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经济赋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23-06-05 12:27赵征程兴丰王国忠吴仙花王琴
中国商论 2023年10期
关键词:城乡差距产业融合数字经济

赵征 程兴丰 王国忠 吴仙花 王琴

摘 要:“十四五”时期,中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城乡一体化融合发展则成为在新型经济格局下扩大内需的关键。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断与乡村产业融合产生智慧农业、电子商务、农业技术创新等新业态,打破了城乡之间的物理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利于构建城乡统一大市场,缓解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但数字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监管、人才、基础设施不足,乡村更甚。因此,要优化数字经济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的路径,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培育、加强数字经济平台监管、促进乡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从而使数字经济更好地赋能城乡融合发展,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关键词:数字经济;城乡差距;乡村振兴;经济协调发展;产业融合

本文索引:赵征,程兴丰,王国忠,等.我国数字经济赋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商论,2023(10):-065.

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3)05(b)--03

1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机理

1.1 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

推动城乡之间人才、土地、资金、科技、信息等要素自由、双向流动,对于在新时期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有着巨大的保障和促进意义。数字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基础设施的差距(吴海燕等,2022),使更多年轻人愿意从城市返回乡村就业创业,提高了乡村的人力资本。数字信息技术在后疫情时代打破了物理壁垒,通过数字化手段可以进行线上技能培训和信息传递,传播先进的思想,将知识、经验等以更高效的途径传播到乡村,城乡之间的交流不断增加,促进了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电商平台的应用拓宽了销售渠道,保证了农户增收,不断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贺业红,2020;熊颖等,2022)。

1.2 数字经济构建城乡一体化市场

数字经济有助于打通制造、消费、贸易等社会经营中的“信息孤岛”,从而减少信息交换的时间,促进信息的互联互通(张小科和李永娣,2020)。利用工业网络、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将促进数据价值的多元化,众多数字信息并不是单纯的信息沟通,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把信息内容转换成新商业模式。随着乡村淘宝、数字农产品的兴起,乡村电子商务平台开始借助自身大数据、网络资源在乡村布局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将服务内容向农产品供应链前端拓展,利用农业数字化方式打开城乡生活消费全链条,农民非农产业收入的占比正在上升。另外,在线外卖服务、在线教育服务、网约车、在线医院服务等大数据业务为城乡居民生活消费转型创造了全新的服务窗口。乡村数字经济繁荣与蓬勃发展,为解放乡村居民生活消费潜能创造了更多样化的服务途径,促使不断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市场。

1.3 数字经济缓解城乡信息不对称

传统市场经济理论一般认为,市场充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市场交易各方都拥有充分的信息,但是在实际市场经济行为中,市场行为主体在多数情形下不但没有充分的信息,而且获取信息的程度非常有限,因而导致其决策活动存在许多风险,这同传统市场经济理论的充分信息假说产生了根本矛盾。相比城市,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市场机制存在缺陷,市场信息获取较为困难,导致乡村居民获取市场信息不及时。数字经济的拓展打破了城乡物理壁垒,可以将市场信息及时迅速地传递到乡村,市场通过互联网的调节更加公平、公正,缩小了城乡因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差距,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和经济协调发展。

2 数字经济在乡村中的融合

2.1 乡村数字经济的定义与构成

乡村數字经济,即以农业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以物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等崭新的信息为原动力,以农业数字化的科技、人才、信息、知识、控制等为主要产出要素,积极投入乡村一二三产业中,以提升农村的数字化科技水平,促进乡村科技创新,催生乡村数字化新型产业,实现乡村经济社会健康高效发展的经济形式。大致分为以下几种:第一,智能农业。主要涉及农业数据资源建设、农业产品数字化、农业加工自动化等,运用农业现代信息化成果,为乡村发展带来农业精确化生产、可视化控制、数字化政策等技术支持。第二,发展农业电子商务。运用网络、电脑、多媒体等新信息技术,实现农产品及服务的营销、采购和电子交付等现代服务。第三,农业技术创新。重点涉及农机产品数字化服务、乡村技术信息服务等,以充分发挥农业技术创新在“三农”建设中的重要基础与推动作用。第四,乡村经济产业。随着乡村经济与乡村一二三产业的结合推进,基于大数据的数字信息科学技术在乡村农林牧渔、旅游、文化、教育、康养等领域的应用,形成新型产业组织形态。

2.2 数字经济在乡村中的具体应用

(1)数字基础设施优化升级。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健全,农民信息技术不断普及,城乡区域5G基站的补盲工程建设,逐步推进农民5G和千兆光纤网络系统向有要求、有需要的农民拓展。大中城市与乡村“同网同速”,进一步优化提高乡村宽带网络服务质量。利用卫星技术等技术手段,提升农民及边远地方中小学校、卫生院网络系统连接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进一步优化播出电视节目经营网络建设,促进播出电视节目公共服务趋向“终端通”“人人通”。进一步优化乡村信息技术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有序促进农业、商贸、民政、邮务、供销等政府部门农民信息服务网点的资源融合与共享,推行“多站合一、一站多用”。积极研发符合“三农”特征的信息技术终端用户、信息技术产品销售、移动互联网常用(App)软件,不断丰富“三农”的信息技术终端用户与公共服务供给。

(2)“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互联网+”在促进农业制造、生产、仓储、营销等方面有效合作和产业化经营上起到巨大作用。借助数字技术,将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及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有效连接,利用电子商务营销为特色农业发展服务,畅通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城市餐桌的渠道。不断扩大乡村电子商务的范围,树立乡村互联网形象,通过互联网的集聚效应实现城乡资源整合、促进城乡要素流通,吸引物流、采购等服务商提供服务。推动农业物流配送完善与发展,形成标准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体系与运作机制。

(3)数字经济打造智慧农业。利用大数据技术构建全国统一有序的国家农业与乡村基本信息库,实现乡村信息数据库“一张图”系统。以粮、棉、油、果、蔬菜、茶叶、糖、肉、蛋、奶、水产等主要农产品数据集成与高效应用为发展目标,进一步推动农业生产单品种全价值链大数据发展,数据挖掘运用水平不断提升。以数字经济赋能建设智能农业,智能传感、智能管理、智能控制等先进装备和软件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的综合运用。开展无人农庄试验,采用远距离遥控、半自动管理或自主操控,以实现农庄生产工作全过程的高度智能、无人化。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天空地一体化农业观测可以实现,通过遥感观测形成日常的农业监测,可以将农业信息迅速反馈,无人机进行农业作业,克服不同地形、地貌带来的困难。

(4)数字经济与乡村治理结合。数字经济构建一体化的行政服务平台,将完成网络行政信息平台的全省、市、县、镇、乡村五级全覆盖,进一步提升涉农事务的全程在线处理水平,行政业务“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将电子政务部门网络向乡镇、社区、乡村拓展,进一步拓宽乡镇社区的便民服务中心、业务网站建设覆盖面,网上线下服务深度结合。建立健全乡村政务资源共享工作制度,进一步拓展乡村涉农政务信息共享覆盖面。进一步加强乡村地区综合业务网点覆盖,积极推动乡村地区数字社区综合服务网络构建,进一步增强乡村行政、商超、医疗等部门的综合业务能力,努力办好乡村业务最后“一百米”。建设乡村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互联网信息化网络平台,实行乡村工程技术项目“一网统管”和“一网通办”。

3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现实困境

3.1 监管困境

当前,数字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同時存在着信息滥用、数据偏差的可能。相较传统的以产品与技术为核心的运营方式,数字经济的商业模式以客户流量为核心。产品一旦无法从初期吸纳到相应的客户流量,就会在网络效果的反向影响下急剧降低,最后遭到淘汰。所以,当前数字经营领域竞争加剧。采取降低佣金成本,增加转换成本,或采取高额补偿等方式增强农产品“三品一标”推广、品牌建设与客户归属感,从而扩大或维护农业产业发展优势。许多中小网站为了生存与发展,往往采用强行发布网络广告、强行架设应用、非法链接等方式提高企业知名度,更有甚者不惜运用企业人性弱点,实施套路推广和灰色营销,以诱骗企业和个人用户,严重阻碍信息产品与市场秩序的未来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时间短,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监管环节主观性较强,还未完全落实有法可依、依法执行。

3.2 人才困境

在当前的数字市场经济时期,由于数字经济社会业务蓬勃发展,以及数字化人才培养和供应不足与爆发的新行业需求间的巨大冲突,使得人才培养中供应侧和需求侧、教学链和生产线中间的有机连接变得越来越迫切,是威胁当前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目前在农村中,数字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短缺是限制乡村数字化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部分乡村数字化技术开发和使用薄弱的关键。乡村数字经济人才更为短缺,数字经济人才较为稀缺,更多地流向了城市中的高精尖企业。在乡村数字经济建设中,更为迫切地需要数字经济指挥官,引领乡村数字经济产业的发展。

3.3 数字鸿沟

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实际上是技术、产业及相应基础设施等结构不断转型升级、不断为了追求更高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相互调节和适应的过程。因而,乡村经济发展向数字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必须以相应的基础设施为支撑。然而部分乡村地区对数字化经济的相应配套设施建设并不重视。乡村地区因其自身的发展缺陷,在经济发展的数字化转型中处于弱势地位,与城市相比存在数字鸿沟。另外,数字鸿沟导致乡村信息与城市信息不对称,也加剧了数字鸿沟,导致不良循环。其中,部分农村所处山区,地理位置处于弱势,数字经济进程中所需的网络、大数据基站及目前5G网络的普及建设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4 对策建议

4.1 加快数字化人才队伍培育

首先,在研究制定教育规划、技工教育规划、职业培训规划等文件时,将数字化人才培养融入培训中,设立数字化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乡村实际情况,建设乡村数字经济项目,推动一批数字人才项目建设,确保各项数字化人才培养计划落到实处。其次,改进高校数字化人才培养方式,激励农业高校开展现代化农业课程,将乡村数字经济与学科课程相结合,有条件的可以与数字经济乡村示范点进行联合培养,打造一批有“三农”情怀的青年大学生。在普通学科和数字化学科之间互设选修课程,培养更多相关专业和数字化专业的双专业人才;鼓励有条件的大学建设以数字化为核心的现代产业学院,积极与数字化产业园区进行深度交流和合作,建立一批产教深度融合的数字经济教学和实践基地,大幅提高高校培养数字化人才的能力,以适应市场不断增长的数字化人才需求。最后,培养有“三农”情怀的数字人才,在农业类高校,可以将数字经济与农业相结合,制订指向型招生计划,定向为乡村输送数字化人才。

4.2 加强数字经济平台监管

逐步完善平台经济监管的法治体系,保障数字经济制度安全。首先,建设统一的数字经济信用规范和评价标准,推动信用报告和诚信评级的界别互通、异地互认。以此为基础,完善数字企业信用登记制度,监管部门负责设置相关登记条目并核实信息的真实性,以供关联企业、消费者和相关部门查询、获取企业信用信息。其次,全面建设诚信承诺书体系,公司在实施数字化经营前必须向监察部门提交书面诚信承诺,并向社会公示,承诺书履约记录将列入企业信用档案,作为诚信评级工作的重要事项依据。最后,推动地方先行先试和开展试点示范,鼓励以市为单位探索数字经济信用监管的体制机制和实践模式,及时总结、提炼、交流切实有效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并形成一整套数字经济信用监管的改革和实践方案,在更大范围内复制推广。

4.3 促进乡村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建议国家设立专项资金对乡村地区特别是偏远落后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重点扶持,加快推动乡村地区水利、公路、电力、冷链物流、农业生产加工等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遥感监测、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广泛应用,健全完善乡村数字化治理体系,切实弥合数字鸿沟,不断缩小城乡差距,为乡村振兴进行全面数字赋能。

参考文献

贺业红.农村电商发展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20(16):91-94.

马九杰,吴本健,周向阳.金融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城乡发展一体化[J].农村金融研究,2013(3):5-10.

吴海燕,弓永华,杨爱平.促进城乡生产消费对接的现代物流体系优化研究[J].农业经济,2022(6):136-137.

熊颖,张旺虎,郭守亭,等.电子商务发展缓解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吗?[J].农业经济与管理,2022(5):85-98.

张小科,李永娣.数字经济背景下河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统计理论与实践,2020(3):50-54.

张欣.农村电商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影响:消费潜力的异质性调节作用[J].商业经济研究,2022(17):189-192.

猜你喜欢
城乡差距产业融合数字经济
OECD国家数字经济战略的经验和启示
新农村商品流通市场建设与缩小城乡差距的思考
国内在探讨城乡社会经济统筹发展的突破口方面的研究综述
从数字经济视角解读欧亚经济联盟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
大数据时代广告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机制分析
城乡初中生媒介素养状况调查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数字经济对CFC规则的冲击探究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旅游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