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悦读”:高校图书馆阅读服务创新模式探索*

2023-05-30 10:48李欢张海霞李雨澄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创新模式高校图书馆探索

李欢 张海霞 李雨澄

摘 要: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新兴阅读方式备受拥趸,吸引着无数高校大学生,传统的阅读推广模式遭遇发展瓶颈。文章以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多维体验阅读服务创新模式——“光影悦读”系列活动为例,在探索该系列活动的理论基础上,详细阐述了活动的策划和实施,并总结了活动的经验与启示,以期为高校阅读文化建设工作带来有益思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阅读;创新模式;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23)02-0048-03

1 高校大学生阅读现状

2021年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数字化阅读方式(网络在线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Pad阅读等)的接触率为79.4%,较2019年的79.3%增长了0.1个百分点,从数字化阅读方式的人群分布特征看,主力依然是18到49周岁的中青年群体[1]。掌阅2019年发布的《中国大学生阅读趋势报告》显示,在阅读用户的年龄分布上,2018—2019年00后用户占比高达45.6%,也就是说18—19岁大学新生的阅读量几乎占到大学生整体比例的一半[2]。由此可见,高校低年级大学生不仅是阅读主力军,更是参与阅读推广活动的中坚力量。

作为数字阅读的必然产物,浅阅读在高校已蔚然成风且愈演愈烈。尽管浅阅读可以迅速获取海量信息,但其弊端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更明显。浅阅读及其衍生的“读图”“读频”“读动漫”等阅读行为正在一点点蚕食大学生阅读的本质,最终导致他们阅读品质及能力的下降。此外,不愿读、不知道读什么、读不懂等问题也成为大学生的主要阅读困惑。曾几何时,阅读是大学生学习之外的主要兴趣选择,如今其霸主地位早已被撼动,退居为大学生众多选择中的“n”分之一,且这个“n”正在日益壮大。太多的诱惑使大学生远离阅读,海量的阅读资源让他们感到无从读起。

2 “光影悦读”系列活动的理论探索

2.1 活动背景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于2018年成立了阅读文化建设工作小组,由图书馆员专职负责,立足大学生阅读现状对阅读文化工作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成效显著。历经数年积累,该馆在2020年10月推出了基于多维体验的阅读服务创新模式——“光影悦读”系列活动,希望通过文字与光影结合的新方式,全方位、多维度解读文学作品,让光影引领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2.2 理论基础

2.2.1 活动理念。《2020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以29.83亿美元成绩超越北美,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票仓[3]。《灯塔研究院:2020中国电影市场用户报告》显示,2018—2020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新用户逐年攀升,新用户群体的年龄为20—24岁,而这一年龄段基本是大学生群体。只要对电影市场稍加关注便不难发现,几乎每年都会有大量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问世,其口碑和票房不可小觑。在此背景下,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光影悦读”系列活动应运而生,激发了大学生的阅读热情,让大学生走出“浅阅读”的误区,从不愿读、不知道读什么、读不懂到想去读、读文学、懂经典,从声色绚丽的银屏视听回归墨韵书香的文字阅读。

2.2.2 文学与电影相辅相成,互融共赢。文学作品需要人们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想象和思考。在这种“自我传播”的过程中,读者的处境往往是孤立的,人们需要思考文学句子的深刻含义、被阐述的现象、作者的意图等[4]。电影声色绚烂的强烈感官刺激令观者沉浸其中,观众相对容易获得其所传递的信息,而文学直指读者的精神世界,带来长久而深入的思考,二者虽无法相互替代,但能相辅相成,互融共赢。

2.2.3 文学作品为电影创作提供依据和灵感。电影自诞生起就不断从文学作品中选取素材、汲取营养,文学作品中具有千年根基的语言令电影更富故事性和表达力,其多义性也为电影的艺术表现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电影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戏剧、诗歌、散文的表现手法,以及情节的设置和叙事时的处理,以丰富和完善电影创作[5]。若将经典文学作品作为电影剧本素材,那么一部电影在诞生时就具备了先天的优秀基因。

2.2.4 电影让文学变得更直观可感,激发了观众回归阅读的可能性。文学通过语言创造典型形象和意境展示生命之美,是人类包容力最深刻的传达和表现,超越了现实和功利,而电影作为一种综合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语言和舞蹈等艺术形式的“第七艺术”[6],也被视为继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戏剧之后最重要的叙事文体。电影以其特有的综合了六种艺术的融合性极大地丰富了文字的表现力。此外,电影独有的剪辑技巧、特别的叙述手法,如长镜头和蒙太奇等,也对20世纪的文学施加了反影响[7]。电影让文学由平面走向立体,让观众对原著产生探究欲,为回归阅读提供了可能。

3 “光影悦读”系列活动实践探索

3.1 活动策划

2020年,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成立“光影悦读”活动专项小组,通过微信公眾号面向在校大学生征集最受读者期待的文学改编的电影作品,并由活动专项小组从文学作品的文学意义、时代特性、社会价值等方面进行二次遴选,最终筛选出4~5部文学作品,作为本学期“光影悦读”活动书目,既满足了大学生的阅读需求,又体现了图书馆的校园文化引领作用。二次遴选后,活动专项小组面向馆员和大学生征集活动领读人,领读人围绕相关书目和电影筹备阅读活动,负责活动现场导读以及活动群的日常管理。

3.2 活动实施

截至目前,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光影悦读”系列活动已成功举办了13期,每期举办4~5场,持续一个月左右,活动并不一味追求举办场次和参与人数,更注重阅读体验和效果。每期“光影悦读”围绕一部文学作品推出相关活动,包括统一观影、原著导读(线上或线下)、集体阅读、知识竞答、感悟分享,以及在“悦读书院”网站提交读书报告等,实现了“光影引领阅读,文字点亮人生”的活动初衷。

3.3 活动创新点

3.3.1 活动内容创新。“光影悦读”系列活动将电影与书籍巧妙结合,力求将银幕前的大学生引入文学阅读的队伍。活动实施过程中知识竞答环节的趣味性和读书报告环节的深度性,保障了阅读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2022年9月,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调整“光影悦读”活动内容,参与活动的同学除读书报告外,还可以提交围绕原著创作的创新作品,如原著续写、思维导图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创作热情,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

3.3.2 活动组织主体创新。2020年12月,“光影悦读”第三期活动尝试由学生社团作为活动主体负责除读书报告评阅外的所有环节,取得了良好的活动成效。受此启发,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将“光影悦读”系列活动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相结合,招募“光影悦读”项目团队,以在校大学生为活动组织主体,完成从实践探索到理论提炼的整个过程。自此,“光影悦读”系列活动正式启用师生双轨并行制,两条活动路线分别由馆员和大学生担任策划和领读人,挖掘各自潜力,发挥各自特点,形成优势互补,活动成效显著。

3.3.3 活动激励机制创新。从影像回归原著再到深度研读,“光影悦读”系列活动除挖掘大学生自身兴趣外,还与学校教务处的创新实践与课外活动学分制度相结合,参与活动的大学生提交读书报告,评审合格后可获得创新学分。这一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在实践中逐步将外驱力转化为内驱力,让阅读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为。

3.3.4 活动互动形式创新。“光影悦读”系列活动围绕原著设置了既有文学知识性又具趣味性的知识竞答环节,同时开发微信小程序“小打卡”,既能分享阅读感悟,也能上传诵读音频。灵活多样的参与方式使更多的大学生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极具个性的阅读体验,掀起了一次次活动互动的高潮,实现了对原著的多维度解读。

3.3.5 图书馆管理机制创新。馆员多是“光影悦读”系列活动的兼职领读人,一旦活动与其本职工作发生时间冲突,领读工作只能为本职工作让路。因此,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充分发挥管理职能,增强激励机制,将阅读文化建设工作纳入馆员的常态化工作职责和考核体系当中,充分调动馆员的参与热情。

3.4 活动效果

自2020年10月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推出首期“光影悦读”活动以来,已有2,000余人参与活动,校园反响热烈。该馆的活动调查显示,“光影悦读”系列活动的满意度高达99.33%,提交的读书报告的合格率也达到84%,且其中不乏优秀读书报告。“光影悦读”系列活动拥有越来越多的粉丝,很多大学生多次参与阅读活动。

4 “光影悦读”引发的思考

4.1 集体观影方式更灵活,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

目前,“光影悦读”系列活动采用线上、线下两种观影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若将两种方式相结合,即线下观影导读,线上同步直播,可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使受众群体最大化。

4.2 学分激励应适度,不可过度消费

学分激励作为一种外部刺激,不应成为大学生参与活动的主要目的。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的活动调查显示,在参与活动的众多收获中,“学分”一项名列前茅,特别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面临保研、毕业找工作等,对学分的需求更加强烈。一旦学生获得足够的学分,阅读活动将面临读者流失的危机,因此如何增强阅读活动自身的吸引力,成为活动组织者亟须思考的重要问题。

4.3 既要给予放手的自由,也要注意适度监管

大学生自主举办活动的优势在于其更加了解自身的阅读需求、认知特点以及语言表达方式,从而吸引更多大学生参与,扩大活动在校园的影响力,提高活动知名度。但是,大学生群体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不健全,易出现语言或行为的随意和过激,导致活动偏离正常轨道,这就需要馆员对活动方向进行把控和监督。

4.4 注重提升馆员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人才

热爱阅读、懂得阅读、分享阅读是馆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一名高校图书馆员,其行为对大学生具有示范作用,若馆员自己都不阅读,又何谈吸引大学生走进图书馆。馆员不仅要懂得如何真正读懂一本书,还要能够提供专业有效的阅读分享。因此,高校图书馆要加强馆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能力,让每一位馆员都成为合格的领读人。

4.5 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注重数据收集与模式优化

当前,重实践轻理论、重数量轻效果、定性多定量少等问题普遍存在于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当中。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并非跟风之举,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阅读服务的创新探索应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引入数据分析,发现读者的阅读行为规律,以效果为导向,不断调整服务内容,最终形成易于应用推广的最优模式。

参考文献:

[1] 国民图书阅读率上升!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发布[EB/OL].[2022-04-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7842728503004610&wfr=spider& for=pc.

[2] 掌阅发布《中国大学生阅读趋势报告》[EB/OL].[2022-04-23].https://www.163.com/dy/article/ED4F1PGJ0521JR9O.html.

[3] 中国电影年度调查报告:2020年国产电影市场份额超80%[EB/OL].[2022-04-23].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7671640776707151&wfr=spider& for=pc.

[4] 徐兆壽,刘京祥.中国现当代文学电影改编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140.

[5] 陈丽竹.影视艺术学与戏剧文化融合探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20:105.

[6] 什么是第七艺术[EB/OL].[2022-04-23].https://www.sohu.com/a/232704427_100155929.

[7] 黄万华,刘方政,马兵.经典解码:20世纪中国文学与电影[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46.

(编校:徐黎娟)

收稿日期:2023-01-08

作者简介:李欢(1976—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员;张海霞(1980—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员;李雨澄(1991— ),北京邮电大学图书馆馆员。

本文系2022年度北京邮电大学“双一流”建设软课题研究项目“交叉学科发展态势与竞争力评价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505022406。

猜你喜欢
创新模式高校图书馆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创新模式的具体方法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高职院校普通话测试管理的创新模式研究
关于配网电力工程技术的可靠性的探讨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