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金融工具准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2023-05-30 10:48张晨曦
今日财富 2023年12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准则

张晨曦

我国2017年颁布新金融工具准则并已实施近六个年头,旨在为我国企业创造更为高标准的国际化经营环境。本文首要分析新旧准则转化产生的主要变化,以及在推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各项挑战,最后为企业针对性提出有效应对措施。

一、引言

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一直是学术界核心讨论的重难点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便应运出台《国际会计准则——金融工具:确认与计量》(IAS39),但该准则会计处理较难理解且适用性较差,各国机构倡议重新修订的呼声虽高,但一直未有官方且全面的解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IAS39中所隐藏的逻辑问题和框架漏洞则被暴露了出来,各国政府和经济主体则把矛头聚焦在金融工具的一系列处理上,这也加速了后续《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IFRS9)在2009年11月12日正式颁布。

为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国际竞争实力,适应市场经济国际化发展趋势要求,我国于2017年修订了新金融工具准则,包括:《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与《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三项,主要在金融工具分类和减值计提两个方面提出了新的指导意见,旨在降低旧准则的主观性和人为操纵空间,提高会计处理的前瞻性和流程规范化。

本文以对比新旧准则的主要差异与变化为基础,分析新金融工具准则在我国施行所面临的问题及挑战,探究企业能够有效过渡准则转换、提升金融工具管理水平和规范会计处理的可参考措施。

二、新旧准则的主要差异与变化

(一)金融工具分类差异

相较旧准则而言,最大差异之一便是新准则由原本的四分类变为了根据“企业所持金融工具合同现金流量特征(SPPI测试)和业务模式”为依据的三分类,看似减少了金融工具的类别,但其实通过两轮筛选的方式进一步细化了原本的四分类,使会计核算有据可依。

工具准则 金融工具合同现金流量特征(SPPI测试);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AC) 债务工具:能通過SPPI测试并且主体的业务模式为收取合同现金流量而持有。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FVOCI) 权益工具:①非为交易而持有并且主体指定其他综合收益(指定后不得撤销);债务工具:②能通过SPPI测试并且主体的业务模式为既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又出售金融资产。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FVTPL) 除前两类之外的金融资产。权益工具:①为交易而持有并且主体采取其他业务模式来实现收益;②非为交易而持有但主体并未指定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债务工具:③未通过SPPI测试;④通过SPPI测试但主体采取其他业务模式来实现收益;⑤衍生金融工具

第一轮筛选:SPPI测试是指金融资产合同签订条件是否符合以应收取的本金以及未偿付本金为基础产生利息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其中金融工具存续期内的利息是否反映了货币时间价值、信用风险、其他基本借贷风险、成本及利润率的对价等因素对合同现金流的影响。此外在考虑表层资产能否通过测试后,还要进一步分析底层资产和合同结构能否同样通过SPPI测试。

第二轮筛选:要求企业明确表明持有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持有目的是在于收取合同现金流量、出售、二者兼有或其他业务模式,在涵盖考虑旧准则持有目的和持有能力的基础上,减少了管理层主观目的对金融资产分类产生的影响,也降低了财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在制度建设方面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对于提升我国企业的管理规范性和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有较大助益。

(二)金融工具减值计量模型差异

准则修订后的另一个重大差异就是减值计量模型的变化。旧准则下“已发送损失模型”金融工具仅在减值已客观发生并获取到直接证据时才计提减值损失,导致企业在价值评估方面精细化水平较低且缺乏前瞻性风险预防能力,减值计提时间点延后。新准则针对以上问题则提出了“预防损失模型”的三阶段法,重点放在风险的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在金融工具存续期间内合理分摊信用损失对利润的冲击,提升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旧金融工具准则/已发送损失模型 无 获取减值客观发生的直接证据时。 仅根据当前期间已获取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直接证据计提减值。 不同金融工具计量方式不同。

新金融工具准则/预期损失模型 第一阶段 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未显著增加。 金融资产未来12个月内存在的预期风险及其可能造成的信用损失计提减值。 账面总额与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第二阶段 初始确认后信用风险显著增加,但未发生信用减值。 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内由于预期风险可能造成的信用损失计提减值。 账面总额与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第三阶段 报告日发生信用减值情况。 金融资产整个存续期内由于预期风险可能造成的信用损失计提减值。 调整后账面净值与实际利率计算利息收入。

此外减值模型适用范围也有所变化,旧准则下适用范围仅为部分表内金融工具,新准则除金融工具外还将范围扩大至租赁应收款;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条件的合同资产;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外的贷款承诺;符合条件的财务担保合同,突破表内外限制。

三、新金融工具准则施行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金融工具分类操作难度增加

相较旧准则而言,新准则虽然减少了可分类金融工具的类别,但是更为强调按照金融工具的合同现金流量特征和业务模式进行分类的流程化思想,采用更客观且反映本质特征的方式统一了横纵向分类的可比性,但是也增加了分类的操作难度。

首先,SPPI测试的操作复杂程度较高,不同企业专业水平、基础设施和成本投入存在差异,对于部分金融工具的应用难度更大,例如考虑ESG因素的新型金融工具,此时仅凭业务模式进行分类仍受到较强主观因素影响。SPPI测试的施行需要依靠大量基础数据铺底,在测试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企业管理计划和业务开展情况实时更新评判标准和逻辑。更为考验企业是否具备成熟的信息共享能力、数据治理能力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如何完善企业的信息化系统和内控系统建设成了提高新金融工具准则规范化施行的关键。

其次,国内外准则体系现有的计量规则仍无法涵盖股权和股权类金融工具的业务模式;对于衍生金融工具的分类仍缺乏充分的准则指引。随着金融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多,各类多层级复合型金融工具也持续推陈出新,混合合同和嵌入式合同占据较大比例,因此在进行分类时,除了对表层资产特征进行辨别之外,还要透过合同实质考虑底层资产的类别,深入了解其组成结构和可能存在的金融风险。

(二)金融工具后续计量和管理难度加大

按照新准则进行初始计量和分类后,对企业进行金融工具后续精细化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提高了对风险的约束力,但在实行过程中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难点,增加了新准则顺利落地推廣的局限性。

首先,新减值模型下资产减值计提范围扩大,企业需要提前预判金融资产风险走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需要企业具备可靠的资产评估能力。“预期损失模型”的提出意味着金融工具减值的计量由“以事实发生为依据”向“以预期情况为依据”的转变,适用范围也扩大至表外授信业务,需要做好资产管理和风险对冲的业务量激增。此时的企业对内受制于整体发展阶段、经营计划、战略部署等因素,对外受制于外部市场交易条件、经济环境等情况,金融工具后续管理措施也随着微观、宏观变动需要实时调整“预期损失模型”的参数和条件。

其次,金融工具新分类准则实施后,FVTPL中部分权益工具和债务工具未严格按照准则要求依次经过SPPI测试和业务模式两轮筛选,仍存在划分标准模棱两可的情况,这导致有更多的金融工具容易受到主观意识干预而被划分至FVTPL,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对金融工具后续计量的难度、成本和利润操纵空间。此外,从FVTPL相关方采取的后续计量方式来看,数量众多的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极少有企业选择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负债,这导致FVTPL的会计错配情况更为突出,尤其在准则转换前后,大部分企业出现了因公允价值追溯调整导致损益波动明显的情况。

四、企业应对新金融工具准则变化的措施

(一)加大数据共享平台投入,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

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有效施行需要企业结合准则的内容及要求,依托大量数据信息作为基础开展信息化管理,从而实现前瞻性、时效性和实用性的变革目标。所需的不仅包含企业的过往历史信息,还包括在金融工具存续期间所衍生的全部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以及对应交易市场的宏观经济信息。因此企业在数据获取和分析环节,可以借助数据共享平台的即刻信息流和现代化分析技术的超快算法实现业财融合效应,降低数据运算成本的同时提高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水平和价值评估体系的专业性,以满足企业财务职能部门对金融工具业务的服务及治理需求。

(二)完善金融工具内控管理体系,提高风险预防水平

新准则着重强调了对金融工具预期信用损失的评估,为有效提升减值损失计量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的准确性,加强对宏观经济趋势的预测能力,意味着企业需要提高对风险的敏感性,在结合业务特点的基础上,充分整合内外部信息建立起科学有效的金融工具内控管理体系,完善企业内部横向信息及时互通的同时提高纵向各层级对风险防范意识的认知,确保风险评估模型的适用性,强化应对风险冲击的弹性预防机制,量化风险管理产生的影响效应,推动企业内外部控制系统的有效对接。

(三)制定人才培养考评机制,提升会计人员执业能力

新准则对金融工具分类和后续计量等方面的变化,意味着会计人员不但要充分学习并理解新准则的各类制度,还要有足够的实操经验和过硬的专业知识储备,具备一定的远见,在可获取信息基础上合理运用减值估计模型发挥前瞻性管理职能。但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人才缺失的情况,难以满足新准则使用和创新需求,企业对外应适当引进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对内合理安排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涵盖财务、金融、IT等学科的多维度课程体系,定期输送业务骨干前往业内优秀企业学习,推行科学考评机制,保证企业财务队伍的综合实力实现质的提升。

(作者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金融资产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论金融资产转移的相关问题探析
现代金融工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国家金融体系差异与海外金融资产投资组合选择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