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中的“三维”转换研究

2023-05-30 12:09许姝馨
艺术科技 2023年10期
关键词:汉英教程译文

摘要: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指导,分析《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中的“三维”转换。《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是“理解当代中国”系列教程之一,其内容丰富,不仅从语言、文化、交际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还在翻译技巧、翻译材料上为翻译学习和研究者指明了方向,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程中的翻译材料语言精妙,其译文更是值得研究。生态翻译学是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该理论以生态学为依托,将翻译研究置于生态系统之下。在生态文明社会,该理论与时俱进,适应多样化文本。文章拟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分析《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中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转换,丰富生态翻译学指导下的教材实证研究,并以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提升译者专业水平,为教材讲授者和教材学习者提供理解当代中国的新思路,同时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形象。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0-00-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第十二批校级科研项目“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中的翻译‘三维转换研究”成果,项目编号:KN23LC002

1 研究背景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胡庚申教授在2001年正式提出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体系,建立在他“对运用达尔文理论中‘适应/选择学说问题”的思考上[1]。胡庚申教授(2008)曾在文章中提到,“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现象等作出全新阐述”[2]。即生态翻译学以生态学为依托,将翻译研究置于生态系统之下,从而形成翻译生态系统。生态翻译学围绕翻译活动进行从“自然生态”到“翻译生态”的参照类比以及综观描述,将翻译理论研究回归于“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深入分析[3]。

生态翻译学是生态观照下的翻译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在翻译研究中应用广泛,涉及诸多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随着生态文明社会的发展,生态翻译学逐渐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生态翻译学的主要观点涉及多个方面,本文着重研究其中的“三维”转换[4]133。

《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蕴含丰富的内容,从语言、文化及交际等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凸显了中国特色话语的精妙之处,其中的翻译技巧、翻译材料能够提升译者专业水平,也能为教材讲授者和教材学习者提供理解当代中国的新思路,为更好地“用外语讲述中国故事”打下坚实的基础[5]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再次强调展现中国形象的重要性,指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6]。

中华民族特色文化走出去在文化传播中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分析《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中汉英翻译的“三维”转换,以丰富生态翻译学教材的实证研究,并以理论指导翻译实践,为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服务。

2 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

胡庚申(2004)提到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翻译法,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转换[4]133。随着翻译传播学这一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发展,“三维”转换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放眼国内研究,关于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两方面。

一是理论研究。学者就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进行研究。如胡庚申(2011)将以生态翻译学为基础的翻译方法表述为“三维”转换,即聚集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这三方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强调“三维”转换是应用研究的一个焦点[7]。

二是应用翻译研究。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为基础进行翻译应用研究,涉及对文学作品、政论文、影视字幕、教材等翻译的研究探讨。

生态翻译学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还引发了国际学界的关注。以国际交流合作为前提,会同中国、美国、英国、丹麦、比利时、芬兰、韩国等国家和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生态翻译学研究者联络和推荐,由中国研究人员牵头,正式建立了国际生态翻译学研究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co-Translatology Research, IAETR)[8]。权威性期刊《视角:翻译学研究》(Perspectives:Studies in Translatology)主编,来自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教授Cay Dollerup认为,生态翻译学属于在欧洲语境之外不断发展的首个真正具有原创意义的翻译理论。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知网相关数据,学界针对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在传统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基础上,也在关注教材和教学研究,但是关于教材和教学的研究,尤其是思政类翻译教材的研究尚少。因此,本文拟从生態翻译学角度出发,分析翻译教材中文本材料的三个维度的转换。

3 《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中的“三维”转换研究

3.1 中国特色词汇转换研究

语言维关注的是翻译文本的语言表达[4]133。语言的表达分多个方面,从最基本的词汇、语法、句型,到修辞手法的使用、语篇等都包含在内。对于《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后文简称《教程》),将从政策术语、数字化表达、特殊词汇和语法、修辞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其语言维转换,即原文的信息在译文中的转换。

在词汇层面,汉英词语中有些词是有对应形式的,但有些词是没有对应形式的。《教程》中存在大量的政策术语、特殊词汇、数字化表达等专业词汇,各种类型的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影响着信息传达的准确性及译文的可读性。以“两个确立”“四个意识”“四个自信”“两个维护”“五位一体”为例,在《教程》中,译文根据其内涵,将其作为独立术语时的简称译为“Two Affirmatios”“Four Consciousness”“Four-sphere Confidence”“Two Upholds”“coordinated implementation of the Five-sphere Integrated Plan”[5]40。如果直接按照字面意义翻译,将“四个自信”翻译成“four confidence”,就会与其原本内涵相去甚远。还有一些特殊词汇,如“共同富裕”,英语中形容富裕的词有很多表达,而译文选用的词是“prosperity”[5]78,其不仅表示经济富裕,还表达出对人民精神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兼顾,比单纯强调经济上的富裕更有深意,意蕴更加丰富。为更好地适应译语生态环境,译者要在适应原语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译文作出适当选择和处理,实现语言维词汇层面转换的成功。

又如“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一句,前半句译为“This country is its people; the people are the country”,后半句从“打江山”开始,是另外一个伴随发生的动作,译为“As we have fought to establish and consolidate our leadership over the country, we have in fact been fighting to earn and keep the people's support”。前半句原文运用回环的修辞手法,汉语中的结构类似于A→B,B→A,但AB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5]81,该修辞手法有非常深刻的含义。译者在修辞上,将原文回环手法的精妙之处转换到译文当中,符合英语的语法规范,而且在衔接上用了“as”这一连词,表明了在一个动作发生的同时,伴随着另一个动作,即守了人民的心。从逻辑关系和句子含义上来讲,译文的句意完整,译文读者阅读流畅,在生态翻译环境中,实现了语言维修辞层面和语法层面的成功转换。

2 中国特色文化转换研究

以语言维转换为依托,文化维得以转换,该转换侧重点属于翻译过程中有关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4]136。在翻译中,不仅要关注语言层面的理解,还需要关注文化内涵这一要素。本文从《教程》文本中的文化层面进行分析,研究其文化维转换。

《教程》中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政策术语、成语和用典方面。在生态翻译环境中,译者需要深刻理解原语文化内涵,使用灵活的翻译技巧来实现文化内涵的转换,以适应译语的语言生态环境。如“叶公好龙”是成语典故,比喻表面爱好某件事物,有并非真心之意。其英译在具体的语境中是抓法治建设,译为“feign support”[5]138,即假装支持,说明不真抓实干的危害性。译入语中并没有“叶公”这个人,译者在适应选择过程中,译入语缺乏相对应词之时,联系原语和译语生态环境,考虑译入语接受者的接受程度和语言表达习惯,成功传递了成语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文化维度的转换。

3 中国特色思想转换研究

交际维的转换,是译者除了语言信息转换和文化内涵转换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4]138。也就是说,除了语言维度和文化维度的转换以外,翻译还涉及交际意图的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生态系统中关注除了语言本身之外的信息。在交际意图传递方面,译入语文本接受者在体会语言和文化的同时,能够深刻体会原文本的思想内涵,继而产生情感等方面的共鸣。

如“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翻译为“win the battle against poverty”[5]85,该句使用了隐喻的修辞手法,把脱贫比作战争,表现出这项事业会遇到艰难险阻,但打赢(win)是可以的,在一定程度上能展现出一种积极的态度。该句根据语境进行转换,突出了内容要点,同时更加注重修辞的统一,使原句生动性在译语中得以体现,准确传递了中国特色思想。译者在适应原语生态系统后,在处理过程中选择信息进行转换,能使译文的读者理解到原文想表达的信息,通过话语体系达到了交际意图,引起了思想共鸣,同时传播了中国特色思想。

4 结语

本文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了《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中汉英翻译材料的“三维”转换,以探讨在汉英转换过程中的译者的适应与选择以及三个维度转换的效果。研究发现,生态翻译学的三个维度并不是独立的三个方面,而是层层递进、相互统一的整体,处于生态翻译观之中。在翻译过程中,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方面因不同的译境而有所侧重,从而准确传递原文的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及社会意义。在翻译教材这一特殊而典型的文本中,“三维”转换的成功与否对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 陶李春,胡庚申.贯中西、适者存:生态翻译学的兴起与国际化:胡庚申教授访谈录[J].中国外语,2016(5):92-97.

[2]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3]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译学研究的“跨科际整合”[J].上海翻译,2009(2):3-8.

[4]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33,136,138.

[5] 张威.理解当代中国.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2:4,40,78,81,85,138.

[6] 新华社.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2022-10-25.

[7] 胡庚申.生態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译论研究,2011(2):5-9.

[8] 思创·哈格斯.生态翻译学R&D报告:十年研究十大进展[J].上海翻译,2011(4):1-6.

作者简介:许姝馨(1990—),女,辽宁阜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英语语言学。

猜你喜欢
汉英教程译文
Stem cell-based 3D brain organoids for mimicking,investigating,and challenging Alzheimer’s diseases
译文摘要
I Like Thinking
话题链在汉英篇章翻译中的统摄作用
从目的论看环保公示语的汉英翻译
《阅读教程》三、四册修辞格分析
汉英文字的幽默修辞功能浅探
汉英机器翻译中的意译和直译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