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皆连:50年潜心研究修建拱桥

2023-06-06 21:11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2023年21期
关键词:三桥攻坚克难合龙

郑皆連,我国著名的桥梁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教授。自1965年起,他长期从事拱桥科研和工程技术创新工作,斩获多项大奖。

很长一段时间,拱桥施工,必搭支架,但支架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郑皆连反其道而行,决定用钢丝绳把拱肋吊起来。无先例可循,便蹚出一条新路。简陋的工棚里,郑皆连席地而坐,画图设计……斜拉扣挂松索合龙架设拱肋的方法由此问世。1968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座无支架施工双曲拱桥——灵山三里江大桥建成,跨径46米。双曲拱桥无支架施工技术迅速在全国推广,仅在广西,采用这项新技术的拱桥达上万延米,节省超过1万立方米木料。

邕宁邕江大桥跨径312米,郑皆连认为超过100米就不适合用斜拉扣挂松索合龙工艺,他敢于直面自己旧技术的不足。新现象带来新挑战,作为大桥专家组组长,郑皆连对原有工艺进行升级,将之前的先松索后合龙的办法改为了先合龙后松索。1996年,邕宁邕江大桥建成。当时业界认为,有关这座大桥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成果总体上居同类成果国际先进水平,这一研究成果被评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郑皆连把论文写在拱桥上。针对平南三桥的地质问题,郑皆连带领团队发明了“地下连续墙+注水泥浆加固的卵石层”复合基础技术;运用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等,研发了拱桥主动控制系统智能纠偏技术;建设中坚持科研先行,获授权9项国家发明专利。2020年,平南三桥建成,一举打破拱桥只能建在坚硬基岩上的传统认识,并且平南三桥具有我国完全知识产权。

(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4月13日)

◆素材解读

1.攻坚克难。郑皆连迎难而上,有冲劲有闯劲,敢于向难题宣战,以自己艰苦卓绝的努力和超常的智慧解决难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2.超越自我。郑皆连尊重事实,敢于否定自己、超越自我,在新的挑战面前毫不退缩,勇往直前,知难而进。

◆适用话题

攻坚克难 超越自我 尊重事实 迎难而上

【王博/供稿】

猜你喜欢
三桥攻坚克难合龙
攻坚克难“闯五关” 我国夏粮实现增产丰收
浙江:守正创新 攻坚克难
基于BIM的资产管养信息化系统在南京三桥的应用
我与南京长江第三大桥的十年之缘
襄阳汉江三桥斜拉索振动控制研究
创新驱动 攻坚克难
多跨连续梁桥合龙方案研究
武汉第八座长江大桥主跨合龙
阆中市嘉陵江三桥主桥设计及计算
沪昆客专二都河特大桥顺利合龙