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独属于中国人的屋檐守护神

2023-06-06 14:48
家教世界·创新阅读 2023年5期
关键词:素面温江瓦当

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的考古新发现

绿釉莲花瓦当、蓝釉方砖、楔形砖……

2023年4月初,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组织召开了2022年西藏文物考古成果公众分享报告会,会上展示了温江多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

位于拉萨市曲水县才纳村的温江多遗址,向人们展示了跨越时光的吐蕃高等级建筑的神秘风貌。

出土于温江多遗址西南角佛塔的楔形砖,是由方砖砍削加工而成的。一端厚一端薄,外观呈楔形,是唐代从初唐到盛唐时期高等级建筑上使用的建筑工艺。

瓦当是我国古建筑上常用的构件,温江多遗址龟趺基址出土的绿釉莲花瓦当,保存完整,形制和釉色精美,與唐昭陵出土的莲花纹瓦当相似,是唐朝与吐蕃间密切交往的体现。

温江多遗址出土的砖瓦种类、形制呈现出典型的汉地特征,多数带有蓝色、绿色、白色等多种釉色,与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琉璃瓦有相似之处。

塔基、墙基、房址、灰坑……

温江多遗址的考古发现,是唐朝与吐蕃友好往来最好的历史实证,为研究汉藏交流史、西藏建筑史、藏传佛教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在砖与瓦的方寸之间,我们感受着藏文化的神秘,见证了文明的辉煌,感悟到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亲爱的小读者们,在你有机会欣赏中国古建筑时,你是否有注意过屋檐最低处的那些圆形或者半圆形的瓦片?无论是在江南水乡的白墙黛瓦之上,还是辉煌宫殿的碧瓦朱檐之间,都有它们的身影。

它们看起来似乎毫不起眼,可仔细观察,又能看到其上模印着文字或者图案的纹样,精巧细致,与环境融为一体。

它叫瓦当,是人们为了保障房屋的安全,于房檐处安置的挡瓦。

话说“瓦当”

自土地而生

“瓦”字,不用解释,是覆盖于屋顶的建筑材料。而“当”这个字,则是代表着它身为建筑保护者的地位。《辞海》里说:“当,底也,瓦覆檐际者,正当众瓦之底,又节比于檐端,瓦瓦相盾,故有当名。”

中国传统建筑一直与木头密切相关,使用木料来建房子是中国古人的聪明选择。木头本身带有一定的强度与韧性,木头制成的梁架可以保持住房屋最基本的样式。但是,木料虽好,它本身的缺陷也不容忽视——木头很容易损坏,不仅易受虫蛀,还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尤其是湿度的剧烈变化,会导致木头开裂与变形,严重损害房屋的安全性。

为此,人们决定利用烧制出来的瓦片覆盖屋顶,并用瓦当加以严密保护,用来封堵雨水渗透,保护飞檐,以达到建筑物长期使用的目的。

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瓦当,来自西周时期的扶风召陈宫殿建筑遗址,这个时候,保护屋檐就是瓦当存在的最大意义,所以相对来说并没有那么多的装饰,大多是素面的半圆形瓦当,也被称为“半规瓦”。

秦砖汉瓦

中国早期的瓦当,一直保持着朴素实用的作风,基本没有什么装饰。但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事情逐渐变得不一样了。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诸子百家的逐步登场,使得人们的思想逐渐解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瓦当,作为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诞生的本意是为了保护屋檐与瓦片,但是,由于它位置特殊,当人们造访一幢建筑,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和它打个“照面”。于是,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瓦当便脱离了简单的素面半圆形,开始在屋檐上绽放出独有的艺术魅力,甚至已经具备明显的地域特色。

比如,楚国地域里出土的大多是素面瓦当,鲁国则以云纹瓦当为主,洛阳周王城及周边地区大量使用素面的半瓦当以及以动物为纹饰的瓦当……

其中,秦国凭借具有强烈草原艺术风格和生活气息的动物纹瓦当,和齐国的树木纹瓦当、燕国脱胎于青铜器的极具神秘色彩的兽面纹半瓦当,共同组成这一时期瓦当的突出代表。

到了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出现,使得物质和精神文明都有了空前发展,而瓦当也迎来了自己的高速发展期。“秦砖汉瓦”四个字,依旧是后世在纪念和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和鼎盛时,无法绕过的词语。

这一时期,云纹和涡纹迅速上位,成为秦汉时期十分流行的瓦当纹饰。我们熟悉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组成的“四神瓦当”,也在这个时候流行开来。

文字瓦当在汉代广为流行。人们将代表着祝福和期盼的篆体文字刻画在瓦当上,彰显出一种古朴大气的风格。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的传入使得这一时期的瓦当纹样有了较大的变化。与佛教密切相关的莲花纹瓦当迅速发展并壮大,逐渐代替了一直流行的云纹和文字瓦当,开始占据瓦当纹饰的主体地位。除此之外,兽面纹的瓦当也开始逐渐发展。隋唐时期,在佛教盛极一时的大前提下,莲花纹瓦当依旧十分盛行,甚至由于朝廷对地方的控制力进一步加强,全国各地出土的瓦当展现出很强的一致性,无论是两京地区,还是边缘地区,莲花纹瓦当的纹样也没有太大的差别。除此之外,兽面纹的瓦当也依旧占据着重要的份额。

同时,作为中华文化中最繁华的时期,有一部分瓦当不再是“灰扑扑”的陶片,而是由琉璃制成。在保证了美观的同时,也有着优良的性能。

不过,到了宋代,瓦当虽然还是十分普及,但一般都是兽面纹、莲花纹、花卉纹等,几乎没有什么创新了。

到了元明清时期,瓦当艺术已经陷入了低谷,逐渐走向了衰落。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连传统建筑都因为材料与人口的不适配逐渐被时代淘汰,瓦当几乎失去了“就业”市场。见证了中华文明一路发展的瓦当,最终还是退出了历史舞台。

古朴典雅的素面瓦当、灵动活泼的战国动物纹瓦当、浪漫奔放的汉代四神瓦当……在一代代传承中,瓦当不断变化出全新的呈现形式。作为建筑体的一部分,忠实地传达着属于一个朝代的回响。

辉煌不长久,质朴的灰陶却一代代地流传下来。这,或许就是中国文化最动人的一部分吧!

猜你喜欢
素面温江瓦当
瓦当
李蕾作品
天降大福喜成双
从“温江花工”到“村播创客”的探索
方寸见佛韵——隋唐佛教瓦当浅析
素面
温江地区职业学校现状分析
Mixing matrix estimation of underdetermined blind source separation based on the linear aggregation characteristic of observation signals①
论汉代瓦当书法的气
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