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控车加工技术》课例分析

2023-05-30 10:48赵晓源
时代汽车 2023年1期
关键词:课例分析中职

赵晓源

摘 要:《数控车加工技术》是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本文以地区岗位能力要求为切入点分析中职学生如何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获得胜任数控技术应用的岗位技能。通过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引入企业真实加工案例,采取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从而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

关键词:中职 数控车 课例分析

1 教学背景

课程授课对象为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三年级学生,本专业旨在为本地区培养“制图—编程—加工一体化”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实施“制图员、操作员、质检员”的学生职业发展多方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数控车加工技术》为数控技术应用的专业核心技能课,是笔者所在学校根据企业的生产需要同时结合周边地区工业企业生产需要设置的专业课程,目的是为相关企业培养合格的数控车操作工,实现职业能力与实际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课程以当地优势为载体,基于工作内容系统化设计教学过程,根据学情和产业需求融入零件测绘任务。本课程主要包含数控机床基础知识、阶梯轴加工、圆弧轴加工、孔加工、矩形槽加工、螺纹加工、内螺纹加工、椭圆轴类加工。八个情境依次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学习内容由简到繁,由易到难。

2 整体教学设计

2.1 课程分析

本课程选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作为课程教材,教材基于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内容,为国家职业教育数控加工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

鉴于课程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设计,一本教材无法同时满足多个学习项目的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学团队基于1+X模式,进行课程融合,选用了《机械基础》、《机械制图》、《机械CAD/CAM》里与本项目有关的内容。并通过查阅行业资料,参考校企合作企业岗位说明书、运营手册,与企业导师共同编制出配套的实训指导书,本情境使用的实训指导书为《数控车床编程与操作实训指导书》。

2.2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数控应用技术专业三年级学生,已学习《机械制图》、《机械基础》、《电工基础》、《机械加工工艺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基础专业课程。已具备计算机一级、车工初级、电工初级专业技能,会使用在线学习平台等常用信息化工具进行本课程的学习。通过本课程前期的学习已具备会编写简单零件的加工工艺并且具有对简单的零件编程和机床基本操作的能力。

在本项目开始之前,师生去企业实地参观学习,了解带键槽的轴类件加工的加工过程,并分组深入车间各个岗位,记录岗位生产要点,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形成学习报告上传至课程平台。

学生对零件测绘、零件加工的课程学习兴趣浓厚,在之前的项目已经进行简单的零件测绘和零件加工实训课。学生对从网络、各种电子设备中获取资讯轻车熟路,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是他们“学过”的内容不一定能掌握透彻,要“学会”还得通过大量的练习。此外,学生的个体情况不同,学习能力有强弱之分,操作的熟练度不一致。

2.3 教法学法

教师利用直观演示、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入企业实际案例,并将项目细化,通过制定任务,环环相扣,通过尝试、展示、互补等方式,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突出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针对学生平衡速度和质量的问题,围绕快捷键和功能键的熟练使用演示操作,突破难点。教师依托企业工件,采用项目化教学,基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要求,设置教学任务和活动,并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使其体验真实工作过程。

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式,在课前通过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主学习,为课堂学习储备知识;课后通过教师共享的拓展资料进行学习和体验,完成教师布置的拓展任务。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形成优势互补,在课上进行组间点评和互助,增强了合作研究精神。学生完成作业后,将作业交叉找错,、相互学习,查漏补缺。观看教师操作,对标找差,自我监督,填补漏洞。

2.4 达成目标

学生预期达到的知识目标:熟练掌握零件测绘过程,在规定时间完成图纸;通过仿真软件制定加工工艺,编写加工程序;通过操作数控车床加工出符合企业质检要求的泵轴零件。

学生预期达到的能力目标:運用测绘工具掌握草图的绘制方法与技巧;掌握螺纹的绘制及标注;通过加工工艺的制定,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仿真操作、机床加工,培养学生数控机床的操作能力。

学生预期达到的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学生小组梯队学习,养成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共同进步的意识。(2)通过企业老师的讲解,培养学生低碳加工的企业岗位意识和社会责任。(3)通过学习劳模的事迹,观看学习强国劳模系列视频,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4)通过观看学习强国数控相关视频,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专业精神。

2.5 教学策略

教学理念与策略:依据数控加工工作标准,结合本次课学情分析,充分利用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和技术手段,实施“析—(仿)—试—悟—练”一体,评价、思政教育贯穿始终的一体的教学模式。融入零件测绘帮助学生了解产品、分析图纸、分析产品的加工,逐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达到突破教学重点,攻克教学难点,提升学生核心技术能力的目的。

2.6 教学过程

教师课前在学习平台上发布课程资料和任务。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平台答疑,收集学情资料,调整授课策略,依据学生测试结果分组。课前采用混合式教学,拓展了学生学习时间与空间,为课堂教学做知识和经验储备,同时也为教师掌握学情分析和调整教学重难点提供依据,以学定教。

课上,企业老师发布工作标准和企业工作任务委派单。组织学生制定本项目泵轴加工的工作步骤,将结果上传到平台。请一名小组代表对展示制定工作步骤进行展示。学生以已学知识为基础演示,教师顺势引入新知识。新知识旧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形成对新知识的有效构建。

教师组织学生对测绘的流程进行汇总,将结果上传到平台。请一名小组代表对测绘的流程进行展示。组间补充,教师点评。企业老师结合企业的规范流程进行总结。教学活动贴近企业,以标授课,以生为本,注重生生、师生互动,营造高效活力课堂。

教师展示本次课前每组上传至平台的作业——泵轴零件图尝试绘制,以及留言评价。通过课前学习及留言评价情况,学生组间互补欠缺知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多项交互。有机融合爱岗敬业的劳动态度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和价值观,德技并修。

教师分别请用时最快小组和得分最高小组的制图员对作业情况及完成思路展示。学生展示提前制作好的PPT,介绍其作业思路,不仅调动了班级氛围,加深了对知识的感悟,还提高学生对企业中速度和质量重要性的认识。

学生进行组间补充,各小组对上台的小组的思路提出建议或者质疑,上台展示的小组负责答辩。教师对小组表现进行点评,对知识点加以补充,并为做出合理发言的小组记录成绩。帮助学生准确锁定自己的疑惑,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各小组依次阐述自己的零件测绘过程和收获心得,并由其他小组对操作和结果进行点评。结合企业老师对学生零件测绘的评价,根据记录的过程性评价成绩,选出零件测绘项目中“最佳小组”,以及本项目中的“冠军组”及“最优个人”,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互评表。学生总结知识框架,深化所学,培养了总结概括的能力。

教师组织学生对数控加工的加工工艺进行尝试制定,将结果上传到平台,具体内容包括:(1)确定零件;(2)选择刀具;(3)选择切削用量;(4)确定数控车削加工中对刀点与换刀点;(5)编写数控车削加工工艺技术文件。各组代表对数控加工的加工工艺进行阐述。

学生以已学知识为基础,尝试自主探索和总结,在帮助克服畏难心理的同时,形成对新知识的有效构建。学生进行组内讨论,进而内化知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增加了,有效提高了课堂参与度。

教师示范操并总结要点:首先要熟悉命令,再一个就是绘图注意顺序性,第三是要熟记绘图知识,掌握这三点,从而突破难点。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实现教中学,易错知识集对运用,反思式教学,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组织学生结合之前学习的加工指令讨论并尝试编写加工外轮廓加工程序。学生在做中发现感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本质。借助软件操作让学生熟悉编写螺纹加工程序的基本代码,能有效克服学生对编程的畏难情绪,为加工的顺利开展做好铺垫。

组织学生进行泵轴螺纹的独立尝试粗加工,并将成品检测后拍照上传至平台。分别请用时最快小组和得分最高小组的车床操作员对作业情况及完成思路展示。帮助学生准确锁定自己的疑惑,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记录成绩可构成全过程性评价。

教师示范操并总结要点:依次递减、合理分配、末刀重复、光整加工,突破难点。讲解和操作配合恰当,实现教中学,易错知识集对运用,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学生结合教师讲解,修改作业并上传作业至平台,轮岗协作,并借助微课资源进一步化解难点。梯队学习、生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合作研究精神。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外轮廓的精加工,并将成品检测后拍照上传至平台。小组交叉领取录制的操作视频,讨论并指出不规范的地方,并对对工件测量。组织各小组依次阐述自己的加工过程和收获心得。并由其他小组对操作和工件进行点评。真实的多元性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企业责任感。

2.7 教学评价

根据记录的过程性评价成绩,选出本次项目“最佳小组”,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互评表。邀请最佳小组的代表总结本节课知识框架,对不足之处及时补充,从而构建多元化、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学生总结知识框架,深化所学,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考核评价:评价标准:结合教学目标和技术标准设置评价细则,形成过程性评价成绩。期末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60%)+期末考核成绩(40%);评价方式:结合平台开展自评、互评、企业评和师评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3 教学实施效果

3.1 学生学习意识增強,自学能力提升

教学方式增强了学生的满意度,学生非常满意占比达83%。课程平台显示,学生互动率、满意率都有较大提升,学生互动率由原来的62%提升到90%;95%以上的学生能够完成在线学习任务。

3.2 学生课堂实操表现优秀,课外实践能力得到提升

经过课堂操作训练,学生分析零件及加工越来越全面,测绘和数控加工越来越熟练。通过小组协作,学生能针对各类数车项目进行分析、测绘与加工,达到“举一反三”;2020级数控技术应用班数十名同学进利于寒暑假进入合作企业实习工作,学生职业能力、岗位素养稳步提升,并且90%的学生表达了高等院校继续深造数控技术的强烈意愿。

3.3 学生综合素养提高

通过项目训练,学生加强了团队合作意识,自我要求越来越严格;在生活中表现更为诚信和有责任心;积极参与技能大赛梯队训练,表现出吃苦耐劳、积极进取的精神。

4 反思与整改

4.1 特色与创新

4.1.1 “析—(仿)—试—悟—练”一体,评价、思政贯穿始终

(1)导学思政:将爱国精神、专业精神、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等贯穿课堂始终,学生实现小我与社会大我有机融合,打造有灵魂的专业课程教育。

(2)教学内容:企业实际案例引入,并将项目细化,环环相扣。针对学生读图能力差,产品分析能力差的学情特点及企业需求,融入零件测绘,通过尝试、展示、互补等方式,一步步引导学生,突出重难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通过对螺纹基础知识的补充,理论联系实际,从而实现从“学”到“用”。

(3)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暴露问题后对症解决问题,企业老师联系企业实际解答,运用易错知识集,进行反思式教学,拓展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利用微课视频便于不同基础的学生自笔者学习,体现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螺纹的实操环节,采用实时投影“一对一”示范跟学,全程监控教学及时掌握学习操练情况,实现有限新知教学;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形成感官认识后再进行理论指导,深化所学,内化知识。

(4)教学方法:直观演示、任务驱动、项目化学教、理实一体化、差异化教学。

4.1.2 产教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

项目化的课程引入真实的企业产品,基于企业岗位实际工作要求,企业老师深入教学。学生在企业助力下感受真实的岗位要求,体验真实的生产环境,从而激发学习动机,完成零件测绘。企业师傅全程参与项目评价,对绘图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结合企业的操作规范进行集中性解答,做到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知识库同步更新。

参考文献:

[1]朱虹,杨海.基于工程过程的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以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J].电大理工.2021(01).

[2]朱虹.基于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精品课建设研究——以高职数控加工工艺与装备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 2020(11).

[3]黄卫珍.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的应用探讨[J].职业. 2021(04).

[4]朱昀沁.中职数控技术应用创新创业课程设置改革探讨[J].福建轻纺. 2019(12).

[5]张利荣.项目教学法在中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中的运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22(02).

[6]陈思涛.规范数控编程流程,提高编程质量[J].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10(07).

猜你喜欢
课例分析中职
类比推理教学课例(数学)分析
基于课例 反思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主问题”有效性探析
对《画画亲近的人》一课的若干问题探索
慧眼识璞玉,妙手炼浑金
例谈英语阅读有效教学策略和模式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中职高考与教学研究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