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大县”的绿色蝶变

2023-05-30 17:27陈诚
当代党员 2023年3期
关键词:蜂窝煤煤场脐橙

陈诚

2023年新年第一天,奉节县青龙镇大窝社区,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气温跌破10℃,空气质量优,青色的远山藏在雾中。

站在大窝社区悬崖酒店的廊道上,环顾四周,风景如画,山下棕叶子河沟与三里峡河沟如玉带环绕群山;薄雾中,山顶的风力发电装置隐约可见。

曾经的煤炭“黄金十年”里,大窝社区作为奉节著名的煤场声名远扬,这里不仅产煤,家家户户生产生活也都烧煤。随后,在去产能、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治理生态环境的大背景下,奉节的煤矿开始关停,大窝社区也在其中。

“黑色”的煤炭经济开始落幕,奉节开始探寻生态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从“黑转绿”到“绿生金”的转型发展。

从“黄金十年”到“入冬”

年關一到,腊肉烧洗店的生意就红火起来。从矿上退下来后,大窝社区居民曹安全盘了一家腊肉烧洗店,十几平方米的店面里,林林总总地挂着几十条腊肉、腊猪蹄,等待烧洗。

入冬后,曹安全囤了一批蜂窝煤,“炉子里一次需要9个蜂窝煤,能烧很久”。在电力、天然气、液化气普及的当下,蜂窝煤作为曾经的主要能源,在广大农村地区仍占有很大市场。

在曹安全的账本中,一罐28公斤重的液化气100元,一个蜂窝煤2元,相比于纯用电力,多种能源混合使用的成本更低。

“这些煤炭来得很远,都是卡车从外地运来的,奉节本地基本已经不卖煤炭了。”曹安全说。

而在2002—2012年煤炭的“黄金十年”里,来大窝社区的卡车都是来买煤的,煤灰浸透路面,黑色一直延伸到江边。

大窝社区曾是国营奉节硫磺厂所在地,奉节人称这里为一磺厂。

在大窝社区发展的“高光”时期,一磺厂工人总数曾达3600余人,全盛时期硫磺年产量约7200吨,每年创造税收1100余万元,产值占全县GDP的比重达33%。

1998年体制改革后,一磺厂硫磺生产线全面停止。而后,煤炭代替硫磺成为经济发展支柱产业,私人煤场主纷纷进军煤炭行业。1999年至2011年,12年时间,大窝社区共计产煤170万吨。

一辆接一辆的卡车从大窝社区开出,煤炭顺着公路和长江航道运往长江下游城市。

卡车离去,留下的是被挖得像老鼠洞一样的地表、被煤灰染黑的树木和被阴霾笼罩的天空。

不仅是大窝社区,奉节产煤大镇都留下了“后遗症”:草堂镇、汾河镇、大树镇、康乐镇、白帝镇等乡镇因煤而兴也因煤而衰,续接产业跟不上、工人就业难、生态环境遭破坏、社会保障负担重等成普遍问题。

2012年,煤炭市场行情下滑,国家去产能和生态环保政策陆续实施。此后,奉节这个全国产煤的“百强县”开始主动退出煤炭生产市场,2016年更是开展了“百日关矿”行动,将37个年产能9万吨及以下煤矿全部关闭,当年累计去产能187万吨。至此,奉节县域内所有煤矿企业实现关停并转。

从“矿区”到“景区”

进入深冬,天黑的时间越来越早,下午6点左右,大窝社区就被夜色包围。

在海豚湾农家乐的厨房里,罗良顺的脸在柴火的照耀下忽明忽暗。

“上菜了。”将柴火灶里的菜装进盘子后,罗良顺喊道。这天有六七桌客人吃饭,罗良顺已经忙了整整一天。

罗良顺是土生土长的大窝社区人。20世纪90年代,大窝社区开始开采煤矿,青壮劳力都热衷于进矿当工人。2004年,19岁的罗良顺也成为一名矿工。

“那时候煤矿效益好,只要肯干肯流汗,工资就高,我每天在井下工作至少10个小时。”回忆起以往的日子,罗良顺有些感慨。

不只是罗良顺,他的父亲、爷爷都曾在矿上工作。在大窝社区,子承父业往往被看作是最自然不过的选择。

但转折来得如此之快。2012年,奉节对大窝社区煤矿分批实施政策性关闭,罗良顺也从井下走出。

脱下污迹斑斑的工服,矿工们只得另寻出路,转身在市场经济的大海里追风逐浪。

2018年,罗良顺瞅准大窝社区生态环境治理后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的时机,从浙江回到家乡,承包了村集体经济建设的海豚湾农家乐,自己当厨师做农家菜,“一年能有30万元左右的收入”。

2012年,煤矿开采高潮结束,随之而来的是产能过剩、矿工分流安置、生态环境修复的压力。

大窝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文金平便组织大家进行矿坑回填、植树造林;矿工分流安置困难,他就带领大家积极发展集体经济,搞特色效益农业,搞农家乐;基础设施不完善,他便带领大家修复被卡车压得坑坑洼洼的路面……

如今的大窝社区,已经是国家级4A景区,金凤云海、独特峰丛、海豚湾等自然景观,风车、“知青岁月”、“花瀑流星”等人文景点,吸引着人们不断前来打卡。

与此同时,原兴隆镇煤场主李永才修建了含石头路、土夯房、老式木凳等元素的特色民宿,打造乡村旅游;原汾河镇煤场主颜帮松则将转产资金用于建设油橄榄产业园,发展特色效益农业……

随着政策的推进,煤矿从业者开始从“矿区”走进“景区”谋生。

从“煤炭黑”到“生态绿”

2023年1月5日,草堂镇欧云村,脐橙林挂满了果实,村民翟德森背着背篓正在采摘。

“这里以前是煤矿,整个山都被挖空了。”翟德森指着山坡上的脐橙林说。这片脐橙林的老板以前是煤场主,煤矿关停后,在政策的支持下开始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现在不但建有电商平台,还打造了脐橙品牌,过去1元一斤的脐橙,现在卖到了5元,甚至更高”。

而在白帝镇庙垭村的亚源生态农业观光园里,虽已是冬季,但玫瑰依旧绽放。2014年,在政府关停煤矿的号召和引导下,胡道春转型涉足农业,从100亩的脐橙园发展到3000多亩生态观光园。

目前,奉节全县脐橙种植面积达37.5万亩,年产量40.8万吨,综合产值超38亿元,金黄的果子已然代替黑色的煤炭成为奉节的支柱产业。

当煤炭成为过去式,生态发展成为破题之要。

据奉节县环境保护局数据显示,2022年,奉节县大气优良天数达355天,森林覆盖率达64.65%,长江干流奉节段水质稳定保持Ⅱ类。

生态环境的改善,催生的是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

“好山好水好风光,有诗有橙有远方。”奉节地处长江三峡要冲,巴楚文化交汇,人文、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白帝城、瞿塘峡、三峡之巅、天坑地缝等,这些都是奉节著名的景点。”文金平说,“奉节整体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着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文金平接下来的规划里,除了已经改造完成的一磺厂旧址,大窝社区还要新增几个打卡点……

猜你喜欢
蜂窝煤煤场脐橙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HEARTH WARMING
煤场卸船机直流传动装置的升级和改造
赣南早脐橙在几种中间砧木上高接换种的表现
煤场历险记
烧蜂窝煤的记忆
奉节脐橙
造蜂窝煤的老工人
民生·百态渐行渐远送煤工
煤场封闭方案的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