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浓情乡土 寻找音乐灵魂

2023-06-05 22:31童波
名师在线·上旬刊 2023年3期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摘 要:文章以上虞乡土音乐读本为切入点,围绕拓展课程开发展开了深入研究。文章首先介绍了课程研究背景,其次说明了课程研究方法,最后从音乐课程、学生、教师和校园文化建设出发,对拓展课程的落实效果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使其他相关教师受到启发,为日后此类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拓展性课程;上虞乡土音乐读本;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1737(2023)07-0075-03

引  言

随着《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提出,如何以学科特征为落脚点,对切实可行的拓展课程进行开发,成为加快课程改革的关键。作为音乐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乡土音乐教学不仅能拓宽学生眼界,使乡土文化得到传承,还对学生创造力、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强化具有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基于乡土音乐读本对拓展课程加以落实很有必要,教师应予以重视。

一、拓展课程研究背景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的艺术体验,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确保学生审美能力、艺术素养得到显著提升。对音乐课程进行教学时,教师应酌情引入拓展课程,通过由浅入深的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深刻印象。

随着流行音乐的迅猛发展和网络音乐的大量传播,民间乡土音乐受到极大冲击,一些民间音乐不断被边缘化,甚至有些民间音乐种类面临消亡。绍兴的孩子听不懂绍兴话,念不出一段乡土童谣,唱不出一首乡土儿歌,没有完整看过一场越剧,不了解绍兴民间传统习俗等现象普遍存在,笔者在对4个乡镇7所学校的13个五年级班级中的526位学生的调查中发现,98.86%的学生基本不了解乡土音乐的形式和文化。

《上虞乡土音乐读本》拓展性课程尝试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开辟出培育乡土音乐的土壤,挖掘丰富的乡土音乐资源,让乡土音乐融入音乐课堂,从而引领学生了解上虞乡土音乐的种类及表现形式,丰富学生的地域文化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发展乡土音乐。通过念乡土童谣,哼乡土小调,唱乡土歌曲,吹奏青瓷陶笛,培养学生热爱上虞乡土音乐文化;通过对乡土音乐作品情绪、格调、思想倾向、人文内涵的感受和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在了解欣赏学习乡土音乐文化的基础上,教师应发挥创造潜能,开展创造性的学习、表演活动,加强学生对本土音乐实践的感受和体验,提升学生的民族音乐素养。

二、拓展课程研究方法

《课程标准》强调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展示音乐审美体验为落脚点,凭借丰富多彩且富有趣味性、时代感及民族性的教学内容,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由此达到对学生创造思维与审美能力进行发展的目的。

(一)“走出去,请进来,云交流”,加强师资培训

乡土音乐教学离不开教师,我们采用“走出去,请进来,云交流”的方式,加强对音乐教师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对乡土音乐的认识,丰富教师的越剧、莲花落、青笛等专业知识的认知,提高他们的越剧、莲花落演唱和表演等技能,提升他们的青笛演奏技能[1]。

以培养青笛教师队伍为例,我们前往山东台儿庄参加师资研修,一起聆听全国陶笛动漫大师宇文老师的人本音乐养成课程。此外,我们还组建研修营,组织培训教师全员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培训中,让每位教师都上台、表演、吹奏,并请专家指导点评。由此,虞城的青笛教师队伍慢慢成长。

(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探索“乡土音乐进课堂”的策略

课题组围绕“乡土音乐进课堂”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从不同层面探讨“乡土音乐进课堂”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两年来,上虞区级层面上的大型教研活动开展了7次,分别在重华小学、龙山学校、通明小学、滨江小学、崧厦街道中学、鹤琴小学举行,有15位教师上了公开课,开设了6个专题讲座,教研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参与活动面广。例如,2019年10月31 日丰惠镇通明小学举行了“乡土音乐之童谣进课堂”研讨活动,通明小学的何杰斌执教《老水牛角弯弯》,杜浦小学的陶燕燕执教童谣《数字歌》,镇东小学的奕笑执教《童趣 童谣》,夏丏尊小学的石英通过《童谣声声,润泽童心》对三堂课进行了点评,通明小学的陈银锋做了《让童谣净化心灵,用音乐熏陶品行》的讲座。参与教研的教师是活动主体,有学习,有思考,有交流,在思维的碰撞中研讨并探索了许多“乡土音乐进课堂”的教学策略。

三、拓展课程研究成果

(一)音乐课堂更具地方特色

1.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课题实施以来,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教学内容——《上虞乡土音乐读本》,读本分为地方童谣、民间小调、本土歌曲以及青笛四大单元,在编写中使用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民族文化用语,有的朗朗上口,有的诙谐幽默,有的委婉动人,充满个性特征和地方色彩,力求让儿童在传唱、表演的同时,能得到形象、鲜活的社会、生活的浸润和体验。各个版块既有知识又有实践,可操作性强;教材封面和插图很多采用乡土气息浓郁的但又让儿童喜闻乐见的图片等[2]。

2.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种多样

(1)念童谣、唱童谣、编童谣——音乐课锦上添花

歌词源于生活并提炼于生活,在演唱完教材中规定的歌词后,教师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经验尝试创编,运用自己编出的歌词抒发深深的情感。乡土音乐就像春天的雨露滋润着学生渴求知识的心田,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师生通过歌词的创编,使乡土音乐锦上添花,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例如,《跳绳歌》中创编歌词案例片段。

师:哎,我们试试把跳绳换成另外一种体育活动好不好?如踢毽子、拍皮球、抖空竹、丢沙包等。出示踢毽子、拍皮球、抖空竹的图片。

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下发KT板并逐组指导,然后收起KT板并贴在黑板上,用其中一组的作为歌词,师生一起演唱。

(2)做游戏、编舞蹈、演越剧——音乐课其乐无穷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当学生对音乐有了初步的感受后,往往喜欢用肢体语言来表达。做游戏、编舞蹈、演越剧,学生乐在其中,音乐课美不胜收,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童谣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根据童谣的内容、意境设计合适的动作进行律动表演,丰富童谣的表现形式,感受学习童谣的乐趣。如在教学《打荞麦》时,让学生进行律动游戏表演,表达出“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

3.课堂教学的策略更加灵活有效

(1)绍兴方言融入课堂——“乡音”添“乡味”

“乡土音乐”源于生活,传唱于民间,具有“草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味,其中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语言特色——用方言传唱。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在音乐课堂上适时地运用方言,能让“乡土音乐”熠熠生辉。

我们用方言进行“乡土音乐”教学,给学生创设学习“乡土音乐”的语言环境,用自己的声音去感染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自己的家乡话也可以这么好听,激发他们学习乡土音乐的兴趣,促使他们对上虞乡土音乐文化产生热爱之情。

(2)“口口相授”融入课堂——“乡曲”育“乡情”

乡土音乐的旋律具有特殊性,特别是越剧选段《我家有个小九妹》,莲花落《翠姐姐回娘家》等,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乐曲,与学生平时接触较多的音乐作品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学唱起来是有困难的。

首先要收集影视资料,让学生反复聆听原唱音乐,欣赏相关影视作品,使其感受情绪情感和音乐风格,调动各种感官,熟悉乐曲的旋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然后采用最原始的口口相授的方式教唱,让学生感受乡音之美,感受原汁原味的乡土风情,体验美感、浸润美感,唱出浓浓的乡土情怀。学生始终兴趣盎然,保持着饱满、好奇的情绪,唱得有滋有味。

(3)特色乐器融入课堂——“乡乐”添“乡趣”,“乡土音乐”悦耳嘹亮

青笛是上虞特有的一种别具特色的乡土吹奏乐器,它音色甜美富有穿透力,小的青笛声音清脆嘹亮,大的青笛声音低沉醇厚,古雅深沉。课题组把这一特色乐器融入音乐课堂,培养师资,还请民间艺人走进音乐课堂给学生表演示范等。学生被技艺高超的艺人所折服,为青笛独特的声音所吸引,表现出极大的学习欲望。

(4)依托教材融入课堂——“教材”通“读本”,“乡土音乐”扎根课堂

我们用心研究音乐教材和《上虞乡土音乐读本》的相通之处,将二者有机结合,深度融合。这样既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结构,又不会喧宾夺主,能为音乐课堂教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5课故乡《谁不说俺家乡好》一课后有一项活动——“你能唱一首自己家乡的歌吗?” 《上虞乡土音乐读本》中有一首歌曲《上虞好地方》,两者可巧妙结合起来。又如,教师可结合五年级(下册)第5课《京韵》和六年级(上册)第4课《京腔京韵》,拓展延伸,融入我们《上虞乡土音乐读本》中《翠姐姐回娘家》《我家有个小九妹》等传统曲艺曲目。再如,《上虞乡土音乐读本》中《摇篮曲》这一首广为流传的摇篮曲,教师可与四年级(下册)第6课《摇篮曲》相结合。

(二)学生音乐素养得到提升

1.丰富地域文化知识,弘扬本土音乐文化

课题开始前,大部分学生对上虞乡土音乐知之甚少,甚至认为那是“土老帽”的东西,念不出一段乡土童谣,唱不出一首民间小曲,没有完整看过一场越剧,不了解绍兴民间传统习俗,会唱、会演本土音乐的学生更是寥寥无几。课题开展后学生对上虞乡土音乐所持的态度有了大幅度的转变,他们认识到“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开始为能够接触、了解、学习、创造并拥有这样的民族音乐文化而深感自豪,树立了热爱家乡音乐文化的自豪感,弘扬、传承了本土音乐文化[3]。

2.提高音乐审美能力,提升民族音乐素养

在“上虞乡土音乐进课堂”课题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从不了解、不喜欢到渐渐地喜欢聆听,喜欢演唱,喜欢吹奏,喜欢表演。越来越多的学生被上虞乡土音乐的魅力所吸引,念乡土童谣,哼乡土小调,唱乡土歌曲,吹奏青瓷陶笛,有板有眼,对乡土音乐的学习兴趣日渐深厚,极大地提升了民族音乐素养。

(三)教师专业素养有所提高

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很多音乐教师在平时主动去了解上虞乡土音乐的相关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做到厚积薄发,带领学生自由徜徉于探索乡土音乐文化之路。教师对《上虞乡土音乐读本》中的每一课进行反复研磨,精益求精,形成教案集,在此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在学习研究和各种交流活动中,教师的素养也得到普遍提高,不但在课题研究中学习了大量的理论知识,发表了一些有价值的论文、案例,而且在公开课展示中提高了自己的教学能力。

自“上虞乡土音乐进课堂”实施以来,15位教师开设了区级的“乡土音乐进课堂”公开课,多篇相关论文在区、市级论文评比中获奖。其中,石英老师撰写的《童谣声声,为课堂添味》在绍兴市2020年度论文评比中荣獲一等奖,在浙江省2020年度论文评比中荣获二等奖。《上虞乡土音乐读本》荣获2020绍兴市精品课程和第八届浙江省义务教育精品课程。

结  语

《上虞乡土音乐读本》拓展性课程的开发、实施及相关课题的研究,开拓了音乐课程资源。《上虞乡土音乐读本》这一教材,以校本课程的形式让乡土音乐走进音乐课堂,与《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高度契合,真正做到了通过念乡土童谣、哼乡土小调、唱乡土歌曲、吹奏青瓷陶笛,从而引领学生了解上虞乡土音乐的形式和文化,丰富学生的地域文化知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普及和发展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学习并热爱上虞乡土音乐文化。

[参考文献]

沈金玲.让每一个学生都会唱自己家乡的歌:抢救保护、传承发扬连城乡土音乐艺术文化成就的构想[J].音乐时空,2015(03):126,57.

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童波(1979.11-),女,浙江绍兴人,就职于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教师发展中心,高级职称,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拓展性课程课堂教学策略
“三适连环教育”理念观照下的跨学科课程整合研究
以实验探究为切入点的拓展性课程研究
由易到难分层设计 循序渐进系统推进
基于教材增设素材,拓展课堂学习空间
有效实施拓展性课程的思考
任务分析观下的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英语拓展性课程中微影音的开发和运用
中职专业课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探讨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