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分析

2023-05-30 12:01暴洪海
剧作家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化元素舞台表演话剧

暴洪海

摘 要:创新是艺术发展的不竭动力。新形势下,话剧舞台表演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最为显著的便是如何在遵循话剧艺术本质属性及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实现创新发展。基于此,文章简要论述新形势下话剧舞台表演创新的必要性,重点从塑造话剧人物形象、合理运用形体语言、提升话剧舞台表演真实感、融入多元化艺术要素、密切关注生活五大方面阐释新形势下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策略,旨在为话剧舞台表演的与时俱进、表演艺术水平的提升提供思路、方法。关键词:新形势;话剧;舞台表演;文化元素;艺术内涵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话剧作为一门综合性且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自然而然地受到人们的青睐及支持。但纵观当前的话剧舞台表演,虽然部分话剧剧本内容新颖、富有时代感及时尚气息,但很多话剧舞台表演依然难以让人们获得丰富、深刻的审美体验,究其根本便是长期以来对剧本创新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话剧舞台表演是剧本内容的形象化、直观化过程,是话剧艺术不可或缺的环节,若沿用传统、滞后的舞台表演理论及理念,在人物塑造方面僵化、固化,则会降低人们对话剧艺术的认同感。因此,如何顺应新形势,实现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新形势下话剧舞台表演创新的必要性

新形势下,我国话剧艺术一直在探索创新发展的道路,自20世纪以来,我国话剧艺术观念的转变、创新与发展主要围绕着话剧剧本的创作而展开。长期以来,剧作家在话剧艺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话剧导演、表演者及舞美设计者等则处于被动地位,此种话剧艺术观念上的偏差会诱发三大问题:其一,话剧艺术偏重编剧艺术,忽视话剧艺术整体性、综合性的美学特质,对于话剧艺术创新的探讨也多围绕编剧而展开;其二,话剧艺术侧重于文学性,弱化了话剧艺术的舞台性、戏剧性、表演性,使得话剧艺术的内容与形式严重失衡,不利于话剧艺术的整体发展;其三,在以剧作家为主体的话剧艺术体系内,导演、表演者、舞美设计者成为附庸,多元化的话剧艺术创作主体难以融入自身的主体意识及审美价值追求,导致其独立意识缺失、匮乏,只能机械性、浅显地解读剧本的内涵,简单地再现剧本内容。话剧表演是话剧艺术表现的重要一环,剧本创作及创新固然重要,但话剧表演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剧本的构思、表现形式,若话剧舞台表演因循守旧,不仅会降低人们欣赏话剧表演的审美体验,而且会导致话剧剧本创作难以突破条条框框及思维束缚,从而制约话剧艺术的与时俱进。因此,新形势下结合时代审美语境、舞台表演的本质属性及基本规律、人们的审美需求及对话剧艺术的追求等,实现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是体现话剧表演文学性、舞台性及剧场性的必然选择,是从整体上推动话剧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编剧、导演、表演及舞美相互协调与均衡的必由之路[1]。

二、新形势下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策略

(一)个性化塑造话剧人物形象

人物是话剧艺术的灵魂,也是话剧舞台表演中关键的创新要素。新形势下,人们追求、喜爱有个性、有风格、有深度、有内涵的话剧舞台表演,对话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若想实现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便需要个性化塑造话剧人物形象。首先需要研读剧本、研究剧情,把握好剧作家赋予每一个角色的性格特点、内心情感及艺术风采,将自身带入到话剧的角色当中,体验其所处的时代,感悟其内心的想法,体会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发挥自身的艺术想象力、联想力,将自己的个性化想法融入到角色当中,做好话剧舞台表演前的准备。其次要了解剧本的创作背景。不同时代下,人们的境遇有所不同,所处的生活及社会环境等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性,人物性格源于其生活经历、人生体验,把握好剧本的创作背景,便等同于把握好人物性格的来源,表演者以高度的艺术素养、文化修养对待话剧人物的塑造,深入挖掘剧本的内涵及人物鲜明的特征,从新颖的角度探寻人物形象的表现方式,对于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大有裨益。最后要注重对剧本的二度创作。话剧舞台表演创新的关键在于表演者要具备独立意识,在尊重剧本的前提下突破思維束缚,多角度、多层面、多维度审视话剧人物形象的塑造方式,对待不同的剧本要具体分析,切忌以经验为驱动,要将每一次表演都视作新的开始,唯有如此,才能够常思考、常分析,进而常创新、常提升[2]。

(二)合理化运用形体艺术语言

话剧舞台表演有着舞台表演的基本特点,除了通过对白、唱词等向台下受众传递信息之外,还可以通过形体语言表情达意。实际上,形体语言属于非符号语言。研究表明,在舞台表演中通过话语及唱词等向受众传递的信息仅占30%,而非符号语言传递的信息高达70%。可见,合理运用形体艺术语言是话剧舞台表演创新的着力点。

形体艺术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及外延,不仅包括表演者的肢体动作、姿态,还涉及表演者的面部表情、神态、与舞台的时空关系等。形体艺术语言的运用可以达成心理暗示的作用,让话剧舞台表演走入受众的内心。例如,表演者位于舞台的后方位置,处于光线的灰暗之处,以隐蔽的方式体现出其内心的孤苦、寂寥,以及人物角色边缘化的身份、淹没在时代洪流内的渺小之感,能够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让受众通过形体艺术语言理解角色、理解话剧内涵。再如,表演者以眼神示意,或是怒目圆睁,或是贼眉鼠眼,或是娇羞委婉,都可以让话剧舞台表演生动活泼、立体鲜明。不仅如此,对形体艺术语言的合理化运用还能够成为表演者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形成更具代表性及辨识度的舞台表演艺术特质,让人们在舞台上迅速锁定表演者的位置,关注表演者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恰当的形体语言运用不会对受众造成审美疲劳,生动丰富、发乎于情的形体艺术语言,体现出表演者高超娴熟的表演技艺和对话剧舞台表演的全身心投入,从而让话剧舞台表演更具创新性。

(三)提升话剧舞台表演的真实感

在话剧舞台表演中,真实与创新并非矛盾的对立面。部分表演者认为创新意味着对传统的颠覆,对真实性的背离,因此在表演中过度追求新颖、猎奇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效果,忽视话剧艺术的本质与美学特征。实际上,话剧表演艺术的创新建立在真实感上,话剧舞台表演本质上是借助剧本、表演者、舞台背景、舞台空间、音乐、灯光效果等为受众搭建一个基于现实但超越现实、虚实交织的审美空间,若要吸引受众的关注,带给受众沉浸式的欣赏体验,便需要遵循真实规律,让话剧内角色的划分、人物的行为举止及语言等合乎逻辑。因此,适度提升话剧表演的真实感,是话剧舞台表演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在话剧舞台表演中,影响其真实感的主要因素便是临场发挥及艺术再创造的能力。部分表演者忽视对艺术表演真实性的本源追求,过分强调自由化与随意化的表演方式,导致话剧舞台表演脱离受众的审美习惯、审美观念,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便无从谈起。因此,对于表演者而言,要高度重视自身艺术修养、舞台表演能力的提升,有效化解舞台表演中的突发情况,不断积累话剧舞台表演经验,并从中找到创新化表演的方式。对于话剧舞台的舞美设计而言,要积极运用新媒体、虚拟现实等技术,再现话剧剧本的文化境遇、历史时代、时空关系等,打造真实的舞台表演情境,一方面提高话剧表演的视觉效果,实现技术性与艺术性的统一,另一方面则为表演者提供心理、情绪上的引导,使其真听、真看、真体验、真表演,以此实现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3]。

(四)融入多元化的艺术要素

新形势下,文化艺术领域高度开放,各类文化艺术频繁交流、相互融合,创造出五光十色、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艺术世界。话剧舞台表演离不开多元艺术要素的支持,若话剧舞台表演故步自封,陷入思维定式,不愿意与多元文化、艺术形式进行融合,便会制约话剧艺术的发展。不仅如此,新形势下的话剧艺术,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语言与动作两大要素,而是注重构建多元化的艺术格局,致力于用当代审美诠释新时代话剧舞台表演的新形式、新路径。例如,红色题材话剧《红色的起点》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庆祝建党百年“红色演出季”展演剧目之一,简单的舞台背景映衬了艰苦卓绝岁月中革命先辈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锐利的线条、对比鲜明的色调吸引人们关注着舞台,尽显话剧舞台的魅力。同时,演员们一人分饰多个角色,在跳进跳出中展现具体场景,他们是历史的讲述者,也是历史的创造者,给人以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为人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话剧舞台表演。此外,该话剧舞台表演中最为显著的特色便是集诗歌、历史、纪实、多媒体等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于一体,使得历史的讲述丝毫不枯燥乏味,充满了审美情趣。由此可见,新形势下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是从舞台空间营造、表演形式,到剧本内容呈现效果、审美要素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创新,不仅要把握好最为基本的话剧艺术要素,还应当探寻话剧艺术与其他艺术的契合点,致力于打造新锐鲜明的话剧舞台表演风格,持续推进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化发展[4]。

(五)于生活中汲取创新灵感

话剧艺术源于生活,是对生活场景、生活画面、生活经历的艺术化提炼与创造。新形势下,人们希望通过欣赏话剧舞台表演获得对生活的启示,在话剧艺术鉴赏中获得心灵的安宁与情感的寄托,也希望在话剧舞台表演中找寻与自身相契合的生活经历、生活感悟。因此,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要以生活为起点,深入探究话剧舞台表演的艺术内涵,认识到话剧舞台表演对于生活的意义及价值。在人物形象塑造上,表演者要养成细致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创新灵感的习惯,对于人物性格特点的分析要深入、全面且客观,把握好不同人群最为显著的特征,提炼出可以体现特定人物角色性格的语气、语调、语速以及行为方式、神态表情等,再经过艺术化处理将其融入到话剧舞台表演当中,塑造出有血有肉的话剧人物形象。对于话劇舞台的艺术设计而言,要以生活场景为依托,提炼出体现生活场景的艺术符号、艺术要素,注重舞台与表演者间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衔接,为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提供支持。对于话剧剧本创作,也应当从生活的小切口进入,以生活反映宏观的时代背景,体现深刻的思想内涵,见微知著、由浅入深,带给受众以深刻体验、丰富启示与独特审美感受。话剧舞台表演中,剧作者、导演、表演者、舞美设计者等多方主体都能够从生活出发探讨话剧艺术的创新,采取协同行动并注重相互协调,才能够真正实现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

新形势下,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是体现话剧表演文学性、舞台性及剧场性的必然选择,是从整体上推动话剧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编剧、导演、表演及舞美相互协调与均衡的必由之路。为此,需要在话剧人物形象塑造中融入自身的主观意识、审美价值追求,致力于展现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同时,应当合理运用形体艺术语言,向受众传递更加丰富的信息,并且以形体语言的运用助力话剧舞台表演的创新。此外,需要注重话剧舞台表演与多元艺术形式的融合,打造别样的审美空间,赋予话剧舞台表演以鲜明风格。另外,应当适度提高话剧舞台表演的真实感,于生活中汲取创新灵感,赋予话剧舞台表演以崭新的艺术特质。

注释:

[1]马岩:《论话剧舞台表演中空间感的塑造技巧》,《戏剧之家》,2020年第14期

[2]李梦娜:《对话剧演员如何塑造舞台人物表演形象的探讨》,《中国文艺家》,2021年第8期

[3]谢世龙:《话剧舞台表演中真实感的塑造》,《艺术品鉴》,2021年5期

[4]惠大妍:《浅析话剧与戏曲在舞台表演上的异同》,《人文天下》,2019年第20期

责任编辑 岳莹 王巍

猜你喜欢
文化元素舞台表演话剧
话剧《坦先生》
话剧《二月》海报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动画电影中的运用分析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论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设计中的运用
浅析民族性文化元素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话剧繁荣时期(一)(1935-1937)
穿越时空的设问——观看话剧《这是最后的斗争》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