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进阶措施探究

2023-06-05 00:56魏晓荣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

魏晓荣

摘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是渗透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正面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和人生观。由于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体系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要素的审美系统,包含极其深厚的美学氛围,因此教师利用这些美学元素开展教学活动,可以保证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并且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本文针对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进阶措施进行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深化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为初中语文教师提高审美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进阶措施

如今初中语文教师已经充分认识到阅读教学活动和审美教育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优化阅读教学活动的模式,将审美教育融入阅读教学中,使阅读教学活动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意识的重要手段。虽然目前部分教师在语文阅读审美教育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随着不断地尝试和优化,语文阅读教学和审美教育将会形成更加紧密的联系,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   创设教学情境,深化审美教育

教学情境的创设在审美教育中有很大的作用,营造审美情境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可以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通过创设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有效提升审美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创设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切合实际的审美情境,使学生从审美情境中感受到美。鉴于阅读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从文章中得到熏陶,也可以帮助学生将无声的文字转变为有声语言,使静态的文章更加具象化,因此教师利用情境创设能够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文章的真情实感,进而轻松融入教学情境中。例如,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情境创设使学生快速进入艺术境界中,使其从教学情境和阅读中感受《最后一课》里深沉凝重的氛围、《我的叔叔于勒》中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等。由此可见,教师利用语言创设的方式为学生创造审美情境,能够加深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综合各方面因素为学生创设简略清晰、含蓄深远的教学意境,让学生从阅读教学活动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例如,教师针对初中语文《春》这篇文章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利用吟咏春的诗句进行课前导入,通过抑扬顿挫的语言使学生感受春季万物复苏的蓬勃生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审美的乐趣。

以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为例,教师可以从白杨姿态的具体描写中引导学生观察笔直的干、靠拢的枝、向上的叶、有光泽的皮等细节,利用这些具体形象代表的精神品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白杨所代表的“危难之下中华儿女坚强不屈、团结奋进”的精神和意志。作者借助触手可及的真实事物表达浓烈的思想感情,并且通过循序渐进地描写实现了歌颂白杨精神的目的,在此基础上联系抗日战争时期的时代背景,可以帮助学生感悟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精神。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文字与情感之间的联系,并且通过分析文字和语言感受到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民族自豪感,从而实现本篇文章的教学目标。

2   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审美结构分析

针对当前阅读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现状,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更多审美结构分析训练的机会,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审美结构分析能力。为此,教师需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去厘清文章层次、总结段落大意、梳理全文内容、把握主题思想。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精读文章来理解总领性句子,并且厘清文章结构,从而提升自身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完成审美结构分析的教学目标。由于初中阶段阅读的文章比较简单,结构也比较单一,因此教师通过审美结构分析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结构分析能力和文章理解能力,并且养成正确的思考方式和学习模式。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确保学生可以有效锻炼自身的审美结构分析能力。整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明确训练的目的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提高成绩,还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及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与教师和其他同学分享交流自己的看法,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深入理解文章。例如,教师根据《背影》这篇文章开展审美教育活动时,可以充分发挥这篇文章的抒情性特征,利用审美教育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结构、布局和特点。首先,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共同解读文章,明确文章的结构层次。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探寻“背影”在全文中的表现形式,通过总结分析的方式呈现出文章在布局谋篇方面的精妙之处。最后,教师带领学生以“背影”为切入点分析文章结构,可以使学生对文章的结构和骨架有充分了解,而且教师利用“背影”作为线索带领学生串联文章,可以使学生厘清思路,加深对文章的认识。

3   开展审美表达分析,积累美学知识

从现实情况来看,语文阅读教学中对于审美表达分析的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没有从实际情况和学生需求的角度出發设计审美表达分析环节,导致学生无法从审美表达分析中掌握表达手法以及发现文章蕴含的审美元素。针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根据各方面因素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模式,使阅读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且帮助学生解决阅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此外,部分语文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没有详细介绍文章使用的表现手法和描写手法等知识点,导致学生无法充分了解这些知识点,也无法将其有效应用于写作活动中。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开展关于审美表达分析的专题训练活动,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增强学习意识,掌握更多关于表达手法和描写手法的知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改写文章的方式锻炼学生,使学生能够将阅读所学的表达手法和修辞手法用到自己写的文章中。

以《背影》为例,作者利用白描等表达手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在教材中堪属典范。文章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宏大的主题,但是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场景的描写,将骨肉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使读者可以在分析和研究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伦情趣和朴素之美。尤其是在描写父亲穿过铁道为作者买橘子的场景时,使用了白描的手法,虽然没有使用过多辞藻渲染感情色彩,却使读者感受到深刻的父爱。正是因为使用了各种写作方法,所以《背影》这篇文章情感表达更加丰富立体,文章虽短,却能对读者产生极强的感染力。

此外,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深入挖掘文章中蕴含的审美知识,并且利用这些审美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审美价值观,从而形成自己的审美风格。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挖掘审美教育素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切合实际的审美教育方案,使学生能够从审美教育中培养自己的审美意趣,形成独特的审美意识。例如,教师以《紫藤萝瀑布》为主题开展阅读活动时,可以着重讲解通感这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从性质和内容的角度来看,通感这种修辞手法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表现形式,也是一种美学概念。人在使用器官感受世界万物时,所得到的感受可以在大脑中进行沟通,因此当人感知某件事物时,一种器官的感受可以与其他器官的感觉产生联系,这就是通感。最通俗的例子是人们看到事物的外形和特征时,有时仿佛可以听到事物的声音。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香气似乎也是淡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这种表现方式实现了视觉和嗅觉的沟通,将嗅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更加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感觉,进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这种表现方式十分特殊,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需要注重通感教学的价值,通过列举事例帮助学生了解与通感这种修辞手法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掌握通感这种表现手法的应用技巧,从而加深学生审美体验感。

4   细读阅读文本,感受语言美感

只有深入了解文章才能深入感知文章,从这一点来看,学生只有反复阅读文本内容才能深入了解文本想要表达的思想,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美,并且与文章作者建立情感联系。从某种程度上说,情境设置是带领学生领悟文章美感的钥匙,而深入阅读便是强化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需要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以培养学生文学审美素养为出发点,带领学生认真阅读文章,通过仔细推敲深入挖掘文章中蕴含的审美教学元素,从而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确保学生能够从精读文章中感受到审美意境,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和审美素养。

例如,教师针对《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开展阅读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中“悄悄”“偷偷”“眼边红红的”等词语进一步丰满母亲的形象。从文章中“母亲悄悄出去”等词句的描写,读者可以看出文中的母亲想给作者一个尽情释放情绪的空间,使作者能够尽快走出伤痛的良苦用心。“偷偷”一词的使用可以使读者清晰地看到一位母亲想要表达自己的关切却又害怕伤害儿子自尊心的心情。通过这几个词的描写,体现了真切的母爱之情,而且通过分析文章的细节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蕴含的母爱,这种艰深隐忍的感情使人印象深刻。学生认真分析文章之后可以联想到自己和父母相处的经历,从而深入了解亲情的伟大。

5   深挖教學素材,寻找更多美育资源

语文教材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关键,也是教师将审美教育融入阅读教学活动的切入点。语文教材一般都是收录一些比较经典、文质兼美并且具有教学价值的文章,这些文章对于教师开展审美教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利用这些优秀的文章和教育资源能够进一步提升审美教育的效果。由此可见,教师想要实现预期的审美教育效果需要深挖教材,寻找更多美育资源,并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整合资源,开展针对性教育活动。

如今大单元教学模式是语文教师比较喜欢的教学方式之一,大单元教学对于改善学生学习效果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可以将大单元教学作为开展美育教育的关键。传统意义上的阅读教学活动通常是教师抽出一篇文章,按照既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整个教学活动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没有充分关注教材的整体性和结构性以及与其他文章之间的关联性,导致阅读教学活动与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脱节,无法有效发挥最大价值。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的实施,也不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因此,随着教学理念的优化,教师也在积极更新自身教学方式,而大单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展现出教学活动的整体性、层次性以及主体性特点,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将整个单元的文章作为一个主题开展教学活动,甚至将不同文体、不同年级、不同单元的文章重新整合成一个独立完整的教学单元,使学生可以从这些文章中找到相似点,利用这种方式打破教材内容之间的壁垒,确保学生能够从大单元阅读教学活动中学到更多知识,进而提升自身阅读能力和综合素养。例如,教师开展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首诗。首先,教师需要深入分析和研究这首诗,并依据这首诗的结构寻找其他能与之产生联系的文章,共同组成大单元教学内容。随后,教师可以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与《钱塘湖春行》形成以主题为主线的跨文体联动。这样做不仅可以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打破单篇文章的限制,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从而感受语言和文字的魅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关注阅读教学活动和审美教育之间的联系,利用阅读教学活动提升审美教育效果,确保可以全方位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和综合素养,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考虑到初中学生正处于思想比较活跃的时期,教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学生能了解世界、认识世界,从世间万物中感受美好。由此可见,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使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满足。教师之所以要将阅读教学活动和审美教育结合在一起,就是为了带领学生从分析和研究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感知美、品味美、鉴赏美,利用文章中蕴含的美学元素使学生得以提升审美能力,进入语文阅读的理想状态。从实际效果来看,教师将审美教育融入阅读教学活动中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这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是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彭婧.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进阶路径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8):77-78.

[2]杨江.初中语文阅读审美教育进阶措施探究[J].考试周刊,2020(70):33-34.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融入红色文化教育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以微型写作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浅析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