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中的大院生活

2023-05-30 10:48苗晨阳
青年文学家 2023年11期
关键词:大院里凉皮扇子

苗晨阳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去写楼房的生活,或者写别处的生活,而偏要写大院的生活,这大概与我从小到大的生活环境有很大关系吧。一直以来,我总是过着一种院子式的生活,有一種院子情结。这种院子并非那种人们理想中的独门独户的院子,说白了就是好几户人家组成的大杂院,这院子里总是住着各种各样的人家。

人多,最大的特点便是热闹,这是大院的第一个特点。不管什么事,大家都要来凑个热闹。大院里不时地总会进来一些叫卖的小贩,他们卖的东西并不丰富,常常比较单一,如卖糖的专卖糖,卖凉皮的专卖凉皮,卖米的专卖米。即使这样,大家总要出来凑个热闹,问问价钱什么的。他们认为,这样也可以了解市面上的行情,为星期天市场上的杀价做好准备工作。

这在夏日热闹的、晴朗的夜晚尤为集中。被夏日炎热的太阳烤了一天的一排排房子,在这个时候就像蒸笼一样,又闷又热,外面反倒像是装了空调似的吸引着大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带了小凳子,拿着扇子坐在屋前舍后乘凉。扇子是专门用来驱逐蚊蝇的。然后,大人们家长里短、海阔天空地闲聊起来了;小孩子们则在一旁玩儿捉迷藏,即使是再不怎么认识的人,经过这样一个夏天的“大浪淘沙”,似乎也可以成为那种认识了好久的熟人。

大院的第二个特点是邻里间亲热、互助、古道热肠。再怎么说,还是“远亲不如近邻”,不管是谁家有了点儿什么困难,都是邻里之间互相照应着。小到谁家做饭少葱缺蒜(像这样的东西一般是放在屋外的),吱一声就自己动手拿了,谁家的孩子放学回来看见大人不在家就到别家吃饭去了,自己的大人回来也不着急找,知道饭已经吃过了,大到谁家有经济困难或者更大的事,只要开口,能帮的哪有不帮的道理。有时,就连夫妻间的争吵,也会有人站出来做“和事佬”,也许在别人眼里这样有点儿多管闲事,但在大伙儿的眼里这样才像是生活。大院的公共设施也很少坏,大家总是用心保护着,就算坏了,也马上就会有人修理得像从前一样好用……

渐渐地,大家有了新的生活目标—都朝着楼房去了。到了高楼大厦里,似乎一夜之间就像被施了魔法,熟悉的面孔变成了一张张陌生的脸。大概是因为“陌生”了吧,楼里的人失去了在大院里的融洽,变得冷淡起来,也就“进步”到楼房文化了。表面上看每家每户还没有装上防盗门,可人的心里已经筑起了一道“铁门”,是再怎么凭你好心好意,也没有那么容易被叫开的。

在我读初中时,我们一家也搬离了大院,住进了更舒适的楼房。尽管我认识了新的朋友,结交了新的邻居,但要想找到以前大院里的那种邻里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可能了。我只有借这篇文章,怀念过去的大院生活了。

猜你喜欢
大院里凉皮扇子
夏日里不可慢待的那碗凉皮
这些都是扇子吗
糖?扇子
乡村旅游不再是“门票+凉皮”
黑凉皮
扇子
2招巧辨色素凉皮
《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
尘埃
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