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内陆也是高地

2023-05-30 10:48许幼飞
当代党员 2023年10期
关键词:成渝两地班列

许幼飞

内陆开放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作为西部内陆城市,重庆在对外开放上存在许多先天不足:交通基础设施不便、观念落后视野不宽等。2011年,中欧班列(渝新欧)的诞生,为重庆拓宽开放大门提供了另一种思路——通过铁路联通亚欧大陆,打通陆上贸易通道,参与国际产业分工。

重庆的成功探索,带动了沿线城市参与,四川成都便是其中之一。

“成渝两地合作共建中欧班列是有必要和有价值的,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有力支撑。”重庆市政府口岸和物流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巴川江称。

此后,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决策的推动下,中欧班列(成渝)应运而生。两地共享资源、明确责任、提升服务,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而不懈奋斗。今年一季度,中欧班列(成渝)跑出“开门红”,累计开行班列超1500列,同比增长超70%,开行量居全国第一,给我国对外经贸往来注入了新的能量。

拓通道 提高开放效能

4月3日,江津区小南垭铁路物流中心。

伴随着一声汽笛长鸣,西部陆海新通道跨境铁公联运班列(重庆—瑞丽—缅甸)缓缓驶出站台。

“这趟班列搭载了32个集装箱,货物主要是‘重庆造的硫酸铵、摩托车配件等,货值约1634万元。”陆海新通道运营重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段本生称,“这也是首趟通过云南省瑞丽市畹町口岸到缅甸的班列。”

从空间上来看,该班列的成功开行,标志着重庆打通了经云南瑞丽陆路口岸衔接缅甸、联通东南亚的中缅国际通道新路径,将更好地促进重庆、四川和云南等地与南亚、东南亚国家进行经贸合作;从时间上来看,这条新开辟的路线全程运输只需10天左右,相较传统的江海联运方式节约20天左右,大大降低物流中转成本。

通道,是开放的基础。

2015年,随着产业的日益壮大,东西向的长江黄金水道已不能满足内陆开放发展的需求。对此,重庆开始寻找新的“出海”通道,并同广西、贵州等地达成合作,于2017年4月测试开行“渝桂新”海铁联运班列(钦州港—重庆)。

这,便是西部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的雏形。

“西部陆海新通道,让重庆等西部地区南向开放面貌一新。”城市化与区域创新极发展研究中心秘书长、重庆大学教授姚树洁认为。

建设更加紧密的合作共建机制、推动通道与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拓展国际合作空间……作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在通道建设上,重庆积极作为。与此同时,成都发挥国家重要商贸物流中心作用,增强对通道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

2022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新开通线路78条,创造通道运营5年来的新高。如今,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已覆盖17省(自治区、直辖市)115个站点,连通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的393个港口。同时,通道基本实现运输双向平衡,货物种类从开行之初的陶瓷、板材以及部分机电产品等50余种,拓展至汽车配件、电脑配件、新能源汽车等940多种。

“此前,西部地区往东盟出口的体量和质量低于东部地区,货物组织较慢,货源参差不齐,货值含金量也不高。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探索创新,让这个‘老市场基础更牢、商机更新,活力更足、地位更稳固。”姚树洁说。

不仅如此,川渝两地还在加快建设涪江双江航电枢纽、嘉陵江利泽航运枢纽等项目,聚焦长江黄金水道优势,构建通江达海、首尾联动的东向国际开放通道,扩大与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

同时,“空中开放走廊”的网络也越织越密。

据统计,成都已开通国际(地区)航线131条,规模稳居中国中西部第一。随着重庆新机场规划和建设提上日程,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一小时通行半径内,将覆盖4座国际机场,开放能级再次提升。

建平台 提高开放能级

重庆和四川的外贸企业正享受着一项便利——能够跨关区办理电子口岸业务。相较以前,单次业务办理费用节约近1000元,办理时间缩短三分之二以上。

这一实惠,源于重庆和四川两地海关联手打造的“关银—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一项川渝聚焦两地企业跨区域办理电子口岸业务需求推出的自贸试验区海关监管创新举措。

跨区域通办业务,需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授权才可以操作。此前,国内从未有过先例。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明确,要“建设川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加大力度推进首创性、差异化改革”。川渝两地便将跨区域通办业务作为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建设“破题”的关键。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发展的核心,而且两地有2000多家企业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跨区域进出口业务办理需求。”重庆海关相关负责人称,“打通相关渠道,将进一步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对此,两地海关在中国海关总署和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的支持下,联合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省分行和重庆市分行,推出“关银—KEY通”川渝一体化模式。

2021年9月8日,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在重庆跨关区成功办理电子口岸业务,并领取了编号为“川渝(重庆)00001号”的纪念证书。

“我们是一家在成都注册的企业,但在重庆也有业务,之前电子口岸业务必须在成都当地办理。”鸿富锦公司中央關务主管谭礼彬称,“现在通过‘关银—KEY通,我们可以在重庆的网点办理电子口岸业务,不用往返跑。相比之前,公司每年节约成本近10万元,办事效率也提高了。”

与此同时,围绕高标准建设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两地商务主管部门共同召开工作推进会,互派干部挂职交流,联合印发示范区建设年度工作要点,共同起草《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深化改革创新行动方案(2023—2025年)(征求意见稿)》;两地自贸试验区法院签署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合作备忘录,确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重大案件跨区域协作等。

而在川渝两地合作共建平台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短板。例如,两地资本要素市场发展相对缓慢、营商环境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高水平创新主体和高层次创新人才较少等。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盛毅认为,川渝自贸试验区协同开放示范区应该充分吸纳、借鉴国内外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经验。比如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在探索贸易制度自由化方面的一些突破。

“我认为,作为内陆自贸试验区,川渝在推动贸易便利化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实现了时间最短、效率最高、服务最优,但是在贸易自由化方面,还有一些制度障碍需要突破。”盛毅提到,比如人才的自由进出、资金的自由进出、数据的有限开放等都需要深入探索,才能找到最适合我们这个区域进行开放的制度创新举措。

强经济 提高开放水平

《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要达到1.1万亿元,实际使用外资年均增长率达到10%、位居西部前列,更好在西部地区带头开放、带动开放。

“这要求我们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重庆市商务委员会相关负责人称。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是指在指定市场集聚区内采购商品快速办理清关的一种出口贸易方式,非常适合小批量、多批次、多种类的货物出口。

这种诞生于浙江义乌的外贸新模式,于2022年下半年在重庆落地,大足龙水五金市场成为唯一试点区域。

经营主体对此类信息总是格外敏感。

2月1日,兆泰贸易(重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便闻讯而来。今年1月,该公司在重庆市商务会组织的“百团千企”出海拓市场抢订单行动中,签约了金额达500万美元的采购订单。如何进一步落实“百团千企”合作订单,成为其思考的重点。

“可以说是一拍即合。”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小明感慨道,“兆泰贸易主要从事微型农林机械、五金制品及汽摩配件等产品的销售工作,非常契合大足本地产业,产品特性也十分适合采取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所以实地考察后,我们在大足成立了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

3月2日,在易贸供应链(重庆)有限公司的组织下,货值39万元的农机产品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在永川港顺利通关,发往越南太原,架起重庆到东南亚出口的新模式。

“我们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还有更大的期待。”郑小明透露,在这一新模式下,他们将加大与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出口,目标在今年底,通过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让出口金额达到5000万元。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不仅是重庆外贸的新模式,更将成为重庆外贸增长的新动力。”重庆市商务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许新成称。

2022年,重庆外贸稳中有进,进出口总值达8158.4亿元,同比增长2%。但如今全球经济萎缩、国际形势多变,外贸进出口压力重重,“找到新增长点”是重庆在外贸方面需要着力的重点。

在许新成看来,国家认定大足龙水五金市场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试点区域,不代表只有大足可以运用这一新的外贸模式。其他区县同样可以根据自身产业特性,寻找相匹配的产品,再以这一模式扩大进出口规模,从而推动重庆整体外贸发展。

许新成的话并非虚言。重庆有很多适合这一模式的专业市场和外贸业态,未来都可以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相叠加,从而释放更多动能。比如跨境电商,就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非常契合,兩者联动,完全可能实现“1+1>2”的效果。

如今的重庆,正站在一个全新的历史方位上,与世界的距离被“无限”拉近。

“下一步,重庆将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围绕自贸试验区、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领域,推动重庆外贸良性发展,让重庆开放更有活力。”重庆市商务委相关负责人称。

猜你喜欢
成渝两地班列
脚下较量
川渝杂技同献艺 两地联袂创品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分隔两地?等
融岚两地的红色记忆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汉新欧”班列再扩容
В первом квартале 2016 года через КПП Маньчжоули прошли 220 международных грузовых железнодорожных составов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成渝复线璧山段全线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