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和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的高考地理命题特点与趋势

2023-05-30 00:19马国婷刘冬花向雪娇熊晓
地理教育 2023年13期
关键词:乙卷命题考查

马国婷 刘冬花 向雪娇 熊晓

2020年1月7日,教育部考试中心正式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对高考起着总揽全局的作用。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一核四层四翼”,其中“立德树人”在“一核”中被列为首位,学科素养包含在“四层”中,集中体现了地理学科育人价值[1]。我国教育正处于不断改革的过程中,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和知识内容在新课改下进行一定的优化与调整,对教师的教提出更多要求,对学生的学提供更多建议[2],这些要求和建议可以通过高考命题体现出来。命题是中学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学教师必备的教学技能,教师需要深度分析命题,把握命题特征和考查方向,在命题中找到地理教学的“源头活水”[3]。以2021年全国乙卷为例,对新高考背景下的高考地理命题特点进行分析。2021年全国乙卷使用地区为山西、河南、江西等12個省,相对其他版本试卷使用面积较广,以此为例进行研宄分析具有较强代表性。

一、联系社会热点,渗透爱国主义情感

立德树人是高考的根本任务。高考应强化理想信念、爱国主义情怀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1],彰显高考的育人功能,地理学科具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地理教学的方方面面,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国际局势变化,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越来越强烈,地理学科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也愈发重要,在高考命题中体现党的领导、国家制度、政策优越性、国家实力强大等,从而潜移默化强化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021年全国乙卷第1~3题展示无人机服务新疆棉花生产,体现科技兴农,产业创新发展,展现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业正在不断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农民劳动收益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命题也展示我国脱贫攻坚成就,脱贫方式是对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改变当地生产方式,从而做到脱贫不返贫。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时事,对世界和我国正在或者即将发生的重大事件有一个基本、正确的认识,以现实和广泛的国情知识支撑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

二、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的科学,是从空间的视角看世界[4]。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地理试题命题立意也从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转变到现在强调素养立意。高考评价体系中提到“一核四层四翼”其中四层便包含学科素养[5],因此,地理命题必须体现地理核心素养。2021年全国乙卷命题体现地理核心素养情况,如表1所示。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评价目标,应定位在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状况的测试与考查上”。在2021年全国乙卷中,无论是命题选材、命题立意、命题设问、命题答案都体现了地理核心素养,并且每道题都综合体现核心素养,并不割裂。

1.人地协调观

人地协调观主要体现在试题情境中,从2021年全国乙卷中可看出许多试题都与人类相关,而只要和人相关,多少都会体现人地协调观,只是人地协调的体现相较于其他三个核心素养较为抽象。高考地理考查学生人地协调观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人地协调观念,能够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使学生可以遵守自然发展规律,避免在人为情况下,对自然造成大量破坏,影响生态平衡。如第9题“受全球气温变暖的影响,亚欧大陆苔原带将如何变化”。本题从“全球气候变暖”角度进行命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温度问题,认识全球气候变暖对自然环境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上升到人类生存角度,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

2.综合思维

地理学科和其他学科间存在一定差异,如和物理相比,高考物理设问一般会给出条件“在理想状况下”,也就是不考虑很多现实因素的结果。化学设问一般为“假设一种纯净物”,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不考虑杂质。其他学科在考虑问题时往往会把许多要素尽量排除,但地理则不一样,需要考虑多个要素。所以地理学科要求用整体、系统、全面的观念看待世界[5],因此,在高考命题中必须体现综合思维,同时命题也要能够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综合思维包括要素综合、时空综合、区位综合。要素综合是地理学科看待问题时要注意多个要素,除此之外还要考虑时间和空间变化,即时空综合。时空综合又特别强调空间变化,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尤为突出。另外,还要考虑区域内多种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地方综合[6]。如2021年全国乙卷的第36、37题“咖啡馆在上海的空间分布、在昆山建立创新产业园 ”“将圩田从种植庄稼转变为湿地发展水产业 ”。第36题从咖啡馆的选址变化体现出空间变化,第37题从圩田的用途体现出时间变化。

3.区域认知

地理事物占有空间、有具体位置,对地理事物的认识和分析都必须立足于区域,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一大特色[7]。区域认知主要体现为区域差异和尺度差异,例如世界可以划分为各个大洲,亚洲可以划分为东亚、南亚等,东亚又可以分成不同国家。尺度变化后,对区域的认识重点也会发生变化。如第36题第4小问“在昆山建设咖啡创新产业园的上海因素”,这道题包含两个尺度,一个是上海市,一个是昆山市,在答题时需要注意在不同尺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时,关注要素不一样。

4.地理实践力

由于地理实践力需要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培养[3],所以在命题中较难体现,于是命题主要考查学生用地理知识、规律、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学生的行动能力。地理作为一门科学,不仅要解释过去,还必须能预测未来。地理现象和规律是什么、在哪里,这些都是事实,为什么则是原理,用来解释事实。和30年前的高考试题相比,早期地理高考命题倾向于考查事实,现在倾向于解释,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第44题,让学生“根据青藏铁路格拉段某11千米长的风沙活动路段两侧的调查结果表格,自拟一个结论,并用表中数据论证”,这道题以青藏铁路事件为命题情境,考查学生对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的认识,解题关键是从表中获取地理信息,再进行信息转换,以真实数据推导出结论,突出对地理实践力核心素养的考查。可见,为评价学生核心素养,地理试题命制高度重视真实、复杂、开放的情境创设,把具体任务置于尽可能真实、复杂的现实情境之中[8]。

三、设计探究式和开放性问题,服务人才选拔

服务选才是高考的基本功能,是高考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手段。地理命题通过考查学科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为高校选拔基础扎实、具有创新潜质的学生。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稳步推进,尤其是科学技术的进步已深刻影响社会方方面面,社会对人才需求也发生很大变化。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高考地理试卷的命题符合高校选拔人才的要求,体现了“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9]。地理命题所设情境复杂多样,需要层层深入分析,需要活跃的思维、敏锐的观察、扎实的知识储备,这些对选拔社会所需人才有着重要作用。2021年全国乙卷第37题第4小问,以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进行选择做答,以开放性试题的设问视角和答案的多样性等方面,克服封闭式设问和唯一答案对学生思维的束缚。

2021年全国乙卷第37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可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和水污染角度分析作答;另一方面可从减轻受灾情况,调蓄洪峰角度分析作答;以圩田为载体,以人地协调观为内涵,以开放设问方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人地协调,认识湿地作用。

四、融入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

高考应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正确的文化观,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发扬中华民族精神,因此我国相继出台多项政策推动传统文化发展创新,如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提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和生产生活。

新一轮课程改革后,地理必修二在第二章中增加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一节内容,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为“说明地域文化在城乡景观上的体现”。传统文化能够体现民族特点和文化特色,哈尼梯田作为这节内容活动栏目的背景材料所体现的正是一种传统文化。无论是2021年全国乙卷的“云南元阳阿者科村”,还是2020年全国卷的“景泰蓝文化”“徽杭古道”还是2019年的“安仁古镇”都体现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必然受地理环境影响[9],在高考命题中融入传统文化,将其与地理结合起来,使传统文化具体化,旅游地理无疑是极好的纽带。在命题材料中,以某一个景区为载体,以传统文化为背景,呈现当地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开发的模式等,让学生在阅读和回答试题的过程中感受和体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增强中华文化的自我认同感。

五、结语

2021年高考地理全国乙卷基于“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精心设计,充分发挥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联系社会热点渗透爱国主义情感,精心创设问题情境考查学科核心素养,设计探究式和开放性问题服务人才选拔,融入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感。在命题时思考各个层面的要素,既有利于人才选拔,也对中学地理教学有正向引导作用。

随着课程改革推进,教育要培养的不再是“有知识”的人,而是“有素养”的人,而培养出“有素养”的人,教师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材、课标、教学理念等也发生改变,高考无疑是检验这些改变成果的重要措施,对命题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教师理解课程改革内涵,更新教学理念,改变教学行为。

从上述高考命题特点分析可以看出高考越发注重对学生精神层面的要求,无论是爱国主义信念还是素养能力,都体现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越发注重让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5]。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引导教学”,渗透学科核心素养,不要让“立德树人”成为空谈。

参考文献:

[1] 李勇,赵静宇,史辰羲.高考评价体系的基本内涵与主要特征[J].中国考试,2019(12):7-12.

[2] 張莹.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的命题趋势与教学建议[J].高考,2021(29):13-14.

[3] 谢小庭.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地理命题浅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9(12):65-69.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 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6] 朱中建.综合思维在地理命题中的呈现方式[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7(7):53-54.

[7] 谭智勇.区域地理命题特点及复习策略[J].地理教育,2007(5):46-47.

[8] 吴春燕.品高考试题之味,悟地理复习之道——以2019年高考地理单科卷为例[J].地理教育,2019(7):39-47.

[9] 岳雄.课程标准卷高考地理学科命题特点分析[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下半月),2018(2):66-67.

猜你喜欢
乙卷命题考查
2022年全国乙卷化学模拟试卷
2021年全国高考物理试题(乙卷)评析
勘误说明
破解高考词汇障碍之熟词生义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