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未来学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3-06-06 01:28杨蕙宁
求知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课堂

摘  要:“未来学校”的建设是如今教育信息化时代下中小学校变革的必然诉求,同时也是提升教育质量、推进教育现代化、培育创新型人才的切实需求。“未来学校”的建设要从理念、内涵、目标及研究动态出发明确建设道路和方向,形成建设“未来学校”的实践方案,包括学校需具备的基础条件、重要手段和核心要点,并有效地规避发展路上可能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未来学校”的内涵、目标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并就“未来学校”建设的基础条件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中小学校“未来学校”建设的手段与核心及其在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未来学校”;智慧课堂

作者简介:杨蕙宁(1996—),女,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

教育的不断升级依靠着人类社会的每一次变革和发展,这也导致中小学校的形态在不断发生改变。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翻转课堂”“微课”“慕课”“泛在学习”等新名词的不断涌现,“未来学校”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议话题,许多中小学校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开始对“未来学校”进行研究和实践。在这一项目由理念向实践转型的关键时期,对“未来学校”的内涵解读和目标定义,或许有助于规避研究与实践中的一些潜在风险,引导实践者寻求更合理的发展路径,切实地开展虚实结合的“未来学校”建设。

一、“未来学校”的内涵和目标

从广义上来讲,“未来学校”泛指在未来时段内建立的一种新的学校模式,它颠覆了之前的学校形态,目的是让学生为未来生活和工作做好充足的准备。从狭义上来讲,“未来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理解:从背景上来看,“未来学校”是在人工智能等多种信息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学生会利用电子产品进行学习;从空间结构上来看,“未来学校”提供了一种灵活多变的学习空间,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多样的课程和教材,还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和地点;从学习对象上来看,“未来学校”不只局限于学校围墙内,还可以延伸至周围社区,甚至全世界;从需求层面上来看,“未来学校”会开设各类学科和兴趣课程供学生选择,适应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的来说,“未来学校”是中小学校发展的一次结构性变革,其能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来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依靠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支撑,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技术运用方面产生新的设计和实践,形成一种最佳样态的学校模式和人才培养范式。

清楚“未来学校”的建设目标可以更好地构建和发展“未来学校”。在学校建设的总体目标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的思想,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1]。学校建设的具体方向,应该是运用新技术去创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实现个性化发展。“未来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以学生为核心,为中小学生的成长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多样的学习内容、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丰富的学习方式,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品质。

二、“未来学校”建设的基础条件

(一)做好顶层设计

首先,中小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未来学校”的建设应设立一个明确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这样才能在建设的道路上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其次,要有领导团队来推动“未来学校”的建设,从决策到统筹再到执行,能够确保“未来学校”建设的顺利推进。学校要成立由书记或校长担任组长的领导小组,专门成立智慧教育中心,来持续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发展。最后,政策支持是“未来学校”建设的重要保障,教育部门应高度重视教育数字化转型,要推进智慧项目、搭建数字平台、开展信息化研讨等,这样建设“未来学校”才能得到强劲的支撑。

(二)构建智慧生态

“未来学校”的建设离不开教育数字化的新基建,以数字校园为底座,“未来学校”建设才能成为现实。中小学校的数字基建需要装配完善和使用常态化,如智慧教室、录播教室、云教室、数学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室、创客教室等。完善的基础建设才能使其具备完善的信息化教學环境,为教师开展智慧课堂互动式的教育教学提供现实基础。此外,校园监控系统、宣传系统、门禁系统、屏蔽系统、校园一卡通、智能班牌系统、车辆识别系统、校园安全系统等需配备齐全,赋能智慧管理,才能使校园智慧治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家校沟通也是构建智慧生态的重要方面,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人人通平台、希沃授课助手、NB虚拟实验室、作业检测系统等资源平台的广泛使用,有助于智慧教育落地出实效,也为学校的空间再造提供无限可能,同时帮助家长和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加强应用保障

“未来学校”的建设要想有序开展,教育信息化的手段要想切实有效地进入智慧教育的过程当中,制度保障、人员保障与安全保障也是必不可少的。制度上,将中小学校网络空间建设、微课录制、智能学伴等信息化运用情况纳入常规评比,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教师应用信息化手段教学的积极性;人员配备上,有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提供技术支撑保障和设备系统平台的使用与指导,确保信息化建设平稳开展;网络安全上,加强教师与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升网络安全意识,完善入侵检测系统、防病毒系统、有害信息过滤系统等。这些都是“未来学校”建设非常重要的保障。

三、“未来学校”建设的手段与核心

(一)提升教师素养

教师是中小学教育的关键角色和核心力量,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被赋予了相当重要的责任和职能,如推动教学与技术的深入融合、推动学校开展系统性的变革、构建学生的泛在学习空间等。基于此,“未来学校”的建设需要将教师能力和素养的提升摆在重要位置。首先,加强教师信息技术的培训,让教师熟悉多场景交互式的应用,从而全面辐射教师智慧课堂的运用水平,如熟练掌握和应用AI课堂、希沃黑板、人人通平台等。其次,开展理论研讨会,帮助教师完成“未来学校”建设中的角色转变和素质提升。虽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会因人工智能和教育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而被替代,但信息技术的运用导致教学模式已然发生改变,如多样的学习空间、复杂的课程体系等。在教学要求的变革下,教师成为新环境中的课程设计者、课堂引导者,应具备较强的技术能力、创新教学能力、科学研究能力。最后,建立教研同盟,加强教师专业的在线备课与在线研讨,促进教师的价值认同和协作发展,鼓励教师交流经验和分享资源。

(二)加强教学科研

通过培训和各种研讨会发展了信息技术能力和提升了教学素养后,教师还需要具备较强的教研能力。为提高“未来学校”的教研水平,教师首先需要将教学与研究结合起来,完成从传统的授课者到教育科学研究者的转型。在新教学模式下,中小学课程可能会进行重组排列和优化组建。教师要建构多元化的课程,将多学科进行融合重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兴趣制订个性化的、不同类型的优质课程,促进其个性化发展。其次,课程内容应尽可能与生活常识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切实贴合学生的社会生活和学习现实,有助于学生将课本知识运用在生活中,同时在生活情境下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最后,运用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使校内、校外的课程资源达到互通和共享,完备各学科的课程体系。

(三)扩展学习空间

学习空间的扩展是“未来学校”建设中关键的一环。传统教学的学习基本发生在学校的各个功能空间里,如教室、图书馆、实验室、操场等。教师和学生都无法打破这单一的、固定的、传统的空间布局和学习方式,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想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使学生个性化成长,就需要在传统的实体学习空间中加入数字化的学习空间,也就是虚拟学习空间。虚拟学习空间不仅延伸了实体学习空间的功能,也扩展了实体学习空间的范围,让教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教育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帮助下,学生在虚拟学习空间中能以自己为中心,更加灵活、自由、多样地选择想要学习的课程和内容。同时,虚拟学习空间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让管理者清楚教学和设备运用的现状,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动态,而且可以及时与教师交流对话、共同协作,以便调整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培养他们的学習能力和创新性思维。

(四)丰富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教育信息技术和“未来学校”建设中最核心的部分,其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其教学模式是值得探索和研究的。在“未来学校”建设和信息技术更新和发展下,若不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未来学校”和“未来教育”必不可能完成根本上的转变和创新。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相关知识并形成能力,因此传统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应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学形式方面,传统教学的照本宣科和“满堂灌”形式应转变为“学生说”,让学生自主地理解和分析课本知识,通过交流和表达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批判反思能力;教学方法方面,传统教学是学生单独思考和回答问题,应适当加入小组讨论、小组表演和小组协作,帮助学生提升创新思维能力和协作能力,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社会和生活中处理各种难题。此外,在融合信息技术的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更多有趣的软件和短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教师机器助手传递教学内容,让教师花费更多精力和时间研究教学中的重难点,帮助学生理解更多的内容,透彻分析知识本质。

(五)转变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改革的重要导向,“未来学校”建设要能行稳致远,评价体系的转变是必由之路。“教育4.0”明确学习的关键特征是能力和核心素养,学习经验的关键特征是个性化且自定进度的学习[2]。“未来学校”要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终身且全面的服务,那么其评价体系就不能再是单一的方式,学校和教师要能通过实时性、全面性、过程性的能力发展评估和预测及时反映教学状态和学习情况,为每个中小学生创建学习和课余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分析报告,为教学决策提供科学的支持。“未来学校”的评价体系首先从评价内容上来看应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重点考查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发展状态与水平;其次从评价主体上来看,不能只是教师的单方面评价,还要让家长、学生本人、学习同伴和学习系统等多主体进行多方面评价;最后从评价方式上来看,要评价学生在大数据分析支持下的多维度学习过程,并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智力表现与非智力表现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与研判。

四、“未来学校”建设中的常见问题

(一)重硬件建设,轻理念更新

目前中小学校对教室的硬件设施投入很大,如希沃黑板、AI课堂、云教室等。教师同样花费很多精力在多媒体软件的应用上,如利用网络短视频或者自制视频及签到软件等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然而,过度重视和应用硬件和技术,而忽视新型课堂理念的转变,也会对智慧课堂的实施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产生反作用。技术的发展并不意味着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理念的转变和更新会影响“未来学校”的建设。

(二)重骨干培养,轻全员跟进

教学骨干能代表一所学校的教学优势,在学校教育信息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中,同样会产生一些先行实践者,他们是新形势下的优秀教师团队。然而教学骨干所能覆盖到的学生是有限的,智慧课堂的受益者也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一所学校的学生素养和教师成就存在较大差距,不利于“未来学校”的建设和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发展。

(三)重未来前景,轻风险防范

新事物让所有人充满了期待和憧憬,但“未来学校”的建设同样存在风险。生理健康方面,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特殊时期线上学习的学生出现了视力下降等问题;心理健康方面,由于网络监管力度的薄弱和网络传播内容的不可控,学生被输入的知识和内容极有可能对其心理造成伤害和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在建设“未来学校”的道路上也需要增强教育风险防范意识。

结语

教育需要智慧,建设教育强国更需要智慧。抓住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契机,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强大动能,教育现代化就有了强大引领。然而,当前技术的迅猛发展又存在着不确定性,“未来学校”建设的研究还处于不断探索的路上,这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对“未来学校”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际应用的不断深入,能更好地帮助大家创建理想的“未来学校”,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本刊综合报道.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习近平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李克强主持大会 2340名代表和特邀代表出席大会[J].中国科技产业,2022(10):1-5.

穆肃,庄慧娟,胡丽丹,等.创新时代未来学校的建设:内涵特征与实践方式[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2(4):13-22.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智慧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