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建设背景下“多方协同、六位一体”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3-05-30 10:48漆江艳邹瑞睿
时代汽车 2023年1期
关键词:六位一体双高

漆江艳 邹瑞睿

摘 要:“双高”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也是高等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契机。国际化是“双高”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研究重新界定了汽车国际化人才的标准与内涵,并从学校、政府、企业、行业等多方协同参与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实践研究,从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方式的选择、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国际化教学过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机制保障“六位一体”探索高职院校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

关键词:双高建设 汽车国际化人才 多方协同 六位一体

1 背景

《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标志“双高建设”正式扬帆启航,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其中,“双高计划”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国际化人才培养”。基于此,高职院校对于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该从标准设置、资源建设、人才培养以及高校服务等方向做深入地探索。

2 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

中国本土的汽车企业不再满足于纯粹的加工、制造角色,壮大研发能力、开发自主品牌,并成功打入国际市场是当前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发展战略,但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阻碍我国汽车产业自主研发和创新,以及发展汽车行业自主品牌的障碍。基于此,汽车类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应该对国际化人才内涵进行梳理,为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树立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2.1 精专业

学科专业知识是教师从事专业实践的基础。之所以成为高素质的汽车技术技能人才,是因为具备焊接工、机床工、建筑工等其他技术技能人才所不具备的汽车类专业知识。只有具备一定学科专业知识水准,才有可能进行有效实践,甚至是创造性的实践。汽车行业发展日新月异,所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宽泛。智能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汽车”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谷歌、特斯拉、Uber、百度等国际公司试图在未来汽车行业中做出新的解读。因此汽车产品与技术国际化人才势必要了解自己专业的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还要涉猎广阔的跨学科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满足汽车行业创新性发展需要。

2.2 知语言

国际化人才的首要特征是語言沟通无障碍,而不仅限于英语。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更加紧密,其中的小语种培训将成为新发展阶段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亮点。语言的畅通不仅是便于双边技术、贸易交流,更是一种文化的尊重与融入。

高职院校学生相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理论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学习习惯不够良好。因此,在语言学习关方面,应从就业方向以及学生意愿出发,开设语言选修课,调整教学模式,通过网络平台,线上课堂引入小语种师资,设置恰当考评方式督促学生自主选择语种学习,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2.3 懂文化

国际化人才的重要特征是能够在国际交往中顺利,而国际交往最难以突破的就是文化栅栏。尽管我们在很多场合,很多影视剧中都能获取碎片化的“文化禁忌”常识,但不够专业系统。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跨文化交际是必修课程,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必备素质。其中,手势语、社交距离、时间观念、处事风格等是跨国文化的典型代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应该有完备的跨文化交际教学系统以及合适、合理、合规的教学资源。

2.4 有意识

国际化人才培养对高职院校而言是一种人才储备式的培养,所培养的学生不仅是要有能即学即用的技能,更重要的是要有国际化意识、国际化视野、国际化素质。在面对高新尖技术地冲击时,不是退缩,而是挑战;面对智能制造时代到来,不是恐惧“全民失业”,而是有迎接新的技术革命的兴奋感;面对因国际化人才培养带来的课程改革,不是抱着“不是我的事”“国际化离我好远”的距离感、被动感,而是有主动感、参与感与成就感。

3 培养模式

3.1 多方协同

高职院校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应充分发挥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职教集团、协会参与、政府支持的优势,探索学校和汽车企业、汽车行业协会、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依托企业,以企业职业标准为主线,以企业职业能力为主体,加强项目、课程交流合作,协同培养国际化人才。

3.1.1 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的一大特色是校企合作项目。企业利用学校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需要的人才;学校通过订单式的培养一方面保障学生的就业,另一方面为学生的技能实操提供实践场所;同时,通过校企合作项目,高校引进企业导师,既为学生寻觅到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又为学校内部教师提供了专业技能提升的机会。在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汽车企业与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这一架构,为学生国际化寻找最高效途径。比如在引进汽车企业之初,重点考察国际品牌、跨过企业、合资企业等;对于合作内容,要注重外资企业文化联通、跨国企业管理模式注入以及汽车相关国际标准的融入。同时,校企合作班依托企业的先进设备进行学习与实践,以跨国企业的运行标准要求、考核、激励学生,让学生在国际企业氛围中成长。

3.1.2 职教集团为引领

职业教育集团是通常是由院校、企业、行业以及相关部门组织为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及多样教育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所形成的职教组织。作为促进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重要纽带,受到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一致认可。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职教集团的聚力作用不容小觑。职教集团通过辐射,将区域内同一行业的企业、事业单位、学校等聚合成一个庞大的集团,以建设目标为抓手,以协作为纽带,以制度为保障,发挥各自优势,攥拳出力,攻克重难点项目。另一方面,职教集团庞大的人口红利对国际化企业有巨大的吸引力。在国际化程度不够高的中西部地区,通过职教集团,架起高职院校与国际化企业之间的桥梁,使学校办学有出路,企业人才有来路。

3.1.3 协会参与

行业协会与职教集团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介乎于社会与政府之间,由行业市场主体为实现全行业的共同利益而组建起来,但行业协会又相对职教集团而言,涉及的范围更深,覆盖的面更广。与此同时,一方面,行业协会对于市场变化、技术更新以及人才需求总是会有更快的感知;另一方面,行业人才标准通常诞生于行业协会。这意味着行业协会对于汽车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把握方向,提供依据。首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根据汽车市场变化对人才需求进行预测,指导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实行汽车国际化人才“订单培养”;其次,汽车协会内各相关企业可作为高职院校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参与汽车一线生产与实践提供现场操作指导平台;第三,根据汽车行业协会的要求与标准,设立汽车行业相关职业资格培训点与考点,方便高职院校学生接轨国际化。

3.1.4 政府支持

从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需要从汽车保有量、年销量总量上升到汽车制造技术、上下游供应链、相关制度标准等方面的成熟,而差距的缩小与消除需要加速汽车人才培养。打造中国汽车品牌急需汽车核心技术高端人才填补汽车研发与生产技术空白,这需要车企与汽车院校之间的通力合作,更深层次涉及到汽车人才教育或未来职业的观念上的转变,这一切都是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予以支持。

同时,汽车专业人才的创新培养需要政府支持。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要求汽车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创新思路,大胆尝试。但人才的培养不是投资,而是对人的引导,所以不能盲目尝试,需要深入研讨,多方调研。而政府有更多的资源,能掌握更多的信息,对于人才培养的创新尝试可以提供更丰富的建议和参考。

3.2 六位一体

从宏观来看,学校和汽车企业、汽车行业协会、政府等多方共同参与,为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打开局面。微观而言,汽车国际化人才的培养还需要依托企业,以企业职业标准为主线,以企业职业能力为主体,加强项目、课程交流合作。从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人才培养方式的选择、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国际化教学过程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质量机制保障六个方面进行六位一体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2.1 制定标准

目前高校汽车院系开设的汽车类专业培养方向可分为两大类:工程技术型和经营服务型,前者指发动机、底盘、车身设计等方向,后者指营销、检测维修等方向。这两个类型的具体培养目标、开设课程有所差别,但培养的总体框架基本一致。因此,在大框架下加入国际化这个目标和要求,并不会转变专业的培养方向,反而促使其更有利于提高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提升。基于此,高职院校汽车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标准应该定位为培养具有汽车类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汽车工程或服务领域内从事制造、生产、营销、售后等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同时,职业院校主动参与汽车行业制定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开发国际通用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推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质量专业标准、课程标准和教育资源。

3.2.2 选择方式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方式方面,不拘泥于统一的形式,针对需求和学院人才培养方式多样化特点,进行弹性学制管理,学生根据自身基础以及预期木钵,选择国际化课程,在规定最长期限内根据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及测试,达到标准,则可进入国际化人才申请程序;同时,制定学分认证制度,结合学生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以及国际化课程学习经历,甚至企业的国际化工作经历等,与课时对等认证,调动学习积极性。

同时,搭建平台,开展多种方式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比如,主动承担援外服务,在实践中锻炼国际化人才;配合政府、协同企业搭建境外办学平台,为当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办好留学班,充分利用留学生为本校营造国际氛围;举办、协办、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推进跨国教育科研项目。

3.2.3 构建课程体系

国际化人才明显标志是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因此,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从语言、文化、专业着手,构建知识、素养和能力人才课程体系。基础课程以专业知识、中国文化、外语(不限于英语)为主,提高课程以双语交流、跨文化交际以及专业实践为主。同时,在国际化人才课程体系设置中,高职院校要调整“以技能为主、以就业为导向、以操作熟练为标准”的低等级技术技能人才为定位,应注入国际化高端人才的概念,在岗位对标方面,更新管理理念,立足于中国品牌汽车走出去战略思维,在培养国际理解、国际视野作为重要内容予以充实。

3.2.4 实施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将国际化教学资源引入、融合、输出是国际化人才培养重要举措。首先,汽车类教材的选用要注重“国际通用性和与时俱进性”,教材内容要注重理念、方法的正确,以及思想内容的科学性。其次,课堂教学的国际化,提倡双语教学。面对高职学生语言学习基础薄弱现状,要开发趣味性强、通俗易懂、实用性强的双语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学习,学能所用;同时,也可以开通小语种选修课,激发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第三,提倡集体备课,搭建汽车国家化教学资源库,丰富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模式、调动学习积极性。第四,考评体系开放融合,引领教与学国际化。从理念上进行考核,激发创新思维、创新实践,鼓励大胆尝试、小心求证,而不是单纯的从知识掌握、作业完成等维度进行考核。第五,教学过程智能化,通过信息化平台共享汽车行业最新技术、标准、问题、发展趋势等,拓宽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2.5 建设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保障。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尤其是内地城区的职业院校,国际化师资缺口很大。因此,首先要进行大范围的引进与培养。在人事招聘渠道,为汽车国际化人才引进开辟绿色通道;对于本校教师,引导其国际化素质提升。比如汽车类教师,要从事国际营销,双语教学等培训;外语类教师要引导其專业转型,跨领域发展。其次,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整合国外优秀高职院校汽车类人才培养资源、调研本科类高校对于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探索,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在线学习资料库,提升国际化教学能力。最后,搭建国际交流平台,把教师送出去,把企业导师引进来,把国际标准挂上去,举办有影响力的交流会议,有效支撑教师国际素养提升。

3.2.6 保障质量机制

高职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是一个持续过程,需要集聚全员力量才能实现。首先,政策扶持,院校要从顶层设计上把人才国际化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主方向,从师资培训、课堂改革、教材改革等方面鼓励教育教学国际化尝试;其次,机构制度保障,完善国际交流处,科学设计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制度;第三,资金保障,双高建设经费确保国际化人才培养有人愿意干,有人可以干。

4 结语

“双高”建设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引擎,也是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契机。国际化是大势所趋,是“双高”校建设特色之一。同时,汽车制造业的蓬勃发展急需汽车产业的自我研发和拥有汽车制造技术的人才。缓解汽车产业国际化高端技术人才的紧缺,高等职业教育责无旁贷。“多方协同”为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布局,“六位一体”致力于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探索,为高职院校汽车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基金项目:本论文系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多方协同,六位一体”汽车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ZJGB20203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晓文.汽车制造业:招揽国际人才,为走出国门蓄势[J].国际人才交流,2007,(05):50-51.

[2]北京市国际化人才培养计划研究课题组,赵晓霞.汽车制造业国际化人才的引进和培养[J].中国人才,2006(23):46-47.

[3]郑亚莉,魏吉,张海燕,李佐.高职院校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问题与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21,(12):92-96.

[4]康卉,党杰,蒋涛.“双高”背景下高职教育国际化探究[J].教育与职业,2021,(06):39-42.

[5]张慧波.“双高”建设背景下高职学校国际化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21):47-51.

猜你喜欢
六位一体双高
“双高”建设背景下职业院校推进“三教”改革研究
同频共振四链联动,彰显“双高”院校科研担当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双师型”教师质量提升的实然、应然与必然
我校2020年“双高计划”建设研究成果展
我校隆重召开“双高计划”建设启动大会
牵手教育: 中等职业学校“四元并举, 德技双高” 的校本实践
中学语文“六位一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刍议
群众路线视域下高校“六位一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探讨
民办高校“六位一体”学生工作机制探究
“六位一体”课程模式在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