一定时期内对维持家族的繁荣鼎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贾母形象所蕴含的女性观

(一)传统女性观

《红楼梦》是一部长达数百万字的惊世巨作,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只有将人物置身于整个社会生活之中,让家庭角色与社会角色充分交织,才能真正了解人物,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

1.寡母独尊观念

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很难找出一个能与贾母所媲美的贵族老夫人。贾母不仅是“封建宗法的象征人物”,也是“封建贵族官僚家庭享乐主义的象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主要是以父权为主的社会,女性生长闺阁内院之中,深受“在家从父,出嫁从夫”的传统观念的影响,所以女性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男性的附属品,然而在《红楼梦》这部小说中,曹雪芹赋予了贾母全新的家庭地位,贾母摇身一变,成为贾府的掌权者,在贾府的家庭事务管理中也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不管是少年、中年还是老年,贾母都是在富贵之家度过的,这样的眼界也不是一般人所拥有的。除了贾母自身的优秀条件奠定了贾母“独尊”的地位,当时是传统的封建社会,讲究家庭伦理,无论是普通阶层还是官僚资本阶层,都深受中国“孝道”的影响,根深蒂固的封建伦理思想也奠定了贾母“寡母独尊”的地位。

贾母凭借着非凡的才干、高尚的情操和鲜明的个性成为贾府的大家长,在贾府享有“独尊”的地位。

2.振兴贾府终须依赖于男权

中国古代社会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古代历代统治者也多以孝治天下,作为人臣在家也必须要孝敬父母。在小说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中,贾政惹得贾母大怒,连忙含泪跪下,祈求贾母的原谅。家族中人顺从贾母,自然而然也赋予了贾母更多的权利,贾母在偌大的贾府充当着领导者的地位。

贾母被赋予了绝对的领导权,自然也要承担起保护贾府的责任。作为贾府的大家长,贾母必须要看到繁华之下隐藏的危机,及时调整管家政策,护得家族周全。如小说第七十五回,正逢中秋夜宴,贾府众人听闻“甄家因何获罪,如今抄没了家产,回京治罪”  [13](P850) ,贾母虽感受到衰败的气息,但仍然要安慰众人,照顾好全家的心情。

虽然贾母在贾府享有崇高的地位,她凭借着自己非凡的才干、高尚的情操虽维持了贾府的表面繁华,但是却对贾府的衰亡无能为力。追根到底,当时的社会是男权社會,贾母虽维持了贾府的一时繁华,但贾府的振兴也终须要依赖于男权。

(二)现代女性观

贾母虽为封建大家长,但却是个有一定进步思想的女性形象。在《红楼梦》五十四回中,女说书人说了一部名为《凤求鸾》的残唐五代的故事,贾母未待故事讲完就急忙打断,认为“便是满腹文章,作出这些事来,也算不得是佳人了。”  [1](P593) 在这里贾母虽然维护了封建规矩,但也打破了编书人的妄想。

才子佳人的小说起于明末清初,并兴盛过很长一段时间,虽有一时新鲜,却难逃迂腐的缺陷。这类作品塑造的女性形象可以说是近乎完美的,她们的涵养甚至超出了周围的一些男性。不仅在文艺作品中,在历史、在现实中,不少“大老爷们儿”平日里颐指气使、鼻孔朝天,但一遇到正经儿的大事,只管向老婆去拿主意。

贾母深刻批判了这些风流才子,既批判了男性的软弱,也批判了“母爱的泛华”。从贾母批判《凤求鸾》这类小说,不难看出贾母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的,古代讲究女子无才便是德,但从贾母对大观园“女儿们”的教养中,可以看出贾母打破了“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观念,讲究女儿们也要“德才兼备”。

三、贾母形象的生成及其文学史意义

《红楼梦》被认为是旷世奇作,《红楼梦》的成就和曹雪芹的生命体悟与末世悲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这部奇书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贾母如镜花水月般的一生。

(一)贾母形象的生成

1.曹雪芹的生命体悟

曹雪芹的一生可谓是跌宕起伏。曹公出生于钟鸣鼎食的封建官僚之家,亲身经历的一段风流富贵、锦衣纨袴的奢靡生活,也经历了家族盛极而衰的全过程,他由世家公子,跌入到了社会的最底层,过着“举家食粥常赊”的悲惨日子,生活痛苦不堪,甚至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创伤。

贾母的享乐生活正是曹公年少时期家境的真实写照。在第七十六回,中秋夜宴之中,宝钗姐妹二人已经回家去圆月了,李纨、凤姐二人也因病缺席,光景大不如以前的夜宴了。在第五十三回元宵夜宴,贾母“将自己这一席设于榻傍,命宝琴、湘云、黛玉、宝玉四人坐着”  [1](P585) ,贾母下面是邢夫人、王夫人之位,再下面是尤氏、李纨、凤姐、贾蓉之妻,西边坐着宝钗、李纹、李绮、岫烟、迎春姊妹等。与元宵夜宴相比,这次的中秋夜宴更显得冷清、凄惨!元宵夜宴上,贾府不仅两边的大梁上挂着“玻璃芙蓉彩穗灯”  [1](P586) ,窗隔门户也挂着各种宫灯”,这些彩灯,正如现在的贾府——光明、热闹。而在此次的中秋夜宴中,贾母虽口中说着宽慰人的话,但贾府“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衰亡已经彻底显示出来,和先前的元宵夜宴无法比拟,贾母只得带着余下的人靠着换过了的“大杯”吃酒来度过这最后的温存。

虽然贾母一生荣华富贵,但是曹雪芹本身就是一位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物,这种悲剧色彩也自然而然的融入到了贾母的身上。秦可卿的丧礼和贾母的丧礼都是凤姐料理的,秦可卿的丧礼是何等风光!秦可卿用的棺木是忠义亲王留下的,就连见惯大场面的贾政也忍不住说:“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  [1](P133) 在送葬路上,八王设祭,何等风光!葬礼上的丫鬟、婆子、小厮等更是不可胜数,单是有详细安排工作的仆人,就有127人,更不用说各处的守卫了,再看贾母,贾母的葬礼,人手统共加起来,也不过七十余人,就连菩萨心的李纨都忍不住说王熙凤是“巧媳妇还作的上没米的粥来”  [1](P1225) ,来贾府吊唁的那些人,也只是看出皇恩还会顾及贾府,才去吊唁的。两相对比,更能感受到贾母的丧礼是何等的凄凉。

再者,贾母面对子孙后代们的革职流放、面对家族的由盛转衰,贾母内心虽然悲痛不已,但她仍然支撑着这个家族,贾母内心深感无力,但也为这个大家族做了最后的努力,即使这种努力对于大厦将倾的贾府来说是微不足道的,贾母伴随着凄凉、悲怆的情绪逝去,贾母的丧礼不是自身的悲剧,而是贾府的悲剧,因为贾母是贾府的精神主导和最后的庇护。

2.末世悲情的渗透

《红楼梦》一书,曹雪芹虽未明确具体的时间,只能用“末世”二字来概括当时的社会背景,在王熙凤的判词中,有一句写道“凡鸟偏从末世来”;在贾探春的判词中也有一句“生于末世运偏消”,从这些人物判词中,我们可以明确得知,《红楼梦》全书描写的是处于末世之中的富贵之家,而贾母就是这一末世之家的掌权者。

在封建社会里,末世一词可以指朝代衰亡的时期,也可以指家族的衰败时期,更可以指后裔、后嗣的没落。在《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1](P58) ,如果说只是一个家族的破败,作者不会说“食尽鸟投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1](P58) ,所以,只有当一个封建王朝彻底毁灭的时候,才会出现“食尽鸟投林”,才会出现“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场面,这也注定了贾母是悲剧的,贾母所执掌的贾府亦是悲剧的。

面对贾府的衰败,贾母也曾作出过努力,然而贾府的衰败是不可逆转的,贾母也想突破封建思想,所以她一手建立起了贾府的“女儿国”,让有能力的女儿们来掌管家族事务,但在封建社会,女儿们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振兴贾府也终须依赖于男权,女儿们的管家只会放纵贾府男主子们的惰性,加速贾府的衰亡。

面对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面对必将衰亡的贾府,面对昏惨惨的末世,贾母是无能为力的,她只得接受,只得接受贾府衰败的现实,只得接受末世的缓缓到了,成为《红楼梦》中的悲剧人物。

(二)贾母的文学史意义

贾母是《红楼梦》中荣、宁两府的老祖宗,王昆仑先生曾在《红楼梦人物论》中评价她是“宗法家庭的宝塔顶”  [3](P121) 。

在中国封建社会,儿女婚配讲究门当户对,在王实甫的元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中,崔相国夫人以“不招白衣女婿”为由,拒绝了张生的求婚,但是《红楼梦》中的贾母与《王西厢》中的崔老夫人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贾母与其他文学作品中的老夫人形象相比,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在第二十九回中,贾母说出了对宝玉的择偶要求:“只是模样儿性格儿难得好的”  [1](P310) 。“模样儿好”是要求外貌和气质俱佳,“性格儿好”是指内在的思想情操。贾母为宝玉择偶不要求根基富贵,这与封建社会一味要求等级贵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贾母绝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封建传道士”,在她身上,更有着积极、进步的一面。

贾母形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也体现在她虽是封建大家长,但并不迷信,而是有着清醒的认知。在《红楼梦》第九十四回中,怡红院中的海棠花开得古怪,在十一月份就开花了,眾人皆诧异,贾赦更是认为这海棠开花是妖精在作怪,定要将海棠树砍了。贾母却向众人解释说:“这花儿应在三月里开的,如今虽是十一月,因节气迟,还算十月,应着小阳春的天气,这花开因为和暖是有的”  [1](P1061-1062) ,有理有据,众人无不信服。

贾母的聪慧才智令荣、宁两府中人信服不已,在第三十五回中,王熙凤借着贾宝玉的由头,要请众人尝一尝费时、费力,却精致到无与伦比的莲叶羹,薛宝钗趁机奉承老太太,认为凤姐“凭他怎么巧,再巧不过老太太去”  [1](P370) ,贾母也未做虚语,说道:“当日我像凤哥儿这么大年纪,比他还来得呢。”  [1](P370)

四、结语

《红楼梦》这部小说已经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是《红楼梦》中一道绚烂多彩的风景线,贾母虽然是《红楼梦》的重要主角儿之一,但对贾母的研究却颇为缺乏,存在巨大的研究空间。

虽然《红楼梦》中的“女儿们”难逃“万艳同悲”的凄惨结局,但贾母却将大观园女儿们都培养成了自重、自立以及自强的女才子、女强人。贾母是一位具有丰富意义的女性,笔者才疏学浅,对贾母意义的研究还有不足之处,希望未来可以对贾母意义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推进。

[参 考 文 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程乙本)[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2]吕启祥.红楼梦开卷录[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3]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4.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Parenthood

——Centered on Jia Mother

WANG Tian-tian,CHEN Hong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characters 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Jia  Mother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 in the novel. Compared with the studies of Jia Baoyu, Lin Daiyu and Xue Baochai, the image of Jia mother has a larger space for research. As a feudal parent, Jia moth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er “happiness and longevity” and “ability and virtue”; As a narrative element, Jia Moth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ighlighting the theme of the work, creating narrative structure and providing aesthetic models; As a manager, Jia mother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er meritocracy and governing by doing nothing that goes against nature. The female view contained in the image of Jia Mother can be analyzed from both traditional and modern aspects. Cao Xueqins understanding of life and the penetration of grief in the end time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formation of the image of Jia Mother.

Key words: Cao Xueqin;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image of Jia Mother

[責任编辑 张 驰]

猜你喜欢
曹雪芹红楼梦
《红楼梦》处处都是慈悲
曹雪芹与史铁生的生命哲学比较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话中话:《红楼梦》直接引语中的元话语分析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曹雪芹南游金陵说再考辨
《红楼梦》的“形影叙事”与曹雪芹的自我形象
敦诚的西园与曹雪芹
别样解读《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