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和转喻视角下中日视觉动词的对比研究

2023-05-30 05:54张金玉薛姣
今古文创 2023年2期

张金玉 薛姣

【摘要】 人类通过五官的知觉来获取外界信息,积累经验和知识。感官在日常生活中至关重要,因为它们是人的主观精神世界与客观物质世界交流的关键“通道”。用认知语言学的观点来分析,人类五官感觉的重要作用必然会反映到感官动词的语义中。本研究选取视觉动词“看”和“みる”,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探析两者的多义性,同时阐明其词义派生机制并加以对比分析。

【关键词】 隐喻和转喻;视觉动词;中日对比;词义派生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2-0134-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2.044

一、引言

视觉作为人体五大感觉之一,在人类感知外界和获取各种重要信息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视觉动词在语言表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查字典会发现,汉语中的“看”和日语中的“みる”有很多意思,都具有多义性。虽然不难看出两者词义的异同之处,但想要探究其多义性的形成原因以及两者具体的使用差异,仅凭字典上的有限解释是远远不够的。同时,隐喻和转喻是人们日常的思维方式,它不仅构成了我们的语言,而且构成了我们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和理想化认知模式,故在词义延伸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将从隐喻和转喻的角度对两者进行对照分析,不仅停留于词义表面的对比,还将探析其词义扩张背后的派生机制及原理,从而使语言学习者能够举一反三,更好地掌握多义词和理解人类的认知规律。

二、理论基础

(一)什么是隐喻

隐喻也叫暗喻,是比喻的一种,但相比于需要特意使用表示比喻的词语或形式的明喻来说更加凝练。

隐喻的定义历来有广义和狭义两种。隐喻和明喻一样,是不同事物之间的对比,在语言中只是一种特殊现象,这是过去的主流见解。但是,Lakoff和Johnson认为“隐喻是将某个经验领域(起点领域)映射到其他经验领域(目标领域),不单纯是语言的要素,而是人类的某种认知现象”,该观点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学者们的隐喻观自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隐喻是我们思考行为的一种,其本质是通过其他类似的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因此,隐喻会涉及两种不同的东西。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人生如戏”就是把抽象的“人生”转换成通俗易懂的“电视剧”来理解。

(二)什么是转喻

转喻也叫换喻,是一个很难理解的修辞手法。对于该如何定义转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简单地说,就是基于两个事物的近接性,用另一个事物来指代一个事物。

传统的研究认为,转喻是语言之间的相互借用,借用与本体事物有现实联系的事物來代替本体事物。但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转喻也是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思维方式。举个例子,「ナベが煮える」就运用了转喻的手法。严格来说,实际上煮的不是“锅”而是“锅里的东西”,但是表达时取而代之的却是盛水的作为工具的“锅”。而且,产地和产物(西阵和西阵产的纺织品)、场所和主题 (广岛和原子弹爆炸)、结果和原因(打哈欠和无聊)、主体和特征(红领巾和少先队员)等类型也是转喻。

(三)转喻和隐喻的重要性

隐喻和转喻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语义变化、多义词构成等语言现象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曲占祥(2007)指出:“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在分析词义扩张的原因时,往往将其归于历史、社会因素。历史、社会只能说明词义扩张的必要性,隐喻和转喻才能解释词义扩张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可见隐喻和转喻在人类语言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看”和“みる”的多义构造及对比

(一)“看”的意思

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看”的意思解释如下(本研究仅讨论声调为四声的“看”):

(1)以视线接触人或事物。

(2)观察;估量。

(3)探望;问候。

(4)照料;备办。

(5)诊视疾病;请医生治病。

(二)“みる”的意思

在《新明解国语辞典》中,“みる”的意思解释如下(笔者译):

(他上一)

(1)将目光转向对象,自己确认该对象的存在、形状、状态。

(2)调查(观察、判断、评价)事物的状态。

(3)复杂事态的处理、照料等,负起责任。

(4)实际中遇到不理想、不好的状况。

(5)迎接新的状况。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不讨论“看”和“みる”的语法用法,所以上述未列举其语法含义。

(三)语义对比及扩张机制

1.视觉义

例1.どんなにつらいことがあっても、子どもの笑顔を見ると、いやなことがすべてふっとんでしまいます。

(『探検·子どもの勉強の世界』切明悟)

例2.デパート歩きも、お弁当もってピクニックも、評判の映画をみるのさえ似合わない。(『死はやさしく奪う』栗本薫)

例3.元豹吃力地抬起头,茫然地看着老太太。(《千万别把我当人》王朔)

例4.他们看书、看报、听戏文。(《给子女的几封家信》谢觉哉)

“看”的视觉意义是指视线接触人或事物,换句话说就是视觉接触。该含义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用眼睛捕捉事物的存在或动作(例1、例3)。二是在用眼睛捕捉事物的基础上吸收捕捉到的信息(例2、例4)。根据籾山、深田的定义,在多义词的众多含义中最固定、辨识度最高、在中性语境中最容易被激活的含义是基本含义。从这个定义来看,“视觉接触”这一“视觉意义”是“看”和“みる”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原型意义。

2.理解、判断义

例5.かつて、長谷川先生が、人間をみる目に、まだキャリアがないから…(『極楽とんぼの飛んだ道』平岩弓枝)

例6.こうしたことに加えて、雇用情勢をみると、製造業を中心に依然として厳しい状況にある。(『経済白書』経済企画庁)

例7.田中医師は、数ヶ月前までは、患者をみることもあったらしい。(『帰路』北方謙三)

例8.你看此人如何?(《活动变形人》王蒙)

例9.被压迫的时候,大抵有这现象,我看是不足悲观的。(《致萧军、萧红》鲁迅)

例10.他生病要请中医看,吃中药。(《活动变人形》王蒙)

“看”和“みる”的理解、判断义是对事物的表面或内容进行理解和判断,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视觉接触,而是在用眼睛观察事物的状态和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吸收信息并进行理解和判断。基于认知,解读事物的表象以及把握事物的本質。该含义也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基于视觉感知对事物进行理解和判断(例5、例7、例10)。二是脱离视觉感知进行理解和判断(例6、例8)。

在例5、例7、例10中,“看”和“みる”的意思是基于视觉接触,但又不仅仅是视觉接触。「人間をみる目」和“看人”不仅看人的脸、外表,而是在观察人的行为动作的同时,根据对各种世态的把握来判断人。「患者をみる」、“请中医看”也是通过生病的症状这一表象来进行诊断。此时的“看”和“みる”不仅仅是视觉接触,已经上升到理解、判断的层面,是包基本义的更大的范畴。也就是说,这三个例子中“看”和“みる”的词义扩张原理是基于两个事物的包含、接近性,用另一个事物来指代某一事物的转喻。

例6和例8中的“看”和“みる”已经脱离了视觉接触。“形势”不是视线可以直接捕捉到的存在,而是通过感受和思考、理解并判断的结果。此处“看”和“みる”从基于视觉的经验领域,即起点领域,映射到其他知觉的经验领域,即目标领域。那么该两个例子中的词义扩张原理则可以用从一个经验领域映射到其他经验领域的隐喻来解释。

至此,在理解、判断义这一层面,“看”和“みる”不论是词义还是扩张机制上都是共通的。但有一点需要注意,汉语中“看”有“视疾病;请医生治病”的意思,也就是说不仅可以表示医生诊断的意思,也可以表示病人接受治疗的意思。而与此相对,日语中的“みる”仅有医生诊断这一个意思。

3.动作义

例11.三人姉妹の後見人として母方の伯父が面倒をみてくれたという。(『通りゃんせ通りゃんせ』 永井瑞江)

例12.与爷看衣巾侍候!(《喜荣归》河北梆子)

例13.「あなた、濡米を炊きはじめます。その前に炊き汁の味を見てください」金翠蓮が、顔を出して言った。(『水滸伝』北方謙三)

例14.护士们落泪了,打来温水用手试了又试,看看水温是否合适,然后给战士轻轻地洗脚。(《1998年人民日报》)

在本研究中,将上述例子中的“看”和“みる”视为动作义,也可细分为基于视觉接触(例11、例12)和脱离视觉接触(例13、例14)两种。例11和12中的“看”和“みる”均是“照顾”的意思,例11中三姐妹是在视线接触伯父的基础上,对伯父有一定认知后再采取的照顾、照料的动作,与前文所述的基于视觉义扩张到理解、判断义的派生机制相同,已经不仅仅是视觉接触,而是包含视觉接触和理解、判断,进而采取动作的意思。即此处的扩张原理为转喻。

例13和例14中“看”和“みる”则脱离了视觉接触。例13中“みる”为“品尝”,例14中“看”为“用手触碰并感受水的温度”。两者的含义已经不是视觉接触,因为眼睛是看不到“味道”和“温度”的,而是把基于视觉接触来认知并理解判断对象的视觉领域映射到味觉、触觉等领域,其派生原理均是隐喻。

到目前为止,“看”和“みる”的动作义所表示的含义是一致的,那么我们来看下一个例子:

例15.当晚,周总理和邓大姐就来医院看我们。                       (《解放日报》)

例16.病院へ友達をみに行った。(×)

日语中的“みる”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某人存在于某处的意思,但是没有“与人见面”的意思。汉语中的“看”则没有这个限制。这一点也应注意。

4.经历义

例17.お互いの見解がようやく一致をみたわけだ。

(『ロシア紅茶の謎』有栖川有栖)

例18.この上、深入りしたら、我が軍は全滅の憂き目をみます。(『風の群像』杉本苑子)

最后一个派生词义本研究视为经历义,此含义只存在于日语表达当中。

例17、例18中的“みる”部分分别是“意见达成一致”“遭受苦难”的意思。从表达上看,似乎与“看”的“视觉接触”这一基本义没有任何关系,但仔细分析,这两个例句都体现了“经历、经验”的含义,而“经历”与视觉接触密不可分,用视线接触捕捉事物实际上就是“经历”的一种。这些例文把用视线接触事物的“经历”扩大为整个事件的“经历”。因此,“看”的“经历、经验义”最终来源于“视觉接触”的基本义。在这种“看即经历”的情况下,其背后的扩张机制是转喻。另外,“看”的“经历义”还可以分为“迎接新状况”(例17)和“经历不喜欢的事情”(例18)两种。

四、小结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看”和日语中的“みる”虽都为各自语言中最基本的视觉动词,两者的含义和使用方法存在很多相同之处,却也必然地存在着一定的不同之处。从单纯的视觉接触的基本义、到视觉接触并吸取信息的视觉义、再到观察、吸收信息并处理的理解·判断义以及理解判断之后采取相应行动的动作义,均为“看”和“みる”的共通之处。其中,理解、判断义中,汉语的“看”可以表达“看医生”的意思,日语的“みる”却没有该用法。除此之外,日语的“みる”还有一层独有的经历义,这一用法即使在日语中也很少见,来表达一种经历、经验,而汉语的“看”是没有这一用法的。汉日两种语言中,单单这一视觉动词就存在如此多的含义用法及异同,背后的原因离不开两国的社会文化的差异。具体原因值得我们去探析。

五、结语

本稿从隐喻和转喻的视角,对汉语中的“看”和日语中的“みる”的词义及词义扩张过程进行了对比研究。不仅阐明了视觉动词“看”和“みる”的词义差异,而且更准确地揭示了词义派生的原理。希望能够为语言教育和学习者的日常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另外,关于汉语“看”和日语“みる”语法化的派生含义,例如,“みる”表示意志动词试着做某个动作的意思,“看”是起连接上下文作用的语气词,有反语命令、反语愿望的用法。这些内容均未在文中探讨,这是本稿的不足也将是笔者接下来要努力的课题。

参考文献:

[1]曲占祥.隐喻和转喻在词义延伸中的作用[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7,(06):30-33.

[2]项成东.隐喻和转喻对语法的影响[J].外语教学,2018,(01):32-38.

[3]解娟.視覚動詞「みる」につての認知分析[D].东北林业大学,2017.

[4]朱绪芹.日本語の「見る」と中国語の「看」の意味拡張メカニズムについて[D].山东大学,2007.

[5]吴玲.感官动词“看”的构式辨析及其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南昌大学,2015.

[6]李晓萌.苑晓敏.基于隐喻和转喻的多义词习得[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119.

[7]Lakoff,Johnson.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