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与社会团结

2023-05-30 04:33郝晓菲
天涯 2023年1期
关键词:住处布宜诺斯艾利斯住所

郝晓菲

2022年10月4日的《社会学评论》网站上,刊载了贾奎因·本尼特斯的文章,题为《向上移动?》。在文中,本尼特斯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社会福利房改造工程的社会学后果进行了探究。

从1930年代开始出现,一直到1990年代,布宜诺斯艾利斯的贫民窟和临时棚户区缓慢增长,而农民工和贫困家庭也借此以一种非常不商品化的方式获得了住处——情况经常是这样:某个家庭受到亲戚或朋友的邀约来到棚户区,找到一块还未被人占用的小地方,然后逐渐把它建成自己的住处;一段时间以后,有了更好住处的人会将自己的棚户非正式地遗留或卖给某人,但在挑选买家和出价时,主要考虑对方需要帮助的程度、生活艰辛的程度或血缘关系的远近等道德条件。

但在过去三十年间,一方面,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心区的人口剧增;另一方面,新的临时棚户区几无新增,且已有的棚户区也很少有面积上的扩张,这就使得贴近更多的工作机会、更便捷的公共交通和更好的社会服务的中心城区人口密度大大增加。在此背景下,一种非正式的房产市场开始出现:现在,住处的标价依据的是地理位置和建造质量,而非对买家生活情境的道德考量;另一方面,许多户主开始搭建新的房间用来出租,当然大多数情况下是为了增加收入,但也有少数人借此成为贫民窟房东。此外,政府部门所推行的公寓住宅提升计划,也对贫民窟和临时棚户区的旧有空间格局造成了极大的扰动。

此类空间转型,当然也有着深刻的社會学后果。

在阿根廷,贫民窟和临时棚户区向来是使得穷人得以谋生的亲戚网络和团结纽带:人们共享资源、互相知会工作机会、彼此合作以确保每日生存;这里也是草根和社会活动的热闹场所,人们携起手来,共建宗教组织、慈善机构或非政府组织等。但住所的商品化正在侵蚀此类社会团结:比如公寓住宅提升计划,按照官方的规划,违章搭建要被拆除、狭窄的小巷要被拓宽,但如果取而代之的是城市里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漠然,以及行色匆匆的街头偶遇和擦肩而过,那么这样的提升是否也存在问题?就此而言,大规模的人口重新安置工作其实是高度语境化且多重面向的,它能向我们揭示社区成员之间以及社区成员与其居住环境之间的社会纽带。当舍弃贫民窟和临时棚户区时,人们舍弃的不仅仅是住所,更是某种社会关系、身份认同、人际纽带和通过多年的相互帮助才建造成的家。

猜你喜欢
住处布宜诺斯艾利斯住所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Language
Love in shoes 鞋中有爱
住所与居所的区别是什么?
米可闯关(二十八)
带动物们回“家”
图志
无人机的妙用
请放心
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