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工俭学走上革命道路

2023-05-30 17:27温长松
当代党员 2023年3期
关键词:杨维法国学生

温长松

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留学运动。马克思主义等进步思想在青年特别是学生中传播,一部分优秀的勤工俭学生自此走上革命道路,为我们党的成立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留法勤工俭学的学生中,来自四川巴县(现重庆市巴南区等地)的数量较多。

从巴县留法第一人到巴县第一批留法女生

勤工与俭学有所区别。周恩来1921年5月在《留法勤工俭学生之大波澜》一文中指出:“‘勤工俭学四字,在历史上方占有将及(近)6年之位置。国人闻其名者,咸以为勤工即可俭学,或且与国内‘五四后所发生之工读互助团视为一事,实视其内容究如何,是宜就其发生来源上加以研究。”

蔡元培先生1920年12月到法国。为解决留法勤工俭学生问题,1921年1月12日,他以华法教育会会长身份发布通告,对俭学生和勤工俭学生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从当时的通告中不难发现,当时俭学生与勤工俭学生实有不同。而四川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多以勤工为主。

喻正衡是华法教育会1919年起组织的第一批留法勤工俭学生之一,应是留法勤工俭学生中的巴县第一人。1919年,20岁的喻正衡,以勤工性质于3月17日乘坐日本“幡丸”号轮船从上海出发,5月10日到达法国,开启留法勤工俭学生活。

依据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关于抄发本县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觅工情形给巴县劝学所的训令巴县知事公署》《关于为留法勤工俭学生筹措贷款上巴县劝学所得呈》等记载,1921年5月前,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34人,12月时有39人;1922年,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至少有32人。此外,依据《留法纪事——20世纪初中国留法史料辑录》和重庆市档案馆馆藏档案《关于请领无息贷款接济勤工俭学上巴县视学的呈》记载,徐麟瑞、谢隆伍、阎成章等也是该时期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

巴县6名女生是第十九批从上海去法国的留法勤工俭学生。

她们于1920年11月24日乘坐法国邮轮“高尔地埃”号从上海出发,12月27日到达法国。同行者包括时任华法教育会会长、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民国初年留法俭学生郑毓秀女士等。

这6名女生由郑毓秀带领,和国内其他省的女生同船去法国。这是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的第一批女生。

遭遇经济危机生活困难

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大多经济拮据。如1921年1月20日抵达法国的岳少文因华法教育会不为他支付学膳费用,生活十分窘迫。《四川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记载,他给巴县知事邮递了一封信函,称“为工学困窘,请转饬劝学所,年给津贴……刻已囊空如洗,学膳两费全属无着,校长有逐客之令,生竟有无颜之羞,困已至此,无法可解”,请求巴县劝学所给予经费支持。

即使由华法教育会支付给学校学膳费用的学生,经济上也面临困境。1921年4月12日,陈百方、熊济平、周鼎给巴县游学贷费局去函,希望能每年借款以助学费。

《关于抄发本县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觅工情形给巴县劝学所的训令》记载,当年5月,巴县知事公署抄发巴县学生在法国找工作等情形的来函,给了巴县劝学所。“此刻法国觅工情形尚无十分转环(转机),政府拟将全数勤工检(俭)学生遣送回国,以图善后。窃生等奋志远,涉意在实行工读主义,籍以挽救我国颓风于万一,今寸进豪(毫)无……唯目前经济奇拙,生计维艰,用特再请监督,迅速设法筹借的款电汇驻法公使转交,以济燃眉……工作有着,自当设法筹偿。”通过此函可以看到,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因法国经济下滑、失业率较高,能找到工作的人较少,大多学生生活艰辛。

1922年1月,杨维侃父亲楊吉祥为杨维侃的生活费问题向四川省省长呈递了《关于申请杨维侃去留法勤工俭学会津贴旅费的陈请书》,反映了当时杨维侃在法国的学习、生活状况。陈请书说,“欧战后情势变更,法国工厂多数停歇;勤工俭学目的意难达到,以致去年送去各生,求学不能欲归不得,漂流异域困苦难言”。

1923年夏,陈家齐、何嗣昌等在巴黎同他人共同租房,平时以务工为主。据江克明回忆,“1923年暑假到巴黎,我同聂荣臻以及范一、陈家齐、何嗣昌等七八人,租了一间较大房间,住在一起,白天就分头去工厂做工”。

由于留法勤工俭学生经济困难,少数人还申请了贷款:喻正衡贷款74法郎,慕钧石贷款651法郎,杨浩沧贷款649法郎。学生贷款名单中未发现有巴县女生,但她们在法国学习生活的经费仍需巴县支持。

探求救国之路

1921年10月14日,法国政府因为一部分留法勤工俭学生进占里昂中法大学,驱逐了104名中国勤工俭学生,其中有4人是巴县学生,即喻正衡、陈百芳、周钦岳、袁文庆。

这104人乘船到上海时只剩下77人,包括喻正衡和陈百芳。而周钦岳、袁文庆在船停香港时登陆,后到上海。喻正衡、陈毅等人因途中受风寒等得病,后经医治好转。陈毅、黎纯一、周钦岳等在上海得到了四川旅沪同乡会及杨庶堪等人的同情和资助,还组织了“四川留法勤工俭学归国代表学生团”并发表宣言。

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大多在法国接触了进步思想。周钦岳参加了劳动学会并且是主要成员,劳动学会是1921年初在巴黎成立的,不久移到勤工俭学生和华工比较集中的克鲁邹。发起人是赵世炎、李立三,主要成员有陈公培、刘伯坚等。

有人到达法国后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并逐渐认可、传播马克思主义。周维桢写给罗振声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关于共产主义的书籍,望你常常留心多看些,这是我们研究共产主义者必须要做的事。”

1922年,刘深山同赵世炎、陈公培等还保持书信联系。1922年4月30日下午,赵世炎在写给陈公培的信中提到,“刘深山处你的书容设法寄,但必很迟。”

1923年12月至1924年8月15日期间,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中,巴县留法勤工俭学生有周维桢,哥伦布支部的陈家齐、周文楷、贺学礼,布洛列支部的李维栋、熊禹九、何嗣昌以及去世的杨名勋等人。

1924年以后,胡大智、周惟桢曾任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主要领导。共青团旅法支部的熊禹九1926年9月参加了旅欧华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举行的废除中比不平等条约游行示威活动。

何嗣昌、陈家齐、岳少文同傅钟、邓小平等于1926年1月7日被选派赴俄,胡大智等9月赴俄。

(作者系重庆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

猜你喜欢
杨维法国学生
杨维永文学活动掠影
法国(三)
法国(一)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法国MONTAGUT教你如何穿成法国型男
学生写的话
法国浪漫之旅(二)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
An Exploration of Self—Concept, Parent Education, Parent and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School, Study Habits and Achievement of Stud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