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意义与作家的使命

2023-05-30 12:46武皓
莽原 2023年3期
关键词:莽原文联河南

武皓

尊敬的作家朋友们、同志们:

大家好!

在这草木蔓发、万物竞荣的美好时节,我们在诗圣杜甫故里——巩义市,举行2022年度莽原文学奖暨第二届河南文学期刊奖颁奖典礼,这是一次春天的约会,也是河南文坛的一次盛会。在此,我代表省文联向活动的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来自全国、全省各地的作家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重视文艺工作并给予此次活动大力支持的巩义市委、市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谢!

《莽原》杂志是河南省唯一一家省级原创文学期刊。自创刊以来,刊发了大量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学作品,许多作家从《莽原》起步,进入文坛,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中坚;更有诸多河南作家以此为舞台走向全国,为广大读者所熟知。为了更好地激励作家创作、推介优秀作品,《莽原》杂志特设莽原文学奖,从每年所刊发的作品中择优取精,挑选若干部作品予以表彰。同时,为整合省内文学资源、加强社刊交流、做大做强河南文学期刊方阵,《莽原》《散文选刊》《百花园》《小小说选刊》《牡丹》《大观》《躬耕》等六社七刊经过协商,共同发起成立了河南省文学期刊联盟,并设立双年度的河南文学期刊奖,奖掖发表在七家刊物上的河南籍作家的优秀作品。此次,荣获2022年度莽原文学奖的8部作品和第二届河南文学期刊奖的31部作品,充分展现了河南省文学创作的深厚基础和生机活力,必将进一步提振河南文学士气、扩大河南文学影响,促进河南文学事业发展。下面,结合这次活动的主题,我谈四点不成熟的认识,与大家交流。

一是文学有什么用?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母本”。文艺、文艺,就是文学和艺术。文联的全称也是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作为语言的艺术和思想的艺术,文学最深刻最准确地传达着人类精神的脉动,用审美的方式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外化于文字中,本民族的精神信仰、心灵情感、道德价值是文学永恒的主题内核。可以说,每个民族都有属于本民族的文学巨著,每个人都有一本或者几本对自己人生有着重大影响的文学作品。对时代而言,文学是“记录员”,书写着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文学是“表情包”,呈现着不同历史时期的众生相;文学是“风向标”,昭示着社会发展的潮流趋势。对个体而言,文学如同一扇窗口,使我们了解更为广阔的世界。无论是宇宙星空的浩瀚寂寥、大漠雪山的壮阔巍峨还是烟火人间的熟悉亲切、陌巷柴米的琐碎温馨,都隐藏在书中的字里行间;文学如同一方绿洲,使我们可以拥抱无数的他人。步履匆匆的时代,人的“原子化处境”及其孤独感,突显了现代人对“拥抱他人”的深切渴求。在文学中,我们不再孤独,我们融入了他们或者他们就是我们;文学如同一泓清泉,使我们成为更好的自己。物质的丰富也有可能伴生精神的荒漠,好的文学既提供知识,更建设灵魂。内心的光亮、精神的力量正是文学所散发的“火光”。

二是河南文学的辉煌。扎根中原的沃土,紧跟时代的步伐,甘于寂寞的执着,滚石上山的坚韧,造就了河南文学事业的繁荣兴盛。茅盾文学奖获得者李佩甫、周大新、刘震云、李洱,著名作家张一弓、孙广举、田中禾、张宇、邵丽、乔叶等,共同构筑了“文学豫军”的整体形象,在中国文坛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地处大河之南、嵩山脚下,使得中原地区始终處于社会转型导致的文明冲突和文化交锋的最前沿,为河南文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丰沛营养和精神“富矿”;悠久历史和厚重文化的积淀,以及儒释道的融合,使得河南作家始终葆有着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和典雅正规的批判现实主义创作风格,赋予了河南作家始终如一的情感归属和价值坚守。这种地理和人文环境,铸就了河南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辉煌,也必将成为推动河南文学持续发展的永恒根基。

三是河南文学面临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的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当前文艺最突出的问题是“浮躁”,并列举了浮躁的具体表现。这个问题对文学领域同样适用。导致出现这个问题,我个人认为既有外因也有内因。外因是这个时代的步伐太快了,快的让我们停不下脚步、静不下心来,很少有人能够摆脱快节奏、碎片化接收信息的状态,正所谓“五色令人目盲”。当什么东西都以有没有用作为衡量标尺的时候,文学以及阅读好像成为“用处不大”的事。数字时代和新媒体的飞速发展,市场化浪潮的巨大冲击,以及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让传统严肃文学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面临着被边缘化的挑战。内因是作家受社会生存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存的逼迫和超越性价值追求的挣扎中,无法更好的安放身心。在今天,“写什么”已不是首要问题,“怎么写”即赋予文本什么内核是首要问题。文学的尊严来自其精神品格,一个作家的成功与否,绝不是得奖多少、名气多大,而是放弃了审美和精神追求。所以,我们既要为曾经的成绩而自豪,但绝不能在过往的辉煌中而沉醉。特别是从历史发展的纵向思维和放眼全国的横向对比下,受各种因素影响,当下河南文学也存在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后备人才断档的隐忧,河南文学事业从“高原”到“高峰”的任务依然艰巨。

四是新时代作家的使命。新时代新征程是当下文学的历史坐标。如何在这巨大、斑斓而壮阔的时代洪流中看见自己,重新建立自我坐标,如何突显人民性的价值取向,是每一个作家应该深刻思考和实践的问题。就文学创作而言,最重要的是关注人的命运。在一切变化中,人的变化,包括人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是作家应该关注的主要对象。而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应该具有一种深沉的历史感,以及穿透未来的能力。真正的作家必然是时代和人民的真实记录者。他的创作不为金钱和权势,也不为获奖和名利,至少不是主要的目的,更不会迎合和倾慕喧嚣的时尚。他写出的作品既是生活之歌、心灵之歌,也是时代之歌、人民之歌。同时,文学又是一项长期的沉寂的灵魂工程、精神活动,需要心灵来化育,用真情来滋润,用耐心来等待。具有毫不妥协的高标准和慢慢接近标准的耐心,这才是写作的正确姿态。就作家个人而言,铁凝主席说过:“作家是一个永远携带故乡的人,他的天职是出去探索新的天地,但他的故乡永远是他的坐标。”人的一生漂泊其实是一种宿命,有人在大地上流浪,有人在精神上漂泊。苏东坡在《定风坡》中写到“此心安处是故乡”。写作本身是给自己找到一个安放精神的家园、停泊心灵的港湾。从这个角度,作家其实是幸福的。

今天的互联网时代,写作的工具与呈现的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改变,但文学的审美属性不会改变,人民群众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渴求不仅不变,反而需求更旺、要求更高。我想起2003年刚到机关工作时,一位老领导给我说过,无论在哪个岗位上、从事什么工作,都要做到既不妄自菲薄更不妄自尊大。那么同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定文化、文学的自信自强,我们便不会哀叹文学的被边缘化,也不会狂妄地认为文学能包治百病。牢记文学人的初心和使命,清醒自己的位置和作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学依然是文艺天空中那颗最亮的星。

以上是个人几点粗浅的学习体会,在座的都是文坛翘楚、士林才俊,在大家面前我颇有班门弄斧之嫌,谈的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直以来,巩义市文联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营造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推动巩义文艺事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书写新辉煌。我到省文联工作一年多点,最大的感受是文联是创造美、传播美的地方,最大的感动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所以,再次感谢巩义市委、市政府对此次活动以及文艺工作的重视支持,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领导下,巩义市文联一定会再接再厉,再创佳绩。

最后,祝贺所有获奖的作家朋友,祝你们不负时代,不负才华,在今后的创作之路上,推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祝颁奖典礼圆满成功!

责任编辑 申广伟

猜你喜欢
莽原文联河南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interlayer perpendicular standing spin wave mode with low damping in skyrmion-hosting[Pt/Co/Ta]10 multilayer
《莽原激流》
阳泉市文联扶贫采风活动
出彩河南
廉江文联获评“2018年度全省文联先进集体”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
放歌河南
北大荒
湛江市文联领导到城月镇坑仔村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