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山水图案竹刻与明清山水画的关系比较

2023-06-03 00:45金诗怡
收藏与投资 2023年5期
关键词:竹雕竹刻嘉定

摘要:竹刻艺术在明代中后期成为工艺美术的一个专门门类,在明末清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达到艺术的顶峰。竹刻之所以能够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是因为书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书画不仅为竹刻创作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图案和造型,更重要的是提升了竹刻的艺术层次和内容深度。作为文人士大夫阶层的文房雅玩,竹刻最初的创作者是具有很高文化成就的工匠,因此现存最早的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艺术和经济价值。明清竹刻虽然在题材上与中国画有相似的审美趣味,但并不依附于中国画而存在,艺术家旨在通过竹刻呈现一个不同于中国画的立体精神世界。

关键词:明清竹刻;中国画;竹刻与中国画的关系比较

一、竹刻的起源、发展和流派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制造和使用竹子的传统,但由于竹制品难以保存,明朝之前的实物并不多。现存最知名的竹雕作品包括长沙马王堆西汉一号墓出土的彩绘竹勺和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尺八。

史料记载,竹雕艺术在明代中期成了一个独立的艺术类别。清人金元钰认为朱鹤是开创嘉定派竹刻的大师。他在《竹人录》中说:“昔人一艺之工,名垂不朽、载在史传者,莫可殚述。吾醪自前明正、嘉时朱松邻模宋元人小景,创始刻竹,嗣后专门名家,或行草楷隶,或人物山水,并称绝技。”

从明代正德、嘉靖开始,竹雕发展逐渐成熟。当时,许多著名的竹雕艺术家都集中在上海嘉定和金陵地区,因此,由于它们的雕塑技术和风格,产生了两个竹雕流派,一个由嘉定的朱鹤发起,另一个由金陵的濮仲谦发起。

根据历史记录,明代嘉定派竹雕能在有限的空间内雕刻出山水、人物。刀法精湛,艺术造诣深厚,被同时代的人所认可。朱氏三代朱鹤、朱缨、朱稚征最为著名,被称为“嘉定三朱”。嘉定派下至少有二十位著名大师,其中沈兼、周灏、封氏三杰、施天章、顾珏、蔡时敏、吴之璠、秦一爵等特别受人赞赏。在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时期(1662—1799年),嘉定竹雕达到鼎盛,嘉定也因此被誉为“竹刻之乡”。明代金陵派以根雕和竹板刻书画而闻名,这种风格比嘉定派更为古朴典雅。

此后,以清朝初期的“留青圣手”张希黄为首开创了浙派竹雕艺术,改进了自唐代以来传统的竹刻“留青”技术。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多,细致工巧、精美绝伦,其中以“山水楼阁”的图式最为典型。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文人气息,影响了众多竹雕家,最终形成了与嘉定派、金陵派齐名的优雅超然、巧而不媚的浙派风格。

明清竹刻之所以如此繁荣,一方面是因为竹子便宜易得,可以大量使用;另一方面,在明清时期,中国培养了规模庞大、文化修养极高的文人士大夫阶层,他们的艺术审美观念和要求,带动了包括玉雕、竹雕在内的整个雕刻工艺领域的发展,促使艺术家们创造出多种技法,博采众题材,凸出竹子的特点,努力攀登艺术高峰。只有这样,竹刻才能与犀牛角、象牙、紫檀等雕塑材料竞争①。竹刻艺术品能够提升至“与古铜玉、宋瓷諸器并重”“上者至与金玉等价”②的境界,原因不是原料的价格,而是工匠技术出神入化,所以昂贵。竹刻所呈现的艺术性和艺术价值让它在当时的社会就已经价值连城。

二、山水风光类竹刻纹饰与山水画

明清时期,中国画进入因袭与创建交错时期③,出现了一系列不同风格的绘画学派。并且,明清绘画的发展过程始终受到文人画发展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人们对画家个人的文化、修养、学识、情趣等方面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大有超越绘画创作本身之势③。

因此,其特殊的历史原因使竹刻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发展。从一开始,竹刻就被视为一个适合文人的艺术表达方式,他们强调退隐和自然。出于政治与社会原因,竹刻艺术也成了绘画的一个特殊媒介,使中国画“天人合一”的艺术观念得以充分展现。

明清时期,大多数的竹刻大师也是才华横溢的作家和画家。如嘉定竹刻创始人朱鹣,他是学者型艺术家,“为人博雅嗜古”,善作缪篆、丹青④。此外,这一时期的竹刻艺术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当时画坛主流风气的影响。所以,对山水风光类竹刻纹饰与山水画共同进行研究是合理的。

(一)“南北分宗”对明清竹刻艺术的影响

自文人竹刻的开山鼻祖“嘉定三朱”朱氏三代朱鹤、朱缨、朱稚征之后,到了他们的再传弟子时期,以周乃始、沈两之为代表的清朝早期嘉定竹刻的一些人,他们对在竹面雕刻上表现文人简笔、意笔绘画十分感兴趣,于是开创了竹刻南宗一派。

从明代晚期书画大家董其昌正式提出“南北宗论”开始,这一论点,对后面的画学产生了极大影响。以前,“三朱”所学习的院体、渐派、仇派都属于北宗的范畴⑤,这些画派画风写实、华丽,周密、工致、装饰性较强,因此适合作为圆雕之类的刻法参考。但是南宗文人画标举“士气”、强调神韵,讲究骨法用笔、以形写神,重视用笔的书写性,讲求笔墨情趣,因此天然适合于阴刻。

以周颢为例,他是清代南宗法刻竹的巨匠,用他的例子可以说明南北宗画派对竹刻艺术的影响。他用阳文深刻法创作枯木竹石与山水小品。不过这还不是周颢唯一伟大的成就,他成功地将阴刻与浅浮雕融为一体,使他的作品具有书法性的勾皴效果,同时又有嘉定竹刻传统之饱满精深的风貌,被评价为“合南北宗为一体”。

(二)明清竹刻中国画笔法的形成研究

竹刻在明中期刚成科时,竹刻与雕刻的艺术品物件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根据文献的记载,明代竹刻的开派者朱松邻⑥其实并不专做刻竹,他还制作犀角、象牙、紫檀等雕刻器具。如果结合现在各大博物馆所藏的明代竹刻,我们也会发现此时的竹刻仍带有圆雕技法的影子。

王世襄认为,一直到清朝康熙年间的周颢(字:芷岩)的变法,竹面雕刻才开始用阴刻表现“皴擦之法”⑦。

体现这一技巧要有材料基础,因为竹子由竹茎丝组成,表皮层的茎丝最紧密,越往竹内圈深处的茎丝排列越粗。因此在中国画表现宣纸上水墨变化时,效果特别独特。此外,竹子保存时间长,不用上色,竹与茎丝的色彩对比会变得更加强烈。因此,雕刻浅,竹子细,可以展现淡墨色;雕刻深,竹子粗,可以表现浓墨色,随着技术的提高,也可以表现大量的墨色变化。中国书画中的“铁划银钩”“力透纸背”等对书画的形容在浅刻中就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因此,竹子是表现书法和绘画意蕴的最佳材料。

(三)中国画的发展对竹刻发展的影响

中国画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有着不同风格,竹刻艺术也不能脱离它的时代,两者具有相同的审美情趣,且竹刻艺术在选题上受到中国画的影响。并且由于竹刻技法中“先画后刻”的要求,再加上制作竹刻的艺术家们并不是画坛主流,革新需要题材和图像的创新,这就导致竹刻家并不能将画坛上最新的风尚立刻表现在竹刻作品上,因而出现了竹刻面的图画晚于当时画坛风气的现象。

日本正仓院所藏的唐代尺八,其中一把尺八上刻画了等腰三角形的山峦,并且此山与同图上出现的花卉一样大。虽然张彦远论述的山水画“人大于山,水不容泛”⑧的理论关系特指南北朝,初唐展子虔的《游春图》也展示了山大于人的位置关系,并被后世延续,但在唐代的竹刻上,山的大小却依然承袭南北朝的传统,晚于当前时代的绘画作品。

同样的,竹刻主题晚于当时画坛风气的现象在清初也出现了。当时的画坛流行南宗的画道,而竹刻则多崇尚北宗。金元钰有“画道皆以南宗为正法,刻竹则多崇北宗”⑨之论。直到周颢之后,竹刻选材才开始转向南宗绘画。这与周颢所学之画是南宗也有关。

三、结语

总的来说,竹雕艺术和绘画艺术都承载着传统中国文化的遗产,它们在主题上有着惊人的相似性和聯系性。竹雕艺术借助绘画和书法的帮助,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不仅为竹雕制作提供了无数的图案和形式,而且提高了它的艺术水平,加深了文化内涵。明清时期以及现代的竹刻大师,往往也是绘画和书法方面的专家。他们的竹雕创作不仅吸收了绘画和书法在题材、造型、构图等方面的营养,而且在氛围、节奏、韵味和意境等更深层次也与绘画和书法的本质进行了深入沟通。因此,竹雕除了其雕刻艺术外,还具有优雅和持久的意义。深具书画意蕴的竹刻艺术广泛地影响了多种雕刻工艺,改变了各类特种雕刻原有的图案和程式化的呆板面貌,为文玩陈设类雕刻艺术品格的提高和内涵的增加起到了极大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作者简介

金诗怡,女,江苏泰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中国美术史。

注释

①王世襄:《竹刻艺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版。

②黄玄龙:《竹器:嘉定竹刻海外遗珍》,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8月。

③张曼华:《中国画论史》,广西美术出版社,2018年12月第1版。

④李军:《明清竹刻》,宁波出版社,2005出版。

⑤施远:《书风画意上琅玕》,选自《竹刻,刻竹》,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版。

⑥金元钰:《竹人录》凡例,1938年秦氏排版本。

⑦王世襄:《竹刻艺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版。

⑧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武汉出版社,2019年版。

⑨金元钰:《竹人录》卷上《朱稚征》条,1938年秦氏排版本。

猜你喜欢
竹雕竹刻嘉定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百年不朽的竹——竹刻宗师周芷岩的竹刻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在超市宣扬“感恩环卫”系列活动
走进博物馆,感受嘉定800年
洪建华竹刻艺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