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现状与培养

2023-05-30 13:21张秋华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13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模式,参与相关项目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跨文化能力水平决定他们在陌生文化环境中的工作生活质量。本文调查了90名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水平,数据分析显示学生在跨文化知识、技能和策略上的水平较低,在态度和意识上有较高的自我评价。据此,研究提出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完善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和路径,助力学生习得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跨文化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基金项目] 2019年度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课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现状和培养研究”(szwzy201919)

[作者简介] 张秋华(1980—),女,江苏南通人,硕士,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讲师,主要从事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英语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8[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3)13-0000-04[收稿日期] 2022-11-28

引言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模式。自从1986年我国成立第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翻开历史新篇章。经过30多年的探索与研究,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已逐渐走上依法办学、规范管理的发展道路。

为适应时代发展,医护专业人员的培养也开启了中外合作办学的探索。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学校从2014年开始招收护理专业(日护)学生,培养可面向日本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及相关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护理人才。2015年开始招收的护理专业(海外直通车项目)和2017年开始招收的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海外直通车项目)与海外大学合作培养具有面向境外医疗机构从事护理、康复治疗等技术技能型人才。这些合作办学项目培养的学生除了具有医学专业技术技能外,还应该具备国际环境下的跨文化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复合型能力。这一复合型能力的培养目标要求我们在合作办学过程中既要重视对学术、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对学生的文化导向、文化辨识、文化意识及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减少学生因文化差异或文化观念不同等因素导致的学习效果及学习兴趣的下降,提高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以确保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背景

2021年3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版)》,这一版课程标准强调的四大核心素养中包括了职场涉外沟通和多元文化交流素养。职场涉外沟通素养位于四大素养的中心位置,是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1],主要着力于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传达信息、观点和情感的沟通能力。多元文化交流的素养更强调在坚定本族文化自信的同时去理解和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从而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相比较而言,职场涉外沟通素养的培养综合了语言知识到语言技能在“涉外”语境中的运用,体现了高职英语课程的特殊性和职业性。而多元文化交流素养促使学生用包容、开放的态度去拓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在交流互鉴中培养文化认同感。

高等教育阶段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日常生活在跨文化环境中遵循的国际习惯和行为准则,这也是体现职场涉外沟通和多元文化交流的关键基础[2]。根据相关统计,大学生在跨文化适应方面存在的困难主要表现在语言障碍导致自信不足、跨文化常識的缺乏和交友困难造成的孤独和自闭等。拥有较强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学生能很快建立起生活学习秩序,构建自己与各类事务之间的有效关系,能够正向促进学生在专业技能上的发挥。

二、现状调查

为了更好地了解笔者所在院校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能力水平,本文以2019级和2020级护理海本班和康复治疗技术海本班9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向他们发放了《中国大学生跨文化能力自评问卷》,调查了学生在本国与外国文化知识、沟通态度、跨文化交流技能、跨文化认知技能和跨文化意识等方面的自我评价。经过统计和量化分析,参加调查的学生在国内与外国人接触的机会较少,60%的学生很少或者几乎没有接触过外国人(见表1)。学生几乎没有机会参加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只有8名学生参加过跨文化相关的活动(见表2)。学生在国内的日常生活中积累的跨文化交流经验缺乏,不能实践和强化跨文化交流技能。

进一步分析对比发现,学生对本国的价值观和社交礼仪等知识的了解水平较高(平均数=3.77/3.61),而对不同文化下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知识了解较少(平均数=2.62),对成功开展跨文化交流所需的社交礼仪、策略和技巧等知识的掌握水平更低(平均数=2.49/2.43)(见表3),统计数据与学生知识结构的实际情况相符。

在跨文化交流技能和跨文化认知技能方面,调查对象比较了解常见的跨文化交流领域的行为准则(平均数≥3.63),因为避免隐私话题、偏见和冒犯等原则已经成为人际交往的通用规则,学生对这些准则的了解水平较高。学生在处理跨文化交流冲突的能力方面自我评价较低(平均数=3.04),因为缺乏处理误解所需的策略(平均数=3.03)、语言(平均数=2.97)和积累(平均数=2.96)(见表4)。

相对上述技能方面的水平,笔者所在院校对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在跨文化交流态度和意识上的自我评价较高(平均数≥3.50)(见表5),他们愿意用包容的态度与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能意识到文化背景的差异对双方交流带来的影响,为进一步输入跨文化交流知识、提升跨文化沟通技能提供了内驱力。

综合上述的现状调查统计,笔者所在院校2019级和2020级护理海本班和康复治疗技术海本班的学生具有较好的跨文化交流的意识,这样的意识水平也随着年级增长而增强(见表6)。但学生在跨文化知识、技能和策略等方面的积累较少、自信不足,为相关教学内容的设置提供必要性依据,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中融入培养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内容变得尤为重要。而与传授专业理论和技能实操的护理或者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相比,大学英语课程在跨文化知识传播和跨文化技能输入方面有一定优势,能为学生们创设跨文化接触的机会,综合提升跨文化能力。

三、培养路径

个体的跨文化适应主要是其移居到相对陌生的社会环境后,同外界建立并保持相对稳定联系的过程[3]。一般包括心理适应和社会文化适应[4]。其中,社会文化适应是个体与新文化环境之间的互动能力,形成有效的互动效果之关键在于运用恰当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可以从上述切入点设置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其中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在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丰富跨文化交际知识、提升跨文化技能等方面发挥优势,具体的路径包括:

(一)凸显跨文化视角

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渗透到教学内容安排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大学英语教师在教法和教材方面应突出跨文化视角。即使是分析精读的课文,也可以从文化对比和提高文化意识的角度落实[5],而不只是按照传统解决词汇和语法难点。以我校护理和康复海本班的教材部分内容为例,出现了环球飞行与节能、涂鸦文化与反思、城市建设与出行、语言习得与文化等涉猎广泛的话题,教师在引导语篇阅读时要有意识地从文化角度去解析,用跨文化思维启发学生引发思考,认识到不同文化投射在上述话题领域的情形各有差异,积极换位思考。同时,在强化学生用目的语文化视角解构话题时,教师也需要强调本土文化角度“讲好中国故事”,避免“本土文化失语”的现象[6],坚持双向文化的平衡,将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通过“讲故事”的形式有机融合。

(二)创设跨文化接触

针对笔者所在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进行的调查显示,学生的跨文化接触机会很少,加上特殊公共卫生事件的出现,学生参与夏令营或国外短期交换生项目的机会减少,优质外教资源也大受影响。这些因素导致学生对多元文化知识的直接接触减少。大学英语课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一部分空缺,运用多媒体课件、文化产品、社交媒体等创设间接的跨文化接触情境,利用一切可能的手段帮助学生储备立体的跨文化知识。观看英语电影、聆听英语歌曲、阅读英语报纸等传统方式被证明能够有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文化[7],而微博、Tiktok、B站等新媒體平台提供了更鲜活更多元的学习素材,学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个性化积累跨文化知识。

(三)挖掘跨文化实践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所需的跨文化适应技能除了能处理日常生活问题外,如何利用英语应对专业工作才是关键。虽然大学英语课程是公共基础课,但在教学期间教师也可以结合学情挖掘可用的专业实践元素。以护理专业为例,通过电影作品或者B站UP主展示的医院护理场景和医护沟通的实例,学生可以梳理并模仿跨文化交际技能要素,学生也可以整理案例运用于专业课程学习,让公共课程的跨文化技能融入专业文化技能,延伸课程价值。

结语

对外合作办学项目是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模式,办学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学生培养质量,本文通过调查发现笔者所在院校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能力上的不足,提出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有机融入相关内容,尽可能在学生进入陌生文化环境前习得跨文化交际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日后顺利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文秋芳,张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核心素养的确立依据及其内涵解读[J].外语界,2021(5):2-9.

[2]霍春艳,姜楠,郭传真,等.高等教育普及化下的中外合作办学跨文化适应能力培养[J].高教学刊,2020(32):165-168.

[3]高怿能,黄斐,饶小飞.高校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上海某双一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为例[C]//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10),2020:110-115.

[4]谭瑜,陶瑞.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跨文化适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14-117.

[5]胡文仲.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定位[J].外语界,2013(6):2-8.

[6]吕丽盼,俞理明.双向文化教学: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21(4):62-67.

[7]彭仁忠,吴卫平.跨文化能力视域下的中国大学生跨文化接触路径研究[J].外语界,2016(1):70-78.

Abstract: Chinese-foreign joint progra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sonnel training. Students skills in profession and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in foreign culture determines their quality in work and life. This paper conducts a survey among 90 students in a Chinese-foreign joint program to probe their intercultural adaptability. The data are analyzed with IBM SPSS Statistics and the analysis results show: students are at a low level of intercultural knowledge, skills and strategy; they are at a higher level of attitude and consciousness adapted in intercultural adaptation. Based on this analysis, this paper makes a suggestion on improving the relevant teaching contents and approached to enhance students intercultural adaptability, including intercultural consciousness, knowledge and sills.

Key words: Chinese-foreign joint programs; intercultural adaptability;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大学英语教学
在邕东南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的实证研究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思考
转型时期的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特征和对策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留德中国大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