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观极性程度构式“X到炸裂”

2023-05-31 22:25葛文玉
今古文创 2023年4期
关键词:主观性构式

【摘要】 “X到炸裂”是近年来在网络上流行的主观极性程度表达构式,表达说话人对所述对象“X”的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极性程度作出的主观感受或评价。“X到炸裂”中变项“X”为性质形容词、动作动词以及状态动词。该构式可以单独成句,也可在句中充当谓语、定语、宾语。构式“X到炸裂”是在语言中已有的典型极性程度格式“X到Y”的强势影响和“炸裂”一词的隐喻、转喻的共同推动下形成的,其流行动因是人们主观极性程度表达的需要、求新求异心理的催动以及网络传播媒介的影响。

【关键词】“X到炸裂”;构式;主观性;极性程度义

【中图分类号】H1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4-0120-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4.038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出现了许多新兴的主观极性程度表达构式,当传统极性程度义表达如“很”“十分”“非常”等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程度的語义磨损,无法满足人们对其原本程度量级的需求,人们会寻找或创造新兴程度表达方式来填补空位,如“X瞎”“X哭了”“X到没朋友”“X得够够的”等。“X到炸裂”也是主观极性程度表达形式的典型范例,例如:

(1)放开小龙虾!它才是夜宵界一哥,肉嫩肥美,香到炸裂!(菜菜美食日记)

(2)国产最硬核青春片上映,好看到炸裂,真不敢相信这是处女作!(看人物)

上述两例子中的“香到炸裂”“好看到炸裂”不能理解为其字面意义即“小龙虾非常香”“青春片非常好看”以至于爆炸裂开,应理解为“小龙虾香到了极致”“青春片好看到了极致”。结构本身表示的是主观感受的极性程度义,整体语义不是构成成分的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Goldberg(1995)构式语法理论认为:“当且仅当C作为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体<Fi,Si>,Fi的某些方面或Si的某些方面不能从C的构成成分或已经确立的构式中精确地推导出来时,C就是一个构式”。[1]“X”的性状所达到的极性程度由“炸裂”这种状态来投射,而且“X到炸裂”在网络平台甚至日常沟通交流中频繁出现,兼具网络语体色彩和口语体色彩,能产性较强。由此可以判定“X到炸裂”结构为一个构式。

目前还没有看到有关“X到炸裂”构式的研究,本文将对“X到炸裂”进行构件和句法分析,说明“炸裂”的词性语义演变和该构式对“X”的选择,并详尽分析该构式的构式义以及促使其形成的机制与动因,丰富主观极性程度构式的研究。

本文语料以网络语料为主,主要来自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并以微博、百度、谷歌等各大平台搜寻到的真实语料作为补充,出处随文标注。

一、“X到炸裂”构式的构件分析

“X到炸裂”构式中存在两个常项“到”“炸裂”和一个变项“X”,下面将分别分析“X到炸裂”构式中的三个构件。

(一)常项补语标记“到”

“到”本是一个及物动词,但随着“到”的及物性逐渐弱化、功能义相应虚化,最终演变成表达程度的标志。张谊生(2014)指出,当代汉语中“A到X”经历了由连谓程度式向述补程度式转化的过程,从功能和作用看,“到”已经正在发展为一个非典型的补语标记。[2]所以“到”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尚不成熟的补语标记。

(二)动结式极性程度义词语“炸裂”

“炸裂”一开始表示物体爆炸裂开的实际行为,是动补短语,但在进入到“X到炸裂”构式后,动作意义弱化,状态、程度意义凸显,表达的也并非真的爆炸裂开,语义指向上凸显前面的“X”,充当变项“X”的程度补语,表示抽象的极性程度义。

1.动补短语“炸裂1”

“炸裂”最早在明清文献中有所记载,表示因冷热不均或因受到过大的压力导致物体爆炸裂开。例如:

(3)地雷埋伏土中,竹管通引,冲土起击,其身从其炸裂。(《天工开物》)

(4)忽周营中放一火箭中其药舱,顷刻炸裂,声动林木,河波沸天,烟焰冲起数十丈,逾时不散。(《锡金团练始末记》)

上述例子中“炸裂”所指的对象是具体事物,在句中作谓语,“炸裂”的意思就是“炸”和“裂”两个语素的简单组合,意为“爆炸裂开”,此时只是一个动补短语。

2.动词“炸裂2”

随着使用频率的提高,使用范围的扩大,“炸裂”的词义不断泛化,抽象程度也进一步提高。涂诗悦(2021)认为由于“炸裂1”一直处在谓语位置上,本义就是表示动作行为,再加上使用频率高以及汉语的双音节化趋势,因此动补短语“炸裂1”可以重新分析为动词“炸裂2”,并发展出裂开义、响彻义、绽开义和摧毁义。[3]例如:

(5)卸货时雷管爆炸,爆破员心脏被炸裂,全身伤口近百处。(河北新闻网)

(6)肯尼迪遗孀奎杰琳:丈夫遇刺枪声在耳畔炸裂,她不顾危险做了什么。(腾讯网)

(7)更令人心旌摇荡的是那无数的烟花炸裂开来后,所蹿出的一束束焰火带着七彩光亮直入高空。(攸州在线)

(8)其中银河拥有着众多华丽酷炫的技能,星河、黑洞等信手拈来,全屏大招火力凶猛炸裂一切,全场特效担当实至名归。(腾讯游戏)

上述例子中的“炸裂”是意义高度抽象概括的动词,从两个词融合成为一个词,其主语是相对抽象、不易接触的事物,衍生出声音响彻义、形式绽开义以及结果摧毁义。

3.网络新词“炸裂3”

网络新词“炸裂3”的走红源于微博用户“大咕咕咕鸡”,2013年5月3日他在微博上第一次使用“炸裂”:“张蔷!disco!新裤子!炸裂!!!”,在句中“炸裂”是用来感叹张蔷和新裤子乐队的表现非常厉害、很棒,是对其作出的评价和自身的感受,因此“炸裂”发展出了震撼惊人义。这之后网民们开始运用“炸裂”来表述事物或抒发感受,出现了很多表示爆炸爆发义的网络流行语,暗含深层语义喷涌,如“颜值炸裂、团魂炸裂、少女心炸裂、口碑炸裂、心态炸裂”等。“炸裂3”描述的事物暗含程度极高之义,在表示震撼惊人义和爆炸爆发义的基础上发展出极性程度义,表现为高程度义、极致义。例如:

(9)全员演技炸裂!《风起陇西》定档,陈坤白宇上演三国“碟中谍”。(腾讯网)

(10)冷到炸裂!广州寒冷到1.6℃!广东、广西、福建都下雪!浙江、云南大暴雪。(新浪网)

例(9)中“炸裂”是动词,在句中作谓语,表示高程度义,描述的主语“演技”暗含程度极高的意味。例(10)中“炸裂”句法上固定用作补语,用来描述气候寒冷的程度,表示“冷到极致”。以上两例中“炸裂”所指的不再是实体的对象而是绝对抽象化了的概念,表现为极性程度义,真正的“爆炸”义完全消失,更多地凸显人们内心的主观极致感受。

(三)变项“X”

由于“X到炸裂”的使用范围较为开放,语料庞大且分散,以BCC语料库中能检索到的语料为基础,分析构式“X到炸裂”中空缺成分“X”词项所具备的条件。然而BCC语料库中语料有限,并不能罗列出所有“X”,仅以此为参考。

1.“X”为形容词

形容词可以分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状态形容词表示事物的状态,其本身已对形容词表达的性状程度进行了限定,而“X到炸裂”是表程度义的构式,所以能进入“X到炸裂”构式中的形容词一般为性质形容词。参考傅玉芳的《常用形容词分类词典》[4],根据BCC语料库中实际语料情况将形容词分为以下语义类型,心情感觉类的形容词有“开心、无聊、伤心、难受、坏、好、累、困、忙、丧”等;容貌体态类的形容词有“胖、帅、美、可爱、丑”等;感官知觉类的形容词有“甜、疼、痛、香、好玩、好吃、好听”等;外观形状类的形容词有“美、好看”等;环境气氛类的形容词是“热、冷”,智慧才能类的是“蠢”。这些形容词大多与说话者主观感觉体会相关,积极类形容词多表示主观正向或积极评价,消极类的表示主观消极情绪或负面评价。如:

(11)帅到炸裂,五官体态都是完美的,天生适合古装啊!(BCC语料库)

(12)抹茶万岁!!!这家抹茶好吃到炸裂!!(BCC语料库)

(13)有次在飞机上,前后左右都是在哭的小孩,早起的我難受到炸裂,幸好只有一个小时。(BCC语料库)

(14)凭这丑到炸裂的文身风格,她成了文身界的新星,这画风简直有毒啊!(英国那些事儿)

例(11)用“五官形态都是完美的”补充说明一个人的外貌特征,“帅到炸裂”更是说明了帅的程度。例(12)通过“好吃到炸裂”表达出说话人对这家店抹茶极高的喜爱和赞美。前两例都是主观正向积极评价。例(13)在飞机上周围小孩哭闹的语境情景下,说话人又是早起的状态,“难受到炸裂”表示说话人难受程度之高,体现主观消极情绪。例(14)中“丑到炸裂”作定语时表达的却是对所述对象“文身风格”的消极主观评价。

“X到炸裂”中有一类“X”是表示自然属性类的形容词,如环境气氛类的“热”,这一类词是对人或事物属性、性质的客观描述和表达,本身不具有明显的褒贬义及感情色彩,但置于构式中理解并结合上下文语境,发现其暗含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如:

(15)今天来全南,热到炸裂,我们都穿短袖。(BCC语料库)

例(15)中“热”本身只是单纯形容全南天气情况,但进入到“X到炸裂”这一构式并结合后面句子理解,可以发现其表达说话人强烈的主观情绪。

2.“X”为动词

参考《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版)[5]可将BCC语料库中“X到炸裂”构式中的动词划分为动作动词和状态动词。动作动词有12个:哭、吵、吐、晒、笑、挑、抖、写、磕、吃、气、燃。状态动词有3个:喜欢、崩溃、心疼。该构式对单音节动词有更明显的倾向性。

当 “X到炸裂”中的“X”为动作动词时,构式的意义与单纯的光杆动作动词的意义有明显的不同。在构式压制的影响下,动作动词本身的动作性被压制,其隐性程度义凸显。甘赛(2019)认为动作动词的隐性程度义表现为动作持续的时间、动作动词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的数量和动作动词程度的轻重深浅。[6]如:

(16)吃吃吃!管饱吃!吃到炸裂!(BCC语料库)

此例中“吃”的隐性程度义指动词“吃”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数量的多少,“吃到炸裂”表示吃了极多的东西,而不是像“吃一小口”或者“吃一碗饭”这种动作量少的“吃”。

状态动词主要表示人或动物的精神、心理和生理状态[5],分为心理动词、精神状态动词和生理动词,可受程度副词修饰。BCC语料库中检索到的状态动词“喜欢、崩溃、心疼”表达人的主观感情和态度。“X到炸裂”是对状态动词“X”量幅中某一个具体量点的提取,是对状态动词程度的精确与加强,补充说明状态动词的程度到达了极点,是对其程度的具体化和形象化。[6]如:

(17)衣服杯子我都喜欢,喜欢到炸裂!(BCC语料库)

“喜欢”可以是一般喜欢、非常喜欢和极其喜欢,“喜欢到炸裂”则表示是极致的喜欢,表示极性程度义。

二、“X到炸裂”构式的句法分析

主观极性程度构式“X到炸裂”的句法功能主要是充当句法成分,构式“X到炸裂”可单独成句,也可作谓语、定语、宾语。

(一)单独成句

构式“X到炸裂”可以单独成句,其主语承前或承后省略。如:

(18)热到炸裂!杭州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搜狐号)

(19)林青霞年轻时到底有多美?看完这组照片,网友:美到炸裂!(环球网)

(二)作谓语

构式“X到炸裂”可以充当谓语,充当谓语时可以与主语连接紧密,也可用逗号隔开,如:

(20) 990元拼苹果电脑?谈起拼多多,网友吵到炸裂。(《南方都市报》)

(21)Ctrl键的12个高效用法,好用到炸裂!不知道就亏大了!(沙发大学)

当“X 到炸裂”构式作谓语的时候,还可以在该构式前添加语气副词“简直”“真的”等以增强“X”所代表的所述对象的性状程度,如:

(22)那时的张柏芝简直美到炸裂!童年最意难平的一对CP时隔20年发糖。(新浪网)

(23)林志玲和黑泽婚礼:当众相拥,两度激吻,交换戒指真的甜到炸裂。(腾讯网)

(三)作定语

构式“X 到炸裂”还可以在句中充当句子的定语,表明所述对象的性状达到说话人主观认知的极致。如:

(24)这个火到炸裂的新晋茶饮品牌:茶茶巫,为什么成为成都新晋地标网红?(和讯财经新闻)

(25)可爱到炸裂的猫咪,也是魔性十足的“表情包”。(网易订阅)

(四)作宾语

在语料考察中,还发现“X到炸裂”可以作宾语,置于判断动词“是”之后,如:

(26)狮子座11月运势可真是好到炸裂!(搜狐网)

根据上述例子的分析,可以知道主观极性程度构式“X到炸裂”运用广泛,其对所述对象的行为动作或性状特征的程度进行评价,凸显说话人的评价意图,评述的内容是句子的语义焦点所在,也是说话人想要传递的重点信息。

三、“X到炸裂”构式的构式义分析

“X到炸裂”的构式义包括两个方面,主要根据“X”的词性来确定。当“X”是动词时,“X到炸裂”表示“X”的程度量级达到了最大限度,表现为动作重复的次数多少、动作持续时间的长短、动作结果程度的轻重深浅、动作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数量的多少等。“X到炸裂”的构式义为“X到了极限”。例如:

(27)韩国憋笑挑战:成员奇葩造型互逗,李光洙全程憨憨,笑到炸裂!(腾讯网)

此处“笑”的隐性程度义指动作动词造成的动作结果程度的轻重深浅,“笑到炸裂”不是一般的微笑而是大笑,表示笑得极其开心。

当“X”是形容词时,“X到炸裂”表示“X”的程度量级达到了最高程度,指程度的高低。“X到炸裂”的构式义为“X到了极致”。例如:

(28)比云大还美!昆明这10所高校的冬天美到炸裂!(网易)

“美到炸裂”就是指“美”的程度已经到达了极点,处于一种“美得不行”的状态,表达的是对所述对象的积极主观评价。

结合前文分析,“X到炸裂”具有主观性、极性程度义的语义特征,其构式义可以概括为说话人对所述对象“X”的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极性程度作出的主观感受或评价。

四、“X到炸裂”构式的流行动因及机制

“X到炸裂”这一极性程度构式的演变路径可以归纳为:首先,说话人有主观极性程度表达的需要,而典型极性程度格式“X到Y”为其提供了形式框架,已有的强势模因“X到爆”“X到炸”等强化了此类主观极性程度构式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再者“炸裂”一词经过隐喻、转喻机制产生了极限程度义,能够进入到“X到Y”这一述补框架中,进而形成了“X到炸裂”这一构式。最后,受大众求新求异心理的催动,加之网络传播媒介的影响,“X到炸裂”这个新兴主观极性程度构式在日常生活中被高频使用,从而流行。下面将从形成机制和流行动因对“X到炸裂”这一构式进行分析。

(一)形成机制

1.典型极性程度格式“X到Y”的强势影响

语言本身是一种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任何字、词、语句、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得到模因。[7]主观极性程度构式“X到炸裂”的产生离不开语言模因。现有的表示述补关系的典型极性程度格式框架“X到Y”已产生如“X到爆”“X到炸”“X到翻”“X到哭”等构式,其使用范围扩大、出现频率提高,被人们大量复制并主动传播,具备了强势模因生命力强、复制率高、传播范围广的特点。当极性程度义词语“炸裂”通过隐喻、转喻机制进入“X到Y”这一形式框架中“Y”的位置,就形成了“X到炸裂”这一主观极性程度构式。

2.构件“炸裂”的隐喻和转喻

Lakoff、Johnson(1980)认为隐喻是“从一个认知域投射到另一个认知域”,其本质是通过一种事物来体验和理解另一种事物。[8]赵艳芳(2001)指出转喻是指相近或相关的不同认知域中两种事物间的替代关系,包括部分与整体、容器与功能或内容。[9]隐喻和转喻机制促使动补短语“炸裂1”发展为动词“炸裂2”,转喻机制在动词“炸裂2”发展为网络新词“炸裂3”的语义演变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炸裂1”的爆炸裂开义和“炸裂2”的裂开义、绽开义在表现形式上相似,和“炸裂2”的摧毁义在结果上相似,加上具体的、容易接触的事物所属的认知域激活了抽象的、不易接触的事物所属的认知域,使得隐喻机制推动动补短语“炸裂1”发展为动词“炸裂2”。“炸裂2”的响彻义是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产生的,响彻义更凸显和“炸裂”这个动作行为相关的声音表现。在转喻机制的作用下,“炸裂3”产生了新的词义义项,如震撼惊人义、爆炸爆发义、极性程度义。根据义项之间的相关性,震撼惊人义更凸显人们对该事物产生的相关感受而非事物本身,爆炸爆发义更凸显深层语义的喷涌而非事物原有的形式表现。“炸裂3”的极性程度义是由震撼惊人义和爆炸爆发义中程度较高的深层含义发展而来的。

在“X到炸裂”构式中,“炸裂”一词从具体动作行为域投射到性状域,由爆炸裂开义到极性程度义,“炸裂”一词的隐喻转喻扩展促使其能进入“X到Y”述补结构框架中充当补语成分,从而形成“X到炸裂”这一构式。

(二)动因

近年来,主观极性程度构式“X到炸裂”在现代汉语口语和网络用语中使用频率非常高,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主观极性程度表达的需要

语言形式的使用离不开交际需求的促动,人们在日常交际中为了表达主观极性程度义,会在已有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创造新的表达形式,像“X到没朋友”“X得无可救药”等新兴构式都是为了适应主观极性程度的表達需要而产生的,“X到炸裂”构式也是如此。

2.求新求异心理的催动

在语言使用中,当已有的主观极性程度表达形式因为时间久远或因反复使用导致语义强度磨损不能满足大众表达需求时,受求新求异心理的推动,在言语交际中人们会寻求创造出新兴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极性程度义。“X到炸裂”根据“X”所代表的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放大说话人的主观感受或评价,新奇夸张的表达方式增强了语言的趣味性和新颖性,迎合了当代年轻人在语言表达方面追求新颖独特、标新立异的心理。

3.网络传播媒介的影响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新兴媒体迅速涌起,“X到炸裂”这一新兴主观极性程度构式因其结构简短、语义夸张吸引读者眼球,并在网络自媒体的推动下迅速传播。新媒体的使用群体大多为年轻人,他们善于捕捉新奇语言并灵活运用,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类推构式如“X到犯规”“X到变形”“X到模糊”等出现,使主观极性程度表达构式进一步扩展与完善。

五、结语

“X到炸裂”作为一种主观极性程度表达构式,其结构简短,语义夸张,运用广泛。其构式义表达说话人对评述对象“X”的极性程度评价,凸显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该构式所表达的极性程度义仅仅是说话人对所述对象的主观认识,不一定是客观事实,并且听者对所述对象的主观认知也不一定与说话人相同,这就需要进一步结合实际情况去理解。与此同时,面对发展相对比较成熟、虚化程度相对较高、使用频率相对较高的“X到爆”等同类构式,“X到炸裂”能否在竞争中留存下来,仍有待时间检验。

参考文献:

[1]GOLDBERG A E. Constructions: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 structure[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5:4.

[2]张谊生.试论当代汉语新兴的补语标记“到”[J].当代语言学,2014,(01):49-61+125.

[3]涂诗悦.新兴极性程度表达系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1.

[4]傅玉芳.常用形容词分类词典[Z].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5]刘月华,潘文娱,故韡.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53-155.

[6]甘赛. “A/V+到+新兴极性程度补语”构式研究[D].西北大学,2019.

[7]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150.

[8]Lakoff,G.&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9]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5-120.

作者简介:

葛文玉,女,江苏扬州人,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语言学理论和语言文字运用。

猜你喜欢
主观性构式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要多X有多X”的构式分析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主观性在口语构式中的非常规表达——以口语构式“V+他2+NumP”为例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有一种X叫Y”构式的语义认知考察*——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的接口探索
从情态角度看语言意义的主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