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绍基:以蚕丝触碰自然之美

2023-06-02 06:34策划谢雯
儿童时代 2023年4期
关键词:蚕丝生物钟养蚕

策划/谢雯

设计/ 徐神超

您怎么看阅读、自然和艺术的联系? 如何观察自然?养蚕有趣吗?

我喜欢读书,从小就订阅《儿童时代》,也养成了与自然亲近的习惯。我最喜欢数星星,有时找一些星象图去对照,进而翻阅相应的故事,还梦想长大了当天文学家。甚至异想天开,把家里晾衣服的竹竿一个个接起来,想去戳破天空,打开来看个究竟。这就是书籍给我探索宇宙自然所搭的“天梯”。

孩子的童心极其宝贵,是以后创作的一个根本驱动力。带着那些纯净无邪的梦想,携着好奇去追问,去观察和触摸,终有一天会证实,惊人的发现皆在“不可思议”之中。

《宝宝》(局部)

养蚕缫丝是中国4000 年前伟大的发明。而当代基因科学进一步揭示了蚕的微观世界的奥秘。我的工作便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里的“禅思”,通过艺术语言来重塑它的形象。

我在长达30 年的艺术创作中发现了蚕的行为学,蚕丝的结构是一个“8”字。所有的生物都拥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运动的时间表——生物钟。蚕吐丝是生物钟的“迹”。当我满怀好奇地观察这可爱的“天虫”的丝圈形态时,“8”字结构跃然显像。后来我与农大教授交流,他说,这些现在是硕士博士论文研究的课题!科学家们在显微镜下证实了这“8”字。科学家、艺术家在追问自然的真谛过程中经常会不期而遇,这“8”字象征着轮回无限的自然之美、科学之美、艺术之美。

《床》

如何在自然中创作艺术?

首先进入场域切身体验,其次在体验中进行观察、分析研究。进而触摸、动手,展开丰富的联想,甚至可以天马行空,这中间会有许多奇遇。渐渐地产生一种创造的冲动,于是可以开始以自然为题目,用自然的材料进行创作。艺术不再遥不可及,而成为一种“呼唤”和“勇进”,成为人和宇宙关系以及自我存在价值的思考。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之一列奥纳多·达·芬奇不仅是伟大的艺术家,创作了《蒙娜丽莎》,刻画了神秘的微笑,而且他还精通解剖学、生物学、机械学,研究过永动机,他不愧为人类文明史中的“全才”。

《补天》(局部)

我们倘若有了好奇心,在探索、创造的路途上就会百折不挠,不畏失败。像“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样地积极进取和为之奉献。

我现年事已高,但我希望自己也像儿童一样,保持天真烂漫,鹤发童心,在自然的王国里继续遨游。

《自然之度》

关于艺术家

梁绍基

著名艺术家。2002 年获中国当代艺术奖,2009年获荷兰克劳斯亲王奖。

1945 年出生于上海。1986-1989 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研究软雕塑,1980 年代末开始进行养蚕艺术实验。

梁老师称得上罕见的“当代隐士”,独自一人偏居浙江天台山20余年。他亲自养蚕,关注时间与自然的互动,以蚕的生命过程进行艺术创作,作品具有独特的冥想、哲思和诗性。梁老师也经常通过工作坊跟小朋友们分享艺术和生命的创想,对自然的感悟是不分年龄的。

猜你喜欢
蚕丝生物钟养蚕
蚕丝馆
周末“补觉”是一个谎言
养蚕不易
从计时钟到生物钟
养蚕记
东华大学研发出可体内吸收型蚕丝导线
养蚕巢脾 一种新的养蚕用具
在养蚕中成长
春蚕丝尽便会死吗
我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