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引领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探究

2023-05-31 10:50刘竹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4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现实困境

刘竹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一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在中国人民赓续奋斗的百年历程中不断凝聚、发展、升华的宝贵的精神品质。本文分析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时代内涵,阐述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价值意蕴,在论述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的基础上提出实践路径,以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使高职学生增强意识,提升社会责任感,激励新时代大学生以崇高的信念、饱满的热情、过硬的本领积极投入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

[关键词]红色基因;社会责任意识;新时代大学生;现实困境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4-0068-03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站在民族之林,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与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无私奉献,与无数革命先烈浴血奋斗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精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根基,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血液和灵魂,是我们党和人民的精神力量。红色基因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长期以来,党高度重视传承与弘扬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在取得一系列宝贵经验的同时,在寓教于乐的生动形式中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青年一代提出了期望,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国家前途、民族希望离不开青年一代的发展,年轻人要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高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德建设,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责任”是人之为人的根本道德,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社会责任”教育,须用红色基因铸魂育人。新时代背景下,作为民族发展的有生力量,大学生必须具有社会责任感,才能在责任实践中完善自我,完善社会。要将红色基因引入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育中,增强学生对社会责任的需求,提高社会责任意识培育质量,激发学生践行社会责任的动力,促进大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全面协调发展,使他们积极投入到提升自身的社会道德素养的成长成才发展中去。

一、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蕴

黨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对红色基因的丰富内涵进行了深刻的诠释,同时也促进了发展和创新。学者们结合新时代特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对红色基因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科学内涵进行探讨和总结。红色基因属于意识形态层面的东西,相对较抽象,与红色文化密切相关。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已经形成了鲜明的红色文化,这些红色文化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红色基因的形成过程,既是红色文化对人类思维、行为的塑造,又是红色文化内在化的过程,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革命历程中积淀形成的核心精神,它涵盖高度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信念,包含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蕴含优良的社会风尚、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

责任是一个人在一般行为规范和主导价值观指导下所应该做的事,即大学生根据自己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承担自己应当承担的职责,并为自己所表现的行为负责,是一种职责和义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指自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大学生群体对人类世界、对国家、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及自我的理性觉悟和尽责意识。高校有责任,也有能力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光大,使学生由红色基因认知到红色精神领悟进而逐渐实现大学生精神成人目标的过程中,让红色基因外化为对身心有益的传承实践,成为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力量源泉。

(一)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对当前各种西方思潮的强烈冲击,应借助红色文化夯实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理论基础,通过传承红色基因对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与精神状态,树立正确的观念,加强“四个意识”,培育社会责任意识,进一步加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为高校红色基因的传承提供新途径

从理论上讲,通过对红色基因时代内涵的分析,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新时代大学生根据红色基因的内涵要求深刻剖析自己,结合自身实际查看能否将“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创新创造、无私奉献”的要求展现到学习、生活和社交行为上来,将其作为自己“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学业追求、“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行为标准、“踏实留印、抓铁有痕”的求实作风,探讨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创新途径,对于新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开展提供实践养分

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腐朽文化的冲击,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在部分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滋生和扩散,导致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比较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以红色故事感染、用行动感召、用生动语言感化人,定期在高校校园里进行红色故事宣讲、革命英雄人物讲座等校园活动,利用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将红色基因融入到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中来。

(四)为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助力

红色基因是红色文化的精华,将红色基因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相融合,对于培养大学具备民族气节和民族精神有积极的促进作用。[1]高校文化育人实践中,以先进的红色文化营造育人氛围,引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风尚,增强大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地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断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2]

三、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现实困境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写入党代会报告。红色基因是共产党人永葆本色的生命密码,是共产党人的遗传因子。跃动我们的红色脉搏,让红色历史“动”起来、让红色故事“活”起来、让红色记忆“热”起来,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确保红色江山后继有人、代代相传。但从当前高校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来看,还存在以下现实困境。

(一)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缺乏创新

“三全育人”背景下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越来越受到各高校重视,而且高校在组织实施的过程中也不断优化和完善两者融合的教育模式,使红色基因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部分高校还存在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在融入理念、融入路径上缺乏创新,红色基因融合教育的针对性、特色和实效性不强,在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组织实施的过程中缺乏以生为本,在推动红色基因融合教育机制上缺乏组织实施过程中创新,没有将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纳入“三全育人”当中,红色基因融合教育的整体性、全面性、系统性不强,以至于红色基因融合教育的整体水平不高。[3]

(二)文化多元化加剧红色基因内化进程的不确定性

经济社会加快转型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多元文化相互碰撞,加之全媒体、大数据的普及,文化的传播已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受否定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否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想的冲击,大學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关键阶段,他们对于各种思想文化、意识形态的分辨与把握能力不足,更加容易受到网络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2]不利于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

(三)红色基因教育传承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契合度不高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需要科学的理论支撑,红色基因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文化育人的核心是将传承红色基因潜移默化转化为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目前部分高校在开展红色基因传承教育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上没有将两者有机融合,契合度不高。主要表现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脱离学生实际需要,红色故事不够鲜活生动,缺乏良好的育人环境,忽视红色基因的时代价值。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加之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模式缺乏创新,使大学生在自觉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过程中,不能够自觉接受党的先进理论的教育,不利于大学生知、情、意、行的互动统一。因此,要真正发挥红色基因的思想教育引领作用,必须要找到与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相适应的红色基因传承教育的新模式。

四、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以思政课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进教材

高校传承红色基因,首先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课堂教学,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进课堂进学生头脑,课程内容融合转化和方法创新是红色基因融入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关键所在,整合革命传统和崇高精神等重要教育素材,坚持相互配合的原则,发挥学工部、二级学院和思政课部的联动,充分调动校内校外师生讲授红色故事、革命精神等,并将其与课程内容融合,打造红色思政特色课堂。同时创新教学方法,传统的理论灌输,学生积极性不会太高,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通过让学生讲故事、唱山歌、唱民谣、讲相声、打快板等方式将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红色岁月展示出来。高校教师在讲好讲活思政课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开展红色文化融入思政课程研究,编写实践教材,以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二)以本土红色资源为依托,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进校园

深入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在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地域性、直观性等优势的基础上,打造红色校园文化,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深入挖掘校史和本土红色资源,推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进校园。充分发挥学生的专业优势,会计金融专业学生可以深入挖掘红色金融人物,用书法、编织、刺绣、剪纸、素描等艺术形式将历史人物、革命场景、红色人物故事呈现出来;会展专业学生制作红色文化主题展,通过宣传海报、红色标语等直观形式,带给学生视觉冲击,起到感染和熏陶的作用。各高校可发挥地域优势,利用重大纪念日,在当地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教师和学生宣讲团,开展特色鲜明的红色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责任观、道德观,促进其成长长才。

(三)以网络为抓手,创新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打造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传播融媒体平台

创新传播手段,推动红色基因走深走实,是开展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方式。在立足传统传播媒介基础上,利用融媒体优势,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做好并创新红色文化的宣传工作,紧扣红色主题,加强宣传报道意识,制作具有时代特色和大学生特点的红色专题微电影、微宣讲等栏目,打造并做优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传播融媒体平台。通过各种融媒体平台,融入校园网建设,在条件允许情况下,构建红色影院,创新运用5G、VR 等技术,突破时空限制,打造“线上 + 线下”的融媒体传播体系,推出符合青年大学生需求的网络文化精品,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大学生的网络生活中,使学生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力量,实现革命历史和时代精神的结合,生动展现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和教化育人作用。传统媒体、融媒体和线上线下耦合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的传播路径,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发挥强大传播合力。[4]

总之,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争取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的革命进程中凝结形成的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红色基因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强化新时代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思想认同,并促进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有利于培养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使大学生增强意识,提升社会责任的需求。高校提高培育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质量,通过改革创新培育路径激发学生实践的动力,促进大学生在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注重社会责任意识的全面协调发展,激励新时代大学生以崇高的信念、饱满的热情、过硬的本领积极投入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

参考文献:

[1]张登彬.历史考察、研究现状与未来建构:红色基因内涵研究[J].老区建设,2022(2):10-18.

[2]王伟.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内涵、变量及解困路径[J].高教学刊,2022(7):165-169.

[3]江国云.新时代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2):82-89.

[4]徐国民,王国洪.教育引导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时代意涵、目标建构与实施路径[J].青年学报,2022(5):38-45.

(责任编辑:杜家和)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红色基因现实困境
生命教育视域下新时代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策略
新形势下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是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加强新时代大学生战略 思维能力的培育
解析新时代高校辅导员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学生成为红色基因传承者中的作用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现实困境和对策分析
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的现实困境及优化对策
红色基因融入精准扶贫工作的价值研究
大学生政治认同的现实困境与教育路径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