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百里”引领乡村振兴先行

2023-05-30 10:48刘娥苹
上海党史与党建 2023年1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刘娥苹

[摘  要]

“三个百里”重要指示是一个涵盖经济社会发展“五位一体”战略全局和党的建设方面具有深刻思想理论的有机整体,在实践中既是目标引领,更指明了党建思路和振兴出路。“三个百里”引领乡村振兴先行的金山实践,彰显了其在政治、思想、组织和社会各层面的引领路径,蕴含着大都市乡村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三个百里”;农村党建;乡村振兴;金山实践

[中图分类号]  D26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928X(2023)01-0077-05

一、“三个百里”的提出及其深刻內涵

乡村是上海城市发展的稀缺资源,也是上海国际大都市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承载地。2007年6月,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来金山调研时作出“三个百里”重要指示,即“金山要建设百里花园、百里果园、百里菜园,成为上海的后花园”,这成为金山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总遵循。“三个百里”重要指示在多个维度上具有深刻内涵,既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凸显出乡村生态环境提升的经济价值、重要功能价值和社会价值,也呼唤着乡村传统文化的回归、传承与发展。“三个百里”重要指示,深刻地诠释了怎样通过生产方式功能布局和生产力结构的变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个重大命题;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中国化、时代化的生动体现,构成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8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李强来金山调研提出“两区一堡”战略定位,即“金山要成为上海先进制造业的重要承载区、乡村振兴的先行区、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在乡村振兴国家战略背景和上海大都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战略要求下,强调金山做好“三农”工作的引领定位,赋予金山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的使命任务。2022年,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推动金山区转型升级,建设先进制造业重要承载区与乡村振兴先行区”,是对金山发展的再一次把脉定向。

历史反复证明,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金山是上海的农业大区,要把“三个百里”重要指示部署到举措中,把“乡村振兴先行区”目标任务落实到行动上,推动转型新发展、塑造城市新形象,关键是要抓好基层党的建设。

二、“三个百里”引领乡村振兴先行的

探索及典型案例

多年来,金山区以“三个百里”为引领,以组织振兴推动全面振兴,在党建创新、制度创新、乡村更新和治理创新等方面努力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和有效方法,不断丰富习近平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论述的实践内涵,形成了一批具有金山特点的鲜活案列。

(一)“破圈”与“扩圈”:党建创新推动组织振兴。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保障。上海市金山区与浙江省平湖市作为沪浙两地接壤的地区之一,探索毗邻党建创新之路和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金山区第一位共产党员李一谔领导的金山(浦南)县委在平湖转角湾地区(今独山港镇金沙村)活动时,建立了平湖第一个党支部——中共衙前支部,并发展了平湖第一位共产党员朱轶凡,点燃了平湖革命的星星之火。金山平湖两地独特的政治优势、区位优势、文化优势为两地联动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机遇。近5年来,两地不断深化“毗邻党建”,通过构建“联动发展共谋、产业项目共促、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互通”的新常态,积极发挥“毗邻协同”在跨界地区尤其是乡村振兴融合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以廊下镇山塘村为例,廊下镇山塘村与平湖市广陈镇山塘村一河之隔、一桥相连,“同名同姓”但治理不同步、风貌不统一。山塘村以党建为纽带,打破省级行政边界,利用地缘相近、文化相亲的优势,通过组织联建、扩圈联盟、错位互补,实现两地资源共享、融合并进、共同发展。主要做法有:一是“一盘棋”推进合作共谋。2017年6月,南北山塘成立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依托“毗邻党建”平台,打破区域壁垒,建立“党建联心、文化联姻、发展联动、民生联建、平安联防、人才联育”的“六联”工作机制,不断拓展各领域党建交流合作。两村党总支书记兼任轮值书记,每月举行工作会商,每季度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探索干部联动培养模式,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干部培训交流制度,实行“双委员制”,两地毗邻的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相互交叉任职。二是“一条链”推进产业共融。沪浙山塘联合党支部携手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成立“区域协同乡村振兴实验室——明月山塘”,跨省打造8平方公里“明月山塘”乡村旅游品牌,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商贸为一体的历史文化商业街区。三是“一家亲”推进服务共享。南北山塘通过联动共享,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先一公里”。廊下镇2路公交车延伸到广陈镇山塘村,与平湖公交207路支线终点站实现无缝对接,实现沪浙山塘公交线路互联互通,方便两地村民和游客的往来出行。山塘村打造智慧健康小屋,只要村民带着社保卡或者身份证,来到智慧健康小屋就能开展免费健康自检服务。长三角的群众也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证登录体检,只要持三代医保卡去本地医保局登记备案即可享受服务。四是“一张网”推进乡村共治。南北山塘共同成立党建引领基层自治平台——村落议站。依托金山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示范户(埭)创建和平湖市“全域秀美”创建,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改善。组建“村落管家”队伍,由“党员+组长+村民代表+群众”组成,负责政策宣传、民情收集、检查评比、邻里互助、矛盾化解等各项事务。目前北山塘共成立了10个“村落议站”,每个站配备5—7名“村落管家”,形成“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家园自己管”自治模式。

南北山塘的“破圈”携手行动,带动沪浙毗邻地区更大范围的“破圈”与“扩圈”。金山、平湖两地立足共同的区位特点,聚焦乡村特色资源和现代农业优势,在金山区廊下镇、吕巷镇、张堰镇以及平湖市广陈镇、新仓镇联合设立长三角“田园五镇”乡村振兴先行区。通过组织纽带,“田园五镇”联合发起建立长三角“百镇联盟”,组织发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共同行动。

(二)“借势”与“乘势”:制度创新撬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土地具有资源、资产、资本“三资”属性,也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资源,如何让土地资源变成土地资产、土地资本,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与城市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同价”问题,关键在于是否勇于制度创新,释放农村土地改革红利,建立多元利益联结机制。乡村产业既要借势,抓住发展契机,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开发“低洼地”,又要乘势,探索出一条土地资源盘活新路径,成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的“高地”。

以沪上花海网红打卡地——朱泾镇待泾村为例。长期以来,这里一直贴着“穷村”标签,是全镇地理位置最偏远、基建最落后、经济最薄弱的“边缘村”。2020年,村党总支以党建为引领,深化村企联姻,以“土地作价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造就上海市首例以土地使用權作价入股方式与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经营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探索出一条“点土成金”新路径,“点醒”沉睡土地资源,“点亮”农民幸福生活。主要做法有:一是花开海上“寻金”。面对一片林地“低洼地”和产业单一的瓶颈,村党总支意识到,要想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利用自身资源升级发展产业。此时,蓝城集团也一直在寻求从重资产投资到轻资产运营再到“小镇战略”的转型,乡村振兴之路和企业转型之路“一拍即合”。村企合作“寻金”,以600亩花开海上生态园村企合作为爆发点,迎来了总规划近3800亩“上海南郊花海·芳香小镇”启动建设。二是土地入股“挖金”。2019年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破除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进入市场的法律障碍。待泾村紧紧抓住这个政策机遇,召开党群议事会,统一村民思想,确定土地作价入股的发展模式。随后,配合区规资局、区农委,统筹村庄规划和项目规划,解决了用地预审、农转用、勘测定界、开免税单等迫在眉睫的问题,并及时召开涉及11个村民小组的户代表会议,顺利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补偿决议。形成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最新探索,挖到了“真金”。三是利益联结“享金”。为了保障企业与村集体、村民的利益,村党总支牵头、各方参与商议建立了“两保零风险”的利益分配制度。土地入股后,按照“保底+收益分配”模式获得股权收益:项目建设期,按央行同期发布的整存整取一年期存款利率进行保底分红;建设期满后,按央行同期发布的整存整取三年期存款利率进行保底分红,如实际分红率超过保底分红率时,即按实际分红率执行。此外,村集体经济组织对上海花泾公司经营承担零风险,为农民方利益加了一层保险。对开发企业而言,从一次性全额缴纳土地款,变为每年支付分红款,缓解了资金压力,提升了发展潜力。

“三个百里”的产业发展成效和影响正快速惠及金山百姓。朱泾待泾村“花开海上”生态园,每个月都有不同品种的花卉接连开放,游客不断,待泾农民成为名副其实的“五金农民”;吕巷和平村水果公园,一年四季“一葡二桃三莓四瓜”水果不断;廊下中联村,联中食用菌专业合作社以科技创新一步步改造传统农业,使双孢菇亩产量达到传统种植模式的30多倍,“蘑菇小镇”的双孢菇产量占全市95%以上,已成为长三角规模最大的工厂化蘑菇生产基地,并不断开发蘑菇科普采摘游,研发蘑菇盆栽等延伸产品。“三个百里”的发展之路,正是富有金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青山”与“金山”,乡村更新助力生态振兴。乡村发展的巨大潜力蕴藏在绿色生态中,乡村生态资源创新转化既要以环境治理和乡村更新为抓手,在生态环境“硬实力”上打基础,做强产业基底,又要以文化挖掘和文脉保留为载体,在乡风文明“软实力”上做文章,发展文化产业,引领带动村民创业致富,助力实现乡村生态环境更好、经济结构更优、文化基底更亮、生活质量更高,既留住“青山绿水”,又看得到“金山银山”,成为上海市民的“后花园”。

以漕泾镇水库村为例,该村位于镇北部,村内水体面积占村域总面积4成,拥有41条河道和70多座小岛,旧时俗称“水窠里”。2021年,漕泾镇被命名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作为“两山”实践基地核心区,水库村党总支坚持党建引领,探索“绿水青山”工作法,成为“两山”理论转化的鲜活样板。主要做法有:一是治水绿水增“颜值”。承接镇级要素资源倾斜,开展全域水网治理,还原水乡肌理。着眼“让水更绿”重新设计全域水网,兼顾农村和城市的双重审美,展现生态之美。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几乎每块重点土地用途,都是和村民一起讨论出来的”,引入同济大学乡村规划师团队,高标准高效率完成水库村规划。村域内以水带景,规划形成“北园、中岛、南田”的空间结构,其中中片区以“水岛”为基本单元分散布置旅游生活功能,通过核心区河道综合提升、保留宅基地房屋更新改造等全域展现水乡生态之美,最大程度盘活水资源、呈现“水魅力”。居住条件的改善、公共设施的便捷、乡村景观的美化、旅游产业的兴起,都让村民的生活品质有了更大的提升,真正把“最美的风景”留给村民。二是用水活水强“产值”。村集体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2017年以45亩闲置土地的经营权入股共建沪上最大的“生态乌鳢提质畜养生产基地”,满足全市近70%的品牌酸菜鱼馆的黑鱼供应,2021年的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项目利润的5%用于水库村村民分红。在绿色产业基础上优化升级新业态。2019年11月,漕泾镇以水库村“酷岛理想村”为镇域郊野公园的示范启动项目,租下水库村263亩土地的20年使用权,致力打造与上海全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乡村未来艺术社区,依托“水”“农”“艺”资源打造水上游览路线,依托举办大型活动和赛事助推产业扩容。三是爱水护水提“气质”。挖掘水文化,传承水乡文脉。2019年6月,兴建水库村村史馆,184平方米内重现距今6000多年历史的上海古海岸线遗迹“古冈身”,用一件件渔家生活的老物件、老工艺品,还原旧时贩盐、交易、渔船出航等场景,不仅增强了水库村村民的本土文化自信,也吸引来大量他村村民和城市游客。为让水更清更绿,水库村党总支开展“水上旗帜”行动,党员河长、党员志愿者、在职党员队伍按片认领包干,100%全覆盖全村41条河道,常态化开展巡河护河,打通水体管护“最后一公里”。在乡村振兴项目建设中,践行“村事民定”“全过程参与”理念,维护村民“主人翁”地位,将保持河道整洁、分类投放垃圾、宅前屋后卫生等纳入村规民约,倡导和谐乡风。

乡村的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资源共同构成了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禀赋优势,是撬动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点。张堰镇百家村“林多”,3800多亩生态林和76%的林水面积为金山之最;山阳镇渔业村“临海”,是上海历史最悠久且仅存的渔村;枫泾镇新义村人文底蕴深厚,有中国故事村称号,留下了金山早期革命烈士的足迹;亭林镇油车村“人杰”,历史贤人迭出,底蕴丰厚。乡村更新助力生态振兴,就要善于抓住历史机遇和转化契机,把特色资源价值转化为发展“活水”,乡村更新,引才引智,农文旅融合,以点带面撬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三个百里”引领乡村振兴先行的

经验启示

“三个百里”引领乡村振兴先行的金山实践,彰显了其在政治、思想、组织、政策、制度和社会各层面的引领路径,体现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生态文明和乡村治理各方面的积极成效,蕴含着大都市乡村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为上海大都市乃至长三角区域全面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借鉴。

(一)全领域贯穿党的领导,抓好党建引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就是要确保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二十大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出最新部署,强调“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加强城市社区党建工作,推进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有效落实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要全领域贯穿党的领导,抓好党建引领。一是政治引领,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聚焦中央新要求、工作新需要、群众新期盼,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始终坚守人民至上“国之大者”,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和愿望,切实保护农民基本利益,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二是思想引领,要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大力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培训,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实践本领,为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思想指引。三是组织引领,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好村“两委”班子选配,抓好“班长”工程,把村级党组织打造成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坚强堡垒。四是人才保障,始终坚持以组织振兴带动人才振兴,凝心聚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二)全方位推进乡村振兴,抓住关键支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全方位实施“五大振興”,才能“握指成拳”,汇聚起强大合力,只有抓住关键支点,才能撬动力量之源,为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提供有力支撑。在“五大振兴”中,产业振兴是基础,关键是培育支柱产业;文化振兴是基底,关键是挖掘本土文化;生态振兴是底色,关键是生态资源的挖掘保护利用;组织和人才振兴是保障,关键是基层党组织是否坚强有力。当前,在深化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背景下,乡村治理是否有效就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点。中国成功脱贫的原因在于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乡村贫困治理道路,而治理有效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因而乡村治理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连接点。乡村治理的关键,要以治理数字化牵引治理现代化,既需要发挥群众的力量,实现多元共治,更需要数字和科技等全要素赋能,实现精细化和智能化。金山区广大村级组织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探索“微格治理”“积分管理”“八仙桌会议”“老村官议事园”“共享停车位”“巷邻治理”“村民小宪法”“文明工程师”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中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其借鉴意义在于激发自治意识,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推动治理模式创新、治理方式重塑、治理体系重构,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能力。

(三)全要素赋能乡村振兴,抓实共同行动。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而全面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多主体、多力量、多机制的介入与协同,全社会广泛参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既要依托农村、依靠农民,打牢基础,更需要人才、制度等外部要素赋能,还需要数字技术加持,才能激活要素、激发潜力、激励行动。一方面,组织赋能,推动部门协同。充分发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领导小组的机制作用,整合各部门各单位协同发力;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的引领作用,深化网格化党建,使网格成为区域化党建开放式、集约化、共享性的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数字赋能,推动数字化转型。乘数字化转型东风,转意识、转模式、转方法,将数字技术融入到第一、二、三产中,扩大场景运用范围,推动乡村数字农业、共享经济、电商平台、科技治理等综合跃升。同时,制度赋能,撬动乡村振兴支点。2022年9月《上海市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出台,必将释放大量红利,积极承接改革红利,进一步盘活农村“三资”,培育壮大特色产业,积极保护乡村文脉,有效推进乡村治理,做大乡村振兴“朋友圈”,整合各方面资源力量参与到乡村振兴共同行动中。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金山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责任编辑:丁  达)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