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驾驭学业路上的“情绪”怪兽?

2023-05-30 10:48周丽
教育家 2023年10期
关键词:学业情绪家长

周丽

作为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非智能因素,学业情绪对于青少年的学习、人格和身心健康等具有重要影响,是学生成长中不可忽视的部分。特别是焦虑、厌倦、失望、无聊、沮丧、羞愧、失败恐惧……这些弥漫在青少年学业路上的消极情绪,如一只只怪兽,或轻或重地羁绊、阻碍着他们前行。教师、家长如何帮助孩子有针对性地解决学业情绪问题?青少年又如何增强自我“防御技能”,保持良好的学业情绪?围绕相关问题,本刊邀请了专家进行讨论——

张玉静

北京教育学院讲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刘亚敏

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玉霞

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武汉外国语学校原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好的学习是快乐的》作者

当前中小学生普遍受到哪些学业情绪问题的困扰,学业情绪与学习策略、学业成绩有何关系?

刘亚敏:从个体因素看,学业情绪表现有性别差异;从环境因素看,学业情绪表现有年级差异、城乡差异等。不过,总体说来,最显著的差异还是受学龄、年级影响而表现出的阶段性差异。随着年龄段或课业强度与难度、升学压力的递增,以及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学业情绪的具体表现会有所不同。在小学低年级,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影响下的孩子一般比较“听话”,此阶段如果课业负担不重,这种教养方式在学业引导上会发挥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孩子会按照家长、老师的要求,认真、及时完成作业,还能配合家长愉快地参加校外的特长培训或培优活动。可随着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身体变化加剧,这种教养方式易导致亲子冲突,而我们须意识到,越是进入青春期,家庭亲子关系越会成为促进积极学业情绪不可或缺的人际资源因素。初、高中学生的学业情绪普遍表现为焦虑、愤怒、沮丧、失望、厌倦,甚至恐惧。我在受邀给中学家长做主题分享时,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几乎都与学业成绩、学业行为有关,所作的分享也往往因学校的需求,而聚焦于解决家长焦虑、学业适用等问题。

张玉霞:当前中小学生存在的学业情绪问题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是课堂中的无聊感。现在中小学的课堂常态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讲得比较多是因为要推进教学进度,对于学生的困扰、知识的漏洞以及造成表面问题的底层问题无法给予更多关注。在心理辅导室,我了解到很多学生由于缺乏课前预习或相关的背景知识,听讲时会出现卡顿。另外,学生如果缺乏自己的知识体系,听课也会流于形式,无法从根本上理解和跟随老师的思维,这样的“碎片化”听讲,最终影响知识的有效迁移。久而久之,很多学生难以与课堂产生真正有效的链接。对这样的学习效果,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在他著名的学习金字塔理论中指出:在塔尖的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在上面说、学生在下面听”这种我们最熟悉、最常用的方式,学习效果却是最低的,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第二种,通过“阅读”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第三种,用“声音、图片”的方式学习,可以达到20%。第四种,“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这几种传统方式,都是个人学习或被动学习。学生并不能够真正参与学习过程,因此也没办法在课堂里得到愉悦的体验。从脑科学、认知科学的角度来说,思考带来专注和记忆,如果学生无法全然参与学习,学习效果就不会好,就会对学习产生隔离感和无聊感。

二是做作业时的无助感。一个班上的学生层次是参差不齐的,虽然现在都提倡分层作业,但实际落地还存在不小的现实难度。老师们在布置作业时,作业量往往既要满足基础差一点的学生、中等学生,也要满足成绩优秀学生的需求,所以作业量比较大,作业的难易程度又非常宽泛,有简单题、基础题,还有难题。对于学生来说,如果题目比较简单,做的时候就没有成就感和价值感;而做中等题和难题,可能会觉得困难、非常无助。在此过程中,他们的学业情绪很有可能无法得到自己和周围人的理解。成年人的口头禅就是:“你不会做就是上课没有认真听讲。”而如何认真呢?这是需要细化成可操作的流程才能实施的。另外,老师收作业、家长催作业,现实中孩子又不会做,怎么办?想做却不会,或者畏难,或者对无法提交作业感到恐惧,很多孩子会“铤而走险”,千方百计要手机要电脑搜题,而这种做法又是被禁止的,所以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就陷入两难的境地,既无助又纠结、既恐惧又怨恨,在拉扯中被推到厌学的旋涡里。

三是面对学习监督者——老师、家长时的恐惧、愤怒、内疚等百感交集。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学习中的所有状态都会被老师和家长“监控”,在被“监控”的过程中,他们会感到“我应该怎么样,可是我做不到”。当学习效果、学习状态不好时,很多孩子天然地有一种对不起老师、对不起家长的感受。比如上课注意力分散,老师讲课没有听清楚,被老师批评,孩子可能会感到恐惧、愤怒或者内疚,觉得自己不够好。事实上,孩子“做不到”时是需要被支持和被帮助的,但成年人往往没有去了解这个结果或者不良表现产生的原因,看孩子到底遇到了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该制定什么样的解决方案,怎么样去支持他。很多时候,成年人对孩子有一种假设,就是他做得不够好是他不努力,但实际上他可能缺乏正确的方式方法,他需要支持。

四是与考试相关的担忧、恐惧、绝望、挫败、沮丧等百感交集。深入了解学生,就会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考试没有正确的认识。考试是基于提取练习的学习策略,同时也是复盘的重要依据——考场查缺漏、考后补缺漏,以此逐渐完善学习。但学生对于考试会有很多担心——考前,他们可能因为感觉没有充分准备好而焦虑、担忧;考试中,可能因为题目的难易程度以及提取信息是否流畅而造成考场情绪波动;考后,可能会因为成绩的预估、对结果是否滿意,以及这些成绩承载的家长、老师的评判而产生继发性复杂的情绪情感。

张玉静:研究表明,中小学生的学业情绪与学习成绩密切相关。拥有积极学业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更高,拥有消极学业情绪的学生学习成绩更低。具体来看,拥有积极低唤醒学业情绪(如满意、平静和放松等)的学生学习成绩最高;其次是那些拥有积极高唤醒学业情绪(如享受、希望和自豪)的学生。对于消极情绪而言,那些消极低唤醒的学业情绪危害最大,如失望、无聊、抑郁、难过等,如果在学习中长期体验到这些情绪,则学生的学习成绩会更差,心理健康水平也更低;相对来讲,一些消极高唤醒的学业情绪如愤怒、焦虑和羞愧,对学习成绩的影响要小一些。这点不难理解,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如果学生对学习和考试感到焦虑,至少这个学生还有动力;但如果学生已经开始产生无聊、厌学甚至抑郁等情绪,往往已经是在努力挣扎过后无果而失望,进而渐渐放弃学习,产生拒绝学习甚至休学等行为。

在学业情绪与学习成绩关系的中间,学习策略起着重要作用。例如有着积极学业情绪的学生比起消极学业情绪的学生更善于运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进行学习,具体包括精细加工、组织、监控、努力、环境管理等。这些学生会聚焦任务,不容易被情绪所干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有了更好的学习策略,积极学业情绪下学生学习成绩更好也就不难理解了。

当前有哪些学业情绪干预技术?家长、教师如何了解和识别孩子的学业情绪问题,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帮助其保持积极有益的学业情绪?

刘亚敏:在家校共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下,家长与教师,或者说家庭与学校,有必要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业情绪,实施适度、合理的干预,以唤醒他们的积极情绪、避免消极情绪。同时,家庭和校方采取的干预策略应有所侧重,校方主要侧重于学风营造和班级管理的优化,家庭则侧重于更新教养理念、教养方式,通过有效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升学压力下,“我想学”和“要我学”是两种学习态度,前者是主动学习,后者是被动学习。针对前者,无论是学业成绩好还是差的学生,均可能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学业情绪,这种学业情绪主要源自外部压力,比如成绩好的学生会因担心成绩下滑而焦虑、羞愧,成绩差点的学生会因为学业一直没有起色而沮丧。在这种情形下,家校双方需要为主动学习者创设宽松的外部环境,给他们以支持和安慰,鼓励其保持积极的学习行为。“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既是家长施与孩子无条件的爱的表达,也是学生投入积极的学习行为的一种自我劝解,同时坚信:没有积极的学习行为,就不可能取得学业进步。究其实,消解消极的学业情绪,有赖于学校—教师、家庭—家长在思想理念、行为主张、情绪情感等方面走在学生的前面,充当引导者的角色。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在《大学一解》中倡导“大鱼前导,小鱼从游”,形象地说明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是一种“引而不发”的关系,即师长在观念、方向、价值、能力上积极引导,且遵循不替代、不强制、不苛责等原则,借此打开学生积极学习的心理空间。尤其是在家庭教育中,家长须敞开心胸接纳孩子,以开阔心态走进孩子的内心,倾听其烦恼,多给予情感陪伴,分析孩子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同时,要实实在在帮助孩子确立合理预期、放下心理负担、保持学习热情,支持孩子脚踏实地执行学习计划,其中关键在于唤醒学习动力。我们往往没有办法通过一系列程式化的步骤来唤醒学生动力,而唤醒动力的契机恰恰隐藏在日常事件中,师长保持一贯的开放、接纳、鼓励的情感态度,有助于从日常事件中寻找并抓住教育契机,以唤醒学生的学习动力。被动学习的学生在学业情绪上会表现为厌倦、倦怠,甚至抗拒与放弃学习,比如在课堂上心不在焉、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严重一点可能会逃课、逃学,沾染上不良习性。对此,父母始终不放弃的态度本身就是一种积极干预。当然,在孩子的消极情绪表现极端时,宜请教专业人士采取专业的干预技术。

概言之,个体、班级、家庭、学校、课堂等环境都会影响学业情绪,而自我认知是环境影响学业情绪的一个重要中介变量。因此,家校、师长所做的就是通过促进学业积极行为与学业进步的方式,帮助学习个体提升自我认知,养成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笔者认为,高年级学生待在学校的时间虽然长于在家里的时间,但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监护人、性格特点习性等个性化特征的知情人,应该积极承担起观察孩子学业情绪、支持孩子积极学习行为的职责。除了外部学习环境带来的学业压力之外,学业情绪也受学生内部心理环境的影响。个体内部心理环境是复杂的,往往难以言说,多数情况下与亲子关系、家庭氛围、人际交往能力密切相关,适度、合理的干预要求,以有温度的关系、有理性的指导作为前提。

张玉静:社会或国家处在高速发展的现代化进程中时,个人渴望与社会要求之间往往会产生冲突。在人面临危险时,恐惧和焦虑是正常的反应,然而,如果这种内心冲突引发的负面情绪和压力超出了个体承受范围,就会引发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问题。教育领域也是如此,当前教育与学习“内卷”、考试仍然是最重要甚至单一的学生评价标准等大背景难免引发学生学业情绪的困扰,但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对学生的高期待和学生个体的生理及心理因素等,也是引发学业情绪问题的重要原因。

学业情绪的干预途径可分为教师调节、环境调节和自我调节。家長需要在家中营造积极的情绪氛围,改善消极氛围。要去了解孩子的学业情绪,在日常交流中,除了谈论学习结果本身,也要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并给予相应的支持和安慰。比如孩子有畏难、焦虑或厌学等情况时,不要加以斥责和否定,或者试图扭转孩子的情绪,而是抱着接纳和支持的态度理解孩子并表达出来,比如说“你对数学考试有些担心”“你学习英语还比较享受”“考不好再努力,爸妈会陪着你的”等。孩子如果有很多消极学业情绪,学习成绩不好,更要降低期待,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的帮助。

教师的教学方式、支持和反馈、教师自身的情绪情感、与学生的情感联结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业情绪造成影响。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情绪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心理学原理,关注、影响和调节学生的情绪。教师要掌握情绪的客观规律,适当规避容易刺激学生消极情绪产生的情景,善用不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积极情绪,并通过及时有针对性的正面反馈和鼓励增强学生的学习效能感,如“你调整解题方法后,解题速度提高了,继续努力”“再仔细一点,审题时认真读两遍,你的正确率会提高的”等等。学校的心理教师,首先有责任帮助学科教师和学生们了解情绪的相关知识,其次可通过访谈、问卷和辅导等方式对学生情绪进行监测,为学科教师做参考。心理教师还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建立合理的认知,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业情绪。此外,教师也要调节自身情绪,用热情和幽默等促进学生积极情绪的产生。

张玉霞:离开学业谈情绪调整,是空谈的“心灵鸡汤”;而仅仅谈学习策略、考试策略,没有跟学生的情绪痛点相关联,又会流于说教。

我在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中部任心理老师期间,就发现孩子们的学业情绪特别多,也意识到,不解决学习的问题,就没办法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所以长期以来我做的一项工作就是“试卷分析”,即透过学生作业本、试卷上的“×”,去找学生每一个失分点背后的本质原因,再根据这些原因去制定解决方案,督促学生采取行动,我把它叫作“×密码”。我的《好的学习是快乐的》这本书讲的就是如何用“×密码”的方式针对学生的学业情绪进行干预。

具体而言,首先,家长、老师要改变认知,意识到孩子产生学业情绪是因为学生遇到了学习困难,是他们在求助、求救,在告知周围的人们“我”的学习出问题了。在“×密码”学业情绪干预体技术里,我把它叫作“情绪就是情报”,意思是学业情绪就是学生学习的情报。作为家长和老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就要关注孩子的学业情绪。

其次,家长、老师要学会识别这些情绪,它们就蕴藏在孩子的面部表情、语气语调、肢体动作里,只要稍加留心,便能觉察。

再次,学业情绪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老师需要接纳和接受,并解读孩子情绪背后的问题到底是什么,是学习能力,比如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出了问题,还是学习的环节,比如预习、上课听讲、做作业等哪个环节没有做到位,再针对这些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和孩子一起去执行,在执行的过程中收集反馈,不断调整优化学考策略,提升能力,进而从根本上去清理孩子学习过程中的阻碍。

中小学生自身可以采取哪些学业情绪调节方法,以维持积极的学业情绪,防止负面情绪的积累?

张玉静: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学习动机、学习行为等都会影响学业情绪。中小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积累情绪调节的自我效能感。首先要认识情绪,了解自我。觉察和思考自己有什么情绪,为什么有这种情绪,情绪背后的想法是什么。比如焦躁不安、心跳加快时,知道自己处于焦虑状态,并发现焦虑的原因是出于对化学考试的担心,进一步发现自己是因为最近化学学习比较吃力,遇到不懂的题目,觉得自己学不会、很失败,认为自己不是学理科的料,甚至担心成绩会越来越差等。当意识到这些,就可以用客观的认知去替代这些念头,比如“一道题不会不代表我的能力差”“我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看看能不能学懂”“这次考试正好是自我检验的机会”等等。在负面情绪中时,既不要否认也不要沉溺其中,可以通过冥想、艺术表达、运动、倾诉等健康的方式及时排解。同时,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找到学习的意义,积极投入其中,投入每道题、每个知识点和每次听课的过程并享受其中的乐趣和成就感,遇到挫折时不轻易放弃,调整策略;设置阶段性目标,不拖延,劳逸结合,学会自我奖励,不断增强积极的自我效能感。

猜你喜欢
学业情绪家长
艰苦的学业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家长请吃药Ⅱ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