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需要幽默

2023-05-30 10:48赵春雨
商界 2023年2期
关键词:笑果综艺喜剧

赵春雨

小众的脱口秀,正在以势不可挡的速度进入大众视野,并受到热烈追捧。前不久,《脱口秀大会》第五季落下帷幕,该节目连续7周霸榜腾讯综艺热度Top1,全网热搜热榜超过2 000个。

但,第五季脱口秀大会的争议却源源不斷,豆瓣评分开分5.6,之后一路下跌,截至总决赛收官,豆瓣分数又上升至5.6。包括孟川、呼兰等在内的选手也以豆瓣评分、网友争议等话题创作出自嘲的段子。

有网友评论这届脱口秀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迹象,再加上“不靠谱”的领笑员让选手晋级与否极度依赖其自身的喜好,使得比赛的天平产生倾斜。此前,《脱口秀大会》打出“幽默不论资历,好笑要有意义”的口号,如今是渐行渐远了。

剥离线上的现象级脱口秀综艺节目,脱口秀行业到底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还是需要大量资本、流量、营销泡沫的蓄水海绵?

说脱口秀的人,都很自由

一个人,一支麦,一个舞台,挖掘生活中的琐碎趣闻,吐槽奇葩人生观点,逗笑场下所有人,是每位脱口秀演员的必经之路。

90后女生李微(化名)原是上海某公司的职场白领,辞掉近2万元月薪的工作,成为一名全职脱口秀演员。

在做脱口秀前,她需要每天西装革履出现在公司,“那时候活的很拘束,内心一直被压抑着,自己总想找一个出口释放自己。”

“第一次上台讲脱口秀,是因为我在线上看了一档脱口秀综艺节目,觉着自己也能说,就在线下报了名。第一次上完台觉着还不错,整个过程自己很快乐,活了快30年第一次发现一件让自己热爱的事情,我就把它当作兴趣坚持了下来。”

不过,入行后她发现,观众看到的都是演员们在台上幽默的样子,像憨豆先生给人带去欢乐,私底下演员却会沉浸在自己的焦虑中。

李微表示,她的创作灵感来自生活,职场遇到的糟心事,上下班通勤时遇到的趣事,和家人争执时的情绪……但这些事情总有说烂的一天,也有没灵感的时刻,她就会陷入创作漩涡,一晚上三四杯咖啡,写稿到日出是常事。

“在台上嗨起来,在生活中静下来”是每个脱口秀演员的基本素质。带动观众的前提是静下心创作,这种反差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演员的焦虑。

不过,与其他职业不同的一点是,脱口秀演员往往有一种强大的与自己和解的能力,他们擅于把生活中的遭遇写成段子,通过反复讲述达成自洽。

《商界》记者采访了多名转行的脱口秀演员,均表示当选择成为脱口秀演员时,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在他们身上发生了。接触脱口秀后,怨言少了,变得更真实、自信,从心眼儿里喜欢自己了……

当然,要想被观众记住,标签是必不可缺的。

在舞台上,如果缺乏标签,脱口秀演员很难为观众留下记忆点。每一届脱口秀演员都有属于自己的标签。王勉的音乐脱口秀,李雪琴的“丧”,赵晓卉是车间女工,肉食动物的“漫才”秀,杨笠的女权话题,颜怡颜悦是搞笑双胞胎,何广智是一线城市穷人,程璐思文的离婚经历……

鲜明的人物标签也打开了他们的变现之路。在商业世界,每个有“名气”的人,都有价值。对企业而言,代言人的标签和广泛的市场认知是高于粉圈购买力的。

以“北大才女”李雪琴为例,其标签包括“北大才女”“人间清醒”外,金句“宇宙的尽头是铁岭”,更是引起年轻人的共鸣。她虽然毕业于北大,却因东北口音弱化了高等学府高高在上的色彩。

近两年,一大批脱口秀新人演员进入这个行业,如果要问大家为什么喜欢脱口秀?有位演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些段子让我大笑过,也反思过。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持续思考和表达,为了每一个普通人。”

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演员都出自笑果文化,甚至有网友调侃道:“笑果文化赚钱了,可脱口秀还在‘贫穷 着。说好的先富带后富,笑果文化摆摆手说‘带不动。”

笑果有多懂脱口秀?

说到脱口秀,笑果是绕不过的讨论对象。

随着《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火爆荧幕,这些节目的出品方笑果文化,以及公司所聚焦的领域——喜剧行业,引起观众的浓厚兴趣。

笑果文化创始人叶烽表示:“几年前,脱口秀演员演出完了如果打同一部车的话,都会开玩笑说,如果发生点什么(意外),可能中国脱口秀就要倒退30年了,因为打个车就能装下一半的人,但是现在这批人能坐下一辆大巴了。”

2014年,全国脱口秀全职从业者不到50人;2021年中,全国上过商演的脱口秀演员数量468名;2021年底,继续增长为873名;截至2022年中,这个数字已达到1 500人。

国内的脱口秀行业真的起来了吗?

知名脱口秀演员李诞表示:“我们这个行业说它不存在都是可以的,虽然它存在,但是小到可以忽略不计。”有不少业内人士也表明,只能称脱口秀这个行业在国内成立了,还远没到高速发展期。演员与“产能”,不足以驱动脱口秀市场驶入快车道。

目前,脱口秀演员分为两种:一部分人把它当爱好,一部分人把它当工作。脱口秀本是一场“冒犯”的艺术,彻底打破“以和为贵”的传统,角度越刁钻,内容越犀利的表演越受欢迎。

内容是脱口秀演员的资本,反之未来脱口秀行业能否持续发展,人才是立身之本。

在美国,当一名脱口秀演员足够优秀到不仅仅靠线下演出来盈利时,其中至少需要经过10年左右的打磨。在国内,线下脱口秀演出经历超过 4 年及以上的演员都在少数。另外,脱口秀作为一种极度依赖演员本人经历和思想的表演,也就决定了脱口秀演员无法速成,即便参加大量脱口秀训练营,也只能教会一些演出技巧。

换句话说,1 000名脱口秀演员和10 000 名之间的差距不仅仅在人数上。

笑果负责人告诉《商界》记者,喜剧人口的增长与人才培養,比综艺、线下演出更需要耐心与投入。“不仅要做对公司有用的事,更要做有利于行业发展的事。”笑果文化坚持用公益免费的方式,连续打造 “笑果训练营”体系,培养出近百位优秀的脱口秀演员和编剧,如庞博、王勉、鸟鸟等已被大众所知的脱口秀演员。

截至2022年10月,除了常规的“城市漫游”和“脱口秀拼盘”等演出,笑果文化2022年已出品4场个人专场、8个主打秀,演出覆盖全国24座城市,场次719场,观众人数超过20万人次。

笑果可以说是喜剧公司、经纪公司、广告公司的综合体,3种不同的角色定位是笑果商业版图中最重要的3个关键点。

从线上综艺,到线下演出、商业合作;从创新产品形态,到打磨线下专业空间、做强人才培养根基,笑果在为脱口秀行业做厚土壤的同时,也在为自己赢得空间。

据《2021全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21年脱口秀市场全年商业演出场次1.85万场,票房收入3.91亿元,比2019年增长50%以上。有相关人员透露笑果商务活动的价格,一次线下商务活动,就算是这一季的新人,出场费最低的也要20万元起,百万级别就可以谈代言了。

眼下,脱口秀离“行业下一步”似乎更近了,离喜剧行业也更近一步。

笑,成了一门生意

近年来,喜剧类综艺节目暴增。

喜剧凭借幽默轻松的平民基调深受人们喜爱,而各大喜剧公司的发展状况不均,偏头部喜剧公司上市也曾一度遭遇“倒春寒”,面对越来越挑剔的观众,为保住自己的市场,喜剧公司们也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商业模式。

换句话说,有些人坐着赚钱,有些人站着赚钱,也有些人跪着赚钱,而现在有群人正在用“笑”赚钱。

说到“笑”就不得不说开心麻花,其首次吸引大众注意力是在央视春晚上。2012年开始,“一个叫郝建的年轻人”四度上春晚演小品,作品颇有些针砭时弊的味道,之后又上了大荧幕,票房破纪录,剧情内核被广泛讨论。

随后一群“德云女孩”出现在大家的视野,指的是喜欢德云社相声的女生,耳机里放的是相声,手里抄的是太平歌词。

粉丝张蕾为了能抢到德云社的现场演出票,几个周前就掐点定好了闹钟,还发动亲戚朋友帮忙抢票。即便如此,所有的努力还是在开票的那一瞬间化为了泡影。“我不死心地看了一遍又一遍,手机屏幕上各票档赫然标注着——‘缺货登记。”

表面上看,当下大多数90后面临着来自工作、家庭等各种压力,而听相声看喜剧成了年轻人放松解压最方便直接的方式。

市场火爆,资本却冷静了下来。有专家表示,就喜剧综艺来说,同质化问题严重,来来回回设计得都差不多,并且,综艺有很强的名人效应,沈腾、贾玲、岳云鹏等几人来回串场,结果导致观众看几个综艺都像在看一个综艺,换汤不换药的套路令人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其次,喜剧市场的现况犹如冰火交织,头部玩家积极探索,中小玩家不断涌现。喜剧年轻态凸显,90后、00后涌现,甚至很多70后、80后在家人的带领下被“圈粉”。对比之前只能在春晚和曲苑杂坛上看到小品和相声的年代,现在喜剧品类和展现形式可触及性大大增加,相声走进了市井,艺人更加年轻化,IP化。

当然,对于喜剧的未来走向,有人唱好有人唱衰。喜剧公司能否根据市场的需求和自身条件,及时调整商业经营模式,给观众带来更多更好的喜剧作品,才是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笑果综艺喜剧
笑果工厂旗舰店
《喜剧总动员》喜剧人 放肆笑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笑果闯天下
喜剧世界
“高而不冷”的文化慢综艺
“含泪的笑”——《欢乐喜剧人》对喜剧的重新诠释
从“使用与满足”理论看网络自制综艺的崛起
孙红雷:我不是综艺咖,还是要好好演戏
《欢乐喜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