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四个维度” 彰显育人导向

2023-06-05 04:42卫齐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四个维度辽宁命题

卫齐

2022 年高考辽宁政治卷(以下简称“2022 年辽宁卷”)是新高考以来辽宁第二次组织本省专家、学者独立命题,试题赓续了新高考以来辽宁卷学术气息浓厚、叙述视野开阔、关注核心素养的命题思路和背景材料情境化、考查能力层次化、答案表达结构化的命题风格。为了准确把握2022 年高考试题的基本精神,为2023 年高考复习备考指明方向,对试题进行深度分析和研讨十分必要。本文尝试以2022 年辽宁卷中的选择题为例进行分析。

一、遵循逻辑规则,体现命题高度

试题在“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基本框架下,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意高远,视野开阔。前3 题主要考查了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试题巧妙地将“马克思主义”“党的领导”“四史”的内容融入其中。命题人立意高远,通过这三道试题展现出其命题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只有把握其内在关联,才能感受其命题高度。

(一)理论逻辑

重大理论能够充分体现出思政学科的核心价值,第1 题援引毛泽东、李大钊两位革命家对于马克思主义的论述,让学生从论述中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其具备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具备这些理论特质,才将其置于第1题的位置,可见其地位之重。

(二)实践逻辑

改革开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标志,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第2 题以改革开放的实践为情境,从“既不封闭僵化,也不改旗易帜”“依靠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维度进行阐述,如果学生能够透过现象捕捉到此题背后的实质,即“实践特征—实践主体—实践成果”,就不难选出“改革开放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实践者、参与者和贡献者”这两个正确答案了。

(三)历史逻辑

第3 题立足辽宁省情,采用了大历史观的视角进行命题,在不足百字的题干中,通过“起始地”“转折地”“素材地”“出征地”“奠基地”“发祥地”这六个具有时间意义的标志词,向考生描述了辽宁的辉煌成就。此外,题目巧妙地把“四史”的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凸显出黨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而自觉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的历史地位形成认同。

试题的高度不是由难度来体现的,而是依靠命题人宽阔视野和思维高度来实现的。客观而言,前3 道试题难度并不大,而命制试题的思维逻辑可谓严谨,命题人独具匠心,不是简单地拼凑考点、堆积热点,而是采用“小微口径、多点融入、纵深发散”的命制思路。看似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部分内容,实际还综合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知识,尤其是第1 题、第2 题的正确选项中都包含了与人民群众相关的内容,看似重复,实则强调,不仅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也体现了命题人对整张辽宁卷的理论之思、实践之径、历史之维,用方寸的试卷把考生的目光引入到更宏大的视野之中。

二、融入时代热点,体现思维广度

2022 年的考生虽是新高考的第二届学生,但他们却是“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第一批“试水者”,他们在考前没有体验过全省范围的适应性训练,也没有《考试说明》的具体指导。试卷服务选才需要,保持了整体平稳,同时也进行了大胆创新。

(一)在行稳中致远

虽然2022 年辽宁卷是“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的第一次命题,但是命题人在2021 年高考适应性考试、2022 年高考两次独立命题中积累了厚重的经验。通过对比,其试题的语言风格、设问方式及选项设置等方面与全国卷和部分省份的高考卷基本保持一致,具体详见表1。

由上表的分析不难发现,2022 年辽宁卷在命制经济、政治、哲学、文化等试题时与往年全国卷和部分地方卷基本保持了相似的命题风格和命题思路。情境不同,考点相似;材料不同,设问相似。这种稳定性可能是基于命题人对于传统高考的一种守望,希冀于新高考能够平稳过渡。但试题对于必备知识、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的考查精益求精。例如,第4 题以国企改革为素材创设情境,对于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进行了考查,试题总计200 余个字符,却融入了“放大国有资本功能”“股权多元化”“产业链”“产业布局”“结构调整”等多个考点在其中。第5 题中的①选项“中标药企和医院的获利空间被压缩”,其命制的思路与2018年全国卷Ⅰ13题和2018年全国卷Ⅱ19 题的思路相似,看似药品价格下降,但中标药企和医院可以通过以量换价的方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其获利空间未必会缩小,如果考生能够熟悉这类试题的考法,就会首先排除①选项,然后排除含①的A、B 两个选项,正确率会大大提高。第6 题③选项将传统高考题在题干设问时常采用的“旨在”一词放进题肢中,这种考法在2017 年海南卷第14 题中也曾使用过,是命题人常用的解题陷阱式设问技巧。“旨在”意味着“意在”“根本目的在于”,需要注意区别主体和主观目的,此题③中首先需要考生判断主体是党,然后是党改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方式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应该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民主执政,考生如果能进行思维的转换,这道题也是不难作答的。

(二)在守正中创新

2022 年辽宁卷在两次独立命题的基础上越发稳重、成熟,在试题中体现出守正与创新的统一。由于思政学科的特殊性质,试题必须要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因此试题紧紧围绕“党的领导”“四史”“爱国主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核心大概念进行命制,保证了辽宁卷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考生在作答过程中深刻领会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取得的历史性成就、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了试题铸魂育人的功能。

2022 年辽宁卷追求卓越,在情境创设、选项语言、设问方式等方面大胆创新,让学生的综合思维在考试中得以绽放。从形式上看,选择题是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依次展开的;从内容上看,尽管每道试题的材料、题目、内容和呈現方式有所不同,但从“大思政”的宏大视角切入,每道试题所蕴含的思政意蕴却是殊途同归的,共同指向了学生对于党和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前3 题既是对教材必修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学内容的回应,也是处理好高中与高校两个学段思政课之间的“起承转合”,推动学生的思维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第3题、第6 题分别从辽宁成就与生态文明两个维度阐述党的领导的相关内容;第7、8、10、11、13 题分别从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内容作为整套试题的总起,奠定整张试卷的高度,再通过案例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这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体现出整套试卷的张力,这也是2022 年辽宁卷命题的特点。

2022年辽宁卷大胆创新,打破了以往高考一般在哲学部分引入现代科技素材的传统思维,而是分别在第5 题《经济与社会》模块的试题中引入了“胰岛素”,第16 题《逻辑与思维》模块的试题中引入了“太空种子”这些具有理科背景的素材。而在《哲学与文化》模块除了保持原有的漫画类试题外,其他两题的命题素材均是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命制的。选题素材的微小变化可能是命题人充分考虑到当年考生除了传统“政史地”组合外还有“其他学科+政治”组合,因此,多角度引入理科方面的素材,既可以转变旧高考中以文科素材考查文科知识的传统模式,也可以符合选考“理科+政治”组合的考生的需求。

三、尊重命题规律,体现试题信度

试题信度是指试题能够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稳定且真实地反映考生的实际水平。考试中如果试题偏难或者偏易,就会导致整个样本的成绩不稳定,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成绩就无法真正反映出学生知识、能力及素养的状态。因此,信度稳定的试卷需要尊重命题规律,公平选择素材,科学客观命制,把控难易程度。

2022 年辽宁卷选择题仍保持了16 道题的题量,字数控制在3100 至3200 字之间,分值及总体难度符合高考命题的规律。所有选择题均为组合式选项,增加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这也体现了试题的综合性和灵活性。通过上页表1 可以看出,部分题肢的设置方式、语言风格与往年全国卷和地方卷的保持一致,语言简洁明了,语句表述清晰,用词得当规范,充分体现出试题命制的科学性;而且选项中的部分内容就来自新教材,基本不存在需要学生自主发挥、猜测的内容,杜绝了偏、难、怪等问题,有效减少了学生对于试题理解得偏差、含糊等情况,充分体现出试题命制的客观性。

2022 年辽宁卷命题精准把控难易程度,部分试题是对新教材中的知识进行迁移,对案例进行活化,侧重于对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考查。例如,第8 题以“和顺场馆”为情境命题,既是考查考生对于纠纷解决机制的掌握程度,也是教材中“枫桥经验”新实践模式的探索,究其本质而言,本题是选修2《法律与生活》第九课“纠纷的多元解决方式”的深化与拓展,强调学生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进而在素养层面提升学生的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能力。第9 题采用漫画的形式对《哲学与文化》模块的内容进行考查,属于传统高考的考查方法。考试结束后,据考生反映本题在作答过程中,如果从教材逻辑入手回答,很难将选项与所学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或历史唯物主义等内容形成对应关系。机械的记忆解决不了灵活的问题,所以突破口应该放在深度理解漫画的注解“顺应了风的方向”这句话的内涵上。此题是考查考生对于哲学中主体、客体之间关系,或是对于“客观性”的掌握程度。“顺应”这一词语反映出主体既不是“无能为力”,也不是“为所欲为”,如果学生能把握到这个程度,就会自然将学习过的“联系具有客观性”相关知识桥接在一起,“ 切忌主观随意”对应了不能“ 为所欲为”,“根据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调整旧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对应了不是“无能为力”,①③这两个选项就不难选出了。

2022 年辽宁卷精心选择与考生生活相关的热点问题,并以故事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需要考生从故事中提炼并获取相关信息,另一方面需要考生迅速调动原有知识,将二者有效结合才能又好又快地将试题解答出来。这种思维模式与新课改后各地积极采用的议题式教学模式是相得益彰的。学生面对真实情境,并能够从复杂、综合的信息中进行结构化处理,通过关键词、正向思维、逆向思维等综合方式解决问题。例如,第14 题“小孙泄露小曹U 盘内容”这一案例中集中考查了隐私权、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民事法律责任、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等内容;第15 题以“双减”为背景,考查了邀约邀请、合同订立、合同生效及证据等问题。这两个基于素养立意的法律故事体现出2022 年辽宁卷对于选择性必修2 相关内容的考查方法,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启示教师和学生在复习中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四、注重价值引领,体现命题温度

为了能够给考生呈现一份体现地区特色、充满温度的试卷,命题人可谓用心良苦。他们充分挖掘试题背后丰富、多元的思政资源,充分彰显试题的思政立意,或是引导学生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深刻体会到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或是带领学生深刻感受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取得的伟大成就,形成对党的领导的政治认同。这使考生在答卷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为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明白高考不仅是自己知识的一次考试,更是人生的一次答卷。浓厚的思政意蕴不仅发挥了试题的价值引领作用,还促进了考生在温暖与慰藉中坚定前行。

试题选用的案例不仅“高大上”,而且更加“接地气”,从宏观维度展示了辽宁的光辉历史和辉煌成就,从微观维度展示的抗美援朝、雷锋精神,也能够让丹东、抚顺的学生在试卷中产生亲切的感觉。第4 题中命题人举例的A、B 两个国企重组,虽然有意隐去了公司的实名,但是学生稍有些时政常识不难发现,这两个企业分别代表的是鞍钢和本钢,这也会拉近考生与试题的距离,让考生在紧张的考试中有主场作战的轻松之感。即使像第8 题这类涉及社会利益调解的问题,话题原本矛盾尖锐,纷繁复杂,但试题用和缓的语言引领学生思考解决的方法及价值所在,引领学生感受社会治理也可以充满温度、令人温暖。

纵观2022 年辽宁卷,它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有温暖的内容,有重点、热点、育人点的“三点”融合,让学生放开眼界、打开胸怀,在书写中去实现时代青年的理想和抱负。在此,笔者向全体2022 年辽宁卷的命题人致敬,你们用试卷承载了一片真情,为考生送去了慰藉与力量,若干年后,当考生回想起当年高考的试题时,一定会津津乐道那年、那卷、那文……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四个维度辽宁命题
辽宁之光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生态文明制度四个维度的创新与优化路径研究
潜心语文 循道而行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培育的“四个维度”
论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群体性事件中的四个维度
2012年“春季擂台”命题
2011年“冬季擂台”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