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企业文化,建构中职学校育人新载体

2023-05-30 04:23杨秀国陶俊孙纪园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2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德育

杨秀国 陶俊 孙纪园

摘要:毕业生就业质量直接影响个人职业前景,也影响中职学校办学声誉和吸引力。促进就业是中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引擎,也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因此,融入企业文化打造中职学校育人新载体意义重大而深远。为此,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通过聘、引、渗、试、动、化等方法推进校企文化全要素融合,打造浓郁的校园职场文化,培育出彩职业人,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校園文化 德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理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人文自然文化的集中体现,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载体,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因此,加强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也有利于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素养提升。

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德育模式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以创设优美育人环境为核心,以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出发点。通过调研发掘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中先进元素,推动企业文化进校园,实施校企文化全面对接和融合,开辟了中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视域,丰富了中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展示了校企文化融合的新功效,引领了育人模式和评价体系改革,发挥了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升了学校办学影响力和吸引力。

一、实施背景

职业教育办学的目标之一就是为企业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其人才培养规格符合企业需求,是保障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岗位脱节,缺失企业文化,专业学习不对接职业标准,技能训练不对接岗位技能,造成学生“学”与“用”的不衔接,企业选人难,学生就业难,势必造成学生就业率不高,影响了中职学生就业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职业院校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后备军的重任,学生的理想信念、职业操守、技术技能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的水平。

《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要求:中职学校要全面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要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要高度重视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要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育人作用。

二、实施内容

(一)加强“三风”建设,融入企业核心价值,升华办学理念

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根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纳企业的优秀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如服务意识、团队意识、诚信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品牌战略等,深入企业调研发掘企业核心价值元素,把企业核心价值纳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贯穿于教育教学管理中,融入学校的办学理念、校训、校风等理念文化中,厚植和升华学校办学理念。

(二)强化校园人文建设,营造浓郁的职场氛围

校园环境应突出育人功能,需强化人文环境建设。利用电子屏、文化长廊、集成仿真及职业模拟等媒介以及校徽等标识营造良好的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将具有职业特色的校训设置在校园醒目位置,将有关就业及创业的名言名句标牌立在校园道路两侧,将知名企业家画像悬挂在实习场所内,将著名企业家的经典言论张贴在教室墙上,将优秀毕业生、优秀管理者、优秀企业家、优秀学生的事迹在校园里进行展示,让校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彰显人文气息,营造浓郁的职场氛围。

(三)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打造特色鲜明的就业文化

借助校企合作资源和平台,积极推动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对接企业用工和岗位标准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责任担当精神,缩短学生就业适应期。通过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探索将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元素有效融入技能实训的路径,以企业典型生产任务细化实训项目,多方位对接企业车间,实训中强化过程管理、现场管理和质量管理。让学生在感知中学习、在品味中进步、在行动中养成,“零距离”对接岗位,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实操能力,而且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到企业的所需,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导向,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成长。推进企业文化进班级,开展“班级车间化,学生员工化”实验,让学生体验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要求,主动接受企业文化教育,领悟企业文化,强化学生职业行为养成。

(四)开展多彩的校园活动,培育校园活动文化载体

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提高社会实践能力的活动,寓德育于活动中。利用重大节日和传统节日组织开展红色基因及传统文化传承活动;借助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平台组织开展系列“展中职生风采”活动;结合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组织开展“技能节”和科技创新展示活动;强化学生自律和培养学生自治能力,推进实施班级学生自主管理量化考评实践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结合开学典礼、入团宣誓、成人礼、社区服务、劳动实践等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做到校园活动精品化、特色化、经常化、多样化,培育校园活动载体和品牌,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实践中感悟,达到陶冶人、教育人、培养人的目的。

(五)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建造就业、创业“孵化器”

通过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开设就业、创业课程,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和职业规划指导,引导学生树立就业、创业意识,指导学生养成就业、创业心理品质,掌握就业、创业知识和能力,形成适应就业、创业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就业、创业奠定基础。聘请知名企业管理者来校为学生做就业、创业专题讲座,让学生多了解社会和职业;邀请企业家或企业管理者来校宣讲,让学生熟悉企业管理流程和技术规范;聘请能工巧匠手把手传授技能,让学生掌握技术操作规范;校企共同研发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和教学信息化资源、共同策划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共同举办职业素养展示会等。实施就业、创业教育,建造就业和创业“孵化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引导学生在校比学业、职场比事业,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质量。

(六)研发共享信息化资源,打造“互联网+”学习实践平台

立足全面育人,校企协同研发网络精品课程和教学信息化资源库,并利用互联网、VR虚拟现实等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互联网+”学习平台,激发学生理论学习与技能实践的兴趣和活力,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学习实践平台开展自主学习与技能实践,引导学生终生学习和自主学习。打造基于校园媒介如微博、微信、QQ公众平台等的校园信息服务与交流平台,信息开放共享,畅通信息获取渠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實施方法

一是“聘”。聘请企业高管和就业、创业成功的优秀毕业生作为兼职讲师,定期开设讲座、报告会向学生介绍企业文化和各自岗位成才的经验,以拓宽学生就业、创业视野,感悟人生成长真谛。

二是“引”。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功能实训室或“校中厂”,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训中全方位接触企业文化,体验、感受岗位所需、所求,提升学生参加技能训练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三是“渗”。在充分梳理、发掘企业先进文化元素基础上,将其渗透到校园文化活动中,如技能节、文化节、职业教育活动周等,在对接中吸收,在融合中浸润,以实现校企文化有机对接和融合。

四是“试”。在班级扎实开展“班级车间化,学生员工化”试点活动,班级即车间,学生即员工,将企业管理理念引入班级和学生管理中,营造“车间化”班级环境。

五是“动”。多年来,学校借助集团化办学平台,举办集团化办学年会、校企合作交流论坛、校企元旦联欢会,通过企业订单培养、课程共建等形式加强与企业良性互动,引领校企文化融合。

六是“化”。吸纳企业优秀文化,建立校企文化互融互通机制,促进优秀企业文化元素的“内化”,提升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内涵和功效。

四、实施保障

(一)健全机构,探寻融合路径

组建由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组和企业高管及业内专家组成的校企文化融合专家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校企文化融合对接会、研讨会,探寻校企文化融合路径与方法。

(二)项目引领,挖掘融合深度

以滁州市信息工程学校省级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项目建设为统领,项目带动助推校园文化特色化和品牌化建设。

(三)组建团队,明确融合职责

聘请专业人士组建校园文化建设专家和工作团队,高质量、高品质地设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绘制校园文化建设行动图和校企文化融合路线图,厘清思路,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按时间节点推进落实,保障建设任务落细落实。

(四)调研企业,发掘融合元素

调研滁州市经纬模具制造有限公司等18家规模企业,发掘优秀企业文化元素,积极探寻校企文化融合切入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广泛吸纳企业先进文化,营造浓郁的职场就业文化氛围。

五、实施成效

(一)提升了学校办学内涵和育人质量

学校被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和“安徽省特色示范中等职业学校”。五年来,学校共有232人次在省、市职业院校(中职组)技能大赛中获奖,共有87件作品在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展示活动中获佳绩,技能大赛和“文明风采”展示活动成绩稳居全省第一方阵。近年来,学校毕业生品德合格率达100%,“双证书”获取率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维持在80%以上,并培育出一批高质量人才,他们中有省中职学生技能大赛一、二等奖获得者,毕业前即被本地企业高薪聘为电工师的朱晓康;有取得三项发明专利并获滁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提名奖的赵煜;有上海明寅包装有限公司总经理周玉宝;有天长市恒瑞橡塑制品有限公司监事王玉忠;有北京宗辰环宇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宗虎;等等。他们都是校企文化融合下的出彩职业人。

(二)强化了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

(1)学校与滁州市德鸿机件制造有限公司、来安县桃花蔬菜专业合作社等30余家企业单位建立了稳定良好的合作关系;与安徽创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立光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市县域知名企业共建实训基地19个,推行“6S”管理,落实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制度。把科来兴、经纬模具等企业加工车间搬到学校形成“校中厂”,为师生提供顶岗锻炼或实习岗位。

(2)通过校企文化融合,密切了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提升了企业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畅通了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助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几年来,校企共同对现有15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论证和修改,推行“教、学、做”衔接和融通,建构并实施了理实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构了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课程体系,学校根据岗位标准修订了专业核心课程41门;与企业共同开发校本教材22部,其中公开出版4部;建成省级精品课程4门,市级精品课程7门;建成了10门专业核心课程数字化资源库。

(三)发挥了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学校探索的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成果被马鞍山工业学校、定远化工学校、滁州市商贸旅游学校等同类学校所借鉴,并发挥着独特效果,助推了中职教育理论创新和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实践。

六、体会与思考

(1)企业优秀文化元素较多,其关键是校企文化间的融合。

(2)校企文化融合载体是校企合作,其形式多种多样,如工学结合、订单培养、顶岗实习、“走出去与请进来”、引企入校等。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工学衔接一体,以实现校企文化互通互融。

(3)校企文化蕴涵丰富,应本着科学、实效、开放的原则融合,切忌“一刀切”,融合效果也因融合层次和内容不同而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实证。

校企文化的融合促进和推动了特色中职学校文化培育与发展,吸纳企业文化中先进的管理理念,兼收并蓄,融会贯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方能占领育人新高地,才能培育“三全育人”新品牌,从而引领职业教育大提升、大发展、大变革。

参考文献:

[1]赵丽敏.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22):68-71.

[2]谢志平.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问题及策略[J].职业教育研究,2013(10):55-56.

[3]宋安.校园文化对职业院校学生的影响及建设途径[J].现代职业教育,2019(3):124-125.

[4]张阳、张志祥.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6):15-16.

[5]邓书基.“双创”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创新对策[J].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2019(18):146-147.

责任编辑:唐丹丹

**本文系安徽省2021年教育科学研究立项项目“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实践育人模式的建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立项编号为JK21035。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