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后中小学生复学“心病”的表现及其应对

2023-05-30 10:48刘莉
祝您健康·文摘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复学心病疫情

刘莉

2020年寒假至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反反复复。疫情严重时,各地学校实行线上教学。当疫情得到控制后,则让学生回归学校进行线下教学。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是突发应激性事件的易感人群,面对复学,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适应问题,简称为复学后的“心病”,需要教师尤其是学校心理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共同关注,并寻求相应的策略加以应对。

▎不确定与不安全感

学生经过长时间的疫情后回到学校,可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担忧、不确定感,甚至产生“怕感染”的恐惧心理,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而有些学生的焦虑程度可能比较高,还会伴随一些生理上的反应,比如胸闷、坐立不安、心跳加快、發热等躯体症状。针对这些学生群体,我们需要注意倾听他们的心声,做好陪伴并予以心理支持,并从身体感受开始,教会学生一些身心放松的技巧。

1.腹式呼吸法

坐在凳子上身体挺直,与大腿成90度,两脚踏在地面,小腿与大腿成90度,双手覆盖膝盖,头微微低下。将注意集中到呼吸上,用鼻子慢慢地、深深地吸气,腹部逐渐隆起到最大,然后从口腔慢慢地呼气,直至呼出所有气体,同时可以默念数字1、2、3……腹部逐渐凹陷到最深。每次吸气和呼气各延续10—15秒,可练习5—10分钟。这个方法对放松骨骼和肌肉、缓解焦虑情绪比较有效。

2.蝴蝶拍技术

双手交叉放两边臂膀上,交替拍自己的臂膀,1秒拍1下,感觉像哄小宝宝睡觉那样。轻拍时在脑中回想过去曾经经历过的美好画面,或体验曾经有过的美好心情。这种方法可以增强自己内在积极的心理能量,尤其对女生特别有用。

3.安全岛技术

临睡前或者起床前5分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身处一个“安全岛”,一个不被他人打扰、感觉最安全、充满爱意、最舒适、只属于自己的地方,如美丽的沙滩,海鸥在蓝天下盘旋飞翔,或世外桃源一片鸟语花香。深深地享受自己身处“安全岛”的美丽心情,这可以减弱自己的负面情绪和不确定感的程度。

如果有同学出现下列状况并持续2周以上,那就需要求助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一对一的帮助。

(1)过于恐惧,缺乏安全感。

(2)脑海或梦中持续出现与疫情有关的画面且感到非常痛苦。

(3)回避一切与疫情相关的话题、场所和活动,从而干扰正常的学习与生活。

(4)感觉空虚,变得迟钝、麻木、退缩或孤独。

(5)难以入睡,警觉过高,产生过分的惊吓反应。

▎不想上学

几个月的疫情连续待在家里,有些学生是盼着早些开学,相反也有一些学生在家自由自在、懒散惯了而不想上学。不想上学的直接原因就是缺乏学习动力。而学生的学习动力主要有3个方面构成:由求知欲和好奇心产生的学习的内驱力,由外界的某些诱因或目标产生的诱发力,以及老师、家长、社会的要求而产生的外压力。据此,解决学生不想上学的问题,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入手。

1.诱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并给予愉悦感和自我效能感的满足

求知欲和好奇心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力,激发求知欲和好奇心对于学生复学后专心学习至关重要。就教师而言,需要调整教学教育策略,实施愉快教学,让学生觉得学习有趣、好玩,不断诱发、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就家长而言,绝不能放大学生的缺陷或不足,与其他学生比高低,从而诱发学生烦躁、愤怒、委屈等不良情绪,回避上学,而是应对学生取得的进步加以不断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而产生持久的学习动力。

2.确立适合学生特征与水平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导向、激励和检测的功能。老师和家长要在充分把握学生发展特征和水平的基础上,与学生充分协商,确定每天、每周甚至更长时期内的学习目标,以指引学生持久的学习行为。有些毕业班的家长,担心几个月的疫情耽误了学生的学习,为在升学考试中取得好的成绩,所以就不切实际地给学生定了过高的目标,强迫学生超量学习,可学生始终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于是就干脆逃学或不学。这种情况应该坚决予以杜绝。

学习目标确立的SMART原则:

(1)目标必须是具体的(Specific)。

(2)目标必须是可以测量的(Measurable)。

(3)目标必须是可以达到的(Attainable)。

(4)目标必须与长远目标具有相关性(Relevant)。

(5)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3.给学生施加必要的学习压力

中小学生今天的学习与他们未来的生活工作离得较远,因此他们往往难以意识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尤其是有些原本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的学生,更是在学习上表现出较强的被动性。对于这些学生,仅仅靠他的学习主动性是不够的,教师、家长必须对他们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并将这种要求转化为他们学习的压力,从而促进他们的学习。当然,要求和压力的强度必须因人而异,要在他们能承受的范围内,否则会适得其反。

▎手机与网络依赖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虽然为学生们居家学习提供了便利,但也可能让有些学生对智能手机上各种花花绿绿的信息和网络游戏产生好奇而“欲罢不能”,出现手机和网络依赖甚至成瘾现象。面对这种现象,好多家长过度恐慌,采取一味禁止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导致亲子冲突甚至恶性事件的发生。堵不如疏,家长既要基于学生的立场理解他们适度游戏的合理性,又应使学生们懂得过于沉溺其中的危害,从而引导学生合理、适度使用手机和游戏。

1.移——转移注意

将手机从视野中移走,切断电脑网络并关闭电脑,让学生将注意力专注在学习上。教师要多关注学生的特长,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一方面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手机和网络之外的事物,另一方面又能增强学生在特长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并从中感受到乐趣,从而少接触手机和网络。家长可多组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多与大自然接触;开展亲子阅读,拓宽学生认知视野;开展亲子竞赛等,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从而使学生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积极活动上。

2.动——增加运动

增加身体运动,不仅可以增强身体的机能,还可以宣泄负面情绪,同时能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快乐元素;运动能加快身体血液流动,从而运送更多的带氧血红素到全身,提高大脑和神经系统的灵敏性,提高记忆、思维和学习效率,还能整合大脑功能,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英国的一家研究机构发现,学生平均的运动量与学习成绩明显相关。如果每天坚持60分钟中等到高强度的体育锻炼,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可提高一个等级。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个常量,在运动上花的时间精力多了,那么手机和网络使用自然就少了。

3.合——亲子合作

智能手机和游戏对学生甚至是成人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摆脱对它们的依赖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现在普遍的情况是,学生要玩,家长反对,双方形成了敌对关系,于是在长期的拉锯战中消耗了大量的心理能量。我们可以改变思路与策略,家长不妨站在学生的立场,倾听并理解学生心声,疏导学生情绪,在此基础上与学生合作,形成合力,共同抵御智能手机与网络游戏的诱惑。其实有些学生网络成瘾,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冲突的逃避。家长还可以与学生在一起进行各种类型的亲子游戏,变线上为线下,减少网络游戏的副作用。

4.约——约定章法

家长、教师与学生在充分协商后就智能手机与网络使用签订一份契约,规定智能手机与网络使用的条件、内容、时间、时长、场合等有关事项,并明确双方在契约执行过程中必须承担的义务和责任。契约一旦制定,双方必须签字画押,严格执行。契约的执行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控制或摆脱对智能手机与网络的依赖,而且可以帮助他们形成严格的规则意识和自制的行为习惯等良好的品质。

▎自由散漫不服管教

疫情期间,自由安逸的家庭成了学生们的“舒适区”,较长时间的居家隔离生活和网络在线学习无形中让他们的心理和行为慢慢适应并习惯了这一安全舒适的模式。复学意味着要打破这样的模式,需要重新适应疫情稳定后的校园生活。学生们带着居家生活时的身心状态进入学校,会表现出自由散漫、不愿受束缚、不服管教的现象。对此,教师家长可以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

1.确立自律意识

年龄较小的儿童,自控力和耐受性较低,容易自由散漫,不愿意受束缚。因此,教育这一阶段的儿童需要教育者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充分理解和体谅他们的所作所为,并且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合力,对其进行指导和约束,即以“他律”为主进行教育。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身心发展水平的提高,学生们的自我意识逐渐形成,有一种迫切想摆脱家长和老师束缚的趋势,这为自律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奠定了客观的基础。作为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有针对性地激发学生的潜能,逐步由“他律”向“自律”过渡,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2.学会延迟满足

延迟满足是指一种为获取长远利益、求得长远发展而甘愿暂时放弃即时满足的行为取向。例如,现在我们忍受疫情带来的“诸多不适”,如戴口罩、保持人与人之间一定的空间距离等,为的是疫情结束后的“自由自在”;学习不是为了得到老师、社会即时的赞许表扬,而是为了获取增强自身能力和长远发展的内在满足感。延迟满足的训练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

——努力与眼前诱惑刺激“隔离”。

——转移注意力以克制自己的即时欲望。

——将短期满足带来的长期恶果或者延迟满足带来的好处具体化或具象化。

——通过做记号、积分等方式不断强化自己的行为,集满一定的积分后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赏。

3.增强自控能力

在疫情期间,全国大中小学生都采取线上学习的形式,而其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有人专心致志地学着,有人打开电脑签到后蒙着被子继续睡觉;有人整天网络成瘾或放纵娱乐,有人只是在紧张学习之余才适度放松;有人每天进步一点点,而有人每天懈怠一点点,一年、多年后就产生了天壤之别。

▎专注度差学习效率低下

在疫情期间,学生们居家生活学习并不需要像正常上学那样有规律的作息,往往会晚睡晚起,三餐不定,缺乏運动,边上网课边喝水、吃零食,等等。如果在复学前没有调整好生物钟,则会在复学后出现生物钟颠倒、精力不足、上课犯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导致跟不上学校教学节奏,无法高效学习。因此,建议在以下3个方面做调整。

1.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在疫情期间,有些学生因作息不规律导致睡眠不足,从而影响了学习的成效。复学后应做到作息有序,合理起居,逐渐让生活有规律性和计划性,保证充分的睡眠。我国教育部门规定,小学生每天保证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目前有相当多的中小学生睡眠不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的发展和学习效率的提高,这应引起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的高度重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教师和家长总是督促学生抓紧时间多看书、多做题,学生本人也千方百计挤时间甚至挤占部分睡眠时间进行学习,认为这样能够学到更多的东西,取得更好的成绩。这种现象在考试前表现得更为突出。这些学生如此学习,其意志品质值得赞扬,但可惜不符合学习的生理规律,无法达到他们期望的效果。他们只有保证充足睡眠,才有利于注意力的专注和学习效率的提高。

2.优化学习环境

注意可以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两大类。在学习中,虽然我们主要依赖于有意注意,但是无意注意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布置的学习环境过于复杂、花哨,这对学习是不利的,很难使学生长时间专注于学习内容本身,相反很可能会被这些色彩鲜艳、形状精美的小物件、小图片所吸引。因此在学生的书桌旁,应尽量布置得简单朴实,把与学习内容无关的所有东西全部移开。书房内也不宜张贴明星画,这也会抢占学生的注意力资源。

3.自我设限定时间学习

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总是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但这并不表明所给的时间越长,完成得就一定好。相反,规定的期限越长,反而有可能会使人松懈,不善于抓紧时间,心里总会安慰自己,现在松懈一点儿没关系,反正时间还多呢,以后再抓紧就是了。如果学生有了这种等待心理,就很难充分抓紧时间集中注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做事拖拉、磨蹭等不良习惯。因此学生根据任务的多少给自己框定完成时间,而且尽量规定得紧一些,这样有利于训练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提高学习效率。

选择一个待完成的任务,将闹钟设为限时长度,如25分钟或半小时,专注学习,中途不允许做任何与该任务无关的事,如喝水、看手机等,直到闹钟响起,短暂休息3—5分钟,接着开始下一个时限的学习。如此循环,每4个时限后,休息25分钟。

上述的“心病”解除后,学生复学后自然就能进入正常的学习轨道,适应正常的学校生活,获得理想的发展。

猜你喜欢
复学心病疫情
花开疫散复学日,少年逐梦正当时
——长春市赫行实验学校小学部一至五年级师生重返校园
战疫情
便秘是否也是一种心病?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开心复学
王伟平书记对学院返校复学防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指导
严把“四关”唱复学大戏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关注孩子的“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