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视角下的就业育人路径研究

2023-05-30 13:21王志超祁祺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3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王志超 祁祺

[摘 要] 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复杂严峻已成为常态,在特殊时期背景下,大学生就业所面对的新形势与挑战对应用型本科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紧缺型人才,解决企业用人难题,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对就业育人进行探索,提出搭建多元化就业育人合作平台、建立全过程就业育人服务体系、完善理论及实践教学管理、建立育人成效反馈、评价机制、完善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的就业育人路径。

[关键词] 校企合作;就业育人;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 2021年度教育部高校学生司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软通动力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定向人才培养培训项目”(20220102384)

[作者简介] 王志超(1995—),男,江苏丹阳人,硕士,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系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就业与创业管理研究;祁 祺(1984—),男,江苏东台人,博士,南京师范大学中北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技术经济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 2022-11-18

引言

据统计,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909万,2022届毕业生数量首次突破千万大关,预计达到1076万人,毕业生人数以较为显著的速度不断增加。各高校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通过拓宽就业渠道,深化产教融合等一系列举措保障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并通过校企合作,将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相连,以社会需求及市场需求为前提,提供定向型人才联合培养,开展了一系列就业育人实践项目,以解决就业困难问题。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暴露出合作培养模式不完善、师资力量不够、产教融合不深入等诸多问题,校企合作如何有效开展就业育人是新形势下高校待解决的问题,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本文就校企合作视角下对就业育人路径进行探索。

一、校企合作视角下就业育人的意义

2021年8月,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的通知中指出,坚持经济发展就业导向,不断扩大就业容量;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强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推动高校实验室进一步向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开放,创造更多创业机会。2011年6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鼓励企业与高校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服务,帮助大学生提升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2021年11月,《教育部关于做好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将实习实践作为促进就业的重要举措,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开发更多实习实践岗位,推动更多毕业生通过实习实践实现就业。”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仍存在诸多问题,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难主要存在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不平衡的问题,毕业生就业预期与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存在错位,高校与社会缺乏沟通,教师资源落后,高校毕业生对自身职业发展及社会需求缺乏清晰认识,无法形成“社—企—校—生”四方联动沟通机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1]。在校企合作下以就业育人为导向,更有利于打通社会与学生沟通壁垒,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对于解决就业难、就业质量低的难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一线企业及行业资源的获取,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利于高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从而增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践能力,使毕业生更具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更有利于企业节省人才培养时间及成本,以相对较低的成本获得优质人才,提高人力资源利用率,实现双赢。目前,我国校企合作有以下三种就业育人模式。

(一)订单项目模式

订单项目模式一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或事業单位因自身项目需求亟须人才支持,基于项目为基础由校企合作共同培育项目所需人才的一种模式,项目既可是短期的也可是长期的,但往往以短期项目偏多。该模式能满足企业短期需求及利益,能够一定程度上提高毕业生实习实践能力,但订单项目式合作往往合作不紧密,缺乏长远利益需求,对高校就业育人的促进作用有限。

(二)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

该模式一般由企业、高校双方合作联合培养学生,将科技研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融合一体,互相促进,寓教于研,企业侧重于技术研发,高校侧重于基础研究,通过双方研究的结合促进课程体系的更新,使得学生所学理论及实践符合社会进步需求,学生能力获得企业较高的满意度。该模式下校企互助,合力共赢,合作关系较为紧密,是就业育人有效途径之一。

(三)政府参与的全面合作模式

该模式由政府主导,高校及企业、研究院全面联合培养。以社会长期进步、人才发展需求、企业战略发展需要三个角度长期开展合作,在政府的推进协调下提高各组织、部门的参与度,整合各方资源优势,扩大了就业育人覆盖面,在政府监督管理下开展全面合作,合作关系往往较为紧密且具有长效性,该模式解决了就业育人单项合作、合作关系浅显等问题,提深了校企合作的合作层次,能够真正实现就业育人目标。

三种就业育人模式,一定程度上给用人单位输送了实用复合型人才,解决了企业的人才需求,给毕业生提供了就业岗位和机会,从而提高了经济活力。在校企合作视角下就业育人对于推动高校产教融合、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响应国家规划、政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当前校企合作就业育人所面临的困境

(一)校企合作层次较低

大部分企业与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主要依托于人际关系为纽带,由双方负责人负责具体对接事项,负责人员换岗、离职等因素将影响合作关系,合作期限也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纽带松散薄弱且不规范。其次,学校跟企业作为两个不同的主体,利益出发点不尽相同,学校以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社会为己任,本质是培养专门人才,部分企业则更加关注于实现企业自身的效益,一方面不愿花费大量时间倾注更多的资源去培养人才,另一方面倾向于以较低成本通过其他方式获取替代人才,从而忽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除此之外,部分企业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往往基于短期计划,着急于立竿见影看到效果而只考虑短期效益,为了能够尽快满足企业项目所需要的人员专业能力,部分育人项目可能只有2至3周,深度长期的合作计划往往较少,无法同时满足双方的长期利益,导致合作层次较低合作不紧密,影响就业育人的真正落地与长远发展。

(二)产教融合难度大

应用型本科院校往往根据学校现有专业开展专业产业并将两者密切融合,在产教融合实际过程中,存在院校专业及课程设置与企业预期目标脱节的现象,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所授知识存在一定滞后性,加上年轻新老师往往刚从学校毕业缺乏教学与实践经验,导致学生所学理论无法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甚至落后于企业所需最新技术,这就导致学生在实践中需要花费很长时间重新学习最新知识以适应岗位,不易开展产教融合工作。

从企业角度出发,企业希望高校相关专业能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安排产教融合,与企业的需求、经营状况、时间安排等相匹配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但高校有各自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教学及培养内容以外,留给进行产教融合实践的时间并不多,在与高校合作过程中易出现师资配备不到位、课程设置不合理、管理单一化等各种困难,往往较难深入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基本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导致产教融合难度较大。

(三)相关政策缺失

目前校企合作往往建立于人际关系或浅显的合作关系,无政府较强的支持性政策推动,也缺少政府的监督管理,使得就业育人项目缺乏有力支撑。学校依靠本身的经费来源,育人项目经费几乎得不到保障,建设就业育人相关实验设备、实验室、聘请相关专家都需要大量经费,高校往往无法独立经营下去,其次企业得不到政府较强的支持性政策,也就无法获得相关奖励或优惠,若自身资金再紧张,在就业育人项目实施可行性上就会缺乏动力,校企合作显得可有可无,导致难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就业育人。

四、校企合作视角下就业育人路径探索

(一)搭建多元化就业育人合作平台

大部分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就业创业网及毕业生就业单位数据库,依托网站及数据库定时进行数据推送和分析,但并未对毕业生就业单位形成良好的沟通反馈机制,毕业生素质是否符合单位需求?哪些能力是所欠缺的,是学生本人的问题还是学校培养的问题?没有反馈就无法得到答案。部分用人单位也苦于没有渠道,很多项目需要高校培养人才,却无法与高校进行合作,通过建立政企校互联、企生沟通的多元化就业育人合作平台,高校可以梳理毕业生就业单位并主动联系进行校企合作,在平台上发布专业实习、顶岗实习、就业需求等,学生自己也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各种经过筛选,信息真实的就业信息,并与用人单位进行线上沟通,让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了解,用人单位也可自主在平台根据各高校专业申请校企合作项目,由平台上的多方进行审核签订,建立在平台上进行双向选择的人才需求培养机制,形成互动反馈加强信息沟通的新局面。

(二)建立全过程就业育人服务体系

就业育人服务体系主要考虑从制度保障、思想引领、指导服务三个层面去构建。

1.从高校角度出发,建立由院领导为组长,各系领导为第一责任人,毕业班辅导员为主要责任人,专业教研室任课老师为直接责任人的就业育人领导工作小组,出台校企合作有关政策及激励办法,形成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全员参与、监管规范的就业育人制度保障。

2.就业育人的培养仅依靠大三大四的实习实践是无法真正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就业育人应是全员、全过程进行培养,从学校的专业设置开始,高校应做好专业申报调研工作,不以哪个专业“火”能够多招生而盲目设置专业,由企业深度参与,由专业专家、企业骨干、学校教师共同制定,真正考虑学生培养出校后是否能满足社会进步所需要。学生进校后从大一开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的职业观、价值观、就业观,通过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邀请企业负责人来校宣讲、企业参观等让学生提前了解专业特色及行业特点,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大三大四学习中穿插就业准备、就业心理等就业指导课程,将就业思想引导贯穿全过程。

3.做好就業育人的指导服务工作。高校就业指导中心通过研发就创业指导精品课程、完成就创业研究专项课题、指派就业指导老师外出培训、交流学习,开展“就业月”主题活动、组织校园招聘会及宣讲会[2],与政府、企业沟通,选聘优秀校友或行业专家、单位专家成立就业育人专家库等方法,分阶段进行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建立学生就业跟踪档案,针对不同学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案,不断提高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就业育人指导的有效性。

(三)完善理论及实践教学管理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决定着高校开设课程及教学管理的目标是不断培养满足社会需要,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实践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开设课程及教学管理上应考虑校企双方共同培养所需要的条件,紧紧围绕人才培养开展就业育人实践。

高校教师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教师队伍日渐出现年轻化趋势,大部分年轻教师缺乏教学经验但学习能力强[3],高校可采用导师制,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新教师的导师,由老带新,通过讲课、听课、评课指导新教师迅速成长,同时委派年轻老师参与校企合作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了解企业状况、运营方式以及最新技术前沿,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更好地在所教课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相结合,将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相结合,达到就业育人的目标。

在校企合作项目上,高校教师可与企业专家充分讨论,互相学习,高校教师可通过挂职等方式深入企业实践活动,不断进行科研创新,为企业提供支持,企业专家可以担任学生实践教学导师及部分理论课程,培养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通过构建高校教师及企业导师一内一外的双导师管理制度,由双方共同培养、共同监督、共同评价,参与管理学生实习实践活动中去,完善理论及实践教学管理,提高就业育人的满意度[4]。

(四)建立育人成效反馈、评价机制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就业育人不仅要提高过程管理更要成立反馈、评价机制,保障育人成效。通过构建由政府主导,高校企业共同参与的育人成效反馈、评价机制[5]。通过对影响校企合作就业育人产生较大影响的各项因素,包括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能力、合作目标以及合作效益等等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得出影响育人成效主要影响因素,在就业育人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反馈相应问题及成果,实时追踪学生培养动态,完善反馈评价机制,有助于校企双方不断调整育人方式达成共识,构建更有利于校企合作就业育人模式的整体框架,真正促进就业育人的发展。

(五)完善創业孵化基地建设

我国各地区创业政策利好,大学生创业享受各方面优惠政策,但大部分创业同学仍将创业停留在校园阶段,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有限。校企合作模式下企业可以积极引进孵化培育项目,给高校学生提供成本较低、设施齐全的创业场所,由双师型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创业孵化项目成功落地的概率,走出校园服务社会,也可以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毕业生数量大于社会需求的难题,以创业带动就业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就业育人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强化政府、企业参与,寻求共同利益点,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就业育人培养机制,在合作时间、合作深度、合作内容上不断优化升级,并根据高校专业开设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展就业育人工作,可以有效提升高校育人质量,增强育人成效,促进企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大批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实现多方共赢。

参考文献

[1]王刚.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发展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20(1):116-120.

[2]朱小婉.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初期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湖北师范大学鼎利学院为例[D].黄石:湖北师范大学,2019.

[3]谷月.“三全育人”理念下大学生就业教育优化策略[J].现代交际,2020(16):176-177.

[4]朱景凡,肖斌文.“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就业引导工作的路径探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22):34-39.

[5]王元剑,计勇.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学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1):170-171.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complicated and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graduates has become a normal situation.Under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epidemic situation, the new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In order to cultivate practical,compound and scarce talent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enterprise employment,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Through deepening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e explored employment education and proposed a path of employment education to build a diversified employment education cooperation platform,establishing a whole process employment education service system, improving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anagement, establishing education effectiveness feedback,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incubation base.

Key words: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employment and education; Applied Universitie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