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视角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与对策研究

2023-05-30 07:50张冰霄
国际公关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化差异交际文化

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信息的通畅和交通的便利,世界各地间的交流和融合更为频繁。在全球一体化的时代背景下,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在礼仪行为的外在表现之下,内在核心是文化差异。本文从文化角度分析礼仪差异,并对国际交流中的商务礼仪抒发己见。

关键词:文化;交际;商務礼仪;文化差异

一、商务礼仪的文化意义

所谓商务礼仪,是指人们在长期的商务交流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其作用在于让商务交流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是国际交流的行为标尺。随着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贸活动频率随之增长,礼仪也贯彻到整个过程中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商务活动的成败。

商务礼仪是一种交流程序,有其漫长的形成历史。成熟的商务礼仪程序诞生于人们约定俗成的行为习惯,发展于人们对公序良俗的认知调整,成熟于被社会所接受并遵守。每一种商务礼仪从诞生到成熟,都丰富了商贸活动的规则,为经济发展增添了助力。

商务礼仪是文化的投影,我国商务礼仪的发展彰显出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体现出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商务礼仪程序。[1]但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的商务礼仪程序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国际开放交流的大环境下,若要达到良好的跨文化交际效果,就要注意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了解背后的文化差异,尊重不同的商务对象,从不同的文化角度相互理解,以达到良好的商务交流效果。

二、中西方商务礼仪的差异

无论民族与国际,每个个体都是带着个人主观态度在看待世界的,而礼仪正是这种态度的体现。人类是社会性种族,人与人的交流是不可避免的,尊重对方的礼仪,以此传递一个平等友好的态度,这不仅是个体交往间所需要注意的,也是国际交往间需要重视的关键。集体也好,个体也罢,懂礼仪、善用礼仪都是沟通交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中西方礼仪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饮食宴会方面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导致双方在饮食宴会上的商务礼仪习惯差别很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座位的差异。我国的宴会座位礼仪习惯是以门为定位,通常面向门的位置是主人位置,主位的右手位置为第一主宾,左手位置为第二主宾。通常主位正对面的位置为副陪,其左右位置分别为第三主宾和第四主宾,其他宾客依次就座;而西方的商务礼仪座位并不依据方位而定,而是通常在主人确定座位之后,距离主人越近的位置身份越尊贵;二是使用餐具的差异。众所周知,西方习惯使用刀叉,通常情况下,不同的菜品所需的刀叉也有所不同;而我国的餐具是筷子;三是菜系上的差异。我国的菜系主要分为川、鲁、粤、淮、扬五大菜系,在此基础上演化出了其他菜系。由于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有的民族还有特殊的饮食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饮食习惯也需要注意。

(二)表达方式方面

在沟通交流方面,中西方差异同样明显,主要体现在表达方式上。我国在语言表达上讲究委婉含蓄,习惯用婉转巧妙的方式表达出己方的观点,必要时还会用赠送礼品和请客吃饭等方式加以辅助,从而达到表达的目的。这种表达方式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表达的准确性有所影响,但同时也增加了对方接受己方观点的概率。西方语言表达习惯于直截了当,通常会直奔主题,清晰明确地表达观点,这种表达方式直接有效,但在我国的商务礼仪中并不容易被接受,容易让对方产生一种疏远和被冒犯的感觉。

(三)待人接物方面

在待人接物方面,我国的礼仪习惯是热情亲近,旨在拉近彼此的距离,表现出好客的一面,让对方感到一种无隔阂的友好态度;而西方的礼仪比较注重个体之间保持距离,给双方留出自我空间,让对方和己方都能在空间内感到自在和不被冒犯。例如,握手的时候,西方人初次见面,习惯于握完之后马上松开,彼此之间保持距离以便不侵犯到对方的自我空间;[2]而我国在初见握手时习惯握住手上下晃动,有时候还会借握手的机会亲密交谈,以便拉近彼此的距离;再比如宴会饮酒时,中国人习惯为对方夹菜倒酒,以体现为宾客着想和主人热情好客的一面;而西方人习惯遵从对方的自我意志,对饮食饮酒并不加以过多的劝说和照顾,让彼此有一个轻松的用餐氛围。

三、商务礼仪差异下的文化因素

人类的行为是自身文化的投影,商务礼仪作为人类社交行为的一种,其反映出的本质也是文化的底色。商务礼仪的形式与程序在不断变化,但文化底色却是不变的。若要真正灵活掌握商务礼仪,就要把握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本。

(一)西方文化的发展与特点

根据基因科学研究成果,现代智人的起源共同来自非洲基因,但之后文化的发展却不尽相同。现代西方文化的源头受三大文明影响最为突出,分别是古希腊文明、古希伯来文明和古罗马文明。

古希腊地貌多山、土壤贫瘠,靠种植作物不足以自给自足。因此,人们的生活以经商贸易为主要手段,以商业文明为主。商业文明需要跋山涉水长途奔波完成贸易,导致活动范围比较大。加之古代交通不便,商人常年出行在外,聚少离多,因此弱化了家庭观念和集体意识,强化了个人观念和个体意识。也是因为商贸交易频繁的原因,导致交易不能用道德和情感加以约束,所以契约精神由此产生。

在思想认识方面,以古希腊“三圣” 为代表的哲学思想对西方文化影响深远。在哲学思想诞生之前,人类的基本追求只有两个:一个是活下去;另一个是好好活下去。对于古希腊人而言,由于个体的活动范围较大,人与自然的接触相对较多,生存的最大危机也来自自然。因此,古希腊哲学思想诞生于人与自然之中,追求的是真理,是自然的本质规律,是客观自然世界的智慧所在。正因为这种自然哲学的影响,激发了西方人的好奇心和创造力,这也是现代西方人致力于研究很多“无用之学”,而中国人却对此无法理解的原因所在。

古希伯来虽然地域不大,但承载着大量的知识文献,是科学文明的发源地。西方文化受古希伯来影响最大的是科学唯物主义理念。用严谨的线性逻辑思维加上实验的佐证来发现存在于自然世界的科学规律,这就是古希伯来文明对西方文化做出的贡献,为西方文化注入了唯物与理性元素。

古罗马文明对现代西方的法制理念影响重大,西方法律体系中的评审团制度由来已久,这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西方文化的个体平等性思维,致力于保护个体权益。

(二)我国文化的发展与特点

我国文化起源于华夏文化,发源地在黄河流域,那里地貌狭长而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作物,因此华夏人的主要生存方式是以种植为主的农业文明。由于生产方式的影响,作物一年四季都需人照看,因此华夏人的活动范围很小,多数人的活动范围基本就在部落周围,这就导致了人与自然的接触很少,与他人的接触很多。正因如此,人的家庭和集体观念得到强化,反而淡化了个体观念。由于与外部自然的接触较少,华夏人的生存危机主要来自同类,也就是同一部落的其他人。这就导致华夏人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人与人的关系相处之上,而不是人与自然的相处上。部落领袖为了管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发展出统治管理制度,在强化了阶级的同时又进一步强化了集体利益意识。

周朝君王提出了“礼乐治国” 的政策方针,将人与人的行为用“礼” 加以规范,形成了系统的礼仪制度;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各种流派的哲学思想迸发而出,但大多都是以人与人的关系为思想基础,仍然体现着农业文明的底色。唯一与西方“人与自然” 理念较为相似的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但随着秦国的统一,法家思想盛行,汉朝又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政略方针,使道家思想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自此之后中西方文化渐行渐远。

我国文化传承至今,受儒、釋、道影响最大,其中要数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而儒家文化是典型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追求的是道理。道理是基于人而产生的,“礼” 同样要受到道理的约束,这就是我国礼仪之邦的由来。

(三)中西文化差异在礼仪上的体现

我国文化中集体优先于个体,在集体利益中谋求个体利益;西方文化中个体优先于集体,在个体利益中实现集体利益。因此在商务礼仪上,西方人要保持一定距离,留出个体的自我空间;而中国人要拉近彼此距离,将个体融合成集体。

我国文化思想追求的是道理,是人与人的主观体验,注重人的情绪感受,是感性的网状思维模式;西方文化思想追求的是真理,是人与自然的客观规律,注重事物的实际效能,是理性的线性思维模式。这是商务礼仪中语言沟通差异的原因,直接有效是西方文化的特点,注重沟通的本质目的;婉转表达是我国文化的特点,注重沟通的过程体验。

我国文化是人与人的文化,人在人的眼里是有差别的,因此更注重阶级划分,讲究亲疏远近、长幼尊卑、上下有序;西方文化是人与自然的文化,人在自然面前是无差别的,因此更注重个体的平等,讲究民主公平、人权至上。在商务礼仪中体现在宴会的座次的不同排位和宴请招待的不同方式上。

四、商务场合应注意的礼仪问题

中西方文化都各有特点、各有优劣,并无高低之分。了解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好把握商务礼仪的内涵,从而将礼仪更好应用到商务活动中去,给对方留下良好印象,与对方建立友好关系。基于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点,在商务活动中要把握以下几点原则:

(一)注意交流尺度

西方文化礼仪中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交流尺度。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谈话内容的尺度。交谈时不要询问对方的个人信息和生活隐私,如年龄、工作、家庭情况等都是谈话中的大忌,要尊重对方的隐私权;二是交流过程中要适当保持距离,不要过度亲近以免让对方产生被冒犯的感觉,要给对方留出一定的自我空间;三是不要过度热情,以免让对方产生防御心理,要给对方留出选择空间并尊重其决定。

(二)尊重宗教和民族习俗

在商务活动的准备阶段,在惯例礼仪的基础之上还要充分了解对方的宗教和民族文化习俗,不尊重对方文化习俗是最大的冒犯。如伊斯兰教不吃猪肉,忌讳谈论与猪有关的话题;又如佛教徒不沾荤腥,因此要准备素食等,尊重对方的信仰和民族文化习俗是商务礼仪中的关键。

(三)具备契约精神

在商务礼仪中要有契约精神,这在当下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是必须遵守的原则。契约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如要遵守约定的会面时间、承诺的事情要说到做到等。契约精神是商务活动的根本,切忌说话反复、出尔反尔的情况发生,以影响己方在对方心中的形象。

(四)女士优先原则

女士优先原则是商务礼仪中的加分项,上下车时为女士开车门,上下电梯时让女士先行,宴会时请女士先入座等,这些在西方文化中都是风度的体现,在商务活动中注意这些礼仪上的细节会给对方留下美好的印象。

(五)先思后行原则

我国文化讲究“谋定而后动”,商务活动中即使准备得再充分、考虑得再周全,也难免会有预料之外的情况发生。在面对突发状况时也不能忽视商务礼仪的存在,要根据礼仪的文化原则冷静思考解决办法。如果确实遇到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那就静观事态发展,不要先行先为,以免因为错误的妄动而产生不良影响。

(六)保持体态端庄

在商务场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这是对自我的要求也是对他人的尊重。行为举止要得体,体态要端庄,去掉不必要的小动作。我国文化中有“相由心生” 的说法,“相” 指的就是人的外在表现,要时刻保持端庄的体态,在适宜的场合做适宜的事情。

(七)不卑不亢的态度

在商务场合交流中,过度的自我夸大会让对方心生反感,过度的自我谦卑会让人心生鄙夷。因此,要契合西方的文化礼仪,用不卑不亢的态度传递平等的理念,以简洁准确的表达方式达成双方的共识。[3]

五、总结

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国际间的交流已然变得愈发频繁,商务礼仪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体现了开放的态度,还蕴含着文化的交流。礼仪属于文化,文化包含礼仪,由文化的差异导致的商务礼仪的差异,要依靠文化交流与尊重理解来化解。本文从中西商务礼仪差异入手,深挖其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比中西方文化发展和特点,解构造成中西方礼仪差异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托,深入浅出地提出了商务活动中需要把握的礼仪原则,期望能为我国国际商贸交流与发展提供些许参考。

参考文献:

[1] 韩慧如.跨文化交际下中西商务礼仪比较研究[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Z1):249-250.

[2] 杨莹.跨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文化差异在商务礼仪中的体现[D].长沙:中南大学,2009.

[3] 李少伟.从文化层面探究中西商务礼仪的差异[J].商场现代化,2007(17):202-203.

作者简介: 张冰霄,女,汉族,浙江温岭人,硕士研究生在读,讲师,研究方向:礼仪。

猜你喜欢
文化差异交际文化
情景交际
年味里的“虎文化”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