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模式

2023-05-30 13:07姜帅
关键词: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

姜帅

摘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历经百年奋斗实践出的新道路,既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又立足于我国实际。文章分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阐明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的全面开启,将推进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具有世界历史意义。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类文明新形态;内在逻辑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3)04-0007-0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也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新突破。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理路

中国式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发展到全新的高度,正确解读这一重要论述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高等教育的重要举措。由此,我们必须多维度、深层次解读这一重要概念。

(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逻辑理路

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历程中,深刻剖析国际形势演变、国内社会发展实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领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使中华文明以强大的精神力量重新崛起,中华儿女在实践中展现创造的历史成果。中国因坚定走中国现代化道路而实现繁荣昌盛[1]。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始终坚持以我国国情为基础,形成了正确的革命道路,即新民主主义建设道路;确定了正确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即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共产党坚定决心,坚持走自己的路,奉行独立探索的精神,让我们党无论面对多少挫折,都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守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初心与使命。

(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超越与创造

现代化充分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时至今日,仍有很多发展中国家纠结于选择什么样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人类文明形态。中国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不安于现状,也不孤立,既充分把握全球化经济发展的脉搏,又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保持独立自主,服务世界上有需要的民族与国家[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其一是坚定长期而明确的战略计划。“四个现代化”战略、“三步走”战略、“三步走新目标”和“双百”两阶段战略部署都是长远的战略部署。其二是“循序渐进”的战略规划,立足于实事求是、规划理性。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每一步的目标。这与西方国家政党提出的不切实际的假设有着根本的区别。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以人为本的现代化。我国的发展目标很明确,即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综合多种分配方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良性发展。政府应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与解放,有效防范并化解经济社会风险,明确共享繁荣的目标与方向,在盘活市场主体的同时,有效避免资本或者市场陷入无序的状态之中。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本质是均衡推进“五个文明”的现代化,强调全面协调发展生态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以及政治文明、物质文明。中国的新发展理念强调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发展理念。这一发展理论并非仅强调经济结构转型,而是致力于促进发展中国家走出“低发展”的困局,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3]。

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逻辑与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基于开放的世界而形成的,是中国全面创新对外开放的结果。中国的道路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道路,我们不仅要解决自己的问题,“走自己的路”,同时我们还要通过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为人类发展问题贡献力量。

创造新的人类文明形式需要历史思维。历史自觉是在深刻把握社会发展历史规律的同时以及充分剖析社会发展趋势的情况下,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是在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变迁、时代主题转变、苏联模式由盛转衰以及新技术崛起的大环境下。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发展规律,顺应时代进步潮流,积极应对形势变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就是坚持多元文明交流互鉴。多元文明相互促进,形成了多种形式的人类文明。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历史呼唤全人类一起绽放光芒,人类只有保持开放包容、求同存异、互鉴交流,才能实现进步,才能繁荣昌盛。

中华文明在长期演进的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文明发展逻辑。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哲学精神、价值取向乃至生活方式都是独特的。中华文明还是开放体系,与其他文明互鉴交流、持续发展。中国在面对多元文明时,始终坚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积极学习世界各国创造的文明成果,并充分结合中国实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同其他文明交流,并从中不断汲取养分,吸收养料,丰富人类文明之内涵。

人类文明的发展是求同存异的进化过程。人类文明的进步是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发展变化。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高度不确定性给世界和平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带来挑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人类文明的新形态,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中国共产党在充分吸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其中的思想逻辑与历史视野,并结合我国实际,全面建成小康,打赢脱贫攻坚战,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圖,谱写了人类反贫困历史崭新的篇章。中国智慧以全新的高度和创新性的思维直面人类共同的挑战。

三、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社会主义现代化反映出中国现代化从制度创新到体制创新再到发展模式创新的演进理路,为人类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人类文明新形态是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指向共产主义文明、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主旨、“五大文明”作为人类文明的中轴,共同协调发展,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依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站在新的历史节点,推进民族复兴[4]。

(一)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彰显人类文明的多样性

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性在于,其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崇尚的现代化,也区别于苏联的现代化。而是全面坚持党的领导,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这是最根本的国情和实际,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最大的特点之一。我们党在全力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的进程之中,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基本原理,由此实现社会长治久安,经济高速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是史无前例的,是没有现成的教科书的,它不是简单地借鉴他国社会主义实践或者套用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也绝非仅传承中国历史文化或者套用国外现代化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引领全人类纠正认识与实践误区,意识到现代化并不等同于西方化、资本主义化。它证明了一个国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现代化,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二)始终坚持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彰显人类文明的全面性

马克思主义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中国共产党以此作为崇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共同富裕为追求,统筹推进现代化建设,明确发展的起点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发展。这些实际行动都充分说明马克思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与内在要求,即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重,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初心使命。要将我们的公民培养成“四有”新人,即有理想、道德、文化、纪律的人,并以此为基础建设高度发达的社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奋斗的目标,最终要实现的就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旨在改善人民生活条件,实现美好生活,促进人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协调生态、社会、精神、政治、物质文明,朝着新时代中国现代化道路不断奋进[5]。

(三)始终坚持和平发展,彰显人类文明的包容性

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坚持独立自主,追求和平发展,崇尚合作共赢的发展理念。我们党在对外关系方面,始终坚持五项原则。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性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积极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比如通过“一带一路”倡议,为改革与建设全球管理体系贡献力量,面对各类国际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参与其中,以实际行动为人类社会发展作出一份贡献。5 000多年来,中华民族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平与发展的基本理念,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推进国家发展,不仅不会对世界造成任何负面影响,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各国互动,为全球创造更多发展机会。

(四)始終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彰显人类文明的先进性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并定义中国共产党,明确其存在的意义在于为人民谋幸福,致力于人类进步事业。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党的基本目标是支持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一方面,遵循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另一方面,代表人类现代化发展的方向。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已经将中华民族命运沁入骨髓。我们奋力追赶时代,如今的我们很自信与时代并进,未来的我们将引领时代,共创美好未来。今日的中国以世界共同发展的视野,履行大国责任,并富有前瞻性和高度责任感践行相互依存、休戚与共的和平理念。

四、结语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引领时代变革,与自身国情相结合,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这条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引领全体中华儿女砥砺前行,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6]。

参考文献:

[1]吴昱.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视域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四重维度特质[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6).

[2]唐亚林,郝文强.人类文明新形态视野下中国式现代化的范式建构与路径选择[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2).

[3]张飞岸,肖楚锋.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三重内涵[J].理论探讨,2022(5).

[4]卢晓玲.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发展逻辑[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22(4).

[5]黄广友,韩学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生成——基于马克思恩格斯文明理论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

[6]孙墨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义[J].人民论坛,2022(8).

猜你喜欢
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
论全面现代化
中华民族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四个保障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深刻认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大意义
“七一”重要讲话的重大理论创新及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
理论·历史·实践: 三维探析中国式现代化
马克思的“人的真正共同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