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花椒工”有力量

2023-05-30 18:25卢韵竹许幼飞
当代党员 2023年10期
关键词:花椒树江津花椒

卢韵竹 许幼飞

4月21日上午10点,江津区慈云镇聊月村花椒试验示范基地上空,一架无人机正在重庆天之聚科技有限公司植保飞防队队员刘鹏的操控下作业——药剂被精准、均匀地喷洒在400多亩花椒树上。

花椒既是江津的特色农业,也是重要的富农产业。可花椒植保一直是种植户心头的难事。人工喷洒农药费时费力,操作人员还经常被毒虫咬伤、被花椒树划伤。

“现在,我们引入了无人机植保飞防技术,设置好飞行路线、速度、高度以及药剂用量,很快就能完成任务。”刘鹏说,作为一名“江津花椒工”,他每天都奔波在田间地头,为花椒植保服务。

树一个品牌,带一片就业,强一域经济。

近年来,江津聚焦花椒选种育苗、技术推广、采摘采收、烘干色选、精深加工、市场销售等领域,在62万椒农中培育“江津花椒工”16万人,他们靠着专业娴熟的技能走南闯北,成为全国花椒产业发展“助推器”。

蓄能 擦亮就业“金名片”

5月,先锋镇公路两旁的山坡上,漫山遍野的花椒树上挂满了青绿色的花椒。工人们往来穿梭,为一批又一批的订单忙活。

近年来,江津的花椒及精深加工品因品质好已远销加拿大、韩国等国家。然而,多年以前,因种植不成规模、味道不够香麻,江津花椒也曾默默无闻。直到1976年,先锋公社(现先锋镇)村民马昭君返乡谋发展,从四川和云南引进了青花椒苗,经过不断嫁接、选育,培育出香味独特、麻度纯正的“九叶青”花椒,情况才有所改变。

马昭君的成功探索,让江津嗅到“致富”的机会。为此,江津通过“免费供苗、党员示范”的办法,在全区推动花椒种植。

先锋镇绣庄村村民钟志宽便是第一批种植“九叶青”花椒的党员。看着他家赚了钱,其他村民争先恐后地加入了花椒种植队伍。先锋镇也因花椒真正地“先锋”起来,带动江津全域发展起花椒产业。

截至目前,江津花椒种植面积达53万亩,辖区拥有30家花椒精深加工企业。

“随着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从业人员越来越多,我们便萌生了打造劳务品牌的想法。”江津区人力资源和社會保障局城乡就业统筹科相关负责人说。

近年来,江津区人力社保局依托人力资源信息库和农民工监测系统,开展摸底调研工作,随后同江津区农业农村委、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一起,采取“订单式组织+菜单式培训+工单式就业”方式,打造“江津花椒工”劳务品牌。

“最初的那段时间非常困难。”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会长陈秀强回忆说,“争夺劳动力和收购无序竞争的情况经常发生。”

为了规范市场,陈秀强与江津区农业农村委执法队多次前往各乡镇,协调纠纷的同时向企业和村民普法,最终统一了劳动力价格,并划分了花椒工所属区域。

2021年,“江津花椒工”入选重庆市第一批重点培育打造的劳务品牌目录,每年劳务收入高达4.4亿元。从零散到整体,“江津花椒工”劳务品牌成为江津人手中的一个“金饭碗”。

提能 让花椒工成为“土专家”

“采摘时要轻拿轻放,防止果实脱落。”伴着花椒的清香,先锋镇石堡村村民陈芬热情地与前来学习的椒农交流采摘技巧。

自陈芬成了江津花椒采收的“状元”后,这样的交流便经常发生。

“能拿第一名,我既高兴又意外。”说起比赛,陈芬显得非常兴奋。

2022年5月,为做大做强“江津花椒工”劳务品牌,江津区人力社保局举办了“津工精匠”杯职业技能大赛花椒采收大赛。报名刚启动,全区就有500多人参加。

在众多采摘能手中,陈芬的初赛成绩并不出众,但在家人的鼓励下,她决定向更好的成绩冲刺。

借着各镇街为参赛选手提供培训的机会,陈芬一边学习采摘、剪枝的知识,一边在自家地里反复练习,有时还会向其他参赛选手请教,采摘技术越发纯熟。

“预备,开始!”决赛当天,88名选手在花椒林下同台竞技。陈芬迅速拿起手中的剪刀,熟练地剪枝、装袋。称完重量后,她又仔细地进行鲜净椒采摘。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陈芬以3分钟采果修剪12公斤枝条、25分钟采摘鲜净椒3.15公斤的成绩夺得了第一名。

“比赛好比一个训练营,参赛选手们互学互助,技术提升得非常快。”江津区人力社保局技能鉴定科相关负责人说,他们正在积极筹备今年的花椒采收比赛,让以赛促学的氛围延续下去。

而采收比赛,只是“江津花椒工”技能培训体系的一个部分。

劳务品牌的核心在人。为了提高花椒工的竞争力,江津区人力社保局以农村转移劳动力、脱贫劳动力、城镇转业人员等重点群体为培训对象,围绕花椒产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同时,为让职业培训覆盖整个服务链,重庆市江南职业学校、江津区农业农村委、江津区农业科教信息中心也参与到培训中,采取“现场讲解+田间指导+动手实践”的模式,让花椒树的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等知识深入人心。

截至目前,已有38万人次接受过系统培训。他们用更专业、规范的技术,确保着花椒质与量的稳步提升。

释能 特色劳务走向全国

顶着烈日,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下长镇民主村漫山遍野的花椒树林里,一群村民围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先锋镇绣庄村“土专家”周友华讲解修枝整形的技术要领。

“这样做真的可以增产吗?”面对村民的疑惑,周友华讲述起一段久远的故事。

那是2005年的春天,陈秀强跑到周友华的花椒地里,动员周友华给花椒树修枝整形。

“这项新技术已经试验成功了,可以大幅提高花椒产量。”面对陈秀强的劝说,周友华并不“感冒”。在看到陈秀强三两下就将花椒树上的大量枝条剪掉时,他更是直感到心疼。

“放心,明年花椒减产了,我来负责!”见陈秀强的态度这么诚恳,周友华还是按照他的要求,继续修剪剩下的花椒树。

让周友华感到惊喜的是,经过修枝整形后,虽然花椒树变矮了,但是养分更均衡,加上充分透光,整个枝条都结满了花椒,产量至少增加了30%。

为了推广这项技术,江津区花椒产业协会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在全国各地开展技术讲座,并进行现场示范,周友华也跟着协会做起了技术指导员。

听完周友华的故事,村民们打消了心中的疑虑,纷纷回家试验新技术。

因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江津“九叶青”花椒成为全国各地竞相引进的致富树种,仅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就有“九叶青”花椒300余万亩。

为引入地提供技术服务,自然成了“江津花椒工”的新业务。

新业务的催生之下,无数名“江津花椒工”像周友华一样,奔赴全国各地:先锋镇绣庄村村民龚固杰先后被四川省苍溪县、武胜县等地政府和企业聘为技术顾问;年过70岁的永新镇高级农技师胡德林被邀请定居贵州省桐梓县,做花椒技术指导……“江津花椒工”将花椒的丰产栽培技术带到全国各地,也让“椒香”飘出“深巷”。

不仅如此,江津区还打造零工驿站、就业创业服务驿站,成立“送岗小分队”。截至2023年3月,江津区对接输出花椒从业人员8000余人次,特色劳务品牌在市场需求和就业需求之间架起了一道桥梁。

猜你喜欢
花椒树江津花椒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我国古代的玫瑰:花椒
江津区科协全新打造《科普江津》栏目
当前花椒价格走低 椒农如何积极应对
花椒树
三峡库区县域土地生态红线划定研究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内文第 52 ~ 58 页)图版
摘花椒
花椒泡脚好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