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小学英语融合教学策略探究

2023-05-31 11:39李湄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10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英语教学

李湄

摘要:课程思政与小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形成比较文化异同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到实处。课堂教学是英语课程思政开展的主阵地,教师要深挖课程思政元素,清晰定位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再构课堂结构,精准任务引领,以期实现思政育人的深度。此外,教师还需要融合立体资源,抓住教育契机,抓好时事热点,打造特色课程,带给学生真实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科育人价值。

关键词:课程思政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策略

“课程思政”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论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强调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着力发挥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协同育人功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根据《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英语课程应该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方面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着眼当今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教师更加注重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发展,但在学生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培养方面还有很大的欠缺和发展空间。而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尤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精神的树立,有助于学生增强家国情怀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尤其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学生对事物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学科教学中,思政协同育人功能发挥不到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教师本身思政教育理念的欠缺,教师认为思政教育应该由思政老师进行落实,学科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学科知识的教授;二是教师自身对课程思政教育方法的欠缺,不知道通过哪些具体的方法、策略把学科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

基于以上现状和原因,以下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和立体课程建设两个方面探讨如何把课程思政与小学英语教学相融合。

一、课程思政与小学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英语课程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初步塑造阶段,英语课程具有其独特的功能:学习和运用英语有助于学生了解不同文化,比较文化异同,树立国际视野,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英语教师有义不容辞的责任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涵养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合课程思政需依托英语课堂教学,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整合利用多维度教学资源。教师还需要抓好教育契机,以德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深度教学,将思政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落实英语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抓好课堂主阵地,落实课程思政教育理念

小学英语教学不仅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还应该兼具思想性。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等方面渗透“思政育人”的理念和要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其渗透于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有助于实现小学生价值观塑造、品格和能力培养的统一。本文以《Grow in English成长英语——分级任务手册》level E “Whats your love language?”阅读课为例,分析如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一)深入解读教材,挖掘思政育人价值

《Grow in English成长英语——分级任务手册》 level E “Whats your love language?”结构为“非连续性文本”,通过四段独立的文字描述四种类型的爱的语言:Using nice words;Spending oneonone time;Helping out and Giving gifts,以及表达爱的不同方式。本节课以“love languages”为主题,通过让学生阅读文本了解爱的语言有哪些,谈论自己和他人的爱的语言是什么,学会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同时关注他人的爱的语言,更深层次地理解和感悟爱的本质和意义。笔者通过全面解读教材,再构文本后发现,文本背后隐含家国情怀和家国大爱。教师在教学中不仅需要引导学生表达对家人、朋友、自己的爱,更需要引导学生表达对祖国的感恩和热爱,潜移默化地树立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

基于对文本的分析和解读,笔者把本节课的思政育人目标设置为:(1)了解“love languages”的不同类型和表达方式,勇于向自己、家人、朋友、老师和祖国表达爱;(2)关注他人的感受和爱的表达方式,用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用他人需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3)通过聆听袁隆平、钟南山、航天员们的“love languages”,使学生树立把小爱转化为大爱的理想信念,增强国家认同感、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二)任务精准引领,提升思政育人深度

1.视频导入,感受爱的温暖

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让学生观看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Ill love you forever ,让学生感受爱的温暖和美好。视频中,妈妈在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爱:婴儿时期的亲吻拥抱,儿童时期的陪伴玩耍,学生时期的书信沟通,成年后的相互理解。视频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学生在真实的情感表达和交流中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阅读思考,交流爱的表达方式

在文本阅读环节,通过让学生完成Fast reading和Careful reading 的任务,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大意,了解文本中四种爱的表达方式:Using nice words;Spending oneonone time;Helping out and Giving gifts。在閱读中,学生通过思考、交流和讨论日常生活中大家常用的其他爱的表达方式,如:hug and kiss,make a finger heart,give a like,give a highfive等,梳理出爱的第五种语言Body language。

在文本阅读中,教师通过任务:“大声说出你的爱Say out your nice words”(图1),“爱的时钟Love clock”(图2) 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对自己、家人、老师、朋友的爱。教师通过问题 How do you feel?启发学生描述:听到或感受到不同的爱的语言时的心理感受。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I feel happy/warm/loved …,引导学生感受“love languages”的温度和力量。

现代儿童的共情能力普遍较低。因此,在本节课中教师应让学生思考他人的爱的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培养学生的情商和共情能力。但“他人的爱的语言”这一任务比较抽象,学生很难具体、全面地表达和描述。因此,笔者通过任务“All about my”(图3),引导学生从他人的语言、行为、爱好、喜欢的礼物等不同的方面来思考他人表达爱的方式。随后引导学生思考Why do we need to know other peoples love languages? 让学生理解爱的更深一层的含义Love people in the way they like/need,they will feel even more love.

3.创设情境,提升表达爱的能力

语篇学习不仅仅是获取文本的表面信息,而是要深入探究和思考文本背后传达的情感、理念和人文价值,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概括、整合文本之间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认知,从而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感受和思考。教师通过任务“Love People in their way ”,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把自己置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What will you say and 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r mothers birthday is coming/your father is tired/your friend is sad?让学生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出发,关注他人的感受,用他人喜欢的方式、需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爱,在情境中提升学生语言的运用能力、思维的辨析能力、情感的表达能力和共情能力。

4.触发情感体验,厚植家国情怀

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课程思政的渗透和教育不是直接的说教,而是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触发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内容,培养现代少年儿童的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为学生打上中华文化的底色。让新时代的接班人将中华传统文化、中国人的精神和力量传递下去是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通过让学生聆听神州十三号航天员王亚平对自己女儿爱的语言:“妈妈去太空给你摘星星!Ill go to space to pick a star for you!”来表达一位妈妈对女儿的不舍之情和爱的承诺。在听完王亚平对女儿爱的语言后,教师启发学生拓宽思路,引发学生感悟“去太空摘星星”这一承诺,还表达了王亚平怎样的情感。学生经过交流后,有的学生回答:“She speaks her love language to China and Chinese people.”。学生们感悟和体验到这不仅仅是王亚平对她女儿说的话,更多地包含了中国航天员们对祖国和人民的爱和承诺。

学生聆听钟南山爷爷和袁隆平爷爷的“love languages”,感受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最温暖、最强有力的爱(图4)。师生对话如下:

T:Do you know who they are?

Ss:Grandpa Yuan Longping and grandpa Zhong Nanshan.

T:Lets listen their love languages.

(After watching the video)

S1:Grandpa Yuan Longping hopes there will be no hunger in the world.

T:He devoted all his life to research and grow hybrid rice.

S2:Grandpa Zhong Nanshan hopes there is no disease in the world.

S3:He tries his best to fight against virus and save peoples life.

T:The great people make the warmest and most powerful love language to our country and people.

教師引导学生思考: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如何把小爱转换成家国大爱?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后总结出“3 keeps”(图5):Keep love in your heart,Keep studying,Keep a strong body,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长大后也能对祖国和人民发出最温暖的、最强有力的爱的语言,成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捕捉教育契机,培养文化自信

现代青少年应该具备发自骨子里的文化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对民族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坚定认同感和自豪感,是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高度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捕捉各种教育契机,从本质上实现课程思政与学科教学的高效融合。

在本节课中,笔者给学生听完神州十三号航天员们的“love languages”后,向学生们呈现了单词taikonaut,让学生猜一猜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Taikonaut是由中文“太空”的拼音和英语单词astronaut组合而成的,是中国航天员的专属称呼。教学片段如下:

T:(Show the pictures of taikonauts.)Who are they?

Ss:Astronauts.

T:Actually we call Chinese astronaut taikonauts.This word comes from Pinyin taikong and the English word astronauts.

S1:That sounds cool.

S2:I really like this word taikonauts.

...

T:It shows the development and strength of Chinas Aerospace.(这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和实力。)

...

通过本节课,学生们了解了“taikonaut”一词的背后凝聚了几代中国航天员的不懈奋斗,是西方国家对中国航天发展的认可,是中国航天发展的见证,是中国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

三、融合立体资源,打造特色英语德育课程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品德养成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起始阶段。课程思政与小学英语教学相融合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对比中外文化差异的能力,同时具有使用英语将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宣扬和渗透的优势。

(一)“传统文化”英语德育课程

利用多维度教学资源,将国际热点时事、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生动、独特的思政融合课程。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这天恰逢立春节气,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中,北京冬奥会缓缓开幕。从雨水开始,至立春结束,这24秒彰显了中国人独有的浪漫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笔者在教授“季节和日期”这一主题时,让学生结合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场景,制作“二十四节气英文卡片”(图6)。学生发挥创作能力,设计手绘或者电子“二十四节气英文卡片”,并配上与节气相关的中、英文诗句。学生在创作实践中对比中西方表达季节和天气的不同方式,感悟和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语言魅力和文化精华。

(二)“中国梦”主题德育课程

将弘扬中国伟人精神、追逐中国梦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为学生创设有温度、有生命力的思政融合课程。在教授“职业和梦想”主题时,首先让学生听一首和梦想有关的歌曲《种子》。然后让学生描述“我的中国梦”。教学片段如下:

Teacher:Whats the name of the song?

Students:种子

Teacher:Who is the song about?

Students:Grandpa Yuan Longping.

Teacher:Whats Grandpa Yuan Longpings dream?

Students:Sitting under the ear of rice to enjoy the cool.

Teacher:What a beautiful picture! What a great dream!

Teacher:Dear children,whats your dream?

What will you do to realize your dream?

Students:My Chinese Dream is ___________.

I want to be a ___________.

I will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袁隆平爷爷种下的不仅仅是稻穗的种子,他一生践行“种子精神”,為中国人种下了勤奋坚定、不畏艰险、永不放弃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也激励中华民族追寻中国梦的脚步。在袁隆平爷爷的精神坐标和人生指引下,新时代的少年儿童将会继续传承“种子”力量,在心中种下最美的中国梦。教师将“种子精神”“中国梦”这一主题和“life cycle”生命教育相结合,让学生绘制不同植物和动物的生命周期图,感受种子的力量和生命的美妙。

课程思政是立德树人在课程教学中的具化体现。课程思政的开展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是教师对课堂结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建设等方面的重新认知和深度再构。因此,新时代的教师只有加强自身学科素养,提升思政教育能力,善于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实践创新,才能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建立与学生情感、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关联,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穿教育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林平珠.融“课程思政”理念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J].小学教学设计(英语),2021(9):4-7.

[3]张云蝶,张梦雪.课程思政背景下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海外英语,2022(11):161-163.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英语教学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