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误区及对策

2023-05-31 11:18疏云平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作文语文教师

疏云平

摘要:長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阅读轻写作、重应试轻本质、重批阅轻修改等误区,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小学生的作文能力难以提升。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完善作文体系、引导学生激发作文兴趣、督促学生改正自身语文写作不足,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写作能力

作文水平是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能直接反映出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因此作文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然而,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对写作普遍存在厌烦情绪,既不乐于也不善于写作,其写作能力远远落后于其他语文能力。笔者对校内各班级的作文教学工作进行了长期的调研,同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对相关问题及对策展开探讨。

一、小学作文教学的常见误区

(一)重阅读轻写作,忽视学生知识构建

笔者经过调查了解到校内各语文教师的课程教学计划,结果发现大部分教师未计划开展专门的作文教学课,小部分教师课程计划里虽有作文教学,但课时占比明显偏低,这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严重偏离。进一步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耗费大部分课时与精力来讲解课文主旨、段落大意、思想感情等内容,对于作文教学则只是结合课文讲解穿插性地开展,写作方法讲一点,写作层次讲一点,写作技巧讲一点,十分零碎。与此同时,因为没有专门的作文课,无法及时对大量零碎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作文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难以构建完善的写作知识体系,写作效果差。

同时,教师十分注重课外阅读的积累,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择其优秀的词汇、语句、段落加以摘抄。然而,在注重课外阅读的同时,忽视了阅读与写作的关联性,未鼓励学生进行仿写,未教导学生对读到的好故事进行小结,学生只是机械阅读,读到的佳词佳句、读到的好故事无法转化成自己的写作素材,最终无法通过阅读夯实自己的写作基础。

(二)重应试轻本质,忽视学生兴趣培养

小学作文教学的本质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描述出来,即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然而,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却浮于表面,只注重作文的语句是否优美、修辞是否恰当、结构是否完整等外在内容,对作文描述的内容是否源于生活、表达的情感是否发自内心等实质内容未予关注。同时,很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没有教会学生如何观察身边的事物、如何积累作文的素材、如何凝练内心的情感,导致学生面对作文题,常常无话可写、无情可抒,最终无从下笔,只能绞尽脑汁憋出一篇假大空的文章,让写作成为一件难熬的事情,这既违背了我们的教学宗旨,也磨灭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重批阅轻修改,忽视学生成长提高

统观现阶段的作文教学,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采用的是“布置作文题—学生写作文—教师批阅、点评—发放作文本,学生写下篇作文”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教师虽然完成了批阅、点评的作文教学任务,但未要求、督促学生修改作文。若长期采用这种作文教学模式,会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敷衍了事,陷入“不理会教师的批阅—不正视自己写作中的错误—不针对错误进行改正—继续犯错”的恶性循环,致使学生作文水平原地踏步,虽然完成了作文,却不能借此有所得、有所提高。

(四)灌输式教育

总体而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常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只是一味接受,没有自己的想法,导致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二、走出误区的有效对策

(一)拓展趣味素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这个世界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平时在春游、运动会、研学旅行、合唱、朗诵比赛等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深度感受活动过程,并及时将各种感受记录下来,及时收集素材。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多思考,多留心,多体验,丰富眼界和人生阅历,使其养成勤于思考观察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留心观察,拓展趣味素材,学生的写作水平会得到很大提升。

(二)由零散到汇总,指导学生完善作文体系

语文教科书以同一主题或同一文体的形式编撰单元内容,而每一单元末尾则要求学生进行相关主题或文体的写作。因此,作文教学应紧密结合单元的主题或文体,及时对课文中零碎的写作知识进行归纳概括,并进一步深入讲解,让学生真正吃透某一主题或文体,从而指导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的写作知识体系。再面对该主题、文体的作文时,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可以使用哪些写作手法、运用哪些写作技巧。

(三)与生活相联系,引导学生激发写作兴趣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细节,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多根据所见所闻展开联想,从而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以便面对作文题时有话可说、有情可述,写出生动形象、活力充沛、感情真挚的文章。

生活是写作灵感的重要来源,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将生活中有趣的事、人、物用笔记录下来。比如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写观察笔记、写随感等,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多姿多彩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故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才能让学生乐于表达生活。比如可以建议学生利用休息日陪父母去买菜,体会父母当家的辛苦;了解小区周边发生的新鲜事;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感受四季之美;等等。

(四)多加鼓励,发挥榜样作用

在具体作文教学中,需要鼓励并督促学生坚持写作。当然,鼓励与督促并不意味着强迫学生写作,否则只会让学生害怕写作。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形式鼓励、激励学生。例如,教师在批阅学生日记(周记)后,对写得好的或进步较大的学生,可在班上予以表扬、朗读展示,让学生体验习作成功之乐,这样学生就会期待下次被表扬,乐于再次写作。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其他学生向先进学生学习,努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从而引导学生自觉写作。

(四)从阅读中积累素材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语文课本上“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等课后习题,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积累,而后转化为自己的写作素材。因此,写作要与阅读密切配合,扩大阅读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并在阅读中分析语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啬自己的知识储备。

结语

小学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督导学生改正自身不足,从而实现“从教师教导到自我提高”的良性循环,让学生通过作文获得满足感、成就感、成长感,最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其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符秋霜.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策略分析[J].亚太教育,2016(13):181.

[2]吴钦.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学周刊,2016(33):38-39.

[3]薛枫.小学语文作文分类指导教学的开展及分析[J].考试周刊,2016(68):51.

责任编辑:唐丹丹

猜你喜欢
作文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