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作为虚构的一种表现形式

2023-05-31 09:27易蓉
今古文创 2023年12期
关键词:纳尔逊古德曼表现形式

【摘要】纳尔逊·古德曼作为美国著名的分析哲学家,其理论也是充满着辩证分析的味道。在其众多理论当中,他的虚构理论虽少有专题的研究,但其虚构理论的移动因子总是活跃于很多研究者的笔下。总而言之,纳尔逊·古德曼的虚构理论概括而言即为一种文学的虚构,具体体现为一种语言的虚构。就如同他分析哲学家的身份与其他多种身份并存一样,虚构理论总是藏在许多概念的背后,需要通过分析论述方可得知。而再现(Representation)①作为其虚构理论的亮点之一,不仅是一个概念,还是虚构的一种表现形式。再现作为纳尔逊·古德曼在《艺术语言》中首要阐述的概念,区别于相似、模仿和再现为。本文着重于再现与三者的对比阐述,以理解古德曼的虚构理论。

【关键词】纳尔逊·古德曼;再现;虚构;表现形式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12-0046-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12.014

基金项目:绍兴文理学院2022年研究生校级科研立项项目(Y20220101)。

亨利·纳尔逊·古德曼(Henry Nelson Goodman,

1906-1998)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Massachusetts)东部的萨默威尔城(Somerville),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分析哲学家、逻辑学家、科学哲学家、语言学哲学家(逻辑语言)和美学家,也是现代唯名论和新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之一。纳尔逊·古德曼一生兴趣宽泛,涉猎极广,包括分析哲学、逻辑学、语言学(仅指现代哲学意义上的逻辑语言分析)、认识论、科学哲学、艺术哲学和美学等领域。他擅长运用语言分析的方式研究问题,其身份的多重性、涉猎范围的广阔性,也大大增加了研究的复杂性和困难性,自然也就更具挑战性。

虽然古德曼自己并未总结过系统的虚构理论,但其笔下的作品却一直维持着浓厚的虚构氛围。纳尔逊·古德曼的虚构理论概括而言即为一种文学的虚构,具体体现为一种语言的虚构。就如同他分析哲学家的身份与其他多种身份并存一样,虚构理论也总是藏在许多概念的背后,需要通过分析论述方可得知。而再现作为其虚构理论的亮点之一,不仅是一个名词概念,还是虚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且区别于相似、模仿和再现为。

一、再現非相似(Resembles) ②

古德曼采用先抑后扬的反问形式写到“一张图片应该是再现或不是再现,可能并没有当前艺术家、批评家和宣传人员之间的激烈争论中表现的那样至关重要。尽管如此,在任何对符号在艺术之中或之外起作用的方式的哲学考察中,都需要先来研究再现的本质” ③,由此可明显得知古德曼的本意依旧是要对再现进行研究。

对于再现的一般看法通常是认为“如果而且仅仅是如果A明显地近似于B的话,A便是再现了B的;或者说,A再现B,其程度便是A与B相近似的程度” ④。古德曼认为虽然很难说这句话包含着比较大的失误,但的确有些错误是很明显的。近似并不是再现的充分条件,我们从以下举例中可以得到总结。

第一,对象与其自身的相似性越是达到了最大限度,对象就越难再现其自身。例如我们给惠灵顿公爵画像,在外貌方面可以说是近乎一样,可是惠灵顿公爵的存在方式不仅仅是外貌方面,还有其他的方面,如性格或是品质等等。所以在某一方面相似性越大,那么就越难实现再现;

第二,两个十分相像的对象,任何一个对象都不是另一个对象的再现。这里还存在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再现体与被再现体之间是不可逆的关系。例如一幅画可以再现惠灵顿公爵,但惠灵顿公爵不是这幅画的再现,即惠灵顿公爵不可以再现这幅画。这里的再现体是这一幅画,被再现体是惠灵顿公爵,我们可以说画再现了公爵,却不会说公爵再现了画。这即是两个相似对象作为再现体和被再现体而言,两者关系不可逆;另一种情况就是两个对象都是再现体或者被再现体,也不存在再现的关系,例如一对孪生的姐妹或者兄弟,姐姐不是妹妹的再现或哥哥不是弟弟的再现,妹妹也不是姐姐的再现或弟弟也不是哥哥的再现;再例如一条生产线上的两辆汽车,它们都是根据模型图纸创造出来的,可是说是图纸模型的再现,但是这两辆生产线上的汽车谁也不是谁的再现。由此同为再现体或者被再现体,也不存在再现关系。

那么究竟什么因素才构成再现的条件,相似性是否是一个参照的标准?古德曼给予了这样的解释:“明显的事实是:一幅图画如果要再现一个对象,就必须是这个对象的一个符号,代表(stand for)它,指向(refer to)它;而相似的程度不足以确定指称(reference)的这种必要关系” ⑤,即一幅图画要再现一个对象就要作为这个对象的符号指称它,而且相似的程度不能确定这种指称关系,因为相似不是指称的必要条件,只是再现的一个条件(这里需说明的是指称即指谓)。由此可以总结出再现的两个条件:指谓和相似,且指谓是再现的精髓,并独立于相似。

二、再现非模仿(Imitation)  ⑥

“要制作一幅符合实际的图画,就是尽可能忠实地将那个对象复制得如其所是” ⑦,这一句关乎现实主义模仿的话语似乎一直被大众默认无误,可是古德曼却认为模仿要是按照此句实施操作必将存在困惑之处,而后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否定现实主义模仿:首先,我们肯定一个对象是具有多种存在方式这个前提的,“如果所有这些都是对象的存在方式,那么就没有一种是对象的那种存在方式。我不能同时将所有这些都复制下来;而且我越是接近成功,其结果就越不是一幅逼真的图画了” ⑧,越加突出对象的一种存在方式,就会越显得失真,我们一般模仿的似乎更像是对象的存在或看上去那样存在的一个方面或者一种存在方式,往往这样模仿的结果就越不像最初的对象;其次,并不是对象的任何一种存在方式都可以被模仿,“对象是如在纯然的条件下自由而童真的眼光所看见的那样被复制下来” ⑨,这里尤其强调的是,一方面不是对象的任何一种存在方式都可以被模仿,另一方面关于对象的模仿,人会被好恶或兴趣所左右,也会为思考或理解所装点,并不会在超然的条件下“老实地”被模仿。由此,关于模仿的普遍认同是值得质疑的,我们再现一个对象并不是完全模仿它。

古德曼赞同恩斯特·贡布里希(Ernst Gombrich) ⑩的观点,模仿会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根本没有那种童真的眼光” ?,一方面“眼光总是老早就有了,受到其过去的迷惑,受到耳朵、鼻子、舌头、手指、心脏和大脑的新旧暗示的迷惑,受到需要和偏见的制约” ?;另一方面,“眼光会进行选择、拒斥、组织、甄别、联系、分类、分析、构造” ?。

古德曼还对“迷信促成了观念”的现象学进行了讽刺,迷信是指对单纯的视觉与孤立的感受的迷信;观念即将认识看作是对那些得之与感官的“粗糙材料?”的加工,而且将这种粗糙材料看作是要通过“净化活动?”或借助于“有条不紊的分离解释?”才能得以揭示的。认为现象学中的先验还原一方面摒弃了我们的主观判断,经验知识的影响因素,不作任何预设或在前提假设,让我们回到意识中,在直观中去把握事实的本质;另一方面把意识和思维悬置,回到意识和主体结合之前的领域,即那个先验的、纯粹的意识领域。

古德曼反对模仿论、反对现实主义,是因为符号也是具有独立性的,而且模仿并不能将所有模仿的东西或者模仿的手段(方式)都记录下来。“任何东西都不会是要么以完全剥夺其属性的方式再现,要么以完全具有其属性的方式再现” ?,例如一幅苹果的画不仅单纯地再现了一个苹果,也会展现苹果的红色属性,使人感到像太阳一般的火红热情,勾起人们的欲望等等。所以“在对一个对象的再现中,我们不复制那种说明或解释,而是获得那种说明或解释?”,即我们或许可以借用不同的工具,只是完成自己对这个对象的个人风格展示,画家的作品和摄影师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出同一种风格,但是相机胶片或者画笔色彩却没有拉入记录当中。

三、再现非再现为(Representation-as) ?

一般而言,再现(representation)即再现为(representation-as),但是在古德曼的论述中再现却并不等于再现为。“将事物A再现为事物B”这一特殊表达方式在古德曼看来,具有两种不同的用法,第一种用法是A再现的是某一确定时期或某一个特定时间的B,例如一幅惠灵顿公爵的画再现了一个未成年的人、一幅惠灵顿公爵的画再现了一个成年的人、一幅惠灵顿公爵的画再现了一个滑铁卢的胜利者,这样的再现即为第一种用法,这一幅惠灵顿公爵的画再现的是一个特定时间或特定时期的对象,即A再现了某一时期的B;第二种用法是A再现的是不同时期的B,例如一幅成年的惠灵顿公爵在玩蛐蛐的画再现了一个未成年的惠灵顿公爵,这第二种用法区别于第一种的地方就在于,第二种用法当中,成年惠灵顿公爵的画像可以再现为未成年的惠灵顿公爵,即A再现了不同时期B。显而得知,第二种用法更属于虚构理论的范畴,即一种语言的虚构。而再现与再现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再现是指谓对象的描写,其中既可以是包含现实的对象也可以包括虚构的对象;而再现为是一种指谓虚构对象的描写。

在继续论述再现时,古德曼还认为需要分清三种情形:第一种是指谓,一幅再现一个人的画所指谓的便是这个人,即一幅画指谓何物。例如一幅画再现了惠灵顿公爵,那么这幅画所指谓的就是惠灵顿公爵;第二种是涉及分类,一幅再现一个虚构的人的画则是一种描写的人,即一幅画是哪一类描写。例如一幅画再现了匹克威克,那么这幅画所指谓的就是匹克威克,而且指谓的这個匹克威克是虚构的存在,我们是通过文字的描述才知晓匹克威克的,所以这幅画再现的匹克威克是一种文字描述的匹克威克;第三种是再现,一幅将一个人再现为另一个人的画是一种指谓着这个人的描写的人,即一幅画既指谓这个人还涉及指谓对象的分类。例如一幅画再现了一匹马,可以说这幅画再现了一匹黑色的马,即这幅画上的马本没有颜色,我们将其想象成黑色;也可以说这幅画上黑色的东西再现了一匹黑色的马,即这幅画上黑色的东西本不是马,我们将其想象成黑色的马。所以在以上三种情况当中,第一种和第二种很明显是属于再现,而且是再现的现实事物;而第三种是属于再现为,再现的是虚构事物。第三种可以包含第一种和第二种,因为既有指谓又有分类。最后古德曼得出结论“在再现中,一幅图像既分辨出一类对象,又是属于某个或某些种类的图像”?,即一幅画再现一个对象,不仅要指谓对象,还要指谓类型。

但是在一种情况下,再现等于再现为:假如一幅画P就是包含了作为一个整体,既指谓了一个对象K又是一种某某的描写的那种描写的话,而且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K才为P再现为一个某某。例如一幅画再现了一个成年的丘吉尔,就是说这幅画包含了作为一个整体既指谓丘吉尔又是一种成年人的描写的那种描写,即指谓丘吉尔的一种成年人的描写。在日常的用法当中,我们不会去区分再现和再现为,因为在很多的情形下,再现就是再现为。当我们说一幅画再现了一个某某对象的时候,一般不是指它指谓着某某对象,而是说这幅画是某某对象的描写,对象既可以真实存在也可以虚构存在。换句话说就是一幅画既指谓着对象又是对象的描写,此时再现就是再现为。

综合而言,再现作为古德曼虚构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不同于相似、模仿和再现为,但又与三者关系密切。再现包含相似,不同于模仿,在很多情况下约等于再现为,它是一种语言的虚构,更是一种文学的虚构。语言的虚构体现在再现的虚构过程我们是通过语言文字阐述出来的,再现的语言夹杂着想象分析而构成虚构现象。一幅画再现的对象不论现实与否,都可以通过文字来表达再现过程,这也是一种文学的虚构。

注释:

①Nelson Goodman:《Languages of Art》, 1976年版,第3页。

②Nelson Goodman:《Languages of Art》, 1976年版,第3页。

③彭峰译:《指谓:〈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6页。

④褚朔维译:《艺术语言》,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年版,第25页。

⑤彭峰译:《指谓:〈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7页。

⑥Imitation:Nelson Goodman,Language of Art 1976年版,第6页。

⑦彭峰译:《模仿:〈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页。

⑧彭峰译:《模仿:〈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8-9页。

⑨彭峰译:《模仿:〈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⑩E·H·贡布里希(sir E.H.Gombrich)(1909—2001),英国艺术史家,擅长运用心理学方法研究审美现象。

?彭峰译:《模仿:〈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彭峰译:《模仿:〈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彭峰译:《模仿:〈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9页。

?粗糙材料即原始材料。

?净化活动即胡塞尔的还原活动(先验还原)。

?有条不紊的分离解释即亚里士多德关于逻辑的系统分析,例如三段论的阐释。

?彭峰译:《模仿:〈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11页。

?彭峰译:《模仿:〈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10页。

?Representation-as:Nelson Goodman,Language of Art 1976年版,第27页。

?彭峰译:《再现—为:〈艺术的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27页。

参考文献:

[1] Nelson Goodman.Languages of Art[M].1976.

[2]艺术的语言[M].彭峰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3]艺术语言[M].褚朔维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4]刘悦笛.分析美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易蓉,女,汉族,江西萍乡人,绍兴文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艺学。

猜你喜欢
纳尔逊古德曼表现形式
邮筒里的“信件”
石材产品设计中几种错误的表现形式
全语言法在二语习得中的运用
温暖的灯
贪腐文化的表现形式及其消除对策
汉语动结式在维吾尔语中的表现形式
新闻策划表现形式:不拘一格,相互呼应
保罗·古德曼的教育改革设想
奥巴马赌城遭遇闭门羹
我和曼德拉的爱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