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方言里的“罗蒂糕”

2023-05-30 00:05郭晔旻
环球人文地理 2023年1期
关键词:客家方言罗蒂客家话

郭晔旻

客家方言是非常特殊的一种。不像吴方言、粤方言或者闽方言,客家方言并不以地域名称命名,而是表达了这是“客家人”使用的方言之意。客家人遍布华南各省,客家话的分布也很广泛,譬如四川境内的“土广东话”其实也属于客家话。大体来说,客家话的分布中心在粤、赣、闽三省交界处,其中,广东梅州话在客家人心目中威望很高,颇有点标准客家话的意思。

与其他汉语方言一样,客家话也有自己的特殊方言词。其中一些是古语的遗留。比如客家话里的“种草”,并非我们日常所认知的意思,而是“血统、基因”的意思。还有一些客家话词汇,在古籍上寻不到出处,极有可能是在语言发展过程中,吸收外来词汇演变而成,“罗蒂糕”就是其中之一。

客家話里,“罗蒂糕”不是一种中式的“糕点”,而是一种西式饼干,它的上面往往还有一小粒奶油之类的东西,小孩子非常喜欢吃。有趣的是,论起来历,这种食品居然还是“舶来品”。

明清至民国,闽、粤两省的人们有“下南洋”的经历,前往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谋生,客家人也不例外。一些“下南洋”的客家人归国定居或探亲时,都会带上南洋当地的土特产给亲人与乡亲尝尝鲜,“罗蒂糕”就是其中之一。这种食品的名称,也如同它的“舶来品”身份一样,是从马来语“kekrorty”翻译而来。有人可能要问了,如果说,“rorty”是“罗蒂”,“kek”又是什么呢?其实,kek就是英语里的“cake”(蛋糕)。以此也可以看出,它实际上是一种欧洲人引进到东南亚的食品,而马来语只不过是当了一个“二道贩子”而已。

“cake”在现代汉语里的翻译是“蛋糕”,为什么在客家话所说的“罗蒂糕”里变成了“饼干”?这是因为,所谓“饼干”其实就是一种水分极少的面包。从渊源上说,西式蛋糕是从面包派生出来的。现在使用面粉、黄油、糖和鸡蛋制作而成的蛋糕,很有可能是在16世纪之后才出现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蛋糕”的概念都没有与“面包”截然分开,以至于英语中的“蛋糕(cake)”一词的词源都是含糊不清的。有人认为,这个词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古代北欧语词汇“kaka”,另一些人则认为它是古英语词汇或者拉丁语借词。考虑到如今的英语词汇一共也只有这几大类来源,这个争论实际上没有任何结果。

大约也是因为定义的含糊,生活在南洋一带的马来人用“kek rorty”来称呼饼干这种新奇的食品。而“下南洋”的客家人也因为饼干的样式与中国传统的面制糕点有相似之处而称其为“糕”,再加上从马来语里翻译而来的“rorty”,就成了颇有些中西合璧,令人充满遐想的“罗蒂糕”一词了。

猜你喜欢
客家方言罗蒂客家话
广西客家话持续体标记的主要类型及历史演变
近四十年来客家方言研究的历史经验与当代反思*
近十年国外理查德·罗蒂美学思想研究述评*
初探客家方言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有趣的客家话
初探客家方言传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西大塘客家方言声母[n]的研究
诏安客家话单元音的统计分析
韶关客家话播音主持价值论
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